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信息产生的机理,针对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治理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准则; 会计舞弊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emergence mechanis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of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hich i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uthenticity.
Keywords: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fraud
中途分类号:D9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严重社会现象,它不仅是社会不良风气社会腐败现象在会计中的反映,而且由于会计信息是统计信息及国家宏观经济信息的主要来源。其失真从宏观上会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产生误导,从微观上会对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机理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该会计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有四个层次:会计准则的局限性,会计工作的失误,经营业绩的粉饰,会计舞弊。
会计准则的局限性
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首先会计准则固有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但会计本身不是一门精算科学,允许有大量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越接近实际,会计报告越能反映会计主体的真实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无论如何,都只能做到逼近实际情况而不是完完全全的实际情况。会计核算中估计和判断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或多或少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会计主体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就是一个需要估计的事项,尽管折旧年限有一个可供选择的区间,在实际应用时仍需会计人员结合本单位的特定情况进行分析后判断确定。这种主观判断结果计算的成本费用和损益是难以反映其真实的成本费用和损益的。其次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也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一般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但在科技迅猛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极快的今天,历史成本就难以反映会计主体资产的现行价值,往往高估资产价值,造成潜亏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另外会计准则的滞后性是一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制度原因。会计准则作为一种规范,往往落后于经济业务的发展。当某种新的经济业务或现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经常发生,需要对其核算和规范时,国家和有关部门才会着手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关准则。往往有较长一段时间,因缺乏相关会计准则的规范,导致会计主体对这些经济业务和现象不做任何的核算和披露,或者核算和披露不充分,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失误
会计工作失误是指在会计工作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了无意识错误。会计工作失误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工作原因。首先错误的理解应用会计准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准则中对有些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披露的规定是比较有原则性的,需要会计人员结合特定情况进行专业分析后确定具体的核算方法和披露内容。如果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十分准确,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准则,从而导致不能恰当的核算该经济业务,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其他无意识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典型的会计工作错误有:数据计算与书写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如过长或过短的估计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错误,如将固定资产作为存货或相反。
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在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故意违反国家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而产生的错误。会计舞弊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最为重要的原因。会计舞弊的主要行为有:1、不对资产物资进行清查。2、故意不对盘盈、盘亏物资及失去使用价值的存货与固定资产进行帐务处理。3、故意不计提或少提折旧和摊销。4、故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费用。5、虚构经济业务,假造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等等。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及对策
根据上述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分析,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对于会计准则局限性的主要对策是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对于工作失误主要对策是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检查。对于会计舞弊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加强处罚力度。此外,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
完善会计准则,从制度层面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步伐,为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规范。在过去我國先后制定了十余个具体的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等。2006年我国又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趋势,制定了新的会计准则,为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了及时权威的规范,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另外在会计准则中坚持“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多种计量属性结合使用”的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国具体的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使得会计信息越来越接近实际情况。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预防、发现并纠正工作失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经济业务的合规合法;通过会计业务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记帐与对帐、资产清查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处罚力度,发现和处罚会计舞弊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舞弊除了较少部分为有关会计人员合谋作弊外,更多是领导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进行的。单位内部相关的内部控制对此无能为力。因此,对于会计舞弊,只有通过外部检查与监督才能发现和揭露。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审计组织是进行经济监督的专职部门,它们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另外大力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后,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会计信息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
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又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也决定了他们能否抵制领导人员的授意、指使、强令的会计舞弊。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在后续教育中,要拓宽后续教育内容,除了新准则的教育外,还要注重新技术、经营管理、财经法纪等方面的教育。要从高从严要求,切实注重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防止走过场。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不能希望一蹴而就。任何的时候我们都不可能做到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但我们可以做到会计信息公允。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准则; 会计舞弊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emergence mechanis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of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hich i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uthenticity.
Keywords: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fraud
中途分类号:D9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严重社会现象,它不仅是社会不良风气社会腐败现象在会计中的反映,而且由于会计信息是统计信息及国家宏观经济信息的主要来源。其失真从宏观上会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产生误导,从微观上会对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机理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该会计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有四个层次:会计准则的局限性,会计工作的失误,经营业绩的粉饰,会计舞弊。
会计准则的局限性
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首先会计准则固有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但会计本身不是一门精算科学,允许有大量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越接近实际,会计报告越能反映会计主体的真实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无论如何,都只能做到逼近实际情况而不是完完全全的实际情况。会计核算中估计和判断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或多或少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会计主体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就是一个需要估计的事项,尽管折旧年限有一个可供选择的区间,在实际应用时仍需会计人员结合本单位的特定情况进行分析后判断确定。这种主观判断结果计算的成本费用和损益是难以反映其真实的成本费用和损益的。其次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也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一般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但在科技迅猛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极快的今天,历史成本就难以反映会计主体资产的现行价值,往往高估资产价值,造成潜亏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另外会计准则的滞后性是一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制度原因。会计准则作为一种规范,往往落后于经济业务的发展。当某种新的经济业务或现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经常发生,需要对其核算和规范时,国家和有关部门才会着手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关准则。往往有较长一段时间,因缺乏相关会计准则的规范,导致会计主体对这些经济业务和现象不做任何的核算和披露,或者核算和披露不充分,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失误
会计工作失误是指在会计工作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了无意识错误。会计工作失误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工作原因。首先错误的理解应用会计准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准则中对有些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披露的规定是比较有原则性的,需要会计人员结合特定情况进行专业分析后确定具体的核算方法和披露内容。如果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十分准确,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准则,从而导致不能恰当的核算该经济业务,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其他无意识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典型的会计工作错误有:数据计算与书写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如过长或过短的估计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错误,如将固定资产作为存货或相反。
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在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故意违反国家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而产生的错误。会计舞弊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最为重要的原因。会计舞弊的主要行为有:1、不对资产物资进行清查。2、故意不对盘盈、盘亏物资及失去使用价值的存货与固定资产进行帐务处理。3、故意不计提或少提折旧和摊销。4、故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费用。5、虚构经济业务,假造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等等。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及对策
根据上述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分析,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对于会计准则局限性的主要对策是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对于工作失误主要对策是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检查。对于会计舞弊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加强处罚力度。此外,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
完善会计准则,从制度层面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步伐,为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规范。在过去我國先后制定了十余个具体的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等。2006年我国又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趋势,制定了新的会计准则,为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了及时权威的规范,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另外在会计准则中坚持“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多种计量属性结合使用”的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国具体的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使得会计信息越来越接近实际情况。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预防、发现并纠正工作失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经济业务的合规合法;通过会计业务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记帐与对帐、资产清查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处罚力度,发现和处罚会计舞弊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舞弊除了较少部分为有关会计人员合谋作弊外,更多是领导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进行的。单位内部相关的内部控制对此无能为力。因此,对于会计舞弊,只有通过外部检查与监督才能发现和揭露。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审计组织是进行经济监督的专职部门,它们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另外大力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后,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会计信息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
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又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也决定了他们能否抵制领导人员的授意、指使、强令的会计舞弊。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在后续教育中,要拓宽后续教育内容,除了新准则的教育外,还要注重新技术、经营管理、财经法纪等方面的教育。要从高从严要求,切实注重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防止走过场。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不能希望一蹴而就。任何的时候我们都不可能做到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但我们可以做到会计信息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