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r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以来,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创新,就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而言,主要有几个方面实施:(1)学生对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2)学生对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写作;(3学生对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活动。我本人就自己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作了反思,并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
  一、初中语文有效学习阅读教学中遇到的挑战
  在初中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主要强调教师、学生、文本、生活本身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生活体验、情感经验对文本进行开放性的阅读,阅读过程中提出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的问题,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表层面上看,实施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并不复杂。然而在我们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却遇到了一系列挑战。从语文教材编排来说,已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但上由于学生不注意积累生活经验,加之词汇积累没有达到文本理解应达到的要求,于是学生很难将文本内容还原为生活内容。这样,文本与学生之间就形成了心理距离或知识性障碍距离。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要求根据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知识结构水平对文本进行阅读探究,提出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化问题,教师再依据学生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生成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探究,一节课终了,学生生成的知识就显得零碎,缺乏体系性。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实施中,机会总是被那些思维敏捷、反映迅速的优等学生抢占;那些思维进程相对缓慢,学习相对滞后的亚优等生往往丧失了提问或回答的机会。如果时间长了,将会导致“优者更优,亚者更亚”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它们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们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进程中遇到的挑战
  正确面对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是我们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如何正确面对呢?我认为:(1)我们语文教师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既要看到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遇到的挑战,也要认识到实施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给当前语文教学带来的好处。实现了师生互动,取缔了“满堂灌”,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2)我们语文教师要全面分析遇到这些挑战的原因。学生是因为心情紧张,不懂得认知心理学中的规律,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学习心理,甚至误认为积极提问是卖弄、出风头,因此本来已产生了应提的问题,也默不作声,使教师误认为是学生基础过差,无法提出问题;作为教师,一方面,由于受教学任务的束缚;另一方面,担心对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结果评估不健全会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或教学“既得荣誉”。(3)以科学发展观认知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遇到的挑战。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也就是新课程改革遇到的挑战。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挑战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必须经历:探索——成长——发扬光大的过程。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也是如此。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实施的有效策略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关键是要克服当前遇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有的是属于学科设置与教材设置的问题,有的是属于教育教学结果评价体系的问题,也有的是属于教育发展规模方面的问题,该文本中重点探究属于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自身的问题。 怎样更好的实施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呢?我们的有效策略是:(1)师生个性化综合策略。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将学生个性化与教师个性化结合起来实施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个性化阅读侧重在以教学重点难点为主的问题预设与探究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侧重在以学生主体个性化问题的产生与探究上。(2)语文个性化问题课堂策略。策略的运用,主要是因为当前学校学科设置较多,且有的学科作业布置过多,学生无法在课堂之外找到与文本交流的时间。于是,有计划地将本属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让渡给学生,由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在课本上提出不低于5个的不同层面与角度的问题,由学生学习小组自由探究问题的可能性答案。经过扎实的学习后,下节课来组织教学,就避免了因为学生与文本接触不夠而出现的“学生个性化主体缺失”的无效状态。当然,实施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还有许多,只要我们能作不断的探究,一定会找到更加有效的策略。
  总之,初中语文有效学习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我们在当前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都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其他文献
目前学生写作空谈的现象非常严重,立意平凡,缺乏意蕴,语言苍白无力,导致作文内容空洞贫乏,语言干瘪,得分很低。学生写作,每每苦于无物可写,勉强写了,也是一些虚假的套话;就算是有物可写,也只是材料的堆积,泛泛而谈;在加上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作文分数往往不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很好的运用材料。在这里简要的谈谈初中生写作怎样运用材料,避免“内容空洞,叙事干瘪”,写出内容丰富,立意高,主题深刻的高分作文
期刊
一、引导式教学  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也高,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对学生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内容不乏枯燥的概念和原理。所以老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初中第一节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中,我先没有向学生讲解大量的理論知识,比如什么硬件、软件等等,而是先和
期刊
【内容摘要】互联网+,核心是融合,关键是思维、理念和模式上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教育”,必然会使传统教育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的传统教育形式将被颠覆,互联网成为教育新的载体,传统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被突破,产生新型学习生态环境,包括“移动学习”“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师面对教育的重大变革,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努力开拓多样化互联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能够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绘画能力和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松树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国画中的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表现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学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语文教学追寻“语文味”,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下面就结合本人有关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验。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
期刊
【内容摘要】科学,是研究世间万物变化的客观规律。在课堂上将科学内容呈现出来,只靠老师口述,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难以理解。小学科学课程还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技能、科学态度等。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的优势,就在于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譬如,科学教材里介绍卵发育成小鸡的整个过程,蚯蚓如
期刊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梦想,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压力。对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我想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
期刊
【内容摘要】数学的学习不能再是“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闭门苦修,而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生活化的学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能再是关在象牙塔里封闭地成长,而应是通过生活来教育,通过教育来使学生学会生活。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练数学,从书本里走向生活,把现实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数学素材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数学学习中与生活亲密接触,体会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教师的设计无论多么精彩,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那只会是纸上谈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心集中,激发他们强烈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我感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即简便又快捷,易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情趣  《神奇的塔》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神奇”统领全文,景奇意远,文字精妙,教学时我紧
期刊
一、赋予数学生活气息,培养数学兴趣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情景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桥梁,把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让数学背景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赋予数学生活气息,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