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午8点,荆州市北门中学(以下简称“北门中学”)校长田良彪准时走进高效课堂孵化室听课。孵化室里的课会同步上传到互联网,供全国各地的师生观摹学习。课改以来,北门中学共有80多名老师应邀到云南、辽宁、四川等省市上示范课。“杨维平、刘基华、彭亮、袁则……”田良彪掰着指头数出一大串名单,“孵化室里‘孵化’出越来越多的名师,他们不仅促进北门中学的课改发展,而且引领全省、甚至于全国更多教师的专业发展。”
杨维平: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前几届学生的眼里,杨维平是出了名的严师,大家都“很怕他”。
课改前,北门中学是一所薄弱学校,生源不足且素质不高。当时,教学楼后面有一道围墙。一天深夜,几个调皮的学生偷偷地把围墙扒了一个洞,溜出去上网。学校发现后,及时把洞堵上了。不料,这个偶发情况产生了“蝴蝶效应”:不断有学生扒围墙溜到校外,给学校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副校长杨维平“临危受命”,分管学校政教工作。他制订、修改、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对听课、作业、做操、就餐、就寝等一日常规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奖则奖,当罚则罚。一个冬天的晚上,杨维平去查寝,发现几个男生不在寝室。迎着刺骨的寒风,杨维平在围墙边“守株待兔”。凌晨三点,几个匆匆返校的学生被他逮个正着。谈话、检讨、通报……一切按程序进行。
这件事后,学生再也不敢扒围墙了,校风校纪有了明显好转。杨维平也因此在学生中出了名,大家看到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绕道走”。一开始,杨维平颇有些“沾沾自喜”,感觉在学生中“很有威信”,但2009年暑期的一件小事却深深刺痛了他。一天,几个毕业生回母校,远远地看到杨维平后,低着头绕着走开了。这是健康的师生关系吗?在这样的状态下师生能平等交流、和谐相处、共生共长吗?杨维平陷入了沉思。
2009年8月,北门中学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召开了课改动员会。老师们走进会场时,发现门卫、食堂里的工人、校园连锁店里的营业员等都来到了会场。“这是唱的哪出戏?”老师们一时“摸不着头脑”。杨维平不急不躁,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和思考,阐述了对课改的认识:课改“表面改在课堂,实质改的是师生关系”,因为在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再好的想法都难以变成现实;师生关系中的“师”包括学校的全体工作人员,而不仅仅是老师。
健康的师生关系应该相互亲近,而不是畏惧。要达成这样的效果,最好采用“自治管理”的办法。杨维平积极推行“三力建设”(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治组织,并在班级设立行政学习小组,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务,都让学生自治组织参与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推行自治管理后,师生关系融洽起来。池海班的李昂成绩不错,但发言时声音小。一天下早自习后,他粘着杨维平帮他带份早点。杨维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他:“回答问题声音再大点,我就帮你带。”李昂坚持了一个星期,杨维平真给他带来了一份早点,而且还免费。太出乎意料了!李昂开心地说:“我们和老师是朋友。”
刘基华:孜孜以求的学者
副书记、副校长刘基华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学者”,而不是管理者。他头上的光环很多,如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教学比武一等奖等,大多与教学有关。
参加工作至今的31年里,单位、职务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刘基华从没丢下语文教学。他教过初中、电大,对传统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弊端了然于胸,也一直在寻求破解之法。
1999年底,面对席卷全国的“中学语文大讨论”,刘基华研究、撰写并在原《荆州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8000多字的文章《关于语文学科人文属性的思考》,系统回顾了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百年历史,对语文学科性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此后,他边教边研,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师生观),系统地总结出语文学习的“三重境界”“三个注重”“四项研究”“四个强化”“六个环节”。
一个大年初一的早晨,家里坐满了客人,刘基华却不见了踪影。妻子四处打听,最后在学校办公室里“寻”到了他。原来,他突发灵感,正躲在办公室里写文章呢!
多年的潜心实践与研究,刘基华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而同时,他也步入了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如何让研究走出学科局限,引领学校甚至区域发展?
