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本溪市为例阐述了如何创建园林城市,介绍了创建园林城市应把生态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政策。
关键词:生态建设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龙年伊始,喜报山城:本溪市凭借高标准的城市绿化,大手笔的园林建设,完备的市政設施,捧回了“国家园林城市”的金字招牌,为三年“创园”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曾经的本溪,是一座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是受重工业的影响而被灰尘和烟雾笼罩的城市。如今的本溪,开门见绿,园林、绿地星罗棋布;城市山水辉映,民居绿色簇拥。太子河如玉带穿城而过,水面碧波荡漾,两岸绿影婆娑;平顶山巍峨挺拔,郁郁葱葱,一座“城在园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山水辉映”的园林城市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人因工作原因,有幸参加近三年的创园林城市过程,亲见本溪之变换,本文以本溪市“创园”为例,对建设园林城市进行初步探讨。
1.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20世纪以来,以城市绿地、水体治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建设,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盲目而缺少生态设计的绿地却不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伊安·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说:“在设计建设一座城市的时候,自然与城市两者缺一不可,设计者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将两者完善的结合起来。”只有把城市和绿地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城市生态系统才能得到良性循环,“山青、水碧、城绿”的目标才能变为现实。
1.1让城市置于绿色和森林之中
2008年,本溪市政府依据城市环境机理与功能,充分利用山、河、湖、城等自然资源,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号召,山城正式吹响了“创园”的号角。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本溪市“三都五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之一,意义重大,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创造性的做好创建工作,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国家园林城市。
本溪市围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本溪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溪市蓝线管制规划》、《本溪市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并根据住建部颁布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结合本溪市城市经济、自然和文化特征,树立区域绿化的大生态理念,统筹考虑整个区域的山体、湿地、水系以及公园、游园等公共空间,对生态节点、生态板块、生态廊道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分布合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生态园林网络,确保与未来城市发展走向相衔接,全力打造“沿路绿化带、沿街亮化带、沿河景观带”的城市景观,一幅“城在园中、绿在城中”的和谐生态蓝图呈现在山城人民面前。
1.2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都称为生态设计。”建构与城市建设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形成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城乡生态良性循环。本溪人深知,如果环境污染的帽子不甩掉,园林化搞得再好也没用。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活动中,本溪市开展了环境保护专项活动,并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使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2011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达到348天,地表水IV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达5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2dB (A),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为0.92℃。市树枫树、市花天女木兰、皂角等大批本土植物遍布山城,本地木本植物指数为0.8。本溪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类374种,植物222科、1938种。
2.以人为本,突出地方风格和特色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必须根据本溪自身的地域、历史、文化、自然、经济等因素,突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继承传统又力求新意,走出一条具有本溪地方特色,传统风格与时代气息并重,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创建之路。
2.1在景观规划上要突出特色。
良好的城市景观,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必然要求。而景观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又关键取决于规划布局和设计。本溪市应紧紧围绕“山水园林”这个核心,本溪市立足于建设发展“一环、三带、四块、十八园”的城市生态景观框架,不断增加公共绿地、居民区绿地,打造绿色网络空间,建设以太子河为轴线和骨架的生态走廊,以城周山为羽翼的绿色屏障,全力实施绿化重点工程,形成了以城乡大环境绿化为基础,道路绿化为脉络,节点公园绿化为枢纽,单位、社区绿化为依托的城市公共绿地体系,并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广场公园、道路庭院和立体绿化建设,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河岸增绿、庭院添绿、广场铺绿、屋顶布绿,精心构建林园相映、山水相依、草木相连、层次丰富、品位高雅、文化底蕴深厚的园林绿化景观,先后完成太子河水域治理及两岸绿化等工程建设任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2.2在城市建设中要尊重环境。
城市中天赋的自然环境和融汇古今的人文环境,是建设山水城市的依托和基础条件。尊重、保护和强化城市自然形态特征,使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统一,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如果说,城市之间的建筑设计很难避免相互模仿,而赋予城市独特视觉的城市山水环境则绝难复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环境因素在构成城市特色中具有永恒的价值。人文环境,特别是由历史地段、文物古迹及其环境所构成的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是包含了历代人民智慧、情感等诸多内涵的物化形式,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城市凝聚力之所在,是市民创造力的源泉,是城市文化的根基,也是城市品格的旗帜。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扎根民族乡土文化的根基,才能使城市环境富有灵性和整一性;只有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意识和城市环境意识,进一步加强城市设计工作,通过不同阶段的城市设计的宏观审视,整体安排和细心处理,才能达到“山水园林城市”和风貌特色建设的要求,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特色鲜明。
