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爱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ebic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260年的建校史上,涌现出许多星光灿烂的人物,他们因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巨大贡献而饮誉全球。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包括: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数学大师陈省身,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不止如此,在100年的诺贝尔奖历史和200多年的美国历史上,普林斯顿大学还诞生了29位诺贝尔奖得主、两位美国总统和44位美国州长。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这该是一所规模宏大的学校,或拥有一应俱全的学科门类,或拥有数以万计的学员。然而事实是,这所世界顶尖学府既不是什么综合性大学,也没有庞大的学员数量,她只有包括研究生在内的6500名学生。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所“小学校”,是靠什么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具权威的学校排行榜中牢牢稳定在前三名的位置,并吸引着许多世界级的大师呢?
  从纽约去费城的路上,横卧着一个面积约7平方公里的特拉华平原,这里,有一座与众不同的乡村都市——普林斯顿,她东濒卡内基湖,西临特拉华河,景色十分幽静怡人。浸润着数百年历史风雨的普林斯顿大学就掩映于这苍松翠柏之间。像她安静淡然的环境一样,普林斯顿大学处处洋溢着一种宽容的氛围。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这里聚集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大师和天才学生。其中既有聪明的犹太人,也不乏反犹主义倾向者,既有伊斯兰教的信徒,也不乏无政府主义者。这种不拘泥于意识形态的广阔胸怀使普林斯顿大学得以接纳各个领域的奇才怪客、科学狂人,使普林斯顿大学得以光彩夺目。长盛不衰。
  普林斯顿大学的宽容,并非仅仅对于意识形态的兼收并蓄,而是体现在一种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对人才的极端容忍上。
  1985年,年仅32岁的数学家怀尔斯就做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然而,此后整整9年,他却连一篇文章也没发表——这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不可容忍的一件事。然而,普林斯顿大学依然允许了他的存在。或许怀尔斯惟一需要的,就是时间。果不其然,1994年,沉寂了9年之后,怀尔斯以长达130多页的论文终结了世界最难的题目——费马大定理。这是一个数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问题,它困扰了数学界长达360年之久,不知有多少数学家为其穷尽毕生精力而一无所获。怀尔斯成功的解决方案,使他成了数学界的英雄。他因此被称为“世界的屠龙者”,并最终荣膺历史上惟一的菲尔兹特别成就奖和沃尔夫奖——两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有人说,怀尔斯的成功,妙就妙在普林斯顿大学允许了他9年一篇论文也不出,允许他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无所事事”。若是没有普林斯顿大学的宽容胸怀,恐怕费马大定理至今仍是一个谜。
  如果大家认为这种事情只是偶然的话,那么另一个故事或许能让大家真正认识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宽容,还有一份对人才的厚爱。
  看过奥斯卡大片《美丽的心灵》的人一定还记得片中那个言语木讷、疯疯癫癫的主人公,他就是数学天才、博弈论的创立者纳什。这位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奇才一生充满坎坷和传奇色彩。他被同学认为拙于社交,孤僻,怪异,有距离感。但同时,他又被别人称做“无所不知的人”。几乎没学过物理的他敢于跑到爱因斯坦的屋子里与这位权威科学家争论问题。但当时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以及著名教授斯廷罗德和塔克并不因为纳什“目无尊长”的个性而排斥他。他们认为纳什“非常聪明,具有独创精神,只是相当古怪,应该容忍他的古怪”。莱夫谢茨和塔克还力排众议,为纳什争取到了奖学金。
  正是有了这些前辈的宽容与厚爱,纳什才会在一个有着无数潜规则的社会里安然发挥着他的超常才智,并在学术上做出了令人仰止的成就。
  纳什在21岁就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均衡理论,这后来成为了博弈论的两大基础理论之一。他的名字也因此被写入了数学和经济学的教科书。正当人们期待着他创造更大的奇迹时,纳什却意外地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正像电影中所演的那样,他的世界里充满着幻想和恐惧,从不与人交往,不时在纸上写着什么,甚至喃喃自语。他目光空洞,四处游荡,整日担心自己随时会被人杀害。
  当这样一个数学天才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时,像对待怀尔斯一样,普林斯顿大学并没有因纳什有精神疾病而弃之不顾,相反,他们给予了纳什极大的宽容和非同寻常的厚爱。学校继续将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的纳什留在了学校,使他在安静的环境中休养。他的朋友想方设法把他安排到一个诊所治病,并作为统计员参与诊所的研究项目,以便使他既能治病又有一定的收入。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当时的普林斯顿数学系主任米尔诺还决定为纳什提供一个为期一年的研究数学家兼讲师的职位。正是在许多人真诚的关爱下,纳什才能在历经30年的病痛之后逐渐恢复正常,并最终夺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段经历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一段佳话,也使得纳什的名字与普林斯顿大学永远连在了一起。
  现如今,纳什的事迹已经随着奥斯卡大片《美丽的心灵》传遍了全球的每个角落,同时也将普林斯顿大学的宽容与爱播向了世界各地。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时,纳什的到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大欢迎,在中国刮起了一股旋风,人们在争相一睹大师风采的同时,更多地体会到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给予他的那种温和宽容的气质。
