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渗透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升华学生的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思想。因此,语文不仅仅是工具,它还应该是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要有思想、有情感、有审美、有精神,它应该引导学生享受其中蕴涵的思想,帮助学生体验其丰赡的情感,教育学生领略其精神的魅力。
  
  一、发掘文化意蕴,体悟人文之美
  
  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材中的文学现象不仅令学生眼界大开,获得各种文化知识,更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文化现象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情感。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理解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意义。
  比如学习《关雎》,我们不能仅仅把它作为爱情诗来讲,还应发掘其文化的内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传递的不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更是一个民族的伦理规范和道德风尚,即“淑女”应和“君子”匹配,美貌要和才德结合,它推崇的是一种才貌兼具、德容并举的文化道德准则。星新一的《喂——出来》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围绕“洞”作者写了各种人的表现。文中的“洞”除具有自然属性,即客观存在的有形的景观之外,还有人文性——人类的自私、浅薄、急功近利,是自然洞的人格化和个性化。“洞”成了人们观照自身的参照物,成为了人们寓志言情的载体,其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作品美的意象。这可谓是《喂——出来》蕴涵的深刻的文化意义。
  学生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在实践一种文化,是把外在于学生的客体文化内化为学生心灵的过程,也是把存在于学习主体的文化外化为客体文化的过程。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得以融合,此时客体的文化作用于主体的心灵,主体的力量显现在客体文化中。于是彼此获得了一个扩大的文化视野。要实现这种文化意义的课堂生成,就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师与学生、文本、作者的对话,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都力求文化为基础进行。如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感受作者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更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此时“闲人”二字所传达出的人生态度和心境,将师生的对话指向文化的层面。通过多项的对话而领悟出诗人丰富、复杂的心境:有放逐后生活的清闲,有受道家审美的生活思想影响的悠闲,更有深受儒家建功立业思想影响的闲愁。由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所限,对话指向文化层面时,还需要注意创设与阅读教学有关的对话语境,特别是文化语境。汉语言是充满感受与体验的具象性语言,汉语言文学作品大都具有隐喻和象征的特点。如李白的《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借黄河冰封、太行积雪的具体意象来表达壮志难酬的孤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则用乘风破浪、沧海横渡具体行动来表达自己高远的胸襟气度、乐观旷达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如果教师能激活文本的文化意义,学生就能领略到文本的审美情趣,体会到了李白复杂的人生人性理念,高尚的人格操守,达成了一种美好的人文情怀。
  
  二、珍视语言演绎,凸显人文之范
  
  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学实际就是言语教学,课堂中的人文精神应在语言教学中深植其根,并得以充分地表现。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开启学生的智慧,打动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主要手段就是靠语言。教学语言情感的演绎深深吸引学生,教师语言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可见教师教学语言在学生动脑学习中的重要,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学效果迥然不同。
  教学语言一:
  今天我们学习的作品《音乐巨人贝多芬》,文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日常生活的几件小事,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教学语言二:
  播放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介绍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祟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二者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前者简明的教学语言不如后者的启发性强,后者教师借助言语创设了人文化情境让学生亲历亲受,自感自语,静思揣摩,使语言在心里彻底内化,一种内隐的文化力量牢牢地深植于社会教育的个体中促使了一个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
  
  三、延伸阅读视角,吸纳人文之粹
  
  “教育是人学”,教育发展人、完善人、提升人,教育培养的人是一直精神性的社会存在,这种精神性是借文化与学习的涵育而获得的,因此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延伸材料,拓展知识面就应该是教师在语文课教学时的关注点。
  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一篇内涵深刻的演讲,文章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感情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了教材中难得的材料。作为一篇外国的19世纪的作品,其中所颂扬的思想——自由、平等、正义、良知、博爱等已成为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初三学生不难理解和接受。但由于学生对课文中涉及的时代和思想背景极为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地位,因而对于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阐述难以理解,很难激起感情共鸣。这就需要拓展视野,让学生上网查阅背景资料,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人类文明的精华,就在教师信息的延伸和整合中实现了与学生的精神对话。学生心中蛰伏的情感被释放了出来。达到了教学真正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壮大学生的精神力量,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教学流程中的一段素材充实了课堂,提升了作品文化意义的理解,其实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运用一种素材,而是会运用多种素材来内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记承天寺夜游》中关于“闲人”一词如何的理解,学生多按课文注释“清闲之人”的意思理解,也就是“没什么事做的人”,这时能出示苏轼被贬黄州时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念一下: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苏轼要养活一家人老小,要开荒种黄麻树,还要造房子,为糊口奔忙,他是否闲人?在老师的引导中学生就学会了思考,“闲”非清闲,而是“闲情雅致”,并水到渠成的透过这个“闲”领略了其中的要旨与意趣,从而去碰触了苏轼与众不同的思想与精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应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指导学生在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中汲取营养,师生共同拥有属于自我的精神乐园,在文学中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
  
  (责编 李新海)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NX7.5 版本进行建模,并使用NXNASTRAN 求解器,SESTATIC 101 - Single Constraint 模块对某型号的小型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操作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结合实际
人类前行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民族缺少质疑的精神,那将是一个没有生机、没有前途的民族,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并能绽放
期刊
城市边缘区是客观存在但却难以精确刻画的空间实体。现有划分方法往往难以兼顾研究精度和空间属性数据的匹配。本文以产业空间特征为主要依据,借助非线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和G
随着社会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建筑行业的发展脚步日渐加快,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越发广泛,其中项目成本核算决定建筑企业的最终经济收益。所以,如何推进EP
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在20世纪80年代分别进行了深层次、高强度的改革,实践证明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失败的,中国自邓小平开始的改革是成功的。虽然两国有着相似的改革背景,但
基于Hazen概率曲线,选取合肥大兴地区,探讨了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Pb背景含量与污染叠加含量的区分方法。结果表明:合肥大兴地区Pb元素的背景含量为27.2μg/g,与安徽省Pb元素含
目的评价血清钙、镁常规检测系统(方法)的正确性,为我国临床检验血清钙、镁检测的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参考物质及相关制备物的互通性,为我国室间质评及标准化计划遴选合适
本文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内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出发,用建构主义来探索和剖析职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并应用于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我们的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那么,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我们公共事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与变化,我们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模拟是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主要手段,表演是贯彻音乐教育实践性原则的重要载体,实施案例教学是行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