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好”心理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练技能积极性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针对“好奇”心理,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练欲望
  学生在教师指令下学习远撑前滚翻动作往往是枯燥的,学生一般不感兴趣。教师应针对学生(水平四)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其探究的兴趣,让他们认真地去观察、倾听和思考,从而产生积极尝试和学会的欲望。
  在学习远撑前滚翻动作之前,笔者向学生讲述了小明被路上的石头绊倒而摔坏了腿,导致体育课请假的故事,又提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一片茫然时,笔者趁热打铁:夸张地昂着头向前面离垫子半米远的实心球走去,在脚碰到实心球、身体向前倒的瞬间,顺势手撑向远端,做了一个滚翻动作。此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啧啧称奇,热烈地鼓掌。笔者两手一摊:“你们看,这样还能摔着自己吗?如果我们学会它,就再也不会像小明那样了。”于是,学生一改复习前滚翻时牢骚不断的情况,跃跃欲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引入情境创设,使得学生对所学技能有了明确的方向,即能够切实解决自身生活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动作掌握本身,密切联系了教学与实际生活。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技能的目的和作用的理解,有效地激发了其学练的积极性。
  二、针对“好动”心理,实行“动学” 融合,精力合理释放
  初二的学生精力旺盛,普遍好动,“闲暇”之余喜欢互相疯闹,易破坏课堂纪律,影响学练效果。能否考虑将学生的好动和学习技术动作巧妙融合在一起,让好动不仅不影响课堂秩序,反而有助于技术动作的学习?
  笔者改变以往垫子一般由教师自己动手或指挥学生提前摆放的做法,引导各组按照自己组的想法自己动手动脑尝试设计场地。首先提示学生:“我们能否使用垫子设计一个‘向下的斜坡’,给完成动作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使其滚翻得更容易一些呢?”各小组开始投入紧張的设计中,有出主意的,有动手的,表现得非常积极。很快就有学生将小垫子放在大垫子下,形成了斜坡。
  在随后的“由坡底向坡上滚动体验加大双腿蹬地力量完成前滚翻、双手远撑才能完成前滚翻、不断增加手远撑距离”等练习场地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摆放的。那些爱疯闹的学生表现尤为积极,课堂秩序大为好转。此时,对该部分学生辅之以点名表扬,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大大增加。这样做,不仅让那些管不住自己、干扰课堂秩序的好动的学生获得了更多展示自己较强动手能力的舞台,有正事可干,旺盛的精力得到了合理的释放,而且让大家在自己设计的场地上体验、思考和练习,学生感到新颖、有趣,获得了认可,激发了学练兴趣。
  三、针对“好胜”心理,实行多维评价,满足成功渴望
  初中生好胜心强,渴望获得成功体验和其他学生的肯定。在以往课堂比赛展示环节,各组派出的代表一般都是学优生,大部分学生只能当观众,获得的展示机会较少,鲜有成功体验,学练积极性不高。而且,比赛内容也多限制在技术学习层面,学生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渠道比较少,好胜心理得不到满足,易出现消极和被动学习的情况。
  1.分层展示评价。笔者要求组长随时掌控和了解本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个人的能力排出名次。在展示时,根据技术掌握的难易程度分层次展示评价。如,在复习前滚翻阶段让各组5号或6号选手同台展示;在短距离远撑前滚翻学习后,让3号或4号选手展示;在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动作后,让各组1号或2号选手展示。这样,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展示平台和机会,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体验。同时,由于各组展示的学生数量增多,水平自然参差不齐,但是,此时的比赛不仅代表个人,还意味着团队的荣誉。因此,大家都担心拖了小组的后腿,学优生积极帮助学困生,互学共促,共同提高。
  2.拓宽评价渠道。通过设置一些既有利于技能学习,又能展示学生各种才能的比赛项目,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满足其好胜心。如,将场地设计变成小组之间的比赛:看哪一组设计得又快又实用。对每一次设计,教师与学生一起评选“最优组”,“最优组”组内评选一名“设计之星”。这样,也给了那些技术动作不扎实,但善于动手动脑、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充分挖掘了学生各种才能和特长,使他们在获得别样成功体验的同时,又提高了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于文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三里河中学,
  264400);尹耀(山东省乳山市西苑学校,264500)整理
其他文献
11月24日,由全國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职业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协办,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共体育组、苏州市职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大学拉开帷幕。教育部体卫艺司巡视员廖文科,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原司长蒋志学,国家体育总局科
