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材料制作课的应有价值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uliang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制作课在科学课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类型的课一般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半段,这项活动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经历材料制作全过程,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相互合作意识,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那么,科学课教材中这种类型的课,在教学实施中会有哪些困难,教师采用什么应对策略,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以《用纸造一座桥》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用纸造一座桥》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最后一课,本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用纸造一座有一定大小和载重能力的桥。学生在经历设计、制作和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发展诸方面的素养,也为本单元的学习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1.时间设置是否合适
  这节课需要几个必然的活动:一是桥的设计。要求每小组围绕造纸“桥”需考虑的问题进行讨论酝酿,大约需要10分钟。二是围绕讨论成果,每个人设计一张建造纸桥的图纸,小组内推举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班级交流,修正设计制作方案,大约需要15分钟。三是教师投放制作纸桥的材料,进行纸桥的制作,学生需要将近30分钟时间。四是纸桥作品的评价展示,大约需要10分钟。粗略算下来,本课的教学根本不可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
  2.教学重心如何确定
  遇到一堂不可能在40分钟内完成的课,我们该如何设计这堂课。教师往往采用两种途径去解决,一种是走过场,把教学的每个环节走一遍,在老师的主导下完成课堂。另一种是删除法,剔除占用时间长的纸桥制作部分,课堂中让学生试着设计纸桥,然后讨论纸桥设计的合理性。这样的教学调整对教师来说,时间容易掌控。但没有纸桥的制作,仅仅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带有纸上谈兵的意味。
  二、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重新审视本堂课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我们认为既要体现对本单元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又要为学生创造充裕的动手制作时空。
  1.增加时间,学生满足,教师满意
  局促的时空不可能形成自然的学习过程,更不可能孕育严谨的思维和精巧的技术。我们决定把原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变成两节课内容来上。第一节课安排部分时间让学生去制作桥,没有完成的组再安排第二节课时间给学生继续制作纸桥,然后进行成果交流展示,每组介绍自己的纸桥,进行载重量测试。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对于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很多想法,觉得载重能力不行,马上想到哪个地方出问题,看到别的小组纸桥能承受重物能力好,反思自己制作的纸桥。
  2.脚踏实地,教得实在,学得全面
  科学课程技术设计课有很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设计和制作作品。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做框架》时,并没有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去制作框架,而只是课后布置学生去做。后来了解到只有几位学生去做,作品也没有展示交流,做框架教学对学生的教学意义就不大了。
  学生在制作纸桥的过程中得到技能方面的训练,又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同时体现了学生相互合作能力,学生介绍评价我们的桥,这是很好的后续活动,可以达到前面教学不能达到的目标,如培养表达、倾听、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三、追求材料制作课的特殊价值
  我们细细去梳理一下,材料制作课占有一定的比例。例如,《做一个指南针》《生态瓶》《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设计制作小赛车》《造一艘小船》《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等,以及其他穿插在教材中的制作活动。重视这类内容的教学,必将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一道散发异样光彩的独特风景。
  1.科学认知在作品的设计中得以深化
  在设计制作课中,学生需要充分应用前面学到的科学知识。以《用纸造一座纸桥》为例,学生需要用到的科学概念:材料的厚度比宽度更能增强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能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材料做成拱形、球形、圆顶形,材料的承受力会更强;三角形框架稳定性会更好,做到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低;可以说,学生要造好一座纸桥,需要充分运用本单元每一课科学知识,只有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到纸桥制作中,再经历设计纸桥、修正设计方案、制作纸桥、展示评价四个过程,学生对本单元科学认知程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检测,是思维不断加速的过程。
  2.探究精神在作品的完善中充分体现
  学生在整个材料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究在制作纸桥中遇到的问题。设计纸桥要考虑到报纸薄、软特点,硬度差,需要通过改变形状增强其抗弯曲能力。实际制作中,有很多学生想到斜拉桥的结构,就是考虑到斜拉桥承受能力强的特点,如何把一张报纸进行裁剪、组合、粘贴变成桥柱、缆绳,符合斜拉桥的特点,在反复比试中,选择比较好的斜拉方式,是探究让学生一次次化解难题。作品完成后,进行了载重测试,对比别人的纸桥,学生会在头脑中规划最佳的方案。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纸桥制作中。
  3.科学情趣在作品的演绎中生动表达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小学生去操作探索,材料制作课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舞台。材料制作耗费时间长,需要学生有耐心去完成一件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比较主动去完成一件作品。在《用纸造一座桥》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张报纸,在讨论好的基础上,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每个人按照图纸的设计,分工完成纸桥每一部分的部件,还要齐心协力把部件组起来,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制作中,充分体验到科学趣味,在作品完成时刻,他们内心无比激动,进行承重测试,焦急地等待实验结果。
  4.动手技能在作品的制作中有效提升