  宽容与爱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普林斯顿大学正是这样的大海,正是这样的胸怀,这也是她所以人才辈出、声名远播的原因所在。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普林斯顿大学所以成为世界一流的两件法宝。
  (牛炳谦摘自《辽宁青年》郭德鑫图)
其他文献
“活着那么苦,拉她干什么?”说这话的是一位叫刘辉的小男孩,今年才七岁。  4月19日傍晚,刘辉与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在自家的渔船上玩耍时,妹妹不慎失足跌进河里。面对妹妹的呼救,近在咫尺的刘辉既没有伸出自己的手去拉妹妹一把,也没有及时呼叫大人来施救,而是若无其事地继续玩耍,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看着自己的妹妹被河水吞噬。事后,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呼救时,刘辉镇静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活着那么苦,拉她干什
期刊
庞贝古城的出土可称得上是考古史上最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一。  在意大利的古书上,可以查询到有“庞贝”这样一个城市的名字,可它的确切位置却无人知晓。据说,它深埋在地下,而且是在一夜之间神秘消失的。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情呢?  世界上很少有地方会像那不勒斯海湾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有充沛的水资源,有富含矿物质的火山灰,有意大利半岛上最肥沃的土地,一年内可以有两季或两季以上的收成。这里气候温和,冬季
期刊
小A在北京7年了,三年前,小A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成了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2006年,他终于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了令人羡慕的有房一族,当然,如果按他自己的说法——“成为了房奴一族”。    2006年2月24日    一直到今天晚上,我还没有那种感觉,那种已经买了房子的感觉。  昨天签合同的时候,我的大脑好像一直走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大概是因为房子的事跑的时间太长了,临了的时候却没有感觉了。签
期刊
本刊刊登这篇有刺的文章,是希望想当一个好官的人能批判地认识这些官场不成文的规矩,同时也希望大小官员把它当做镜子照顾自己。  我在官场当一介小吏20多年,与大大小小的官员有过无数次的工作接触和应酬,50而知天命之后,实在是对官场感到厌倦,终于在去年进入准退休状态,淡出官场而成了一个闲人。在对官场有了适当的距离之后,通过在虚拟世界的漫游和学习,再看官场别有一番感悟。  在中国为官与在世界任何地方做官都
期刊
一棵大树,树上吊着一只作最后拼命挣扎的大狗,它的两条后腿努力地在空中蹬着,嘴里发出凄厉的哀鸣。一群人,远远地站着,观看那棵树上挂着的那只狗,目送它踏上死亡的征途。他们中,也有牵着狗的,狗们,惊恐地围着主人乱窜,嗓子里发出阵阵低吼。而一只黑色的小狗,一个拽着狗链的农村妇女的镜头虽然只是一闪,便消失了。但那只小狗,那个妇女,却久久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那只黑色的小狗,直起身子,用两条后腿站着,而那两条
期刊
8月的一个酷暑天,上午9时许,我驾车去瑞士中部的卢塞恩办事。当车行驶到市区一个交叉路口时,正赶上亮起绿灯,我一踩油门,快速驶了过去。突然,交叉方向一辆白色轿车也快速驶来,当我发现并骤然意识到应紧急刹车时,已来不及了。我只觉得头重重地撞在了挡风玻璃上,挡风玻璃顿时开了花,碎片刺破了我的前额。我感到一阵疼痛,似乎觉得有条虫子从头上慢慢地爬到脸上。我一摸,竟然满手是血,还闻到一股腥味。  那辆车上坐着三
期刊
她不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女人,她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当代作家苏珊·桑塔格,美国人称之为“美国公众的良心”,“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标本”。她对中国情有独钟,源于她的母亲是在中国的时候怀上了她,当然她的父亲也是美国人,她在回忆他的时候描述出了一个坐在黄包车里的忧郁男人的形象。  和《情人》的细腻有所不同,她用一种跳跃的方式主观描述了中国近百年的一些细节影像,列举出一系列代表她印象中的中国的关键词:忍耐、革命、义
期刊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增加了综合素质考核以来,选手们的表现让人惊叹。面对很多匪夷所思的答案,你会感叹人类想像力的丰富,慢慢回味,这些活生生的素材,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笑声。    什么是“杯水车薪”?  一位歌手在被问及“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时,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大力神杯是什么赛事的奖杯?  歌手思索20秒,然后回答:是不是和火车有关系?    “一日不见”接下一句 
期刊
美国的节日很多,每次到了节日,也是旅馆业最忙碌的时候。去年感恩节,我们全家到拉斯维加斯旅游,预先订了豪华的凯撒宫大酒店的房间,标准房每晚一百五十九元,用信用卡预付了账单。到了那里,接待的小姐一查电脑,发现我们预订的房间已经没有了,于是问我,愿不愿意升等级,到二百五十九元的房间,但是要多付一百元,我当然不愿意。  她思考了一下,然后说,那么给你们升等级到二千五百元的高级套房。我听了觉得奇怪,我已经不
期刊
这是一部颇富寓意、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些另类的地下电影。灯光暗下,帷幕拉开,看到银幕上出现山村场景,耳边响起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方言时,我忽然有了点不适应:觉得在这个周末下着小雨的夜晚,在安静舒适的放映厅里,看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多少有点不合时宜,我那被欧美类型片和国产地下电影培养出来的审美,在这个时刻突然显得有些矫情。什么样的电影才算得上好电影?未及思索这个问题,我平心静气地沉浸在了影片之中。  电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