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编制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对主题内核、扩展链把握不准;缺乏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主题内容教材化,缺乏有机组合,有拼盘现象;教师干预过多,幼儿自主选择、参与的机会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主题活动方案不适宜,教师缺乏主题活动方案编制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影响主题活动实施的效果。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编制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编制高质量的主题活动方案时,幼儿园和教师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調查主题活动资源
  课程资源是主题实施的“原材料”、重要载体和实现条件,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多样,是否具有挑战性,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以下简称“春天”)前,我们对园内外各项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如:园内外的花草树木有哪些,种植园地(户外、班级)中有哪些农作物,春天适宜种植哪些植物,相关的图画书有哪些,以往实施该主题有哪些可借鉴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等。在对课程资源有了较为深入、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对依托资源可能开展的活动进行规划和预设,让主题活动方案更加真实、饱满。
  二、确立主题活动目标
  (一)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1] 幼儿的需要、兴趣是课程的起点,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是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前提。在设计大班“春天”主题的活动目标时,我们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幼儿关于春天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以及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新的经验。这些是确定主题活动目标的依据,也是对主题活动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分析。
  (二)对照相关文件和园本课程
  主题活动目标是主题活动拟达成的效果。在制定大班“春天” 主题活动的主题目标时,我们学习、参照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中相关精神和内容,特别是大班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指向,同时对园本课程目标体系中相关内容进行解析、细化,从认知发展、能力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确立主题活动目标,并在实践中落实、检验、优化活动目标,以保证目标的全面性、整合性。
  三、搭建主题网络框架
  形成主题网络框架的过程,就是积极调动与主题有关的知识经验或概念,经过归纳整理,建立起某种联系和关系,并以网状的形式将这种关系和联系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的过程[2] 。主题网络是一种暂定的计划,需要对其不断地调整、优化。我们将主题目标有机地渗入活动中搭建主题网络,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主题内核
  主题内核就是该主题中心话题的主旨要义,不同的内核会产生不同的主题内容和规模。首先,要分析主题内核的包容量及伸展的可能性;其次,要明确主题内核中蕴含的生活价值,即幼儿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分析“春天”主题内核时,我们要思考幼儿除了能关注到春天里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还会关注什么;幼儿在春天里的生活、活动会有哪些变化。在不同的情境下,内核的有些部分可以更换或调整。例如,有的班级会围绕春游的规划、准备、实施、分享展开活动,有的班级会组织寻找、挖、清洗、加工、制作、品尝野菜的活动,还有的班级可能会选择欣赏、制作和放风筝的活动。
  (二)明晰主题扩展链
  儿童本位的主题扩展链设计,要关注幼儿经验的生长、完整经验的获得、幼儿真实生活的自然展开(见下图)。
  “春天”主题扩展链是按照发现、感知—生活、探究—表达、表现三个层次逐步推进、拓展的,其中第三层扩展链是菜单式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及现实条件选择相关系列活动,然后再展开实践探究。
  四、设计主题情境脉络
  设计主题情境脉络主要是思考主题活动开展的顺序,强调主题间的逻辑关系,避免经验的重复,让幼儿的学习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大班主题“春天”活动的脉络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感知感受—操作探索—表达表现”;二是“基于经验—丰富拓展—巩固提升”。从自然观察、寻找、调查、记录园内外春天里的变化入手,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明确主题活动的生长点和生长力,进入主题活动。然后采用项目活动的方式,支持幼儿规划、操作、交往、探索,最后进行分享交流、作品展示。例如“春游”系列活动,从制订春游计划、做好春游准备到开展春游活动、进行春游、分享见闻,再到最后形成春游记事档案。又如“挖野菜”系列活动,从初识、寻找野菜到准备挖野菜(收集各种挖野菜工具,学习使用方法)、挖野菜(商定工作职责、分工挖野菜)再到野菜品尝会(挑拣、清洗、制作野菜美食,了解野菜营养价值)。
  五、安排主题教学活动
  这部分要整体考虑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各类活动对主题的贡献,用适宜的方式组织、实施主题内容。要优先考虑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支持幼儿进行自由、自主、个性化、深入的探究。一些需要集体分享的活动则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来进行,适时进行经验的梳理、总结、提升,保障幼儿获得完整的、连续的、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桑蚕”系列活动中,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先后要进行“饲养蚕宝宝”(结合日常,根据饲养周期,进行日常散点式观察、学习)、“揭秘蚕丝”(集体学习、区域活动,了解选茧、烘茧、抽丝等工艺流程及蚕丝的用途,进行抽丝测量)、“蚕茧手工艺”(结合区域蚕桑馆开展制作、展览、欣赏)等活动,每个活动提前都安排好相应的活动形式。当然,这些教学活动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主题推进情况随时做相应调整。
  六、开展主题活动审议
  主题活动审议伴随主题活动方案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并一直延续到主题活动结束。在“春天”主题活动方案整个编制过程中,我们对于课程资源、主题目标、主题网络框架、主题情境脉络、主题活动内容、主题实施方式等一一进行了审议,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幼儿是否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比如,幼儿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对“春游”活动进行规划、筹备?在探究蝌蚪、蚯蚓时,材料选择和活动开展形式等有没有考虑幼儿的意见?
