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解索风营电站库区消落带苔藓植物种类,对在索风营电站库区消落带采集的295份苔藓植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有苔藓植物70种,隶属于42属15科。其中苔类2科3属3种,藓类植物13科39属67种。丛藓科(Pottiales)、真藓科(Bry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为该区域的优势科,绢藓属(Entodon Müll.Hal)、青藓属(Brachythecium Bruch&Schimp.)、真藓属(Bryum Hedw.)为该地区优势属。
关键词 苔藓;消落带;索风营电站;乌江;梯级电站
中图分类号:Q94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28
索风营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中部黔西县、修文县交界的乌江中游六广河段,为乌江干流规划梯级电站的第二级。上游35.5 km接东风水电站,下游距乌江渡水电站74.9 km,地理坐标为北纬26°57’15.53”~26°57’19.42”,东经106°21’41.09”~106°21’44.06”。索风营水电站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3 ℃,极端最高气温40.5 ℃(1971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5℃(1977年1月30日),多年降水量1 000~1 600 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40.5 mm,多年平均风速1.9 m/s[1]。对索风营水电站的鱼类[2]、原生动物[3]、猕猴、藏酋猴保护措施[4]等有过一定的研究,但对苔藓植物未有过报到。因此,对该区域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
1 研究方法
2012年8月,在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不同海拔、不同生境中进行标本采集,使所采集标本能够代表该区域苔藓植物的状况,共采集标本295号,采集时将所采标本的生境、基质、采集地、海拔以及日期记录在采集袋上,并将标本带到实验室晾干。然后采用常规的鉴定苔藓植物形态分类的方法对标本进行鉴定,先观察干标本的外形特征,之后取一小部分标本用清水浸泡,待植株恢复自然状态后取其叶片、茎、孢蒴等器官进行解剖,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查阅相关苔藓植物分类工具书[5-14]将标本进行鉴定到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苔藓植物种类及其组成
通过对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得知,该区域共有苔藓植物15科42属70种,其中苔类2科3属3种,分别占该区域总科、属、种数的13.3%、7.1%和4.3%;藓类植物13科39属67种,分别占该区域总科、属、种的86.7%、93.9%和95.7%。可以看出,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的苔藓植物以藓类为主,苔类较为稀少。
2.2 苔藓植物科的组成
从表1可以看出,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含有4属以上的科有3科,分别为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chytheciaceae)和真藓科(Pryaceae),共含有38种,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54.28%;该区域单属科有8科,含植物12种,占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总种数的17.14%。因此该地区苔藓植物有优势科存在,并且所含植物种类多。
优势科的数量及种类组成对一个地区的植物区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區系的优势科是指种类众多,并且在植被或植物群落中起建群作用的科[15]。将含物种数超过11种的科定位该地区的优势科,那么其优势科为3个,分别是丛藓科、真藓科、青藓科(见表2),共有24属39种,分别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区域苔藓植物总属、种数的56.87%和54.28%,超过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2,丛藓科含13属20个种,是该地区第一大优势科,植物种类是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28.57%,超过1、4。丛藓科、真藓科等科中的耐旱种类,能长期忍受干燥和阳光直接照射, 能生活在裸露的岩石和沙丘上[16],这与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河谷深切而形成丘陵山地峡谷单元,两岸大多悬崖绝壁、石峰对峙[17]的地行相符合。
2.3 苔藓植物属的组成
可以看出,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苔藓植物中含种数多于4种的有2个属含苔藓11種,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5.71%;含植物3种的属有8个,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34.29%;含植物2种的属有3个,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8.57%;含植物1种的属有29个,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41.43%。
看出,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苔藓植物中,绢藓属为第一大优势属,含6个种,占此次调查中苔藓植物总种数的8.57%;青藓属为第二大优势属,含5个种,占此次调查中苔藓植物总种数的7.14%。其他几个优势属是真藓属和扭口藓属等。真藓属、扭口藓能在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极强度石漠化中生长,是比较耐旱的属[17];绢藓属分布在强度石漠化条件下;青藓属在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均有分布。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乌江干流梯级电站索风营电站库区消落带的苔藓植物调查研究,初步整理出该区域苔藓植物有15科42属70种,其中苔类2科3属3种;藓类植物13科39属67种。优势科为3个,分别是丛藓科、真藓科、青藓科,共有24属39种,分别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区域苔藓植物总属、种数的56.87%和54.28%,超过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2,丛藓科含13属20个种,是该地区第一大优势科,植物种类是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28.57%,超过1/4。丛藓科、真藓科等科中的耐旱种类,能长期忍受干燥和阳光直接照射, 能生活在裸露的岩石和沙丘上[16],这与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河谷深切而形成丘陵山地峡谷单元,两岸大多悬崖绝壁、石峰对峙[17]的地形相符合。 通过此次调查,对筛选适应水库消落带这种极干、极湿交替的环境条件下的苔藓植物、人工恢复消落带生态环境、增强水分涵养,蓄水保土;减缓地表径流侵蚀等,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研究区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且库区消落带沿岸地势陡峭,给调查工作带来很多困扰,有部分区域无法进行采集调查。本次调查只采集到2科3属3种的苔类植物,是否苔类植物不太适应水库消落带这种极干、极湿交替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申有奎.索风营水电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藏酋猴保护措施[J].贵州水力发电,2011,25(1):30-32.
