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一些体验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p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抓好早读,丰富语文积累
   早晨是读书的最佳时光。坚持抓好早读,实际就是给农村中学生补好小学语文。长期抓好早读,可以使他们读准了字词,读好了语文,实现美文熏陶人文精神的目标。懒读书是农村中学生的通病,早读可以让他们开口读书。晨读本来就是一件很美丽很快乐的事情,好读书是我们早读目标,从逼读、跟读到好读是他们语文自主学习方式的最大转变,我们培养他们语文学习动机和兴趣就是先从他们开口读书开始,丰富语文积累,是坚持从师生晨读做起。
   这里有几点我“逼读”的窍门:
   1.给出一个时间范围,给出要求背诵的内容。2.每天早读前十分钟,教师必须亲自检查背诵。3.每周星期五抽调一节课进行小结,要求学生小组自己进行笔试,教师课堂上口试。
   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基础知识原始积累这个过程对于我的学生 来说太漫长,小学太差,加上农村中学生本性好玩、好动,枯燥乏味的语文学习是学生最反感的。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几乎没人参与,强行要求,学生可能准备了材料,但绝不会主动发言,更别提课后作文。针对此情况,我安排每天通自习时间,各小组同学互相欣赏读书心得,也可以是自己摘录的文章,然后推荐一篇最佳作品,由指定的顺序轮到的同学第二天语文课前进行演讲。时间稍长,我发现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升。课堂上,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的人增多了。课下,寻找美文阅读的同学也增多了,有的同学还把文章互相发送邮箱,实现阅读资源共享。
   三、中午时间,进行写字教学
   我们这儿的学生有一半住校,即使没住校家也离得很近,来校较早。学生来了以后又可能乱跑。所以,利用这段时间,我专门下班安排学生练钢笔字,每天上交一篇,一周每个同学把自己这一周最好的两篇贴在墙上。所写的字也有规定,从小学一年级的字开始。写字不一定要用字帖,只要求比划到位能写规范就行。仅仅一学期,学生的写字,认字的数量大大增加,不仅各科作业整齐了,就连口语表达、阅读能力都得到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纪律也大有改观。
   四、晚饭后,集中时间心里辅导
   每天吃完晚饭是与学生交流的最好时间,同时也是放松的最好时间,这段时间交谈既能使师生双方身心愉悦,同时也大大地拉近了心灵距离。
   五、作业“自助餐”
   每个学生都存在着阅历的差异,知识准备的差异和思维的差异。教师只有承认和掌握她们的差异,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的设计喜欢的作业,学生才能乐于实践、乐与创新。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情感是丰富的,自主设计作业也一定会比老师“古板的命令”更活、更适合自己。
   作业学生“自助餐”,基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直接经验与生活世界,以自己的学情为起点,以发展为落点,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量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中学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与我国相类似,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也对母语的课外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日本1989年颁布的国语《学习指导要领》关于
期刊
一、评估机制期待完善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课改风起云涌,大有要把传统的教学一革到底的决心。然而不管怎样,各地年终的教学评价,几乎还是大同小异的,那就是分数。目前,在教育工作中强调:“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评价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这是无可厚非的,而有人提出“一俊遮百丑”理论:这“一俊”就是教学质量,意思是只要教学质量提高上去了,其他综合教育稍有不足也将被教学质量这一耀眼的光
期刊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一种演变的境界,拾级而上直达人类真理的殿堂;是一种想象的空间,阅读需要一种精神高度。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已经明确关注这种高层次的阅读需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同时还要求,语文阅读活动要让学生认
期刊
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其他都是次要的。语言的魅力就在语言阅读本身,这也是语文教材编选中充分考虑和体现的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它有时候是只可“意会”的,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冲击语文教育的本体,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因此,认识“辅助”含义,分清主次,计算机辅助教学才能恰到好处。   下面就阅读教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深刻指出: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导致国民素质的下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   一、课前制定人文化的教学目标   人文精神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应更专注于人的世界、人格的世界,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人性当作优先追求的
期刊
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精妙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细致的描绘,生动的语言,不仅使读者得到文学美的享受,其图画美、音乐美,也是值得回味的。   首先是诗一般的语言美。   这篇课文语言如行云流水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这篇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是由盼望春的到来,继而描绘春的美好,以赞咏春的生机作结。这和我们对春的情感是完全一致的,因而也极
期刊
初中语文作文评改方法有多种,“模糊识别法”就是其中之一。“模糊识别法”就是教师根据积淀在大脑中的各种信息、知识、技能,对客体做总体感受,亦即对客体内容、本质、原因还为能做彻底的分析说明时那种模糊笼统的感受。这个一种模糊识别能力,看起来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实际上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它不仅迅速,而且比较准确、灵活。目前,高考试卷的作文评改,虽然分五个等级的评定标准,但在实际评阅中,对一篇作文的“好”或“差
期刊
一、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悬念就是在文章中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悬念能使读者关注人物动作或事情发展,引起好奇心。如《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妈妈劈头就问:“那支羚羊哪儿去啦?”自然引起了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   通过例文引路,学生的作文开头有了很大提高。   习作:天阴森森地,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小鸟不时地叫几声,在这白天显得格外的刺耳,宁静中夹杂着喧闹,出奇的可怕
期刊
现代文阅读是对阅读者的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它包括了基础知识,分析水平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如何提高阅读水平的途径有多方渠道。这里将从四个方面和读者做介绍,即把握一句话的意思,把握一段话的意思,把握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这些问题能深领会,阅读或许就会有所提高了。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   把握好一句话的意思,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薄弱,整篇阅读能力就提不高。   把握一
期刊
第一阶段:“导”,它包括“学前导”和“学中导”。   一般“导”,往往是教师给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材料,向学生简介该诗的主题、情感。但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向学生介绍,很容易形成一言堂,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诗歌教学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导”法也应生动活泼多样。教材所选的诗歌,大多是一些名家之作,现在学生手里有关这些作家和作品背景方面的资料很多:教参(我从不反对学生手里拥有语文教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