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李志文商学班,又称李班,班歌第一句:For excellence,we pursue. 浙大人人知道李班,因为人人都有机会进李班,李班是面向全校大一学生招考的,大一考、大二开始读,录取不限专业,譬如2012年李班的预备接收名单中,就有原本学口腔医学专业的同学。
李班的创办人李志文,一生就读的、供职的都是好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杜兰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他说自己办李班的初衷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心灵健康、思想开放、同情人间苦难不平、关怀世事兴亡得失的人。”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星”光闪耀的教师名单大约是最吸引他们进李班的:台湾大学会计系系主任李书行,杜兰大学政治科学系系主任Thomas Langston……
当记者问“什么样的大一学生才可以进入李班学习?”李志文给出的答案是没有答案,即使有也不会说出来,因为他怕把考李班变成又一种科举,“我提几项要求,然后学生大一不做别的,拼命去准备那几个考查标准。比如我曾说要求学生英文好一些,结果想进李班的同学个个去做英文绩霸。”李志文说。
“绩”即学绩点,GPA,浙大的GPA满分为4.0,曾有老师为没考进李班的同学抱不平,质问李志文,为什么不收那个GPA 3.95的学生,而收GPA 3.91的?李志文无奈感叹:“差0.04,不过就是百分制少考一两分,能有什么区别!”
如果硬说有什么选拔标准,李志文能提供的,就是对商科有兴趣,适合学商科。在李志文看来,现在的大学生太功利了,不问兴趣爱好,天天谈利,做什么事都想着GPA,从大一起就只想着毕业找个所谓“好工作”。抱着这样的态度走向社会,“将来不离婚才怪,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真正心爱的人,因为一开始就只盘算着对方能给我买多大的房子,能对我的事业起多大的帮助。”
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一的学生谈利,他愿意跟学生谈人文、谈幸福。李班的授课教师也不跟学生谈利,“大家自有大家风范,比如教《西方文明》课的是杜兰大学政治系系主任,他不会跟学生讲什么技艺,怎么考试GPA可以多考0.3分。除了专业外他只谈怎么做人,怎么算有社会良心,怎么能让周遭环境因为你而变得更好。”李志文说。
至于专业成绩,其实是李志文最不担心的,首先他觉得能经过激烈竞争考上浙大的必然都是好学生。“念书聪明的孩子有没有老师影响不大,区别只是老师能制造环境,让学生念得更有趣,能交到好的朋友,能念到弦外之音,就算没有老师自己啃书,这些学生也很啃百分之七八十。”其次他觉得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好学生教好,而是找到最值得教却处境最不好的学生,如果四年能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成长,这样的大学就是最好的大学。
功利心态的形成不是一时半刻,也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直到硕士毕业,李志文的教育都是在台湾完成的,“台湾教育比大陆快20年,20年前台湾大学生也像这么功利。”现在大陆90后的学生在他眼中已不那么“势利”了,但相对于他们的父母,心灵的空虚来得更早了。“90后的父母们可能到了四五十岁才困惑‘我这辈子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而90后在还是孩子时就开始考虑人生问题。这当然是经济发展的功劳,穷的时候一天多赚两个馒头就很高兴了,富裕的时候才能开始思考人生。”
天下没有哪位父母不为孩子的生计问题担忧,但90后大学生应该对自己和社会有信心,“找不到工作还有社会救济金,一个大学生是不可能饿死的,怎么样不闷死才是个问题。”李志文愿意看到学生“解闷”,读名著读经典,跟着大家们学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从不问毕业生在哪里工作,因为浙大的学生个个都是宝,企业抢着要。”李志文说。
李班的创办人李志文,一生就读的、供职的都是好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杜兰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他说自己办李班的初衷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心灵健康、思想开放、同情人间苦难不平、关怀世事兴亡得失的人。”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星”光闪耀的教师名单大约是最吸引他们进李班的:台湾大学会计系系主任李书行,杜兰大学政治科学系系主任Thomas Langston……
当记者问“什么样的大一学生才可以进入李班学习?”李志文给出的答案是没有答案,即使有也不会说出来,因为他怕把考李班变成又一种科举,“我提几项要求,然后学生大一不做别的,拼命去准备那几个考查标准。比如我曾说要求学生英文好一些,结果想进李班的同学个个去做英文绩霸。”李志文说。
“绩”即学绩点,GPA,浙大的GPA满分为4.0,曾有老师为没考进李班的同学抱不平,质问李志文,为什么不收那个GPA 3.95的学生,而收GPA 3.91的?李志文无奈感叹:“差0.04,不过就是百分制少考一两分,能有什么区别!”
如果硬说有什么选拔标准,李志文能提供的,就是对商科有兴趣,适合学商科。在李志文看来,现在的大学生太功利了,不问兴趣爱好,天天谈利,做什么事都想着GPA,从大一起就只想着毕业找个所谓“好工作”。抱着这样的态度走向社会,“将来不离婚才怪,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真正心爱的人,因为一开始就只盘算着对方能给我买多大的房子,能对我的事业起多大的帮助。”
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一的学生谈利,他愿意跟学生谈人文、谈幸福。李班的授课教师也不跟学生谈利,“大家自有大家风范,比如教《西方文明》课的是杜兰大学政治系系主任,他不会跟学生讲什么技艺,怎么考试GPA可以多考0.3分。除了专业外他只谈怎么做人,怎么算有社会良心,怎么能让周遭环境因为你而变得更好。”李志文说。
至于专业成绩,其实是李志文最不担心的,首先他觉得能经过激烈竞争考上浙大的必然都是好学生。“念书聪明的孩子有没有老师影响不大,区别只是老师能制造环境,让学生念得更有趣,能交到好的朋友,能念到弦外之音,就算没有老师自己啃书,这些学生也很啃百分之七八十。”其次他觉得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好学生教好,而是找到最值得教却处境最不好的学生,如果四年能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成长,这样的大学就是最好的大学。
功利心态的形成不是一时半刻,也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直到硕士毕业,李志文的教育都是在台湾完成的,“台湾教育比大陆快20年,20年前台湾大学生也像这么功利。”现在大陆90后的学生在他眼中已不那么“势利”了,但相对于他们的父母,心灵的空虚来得更早了。“90后的父母们可能到了四五十岁才困惑‘我这辈子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而90后在还是孩子时就开始考虑人生问题。这当然是经济发展的功劳,穷的时候一天多赚两个馒头就很高兴了,富裕的时候才能开始思考人生。”
天下没有哪位父母不为孩子的生计问题担忧,但90后大学生应该对自己和社会有信心,“找不到工作还有社会救济金,一个大学生是不可能饿死的,怎么样不闷死才是个问题。”李志文愿意看到学生“解闷”,读名著读经典,跟着大家们学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从不问毕业生在哪里工作,因为浙大的学生个个都是宝,企业抢着要。”李志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