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模式与路径探讨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nian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在分析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产学研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发展模型,从构建共同认知、建立创新网络组织和合作规则等方面提出了创建学科发展特色,增强学科优势,促进产业与学科结构良性循环的对策,把产学研结合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学科建设 产学研合作 地方院校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它不仅促进了科技转换为生产力,还培养了科技人才,为教育与科技结合创造了有效的途径,对加快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本科院校大多为教学型高校,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改项目建设计划目标。如何围绕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应用型研究,以科研促教学的同时通过有效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把科研成果转换产业优势,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带动学科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扩散网络的建立,吸引优秀人才到教学、科研队伍中,加快学科特色的建设,是地方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关于产学研合作基本理论
  大学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是当前我国技术环境及创新体制下提高创新效率的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与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是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推动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涉及多个主体,合作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按结合的动力可分为政府推动型和自愿结合型;按其功能可分为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合作模式、生产经营型合作模式;按结合的紧密程度可分为技术协作型、契约型、一体化型三种模式;从生产要素上,可以分为信息合作、知识技术合作、人才合作、资金合作;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科技研发的合作、教学合作、咨询服务、共建实体;从主体数量上,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合作。如科技成果转让、大学科技园、校办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产学研工程、高校后勤社会化、长期全面合作协议、创办分校或二级学院等都是具体的合作模式。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中,技术协作型、契约型、一体化型三者之间往往具有一种相互转换的关系。双方合作从技术协作开始,当合作顺利,关系逐渐密切,便采取契约式合作开发方式进而转向一体化。这种转化过程的关键是项目技术市场成功,利益分配合理。目前就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技术协作居多,其次是契约式合作,最后是一体化,三种模式对科研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性依次是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最佳,市场拉动模式次之,科技驱动模式再次之。
  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教育,它充分利用了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实现了课堂教育向生产科研实践转变,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高等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学改革,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有竞争和发展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而且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在“教学、科研、生产”体系中扩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2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的是使办学融入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双方紧密型合作。通过“学”和“产”衔接,使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大发展的需求,为学科发展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通过“研”和“产”衔接,为新技术研发、新技术的扩散、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提供支持;通过“学”和“研”衔接,在市场导向下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學、科研等办学各要素的优化整合、互补融合、整体提高,构建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同步对应的“嵌入式”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实现高校办学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笔者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和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地方院校学科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2.1 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认知机制创建学科建设特色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机构加快成果转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和开发型的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弥补科研资金和其它资源的投入,实现科研的效益。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提高其创新能力,满足市场需要,获取竞争优势。因此,正确树立产学研合作意识,对于有效实现产学研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产学研合作既是知识创新、传承、应用的客观需要,又是高校在培养人才,提高成果转化率的客观要求。要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就必须促使高校、企业的合作具有共同的愿景,通过共同认知建立相对稳定的科研创新成果来源和创新扩散网络,建立长久的生产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利益共同体的方式把三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将教学与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技能,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利用高校的技术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缩短创新周期、满足市场需求。
  2.2 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网络机制创建学科建设特色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协商组成的、一道从事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咨询服务等活动的全面联合机构,需要产学研各方的合作、优势互补,需要技术创新各相关利益主体将各自的信息孤岛通过共享形成一条完整的创新链。网络组织中,各成员要按照公平、合作、奉献、创新组织原则,将自己围绕合作项目的知识、信息、技术贡献出来,与每个网络组织结点共享,在向其它成员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促进网络组织整体创新过程及目标实现。
  此外,通过组织网络化,构建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和完善技术服务、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及信息咨询等方面职能,有效地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合,实现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咨询服务等方面的经济合作。通过发挥信息网络优势,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信息网,定期征集企业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人才供求信息,及时做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项目中介、咨询服务等工作,将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学校通过共建的研发中心、产学研产品联盟、产学研技术联盟、产学研管理联盟等网络组织,筹建集产学研一体的实训教学运营机构,不断地完善教学体系,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化,系统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使科研成果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
  2.3 通过产学研合作规则机制创建学科建设特色 大学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是当前我国技术环境及创新体制下提高创新效率的必然选择。但科技成果转化既具有高风险性,又具有高收益性,高风险和高收益同时并存,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是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原则,对产学研合作的成功至关重要。良好的利益机制不仅在利益分配上体现公平合理,而且在利益的获取方式上充分体现了合作主体的参与、决策和监督。企业可以把高校和科研机构向生产领域和市场方向推进,鼓励他们与己长期合作,在分配中减少先期技术转让费预付的金额,采取提成、技术入股、技术持股的分配办法,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得的报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减少企业的风险压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动力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机制、运作模式)和更新机制,以保证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客观性与合作的积极性。