2009年端午节期间,荆州市教科院邀请昌乐二中的专家来作讲座。“自主学习”理念引起了刘基华極大的兴趣,因为这与他提出的“三观”有异曲同工之妙。高考结束后,他带队到山东学习考察。9天的学习,让他有了“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感觉。
回校后,刘基华结合自己的心得,提出把北门中学的高效课堂命名为“‘生本·自主’高效课堂”。“生本”就是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乃至学校的所有教育行为都应以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自主”就是学习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环境、策略等由学生自主确定、自主选择、自主调整。一句话,就是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随后,刘基华又和学校科研团队一起,总结并提炼出了高效课堂实施的“四大策略”“六大机制”。
这些科研成果为刚刚起步的高效课堂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北门中学的课改随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今,北门中学的课改模式被誉为全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新九大范式”之一。对此,刘基华一脸淡定,“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做了自己感兴趣的、该做的事。”
彭亮:激情与智慧“共舞”
彭亮是一位工作了4年的“新兵”,个子不高,但激情无限。
2010年暑期,刚刚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彭亮通过招考,被分配到北门中学工作。上班第一天,他就向学校提出了当班主任的请求。看着脸上写满孩子气、甚至比学生都矮的彭亮,校领导不置可否。然而,紧接着发生的两件事,让大家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刮目相看。
杨维平: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前几届学生的眼里,杨维平是出了名的严师,大家都“很怕他”。
课改前,北门中学是一所薄弱学校,生源不足且素质不高。当时,教学楼后面有一道围墙。一天深夜,几个调皮的学生偷偷地把围墙扒了一个洞,溜出去上网。学校发现后,及时把洞堵上了。不料,这个偶发情况产生了“蝴蝶效应”:不断有学生扒围墙溜到校外,给学校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副校长杨维平“临危受命”,分管学校政教工作。他制订、修改、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对听课、作业、做操、就餐、就寝等一日常规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奖则奖,当罚则罚。一个冬天的晚上,杨维平去查寝,发现几个男生不在寝室。迎着刺骨的寒风,杨维平在围墙边“守株待兔”。凌晨三点,几个匆匆返校的学生被他逮个正着。谈话、检讨、通报……一切按程序进行。
这件事后,学生再也不敢扒围墙了,校风校纪有了明显好转。杨维平也因此在学生中出了名,大家看到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绕道走”。一开始,杨维平颇有些“沾沾自喜”,感觉在学生中“很有威信”,但2009年暑期的一件小事却深深刺痛了他。一天,几个毕业生回母校,远远地看到杨维平后,低着头绕着走开了。这是健康的师生关系吗?在这样的状态下师生能平等交流、和谐相处、共生共长吗?杨维平陷入了沉思。
2009年8月,北门中学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召开了课改动员会。老师们走进会场时,发现门卫、食堂里的工人、校园连锁店里的营业员等都来到了会场。“这是唱的哪出戏?”老师们一时“摸不着头脑”。杨维平不急不躁,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和思考,阐述了对课改的认识:课改“表面改在课堂,实质改的是师生关系”,因为在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再好的想法都难以变成现实;师生关系中的“师”包括学校的全体工作人员,而不仅仅是老师。
健康的师生关系应该相互亲近,而不是畏惧。要达成这样的效果,最好采用“自治管理”的办法。杨维平积极推行“三力建设”(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治组织,并在班级设立行政学习小组,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务,都让学生自治组织参与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推行自治管理后,师生关系融洽起来。池海班的李昂成绩不错,但发言时声音小。一天下早自习后,他粘着杨维平帮他带份早点。杨维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他:“回答问题声音再大点,我就帮你带。”李昂坚持了一个星期,杨维平真给他带来了一份早点,而且还免费。太出乎意料了!李昂开心地说:“我们和老师是朋友。”
刘基华:孜孜以求的学者
副书记、副校长刘基华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学者”,而不是管理者。他头上的光环很多,如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教学比武一等奖等,大多与教学有关。
参加工作至今的31年里,单位、职务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刘基华从没丢下语文教学。他教过初中、电大,对传统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弊端了然于胸,也一直在寻求破解之法。
1999年底,面对席卷全国的“中学语文大讨论”,刘基华研究、撰写并在原《荆州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8000多字的文章《关于语文学科人文属性的思考》,系统回顾了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百年历史,对语文学科性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此后,他边教边研,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师生观),系统地总结出语文学习的“三重境界”“三个注重”“四项研究”“四个强化”“六个环节”。
一个大年初一的早晨,家里坐满了客人,刘基华却不见了踪影。妻子四处打听,最后在学校办公室里“寻”到了他。原来,他突发灵感,正躲在办公室里写文章呢!
多年的潜心实践与研究,刘基华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而同时,他也步入了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如何让研究走出学科局限,引领学校甚至区域发展?
2009年端午节期间,荆州市教科院邀请昌乐二中的专家来作讲座。“自主学习”理念引起了刘基华極大的兴趣,因为这与他提出的“三观”有异曲同工之妙。高考结束后,他带队到山东学习考察。9天的学习,让他有了“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感觉。
回校后,刘基华结合自己的心得,提出把北门中学的高效课堂命名为“‘生本·自主’高效课堂”。“生本”就是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乃至学校的所有教育行为都应以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自主”就是学习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环境、策略等由学生自主确定、自主选择、自主调整。一句话,就是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随后,刘基华又和学校科研团队一起,总结并提炼出了高效课堂实施的“四大策略”“六大机制”。
这些科研成果为刚刚起步的高效课堂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北门中学的课改随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今,北门中学的课改模式被誉为全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新九大范式”之一。对此,刘基华一脸淡定,“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做了自己感兴趣的、该做的事。”
彭亮:激情与智慧“共舞”
彭亮是一位工作了4年的“新兵”,个子不高,但激情无限。
2010年暑期,刚刚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彭亮通过招考,被分配到北门中学工作。上班第一天,他就向学校提出了当班主任的请求。看着脸上写满孩子气、甚至比学生都矮的彭亮,校领导不置可否。然而,紧接着发生的两件事,让大家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