[2]王智慧,陈浒,辜永河,等.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库区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及预测评价[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19(4):7-11.
[3]陈浒,辜永河,王智慧等.索风营水电站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与水质关系评价[J].贵州师范大学学報, 2002,20(4):36-40.
[4]陈邦杰.中国藓类植物属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5]高谦.中国苔藓志: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6]高谦.中国苔藓志:第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7]黎兴江.中国苔藓志:第3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黎兴江.中国苔藓志:第4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吴鹏程,贾渝.中国苔藓志:第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胡人亮,王幼芳.中国苔藓志:第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1]吴鹏程,贾渝.中国苔藓志:第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2]高谦,曹同.云南植物志:第1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3]黎兴江.云南植物志:第18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14]黎兴江.云南植物志:第19卷[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15]何林,黄正莉,杨通冠,等.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种类的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7):39-40.
[16]吴玉环,程国栋,高谦.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J].中国沙漠,2003,23(3):215-220.
[17]游萍,张以忠,蒋洁云,等.不同石漠化程度苔藓植物的分布[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84-87.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苔藓;消落带;索风营电站;乌江;梯级电站
中图分类号:Q94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28
索风营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中部黔西县、修文县交界的乌江中游六广河段,为乌江干流规划梯级电站的第二级。上游35.5 km接东风水电站,下游距乌江渡水电站74.9 km,地理坐标为北纬26°57’15.53”~26°57’19.42”,东经106°21’41.09”~106°21’44.06”。索风营水电站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3 ℃,极端最高气温40.5 ℃(1971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5℃(1977年1月30日),多年降水量1 000~1 600 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40.5 mm,多年平均风速1.9 m/s[1]。对索风营水电站的鱼类[2]、原生动物[3]、猕猴、藏酋猴保护措施[4]等有过一定的研究,但对苔藓植物未有过报到。因此,对该区域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
1 研究方法
2012年8月,在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不同海拔、不同生境中进行标本采集,使所采集标本能够代表该区域苔藓植物的状况,共采集标本295号,采集时将所采标本的生境、基质、采集地、海拔以及日期记录在采集袋上,并将标本带到实验室晾干。然后采用常规的鉴定苔藓植物形态分类的方法对标本进行鉴定,先观察干标本的外形特征,之后取一小部分标本用清水浸泡,待植株恢复自然状态后取其叶片、茎、孢蒴等器官进行解剖,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查阅相关苔藓植物分类工具书[5-14]将标本进行鉴定到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苔藓植物种类及其组成
通过对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得知,该区域共有苔藓植物15科42属70种,其中苔类2科3属3种,分别占该区域总科、属、种数的13.3%、7.1%和4.3%;藓类植物13科39属67种,分别占该区域总科、属、种的86.7%、93.9%和95.7%。可以看出,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的苔藓植物以藓类为主,苔类较为稀少。
2.2 苔藓植物科的组成
从表1可以看出,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含有4属以上的科有3科,分别为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chytheciaceae)和真藓科(Pryaceae),共含有38种,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54.28%;该区域单属科有8科,含植物12种,占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总种数的17.14%。因此该地区苔藓植物有优势科存在,并且所含植物种类多。
