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语感自我生成,涵养言语思维底蕴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通过阅读感染熏陶,陶冶情操,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从挖掘言语内涵表达,丰富学生语感体验;创设言语输出条件,体验语感自我生成;养成良好的阅读动机,培养感悟鉴赏能力;深化生活审美情趣,构建语感思维品质四方面,让学生丰富体验,想象活跃,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构建语感思维品质,达成《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提出的具有审美情趣,发展思维能力,涵养人文底蕴,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阅读熏陶;语感能力;思维品质;健全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通过阅读感染熏陶,陶冶情操,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更好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挖掘言语内涵表达,丰富学生语感体验
  叶圣陶说:“唯有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解得越深切。”语言感悟能力包括对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合的方式、方法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总体综合性的感知和领悟,所以形成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体会语境,把握语感。于是,我挖掘言语内涵表达,从课外书籍中挑选文段进行范读,丰富学生语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例如,我选了茅盾的《白杨礼赞》(节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查一路的《月光下的蛙鸣》、郭枫的《空山鸟语》、朱自清的《梅雨潭》、迟子建的《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贾平凹的《溪流》、吴忌的《鸟是树的花朵》、冰心的《观舞记》、徐志摩的《山上漫步》、李颖的《夕照》、马德的《窗外》等进行范读。这些文章文字饱含情韵,呈现韵律美,部分文章的节奏感强。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体会语境,把握语感。朗读前后,引导学生注意部分关键词句,注意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注意重复出现的词句等特殊语言现象,学生从品味词句中培养语感。
  语文学科的人文主义性质引学生顿悟,成为我指导学生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聆听文学作品时心灵深处闪现美好的“妙悟”境界。教师进行范读的过程是语言以优美的言语对象作用于学生语言器官的过程,是激活学生感悟能力,感悟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具体韵味的内化过程。教育家蔡澄清先生在《“点拨”碎语》中说“既点且拨,导引学者自求而顿悟也”,学生在教师的范读感受中体会语法、搭配及其使用场合,促进自身对知识的贯通融合,达到“顿悟”,学生在学习、理解人文领域知识过程中情感态度得到涵养。
  二、创设言语输出条件,体验语感自我生成
  言语输出往往需要调动更多的心理因素,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与言语输入相比,言语输出所消耗的心理能量更大,因此它在主体内部留下更深刻的心理痕迹,另一方面言语输出还具有监察功能。我引导学生每周在家庭成员面前诵读文章,学生在言语输出前,会借助语言进入作者所创设的境界,根据文字发挥联想,展开多向想象,进行多层次的体验,感受形象,品味人物感情,感悟文章散发的艺术魅力。学生每星期诵读两篇文章(或段落),文章教师指定或自选。例如,指定诵读篇目为:毕淑敏的《提醒幸福》,邱红波的《最幸福的一晚》,季羡林的《黄昏》,姜华的《眼睛》,冰心的《往事》,杏林子的《桥》,何其芳的《雨前》等。自选推荐的篇目,如:席慕容、冰心、毕淑敏、朱自清、林清玄、巴金、林语堂、丰子恺、周国平、冯骥才、刘墉、丁玲、肖复兴等著名作家散文集中的散文。学生诵读后家长进行简要点评;每周选三位学生在班级诵读在家庭成员面前诵读过的内容一次,学生进行简要的点评,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逐步生成语感意识。
  法国著名文学家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每一篇文章,都会有它独特的人文因素,深深地烙上社会生活的痕迹,从中可以读出作者的人生遭遇,内心情感,强烈地呼吁等等内容,然后丰富自己的情感。活动促使学生在诵读前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情况,聆听作者的倾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语句。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机械的抽象符号在读中被感悟,作者笔下的人、物、情、景被领略,学生“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推其义”,与文本的有效互动,让人物的情操陶冶了学生,语感自我生成,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以体现。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动机,培养感悟鉴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就是要给学生进行探索和体验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和体验中提高感悟能力。我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多阅读课外书籍,体会作者对生活状态的描述,酝酿写作素材,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动笔的过程就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是知识重构的过程,当学生吸收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文章后,字里行间的语感美,便会油然而生。例如,学生小宇阅读了《美国国家地理志》后,写了读后感:“……我陶醉地反复翻阅着,梦想着自己进入它们精彩绝伦的世界,一起漫游着美洲大陆,似乎看到它的形成、它的成长、它的文化……合上书,我被作者感动了。本书完全覆盖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精粹,作者用尽最大的努力,怀着对事业的热爱之诚,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让自然界及美洲大陆许多珍贵的瞬间在镜头下定格成为永恒,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
  遺传因素、社会熏陶等因素构成的心理能力,会影响人的“感悟”的获得,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天的实践。阅读培养人的理性思维,使人拥有实证意识,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真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学生读写实践中善于反思,把生活中的经验和语言的运用联系起来,激发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动机,积累素材,拓宽视野,放飞思想,在遣词造句中,培养了感悟鉴赏能力。
  四、深化生活审美情趣,构建语感思维品质
  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我引导学生在阅读前,归纳课堂上学习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学习在阅读中推敲、揣摩、细细品味字词,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感受力,并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中的文眼和主旨的意识,培育学生的灵性,自我提升阅读能力,深化生活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例如,我列出郑渊洁、曹文轩、秦文君、伍美珍等儿童文学作家写的一些书籍让学生阅读。相机点拨学生抓住文章的线索,梳理出情节,理清作者的思路。语言感悟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训练,同一本课外书,对于作者的写作思路、情感、态度,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争辩中逐步达成一致,增强了审美情趣。例如,对曹文轩《草房子》中作者的情感,在对文章事例的辩论中,学生逐步体会到曹文轩所说的:“人性就是暗河。汹涌于地下的暗河是一直相通的,虽然地表是村庄,或者城市。在现今这样一个嘈杂的世界里,仍然留恋和向往淳朴、坚韧的价值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文章中蕴含了相当丰富的情感,需要与作者进行神交,对语言的情感性进行感悟。学生通过文章所描述的形象或抒情性的语言进行体会,激发感受力,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挖掘人文内涵,获得正确而丰富的了解力,陶冶了审美情操,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真、善、美成为了学生寻找的方向,丑、恶、凶成为学生批判的对象。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人文底蕴得以涵养。