  在材料制作课中,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使用仪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协作能力、读图画图能力等。学生动手技能的培养就是建立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地训练中,在科学教材中的动手制作课,就是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思考,产生疑问,想办法去化解,把动手和动脑有效结合起来。
  科学课程积极倡导科学与社会、技术的密切关系,材料制作课的设置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因此,材料制作课的教学只有努力践行“做”和“思”这一理念,才能彰显其价值。
  ?誗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业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分析当前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探索更加有效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  作业是教师平常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学生可以通过作业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思维能力;而教师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来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儿童是一张没有任何杂质的白纸,由于现在的应试教育,许多教师对学生提出过高、过难的要求,这样的要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结构、语言水平,这导致学生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老气横秋、言之无物、淡而无味。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习作教学吗?我们到底是培养孩子还是束缚孩子?要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确确实实“用自
摘 要:以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用“三个避免”和“两个发挥”浅显地阐述了心理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心理问题;动机;标签;心理暗示;主观能动性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行为,由于这些不良行为的影响会使孩子的心理产生矛盾而进入误区。我们应该明白此时没有什么教育魔法能使一个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毫不费力地发生奇迹般的变化,重新建立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常常伴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要想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担,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做基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的侧重点则是重智育、轻体育,重文化成绩的努力、轻身体素质的提高,这也导致在体育上有所特长的学生不能较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而且过于沉闷的教学方式也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将快乐教学理念引入体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提升也不失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
摘 要:在时代的发展当中,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崭新的变革,要求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思想,进而把他们打造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育领域加大了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求,同时为了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品德与社会的教學板块增加了对于小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培养,以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伙伴;品德与社会  无论什么学科,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学习必然达不到最优化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发现者与探索者。”新课改也积极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学会赞扬学生,赞扬他们的爱好、专长、兴趣等,赞赏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总是运用激励评价、赏识评价,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情感给予学生肯定的激励和赞扬,让学生从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十几年,在我们周围徘徊的一些词汇已经从“常规课堂、台式机、笔记本、投影仪、展台……”转变为“翻转课堂、视频教学、微课程、慕课……”从这些詞汇中,不难发现当适合学生的教学硬件逐步完善时,现在人们给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尤其对新教师而言,才刚刚踏入教学岗位,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都还没有涉及,更别说来解决这些困难了,因此我们需要提炼自己,需要关注并升华自己的课堂。一棵树
摘 要:新时期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互助探究,提升合作意识。通过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分析,进而提出合作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合作教学;小学语文;互助探究  一、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  1.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帮助学生
一、缘起  镜头一:“昨天已布置你们去预习了,谁来汇报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孩子们把头低下,一声不吭。“是不是又没预习?”老师很生气。孩子们无辜地望着台上的老师,不知所措。老师望着学生,只有摇头……  镜头二:“我昨天那么认真预习,可是今天课堂上竟然一点都用不上。”“每天的预习作业都是抄词语,记作者生平,真没劲!”……课外,孩子们交头接耳。  這两个镜头已折射出当前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学存在严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深入理解教材和浅出教学就有所体会,所以,借助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研讨课和展示课这两次教研活动,将我的体会展示给老师,让老师们也议一议、评一评我的理解。这两次研讨活动我都確立了行程问题当中的《相遇问题》作为研讨课,进行展示。通过这两次的教研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深入和浅出在教学中的真正含义。  【试教后的困惑:“钻”进去,丰富教材】  《相遇问题》是青岛版教材(六三学制)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