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的重要途径,不仅将园林绿化作为一种自然景观、生态风貌,更看做是一种文化气象,建立高水平的园林绿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内涵,使市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修身养性、怡情益智。
3.注重可持续发展,强化管理手段
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切实做到建管并重。
3.1改善城市容貌。认真落实城市管理长效措施,切实抓好城市管理工作,强化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消除 “脏、乱、差”现象。特别是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等薄弱环节,应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美化工作,继续做好主街、主路和主要景区的绿化工作。
3.2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以可持续发展用水原则,大力推广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水源地进行强化经常性监督管理,防止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污染。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依法监督管理,保证其运行效率。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控制城区车速,治理噪声超标的企业,搬迁居民区内扰民严重又无法治理达标的企业。积极推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加强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
3.3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明确职责,分清责任,建立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管理体制,通过走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逐步探索建立起新的城市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继续加强公共绿地、滨河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建设,努力提高公共绿地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应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公德意识,养成爱护城市清洁,爱护城市环境的良好习惯,营造优美城市环境。
结语
创建园林城市是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上的突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不局限于绿化建设,而是以长远的眼光,把历史景观保护、水环境治理及城市功能完善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从而使本溪的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有了更大的气魄和手笔,也使创建活动与城市个性的塑造有机地融在了一起。
主要参考文献: [1]《辽宁省园林城市标准》
[2] 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 中国园林
关键词:生态建设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龙年伊始,喜报山城:本溪市凭借高标准的城市绿化,大手笔的园林建设,完备的市政設施,捧回了“国家园林城市”的金字招牌,为三年“创园”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曾经的本溪,是一座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是受重工业的影响而被灰尘和烟雾笼罩的城市。如今的本溪,开门见绿,园林、绿地星罗棋布;城市山水辉映,民居绿色簇拥。太子河如玉带穿城而过,水面碧波荡漾,两岸绿影婆娑;平顶山巍峨挺拔,郁郁葱葱,一座“城在园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山水辉映”的园林城市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人因工作原因,有幸参加近三年的创园林城市过程,亲见本溪之变换,本文以本溪市“创园”为例,对建设园林城市进行初步探讨。
1.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20世纪以来,以城市绿地、水体治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建设,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盲目而缺少生态设计的绿地却不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伊安·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说:“在设计建设一座城市的时候,自然与城市两者缺一不可,设计者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将两者完善的结合起来。”只有把城市和绿地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城市生态系统才能得到良性循环,“山青、水碧、城绿”的目标才能变为现实。
1.1让城市置于绿色和森林之中
2008年,本溪市政府依据城市环境机理与功能,充分利用山、河、湖、城等自然资源,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号召,山城正式吹响了“创园”的号角。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本溪市“三都五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之一,意义重大,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创造性的做好创建工作,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国家园林城市。
本溪市围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本溪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溪市蓝线管制规划》、《本溪市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并根据住建部颁布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结合本溪市城市经济、自然和文化特征,树立区域绿化的大生态理念,统筹考虑整个区域的山体、湿地、水系以及公园、游园等公共空间,对生态节点、生态板块、生态廊道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分布合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生态园林网络,确保与未来城市发展走向相衔接,全力打造“沿路绿化带、沿街亮化带、沿河景观带”的城市景观,一幅“城在园中、绿在城中”的和谐生态蓝图呈现在山城人民面前。