  第二,幼儿是否有丰富多元的个性表征方式?幼儿是否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究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并能动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或经验?教师是否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方式表征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第三,师幼之间是否能够很好地协同合作?主题活动的过程是师幼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同探索的一个相互作用过程[3]。如师幼共同选择感兴趣的话题“风筝怎样飞上天”后,共同决定了活动开展的方式及持续的时间,共同创建探索情境,探究风筝的特点、制作风筝的方法、试飞失败原因等,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获得相关的完整、连续的经验。
  总之,儿童立场视野下的主题活动方案编制,要求在自然的环境下,基于领域基础,用整合的概念,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与已有经验,依托适宜的资源设计主题活动。在“春天”主题活动方案编制过程中,我们期待幼儿用自己的视角观察、探究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发现、表征,遇见更加美好、真实、完整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6.
  [2] 裘迪·哈里斯·赫尔姆,丽莲·凯兹著.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M].林育玮,洪尧群,陈淑娟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0.
  [3]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9.
其他文献
幼儿园课程审议分为“前审议”“中审议”与“后审议”。“前审议”是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关键,是为了保证课程实施中目标方向不出现偏差、内容资源更为适宜、过程策略扎实有效。然而,幼儿园课程“前审议”常常会出现教师“精心编制”,忽视儿童的存在;审议“立足教材”,内容却是“大拼盘”;貌似“关注经验”,实则仅是“表面热闹”等问题。为此,笔者从“主体协同参与、价值梳理思辨、主题动态留白”三大智慧路径来优化课程“前审
期刊
心理旋转是指大脑对物体表征进行二维或三维旋转的过程,是人类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且必备的一种能力。如:玩拼图游戏时,某一块拼板如何旋转才能与其相邻图案的拼板相匹配;在魔方游戏中,方块该如何旋转才能使每一面都呈现相同的颜色;浏览电子照片时,倒立的照片如何旋转才能变为正立的图像等,心理旋转能力较强的幼儿往往能更好地完成任务。那么,如何引导幼儿关注同一物体不同方向、不同角度
期刊
新学期开始了,大五班的生活区增添了新材料——瓶盖,并产生了新的游戏“瓶盖夹夹乐”。游戏玩法很简单,幼儿将小盒子里的瓶盖用筷子夹到底板上的一个个小格子里。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材料,却让幼儿玩得津津有味,他们和小小的瓶盖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材料投放已有一个星期,幼儿已经能够用筷子夹住瓶盖边缘将瓶盖夹起来放进小方格里。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难度,教师又设置了新的游戏规则——要将夹好的瓶盖全部翻过来
期刊
作品《卡卡的天空》中,小田鼠卡卡听了妈妈的儿歌,产生了对“天空在哪里”的好奇,于是一次次向前探寻,最终找到了蓝蓝的天空。本活动先让幼儿自主阅读,旨在引导他们结合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加深对故事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最后鼓励幼儿采用围裙剧的方式表现卡卡寻找天空的过程,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其阅读体验。  活动目标  1.
期刊
黄隽娴  自由插画师,深圳市插画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自2016年开始探索插画、漫画与绘本故事创作。2016年末举办《京都·奈良手绘实录》插画个展;作品多次在各类展览与赛事中获得肯定,如CIB全国插画双年展、GIA全球插画奖等。  焦佳慧  自由插画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喜欢画画,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创作灵感常来自于幻想记忆和生活感受,乐于探索
期刊
倍受欢迎的小舞台  最近,提前入园的孩子比以往多了很多。我向孩子们了解原因:“最近,你们来幼儿园的时间提前了不少,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孩子们热烈回应:“我就是想玩小舞台”“我想穿艾莎公主那样长长的裙子”“我想跳舞”“我喜欢当公主”“我当大侠保护公主太好玩了”“我要是去晚了,小舞台就满了”……  原来,孩子们是想到班上的小舞台。疑惑解开了,随之也带给我新的思考: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去小舞台玩?除了早
期刊
这是一片片金黄色、有着波浪起伏的麦田,麦穗的颜色有深有浅,深浅不一的线条让麦田有了一定的体积感,不是轻飘飘的,而是给我们带来稳定的、有重量的感觉。它们在风中摇曳,被风吹得乱了阵型,仿佛我们还能听到风吹过麦田的声音,那是最自然不过的声音了。  在度过了1887年特别艰难的冬天后,1888年2月20日,  文森特·凡·高来到了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  他希望这里和煦的阳光让自己得到健康。  到188
期刊
绘本《洗澡啦!》的画面简单而富有童趣,语言简洁、句式重复,还运用多个拟声词形象地表现了小鸟、小猫、小鸭洗澡的场景,趣味性强,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特点。小班幼儿喜欢各种动物,乐于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因此,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巩固关于动物特点和拟声词的经验,乐意尝试模仿小鸟、小猫、小熊、小围兜、小黄鸭和小宝宝洗澡的动作,体验表演和创编的乐趣,在阅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期刊
幼儿在谈论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提到的大多是薯条、炸鸡、比萨等快餐食品,传统食物往往让他们望而却步。实际上,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注重色、香、味、意的中国菜特点。为了帮助幼儿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美食尤其是家乡特色美食,我们尝试开展了“舌尖上的美味”这一主题活动。一方面,通过社会活动“舌尖上的陕西美食”旨在引导幼儿回忆吃过的中国传统美食,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期刊
1996年出生,新生代自由插画师,绘本创作者,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金斯顿大学插画专业。2016年開始从事插画相关的创作,后专注于商业插画、文创产品等工作。绘本《十二只猴子》荣获首届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奖优秀奖。  保育与教育:获奖作品《十二只猴子》的灵感来自哪里?  王梦杰:故事源于我童年的一个幻想。小时候我父母工作比较忙,而我又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想象是我打发时间的最好的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