受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是应激事件的脆弱人群,教师和家长需要对他们进行及时、适当的心理保护。本文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从疫情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出发,通过分析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成因,制订了疫情时期儿童心理创伤的教育修复措施,以期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多数儿童由于长时间居家学习玩耍,缺少户外活动,容易出现认知、行为与情绪等方面
小时候有一次去河滩放牛,我发现牛很痛苦。  牛缰绳的一端,被一根铁橛钉在草地上。牛所能吃到的,是方圆一缰绳之内的草。然而,我发现牛总是对缰绳半径之外的草更感兴趣,有时候,为了够到那些草,牛不惜被笼头勒得生疼。  其实,缰绳足够长,缰绳半径之内的草也足够吃。牛的痛苦在于,看到了自己够不着的草。而且,在它看来,那些草远比吃得到的要好。  其实,有些人也一样。有些名和利,不能看到,一旦看到就容易起贪婪之
一、准确把握趣味体育的内涵  趣味体育是以体育项目为载体,以趣味为要素,以集体参加的形式,将身体练习和劳动、生活、游戏、娱乐等结合,达到增强情趣、娱乐、健身的目的,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体育教材的拓展与延伸,融合体育、文化、娱乐三大元素,展现全新的现代体育运动。重点在“趣”,实则在“育”。  对趣味体育必须厘清以下3个关系:  1.趣味体育和体育游戏的关系。趣味体育形式不拘一格,内容多种
幼儿教育是一份静待花开的事业。巴西教育家、哲学家弗莱雷说过,“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特级教师凌宗伟也认为,对话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应当用“对话式教学”来取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幼儿园的孩子经验不足,尤其需要教师准确地认识孩子、理解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重视和孩子对话,也要重视和家长、和自己对话。一、教师和孩子对话  一次活动中,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呢?”班里的小朋友都在思考,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园教师要不断改进游戏教学的方式,给幼儿创设新奇的游戏环境,挖掘他们的潜力。“一物多玩”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一种游戏开发出多种玩法,把普通的游戏玩出新意。它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激发想象力,提升创造力,充分展现幼儿的个性。一、当下幼儿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游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幼儿教学的发展。比如,幼儿游戏区域投放的材料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日
子宫腺肌症属于妇科常见疾病,因其具有难以治愈与异常痛苦的特点,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子宫腺肌症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是指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的病变。近年来,子宫腺肌症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们要提高对子宫腺肌症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症状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外在症状为痛经、月经失调、月经周期延长且月经量相对增多。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月经前有点滴出血
江苏省洪泽中学始建于1956年,198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荣获全国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19人。近年,学校整合体育节和零散的艺术活动为每年一届的体艺节,连续举办了十一届,全面展示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成果。  本届体艺节体育比赛设置六大类近20个项目。既
2016年6月17-1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汪晓赞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基地和研究学校开题会议在曲阜师范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嘉宾有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副教授和研究生项目负责人Jeanne Kentel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陈蔚云教授,深圳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刘晋教授,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1991年我毕业于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毕业之后分配到本溪市溪湖区彩建小学,2007年任本溪市溪湖区教师学校体育研训员。我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但我十分欣赏《战国策》中的一句话:“羽毛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我的工作之道。  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收获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在教研工作中,我以多年基层的经历与积累为基础,逐步形成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