1.2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都称为生态设计。”建构与城市建设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形成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城乡生态良性循环。本溪人深知,如果环境污染的帽子不甩掉,园林化搞得再好也没用。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活动中,本溪市开展了环境保护专项活动,并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使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2011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达到348天,地表水IV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达5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2dB (A),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为0.92℃。市树枫树、市花天女木兰、皂角等大批本土植物遍布山城,本地木本植物指数为0.8。本溪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类374种,植物222科、1938种。
2.以人为本,突出地方风格和特色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必须根据本溪自身的地域、历史、文化、自然、经济等因素,突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继承传统又力求新意,走出一条具有本溪地方特色,传统风格与时代气息并重,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创建之路。
2.1在景观规划上要突出特色。
良好的城市景观,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必然要求。而景观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又关键取决于规划布局和设计。本溪市应紧紧围绕“山水园林”这个核心,本溪市立足于建设发展“一环、三带、四块、十八园”的城市生态景观框架,不断增加公共绿地、居民区绿地,打造绿色网络空间,建设以太子河为轴线和骨架的生态走廊,以城周山为羽翼的绿色屏障,全力实施绿化重点工程,形成了以城乡大环境绿化为基础,道路绿化为脉络,节点公园绿化为枢纽,单位、社区绿化为依托的城市公共绿地体系,并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广场公园、道路庭院和立体绿化建设,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河岸增绿、庭院添绿、广场铺绿、屋顶布绿,精心构建林园相映、山水相依、草木相连、层次丰富、品位高雅、文化底蕴深厚的园林绿化景观,先后完成太子河水域治理及两岸绿化等工程建设任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2.2在城市建设中要尊重环境。
城市中天赋的自然环境和融汇古今的人文环境,是建设山水城市的依托和基础条件。尊重、保护和强化城市自然形态特征,使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统一,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如果说,城市之间的建筑设计很难避免相互模仿,而赋予城市独特视觉的城市山水环境则绝难复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环境因素在构成城市特色中具有永恒的价值。人文环境,特别是由历史地段、文物古迹及其环境所构成的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是包含了历代人民智慧、情感等诸多内涵的物化形式,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城市凝聚力之所在,是市民创造力的源泉,是城市文化的根基,也是城市品格的旗帜。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扎根民族乡土文化的根基,才能使城市环境富有灵性和整一性;只有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意识和城市环境意识,进一步加强城市设计工作,通过不同阶段的城市设计的宏观审视,整体安排和细心处理,才能达到“山水园林城市”和风貌特色建设的要求,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特色鲜明。
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的重要途径,不仅将园林绿化作为一种自然景观、生态风貌,更看做是一种文化气象,建立高水平的园林绿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内涵,使市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修身养性、怡情益智。
3.注重可持续发展,强化管理手段
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切实做到建管并重。
3.1改善城市容貌。认真落实城市管理长效措施,切实抓好城市管理工作,强化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消除 “脏、乱、差”现象。特别是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等薄弱环节,应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美化工作,继续做好主街、主路和主要景区的绿化工作。
3.2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以可持续发展用水原则,大力推广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水源地进行强化经常性监督管理,防止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污染。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依法监督管理,保证其运行效率。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控制城区车速,治理噪声超标的企业,搬迁居民区内扰民严重又无法治理达标的企业。积极推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加强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
3.3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明确职责,分清责任,建立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管理体制,通过走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逐步探索建立起新的城市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继续加强公共绿地、滨河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建设,努力提高公共绿地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应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公德意识,养成爱护城市清洁,爱护城市环境的良好习惯,营造优美城市环境。
结语
创建园林城市是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上的突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不局限于绿化建设,而是以长远的眼光,把历史景观保护、水环境治理及城市功能完善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从而使本溪的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有了更大的气魄和手笔,也使创建活动与城市个性的塑造有机地融在了一起。
主要参考文献: [1]《辽宁省园林城市标准》
[2] 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 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