  综上所述,通过语言内涵的挖掘,让学生丰富体验,想象活跃,进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构建语感思维品质,达成《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具有审美情趣,发展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其他文献
[编者按]截至2008年。我国人均占有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5m3,每年人均消费蔬菜量的40%由设施园艺提供,设施园艺的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3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设施农业大国。2009年11月24日,全国设施农业工作座谈会在海南召开,成为了一次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会议。会议提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我国设施农业的指导力度,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设施农
【摘要】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掌握原地踏步的动作要领,培养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体育教师如果能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强以及希望得到表扬与激励等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则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取得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低年级;踏步教学  踏步对一般的人来说是最基本、最起码的体育技能,是易如反掌的事,但对刚进校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体育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他们掌握这一技能
当前,社会已处于转型期,农村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重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载的内涵不断被充实丰富。有人说:学校承担着“提升学生家庭生活质量,改变学生个人命运”的使命。本人认为,在我们农村地区,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于是,作为一校之主,第一责任人的校长来说,责任尤为重大。那么,校长是什么?该做什么?又该怎样做?这是摆在广大一线校长面前的一个需要回答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笔者多年农村校长经
【摘要】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的引路人,要遵循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做小学生的贴心朋友,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把教育做得更好。尤其在对待问题学生时,要有灵活多变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才能找到教育切入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有效。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育;问题学生;措施  班主任是什么?笔者想,应该是学生最亲近、最信任的朋友。但是,班主任却常常让学生敬而远之、谈之变色……造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好的实验情景可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化解学生的学习疑难;又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创设实验情景来提高实验的效果:1.创设趣味性实验,激发学习兴趣;2.创设探究性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3.创设“开放性”实验,培养创新意识;4.创设“展示性”实验,化解学习疑难
【摘要】開展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当中经常运用的方法,有助于落实德育要求,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班会课程能够给师生和生生交流提供良好平台,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做好整体归纳总结,从而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奠定基础。主题班会课因为确定了特定的主题,所以能够让班会方向和目标更加清晰,起到对学生的约束和指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探究中学主题班会课发展策略的过程中,既要分析既往实践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教育部门一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诚然,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一个人行为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素质也是同等重要,它是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关注新开办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更是做好新开办学校教育,保证学校良好开局,确保教育教学效果的一大保障。本文重点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新开办学校;教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有效的动手操作对理解抽象的概念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操作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关键词】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有效性;角的初步认识  华盛顿的图书馆的墙壁上贴着这样的三句话:“我听见了,
【摘要】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口语交际是习作的铺垫,习作是对口语交际的语言进行锤炼。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整合在一起教学,既节省了教学课时,又使重点环节得以突出,提高学生的习作效果。  【关键词】口语交际;习作指导;整合教学  提起作文,教师头疼,学生更是头疼,苦于无从下笔,无从写起。叶圣陶先生说:“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一语给了笔者启示。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把口语交际课
【摘要】问题引导是常见的课堂教学策略。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学会正确运用问题导学法于数学教学中,不断提升提问的水平,让数学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深度的数学探究活动。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就问题导学有效运用策略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