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新构想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tgwdrtwertw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作为语文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杀技”。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越发重要。本文以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为主要论题,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误区,提出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新构想,为当前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字】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高效课堂的提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成为当前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本文立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出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加强教师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和针对性,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语感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散思维的构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立足课标,以课标标准作为我们阅读教学的指南针,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要的因素就是培养学生语感和理解力,让学生在主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故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适应当前新课标的需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二、当前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我们都知道,语文阅读是帮助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精粹,处理文字信息,把握语言文字整体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直白地说,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的过程,也是实现师生文三者共鸣的过程。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们却发现阅读教学课堂还停留在传统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观念陈旧,缺乏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有的时候甚至离经叛道,遗弃文本的本质,使得阅读教学成为“和尚念经”一般的“无效教学”。以下是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的当前阅读教学的几大误区:
  其一,师生主体不分。新课标指出,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真正的“读者”,教师只是帮助学生、指导学生、组织学生的“引路人”,两者是互为平等的,阅读课堂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良好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平台,是互动平台。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教师是阅读课堂的话语“霸权者”,也是知识的“权威者”“控制者”,严重地控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限制了学生思维,成为“教材”的忠实“代言人”,师生主体不分,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下降。
  其二,重知识轻情感。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语文阅读教学,他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教是为了将来不教。”他还说:“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灵魂。”是呀,文章不是无情物,文本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富有一定情感的,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感之海”之中,才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彼时彼地的作者相会,和作者产生共振、共鸣。正如大家所说的读《出师表》不哭定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为不孝的道理一样。然而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忽视学生情感引领者这一点,只注重文本知识的挖掘,这种本末倒置的阅读教学在我们身边比较常见。
  其三,重课内忽视课外。俗话说:“开卷有益。”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却发现开卷并非有益,因为教师只注重课内文章的阅读,特别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语法、基础知识等,使得学生思维基本上定位在课内阅读上,而没有一点儿创新意识,甚至不敢有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语文“贫血症”的一员。而课外阅读恰恰相反,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含量、拓展知识层面。课外阅读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多彩,如果没有经过教师的筛选和推荐,那么学生课外阅读就如同“脱了缰绳的野马”,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很容易迷失方向。然而在實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很大,但是和“开卷有益”的效果相差甚远。
  其四,重视多媒体轻视诵读对话。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我们的教学,尽快实施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教师是注重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整合,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来拓展信息来源、加速了师生的互动,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享受。但过于注重,反而物极必反,学生被教师优美的多媒体图画吸走了“灵魂”,忽视教师对阅读技巧的引导和文字的感悟,让教师沦为“幻灯片的操作手”“鼠标的点击员”,这样的阅读教学又怎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三、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阅读的源泉。”一点儿也不错,只有学生有兴趣阅读,才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纵观当前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阅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觉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譬如:课前的五分钟经典诵读,每周的读书交流会,每年的“读书节”阅读活动评选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校的板报、班级的“学生园地”,墙角的“读书一角”,走廊上“读书台”都成为阅读的“天地”,学生可以在此阅读,发表评论、展示阅读成果、书写读后感、摘录优美文字等,让孩子在读书中获取快乐。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在班级内举办小小的“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演讲比赛”等类似的阅读类比赛,这样不仅可以让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在这些比赛中获取成功,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教师的肯定,还可以让那些有表现欲的孩子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给学生一次获取成功的体会和喜悦,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作为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科优势,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譬如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告诉学生作者还在哪本书写过类似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当然,如果你很欣赏这位作家,要在教学过程中表达自己对作者的欣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去阅读。其次,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时不时地引入几句经典,让学生在欣赏教师个人魅力的同时被“经典”吸引,教师借此机会向学生推荐有关名人名著、时文佳作、名人传记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二)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古人云:“积学以储宝。”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就是积学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收集、采集零散“碎玉”,使其日积月累,成为“聚宝盆”。所以,阅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只有坚持,才能有所收效。正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滴水石穿”,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可以形成的。因而,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譬如:在班级建立读书角,放一些学生喜爱的杂志、报纸、图书,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书本进行阅读。当然,作为语文老师为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还可以为学生限定每天阅读三十分钟的阅读量,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摘录名人名言记录下来,培养学生阅读时动手动笔的习惯,每周一篇读书笔记,并安排一节阅读课,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指导学生阅读技巧,促进学生学会阅读
  所谓学会阅读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的相关技巧,即精读、略读、浏览。只有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才能促进学生學会阅读。我们平时所讲的阅读就是每本书都要阅读一遍,不管是精读还是浏览,只要读就好,这样是不正确的。学生只有学会阅读技巧,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做到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获取文本信息,努力实现有效阅读。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精读就是要细读、一字一句地读,进而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文章进行剖析,进而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看出句子的精华,体会文学语言精粹、人生哲理,这种方法虽然笨拙,但是功效显著。略读则是以较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看似漫不经心,但却在快中求得精华。浏览则是相对精读的一种快速的阅读方式,是学生阅读书籍和报纸杂志的主要阅读模式。因而,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会用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技巧,促进学生学会阅读。
  四、小结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升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也只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获取知识,进而才能真正实现“开卷有益”,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阅读,为构建中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燕青.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新构想[J].考试周刊,2010(42).
  [2]石岚.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
  (中),2015(4).
  [3]程博.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
  [4]黄珍珍.浅议新课标下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5(19).
  [5]许远发.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
  (教研),2010(9).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本文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着手,通过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素材捕捉、阅读辅助等几个侧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文首先对作者在文献[1]所得到的一个加筋复合土体本构模型分析计算。并将其编制成有限元程序,分析了一具有实测资料的加筋路进工程实例,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检验了程序以及这个
【摘要】写作是农村中学学生为人诟病的传统弱项,农村学生写作能力不济的主要原因是阅读量偏少和词汇量不足。所以,在现阶段仍要加强基础训练,根基扎实方能厚积薄发。  【关键词】害怕作文;阅读量;阅读习惯;基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作文那两下。”  许多农村学生特别害怕作文。写作是农村中学学生为人诟病的传统弱项,至今仍不时困扰着千千万万农村师生。提高学生
绿色节能建筑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相关中国专利申请量也大幅上升。本文对该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我国相关企业提出了建议。
第三届中欧高层经贸对话目前在京结束。欧盟对中国在政府采购方面的新规表示满意,并宣布双方将准备启动投资协议的谈判。
本文针对拉西瓦水电站的水垫塘的反拱式底板,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正向荷载和反向荷载作用下的锚固钢筋水平、基岩弹性模量、静水压力和板块分块数量对反拱水垫塘底板整体稳定
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已广泛应用于参考腾发量预测等领域,但常用的K-均值聚类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等方法在求取径向基函数网络隐层节点中心时存在较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引入
【摘要】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微写作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微”,将其作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整合课堂的碎片时间,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以“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望论述内容能使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意识到,微写作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阅读和综合写作能力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微写作;初中语文教学;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
本文采用BOD-DO耦合模型模拟水质.在获取参数最优化值时采用BOD和DO耦合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之差的加权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将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SA)应用到多
【摘要】2009年PISA测试结果,让“非连续文本”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广大教师首次接触这一概念还是在2011年发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目录、插图、资料袋等等都属于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而《课标》第三学段中提到的“图文类非连续文本”是什么?又有哪些阅读策略?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例谈小学阶段课内外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关键词】图文类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