优势科的数量及种类组成对一个地区的植物区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區系的优势科是指种类众多,并且在植被或植物群落中起建群作用的科[15]。将含物种数超过11种的科定位该地区的优势科,那么其优势科为3个,分别是丛藓科、真藓科、青藓科(见表2),共有24属39种,分别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区域苔藓植物总属、种数的56.87%和54.28%,超过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2,丛藓科含13属20个种,是该地区第一大优势科,植物种类是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28.57%,超过1、4。丛藓科、真藓科等科中的耐旱种类,能长期忍受干燥和阳光直接照射, 能生活在裸露的岩石和沙丘上[16],这与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河谷深切而形成丘陵山地峡谷单元,两岸大多悬崖绝壁、石峰对峙[17]的地行相符合。
2.3 苔藓植物属的组成
可以看出,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苔藓植物中含种数多于4种的有2个属含苔藓11種,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5.71%;含植物3种的属有8个,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34.29%;含植物2种的属有3个,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8.57%;含植物1种的属有29个,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41.43%。
看出,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消落带苔藓植物中,绢藓属为第一大优势属,含6个种,占此次调查中苔藓植物总种数的8.57%;青藓属为第二大优势属,含5个种,占此次调查中苔藓植物总种数的7.14%。其他几个优势属是真藓属和扭口藓属等。真藓属、扭口藓能在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极强度石漠化中生长,是比较耐旱的属[17];绢藓属分布在强度石漠化条件下;青藓属在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均有分布。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乌江干流梯级电站索风营电站库区消落带的苔藓植物调查研究,初步整理出该区域苔藓植物有15科42属70种,其中苔类2科3属3种;藓类植物13科39属67种。优势科为3个,分别是丛藓科、真藓科、青藓科,共有24属39种,分别占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区域苔藓植物总属、种数的56.87%和54.28%,超过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2,丛藓科含13属20个种,是该地区第一大优势科,植物种类是此次调查结果中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28.57%,超过1/4。丛藓科、真藓科等科中的耐旱种类,能长期忍受干燥和阳光直接照射, 能生活在裸露的岩石和沙丘上[16],这与索风营水电站库区河谷深切而形成丘陵山地峡谷单元,两岸大多悬崖绝壁、石峰对峙[17]的地形相符合。 通过此次调查,对筛选适应水库消落带这种极干、极湿交替的环境条件下的苔藓植物、人工恢复消落带生态环境、增强水分涵养,蓄水保土;减缓地表径流侵蚀等,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研究区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且库区消落带沿岸地势陡峭,给调查工作带来很多困扰,有部分区域无法进行采集调查。本次调查只采集到2科3属3种的苔类植物,是否苔类植物不太适应水库消落带这种极干、极湿交替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申有奎.索风营水电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藏酋猴保护措施[J].贵州水力发电,2011,25(1):30-32.
[2]王智慧,陈浒,辜永河,等.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库区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及预测评价[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19(4):7-11.
[3]陈浒,辜永河,王智慧等.索风营水电站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与水质关系评价[J].贵州师范大学学報, 2002,20(4):36-40.
[4]陈邦杰.中国藓类植物属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5]高谦.中国苔藓志: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6]高谦.中国苔藓志:第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7]黎兴江.中国苔藓志:第3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黎兴江.中国苔藓志:第4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吴鹏程,贾渝.中国苔藓志:第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胡人亮,王幼芳.中国苔藓志:第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1]吴鹏程,贾渝.中国苔藓志:第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2]高谦,曹同.云南植物志:第1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3]黎兴江.云南植物志:第18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14]黎兴江.云南植物志:第19卷[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15]何林,黄正莉,杨通冠,等.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种类的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7):39-40.
[16]吴玉环,程国栋,高谦.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J].中国沙漠,2003,23(3):215-220.
[17]游萍,张以忠,蒋洁云,等.不同石漠化程度苔藓植物的分布[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84-8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