  此外,营造好产学研结合的环境和市场竞争秩序,建立健全法规和社会激励机制,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及产学研的联合。如推动高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来保证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顺利开展。
  3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路径
  3.1 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主体的共同认知,树立正确的学科建设导向 首先,尊重校企双方的价值取向,加强沟通,取得共识。校企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扩散,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而且产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会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供资金和环境的保障,是互利互惠和相辅相成的。企业没有学校科研成果给予新鲜血液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学校没有企业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学科的发展就会脱离社会需求。其次,通过产学研合作,让高校教师、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创新导向。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使教师了解到学科发展动向,主动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通过调查了解企业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最后,要站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深刻认识产学研合作对知识的内在推动力。产学研结合必须着眼于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着眼于创新的体制与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把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使高校的发展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实现各方的互补互学、互利互惠。
  3.2 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网络组织,促进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网络组织是建立在社会、经济、技术平台上,组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能够将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企业的市场化优势、科技成果转化优势、资金优势相结合,优化产业内的竞争结构,加快产业技术进步,促进技术扩散,为促进现有学科的发展和培养新兴学科创造良好的条件,总的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
  3.2.1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共同的研究与开发平台。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配套服务,通过研发平台解决科研与实际生产脱节的问题,从而把校企合作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和技术结合点上。
  3.2.2 通过共建校内外本科实习基地和实践基地,构建教学实践网络。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和实习、实践指导制度,签订校企联合指导实践的协议书、“订单式”培养协议,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实践,开辟新的合作平台。
  3.2.3 科学园的网络化使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了,通过融入地方科研产业园、高科技园区,缩小高校科研与产业的距离,使科研创新成果更加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节省了成果转化的不必要成本,同时锻炼了大学的科研人员,并为大学生进入企业提供了机会,也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3.3 建立互惠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规则,增强学科建设优势
  3.3.1 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以利益为基础,产权为纽带,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动力源,使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不仅要有获取利益的意识,同时也要有风险责任分担的意识。大学、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优势,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研制新产品,新工艺,增强本身的竞争力。
  3.3.2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为合作各方提供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为政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3.3 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保障双方都按照当时约定的条款进行运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和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完善和创新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机制,改革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把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3.3.4 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规范产学研合作的法规政策体系。通过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规范合作过程,消除合作障碍,使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市场运作机制。
  综上所述,在产学研合作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模式,把产学研合作教育通過共同认知、创新网络组织、合作规则等三个方面与地方院校学科建设联系起来,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主体的共同认知,树立正确的学科建设导向,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网络组织,促进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建立互惠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规则,以期对促进地方院校的学科发展决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顾伟忠,刘兰.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21(1):74-78.
  [2]罗启新.加快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思考.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1):8-12.
  [3]罗利,鲁若愚.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2,14(2):1-4.
  [4]向大顺.新形势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作探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163-165.
  [5]田华杰,孙静,王换娥.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效果与问题思考.生产力研究,2011(1):93-94.
  [6]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科学管理研究,2002,20(1):25-27.
  [7]朱苏飞.传媒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路径初探.广播电视学刊,2007(4):86-87.
  [8]郭必裕.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比较研究.南通工学院学报,1999,15(2):37-70.
  [9]朱桂龙,彭有福.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软科学,2003,17(4):47-52.
  [10]崔玉祥,袁云沛.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黑龙江教育,2011(3):36-37.
其他文献
应用差速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了骨骼肌非核的肌膜蛋白,发现在肌膜上有一种DNA结合蛋白质,其分子量为29kDa,能与环状质粒DNA和双链线状DNA发生特性结合,它可能在肌肉介导的基因转移中起作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苏桥煤矿的煤层构造,对复杂煤层开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复杂煤层开采时采取的对应措施,以达到提高工效和煤炭资源回收率,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基于聚变实验装置(JET)及其物理实验已达到的D-T等离子体参数水平,在一维燃耗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氚自持、年可处理11个左右标准压水堆(300MW)年产的长寿命锕系元素和一定数量裂变产物的聚
例1 一辆手动档宝来轿车,怠速时有时抖动,加速时有仰头现象。首先用V.A.G1552诊断仪进行故障码检测,得到3个故障码,分别为:“16684-发动机失火”、“16685—1缸失火”、“16688—4缸
按照配方熔炼制成Sb-Se系和Ge-Sb-Te系合金,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合金组织比较均匀,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Sb-Se系合金1#样品有Sb析出,2#样品有Se析出,符合化
为保证高温气冷实验堆燃料元件装卸系统的安全可靠运千古人有监视、、控制、管理和保护等功能的软件系统。燃料元件装卸系统以PLC-IPC为控制核心,软件采用多级结构。底层PLC采用梯科编程
软着陆燃耗最优制导控制的结果提出一种用于月球软着陆动力的过程的显式制导方法,它不饱含制动发动机的参数信息,也不需要迭代计算,测得简单,仅需要一个惯性测量单元。通过一个软
对HTR-10反应堆压力壳进行了水压试验。用自行研制的液压张拉机对压力壳主螺栓实施了合理及有效的张拉,对压力壳进行了应变和变形测量,反应堆压力壳水压试验结果表明,压力过达到设计要
2009年冬季,由于西伯利亚寒流的侵入,中国的北方出现了很多年未见的寒冬,北京、东北等地温度都低至-20℃以下,夜晚能达到-30℃。金旅客车的正常工作温度,低温限值是-40℃,远销俄罗
采用嵌入马尔可夫链理论和概念母函数的分析方法,用完全服务规则和限定服务规则构造出双优先级控制的物流加工分析模型,分析研究了时间离散型双优先级控制的物流加工过程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