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务分层管理工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of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分析高校教务工作实行分层管理的理论依据及现实原因,阐明现阶段实行教务工作分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高校教务工作分层管理的原则,并结合目前高校教务分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教务工作 分层管理 管理工作模式
  
  适应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人数增加、办学规模扩大,学科、专业布点不断增多,教务工作管理难以全面覆盖、统一管理的现实,我国高校相继进行了教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明确分工,使教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构建起校—院(系)两级管理的教务分层管理工作模式,来应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式,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全面落实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现实的情况看,对教务工作实行分层管理的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但由于传统单一、直线型教务管理模式的束缚,导致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务工作实行分层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模糊,对教务工作如何进行分层管理的原则界定不一,以至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划分各级教务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高校教务分层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弊端,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教务工作实行分层管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
  现阶段的教务工作必须实行分层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务“管理幅度”的问题。“管理幅度”是指上级领导有效指挥和控制的下属单位的数目。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必须适当:管理幅度过大,领导就无法深入,只能浮于表面;管理幅度过小,领导必定管得过细,就会影响下层积极性的发挥。在管理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只有进行分层才能有效管理。
  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结构、规模一般都较大,其管理幅度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分层管理就成为必须。特别是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伴随高校人数的扩张,高校内部的学科、专业布局也在不断扩大。许多高校现在一个系(部)的人数就达上千人,人数的几何型增长使得高校内部的教务管理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原有的单一、直线型的教务管理模式已不合时宜,必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行的做法是下移教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使院(系)更多的承担起教务管理工作的实务,通过简政放权、明确分工,形成学校(教务处)负责宏观管理、院系(教学办公室)负责微观管理的两级教务管理体制,对教务工作实行分层管理。
  通过构建校、院(系)分层管理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校、院间关系,减少管理环节和信息流动的障碍,实现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优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权力集中在学校职能部门而容易形成的推诿、扯皮现象,充分调动和发挥院(系)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校级教务管理部门(教务处)从繁杂的事务性管理中解脱出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的为基层服务,同时将主要工作精力放在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查研究上来,促使学校教务工作的管理更具全局性和前瞻性。
  二、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分层原则
  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分层,主要根据各级教务管理机构的性质和任务来决定。
  高等院校,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办学经营主体,全面管理学校的内、外部活动;高院各院(系),是高校这一法人单位的内部组织,具体承担学校的各项教学、科研任务,是高校内部的教学主体;学校与院(系)间是法人单位与其内部结构的关系,是办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因此,要从纵向上对其各自的职责进行划分。
  相对应的,校级教务管理部门(教务处)与院级教务管理机构(院(系)教学办)之间,也是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教务处主要从宏观上对全校的教务工作进行程序性管理,保证院(系)教学办的教务管理工作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它直接对上级和学校负责;院(系)教学办根据教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具体的落实和执行,保障院(系)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它直接对教师和学生负责。
  具体来看,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运行、质量监控、学籍管理、考务管理、实践和实验室管理等提出指导性意见,从程序上对院(系)的教务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和管理,教务处在整个过程中起着指导、监督、检查、验收的作用。
  院(系)教学办则是具体落实校级对院(系)制定的目标要求,并结合院(系)学科、专业以及人、财、物等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和细化,做好教务管理的常规内容和基本工作,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管理、学生考试及教材的选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确保各个教学环节规范有序的进行。院(系)教务管理工作的严格规范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对学校学风、教风乃至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都有很大影响。必须以严谨的态度,求实的精神,科学地做好各项教务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宽口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使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高校教务分层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弊端
  由于受传统单一、直线型教务管理模式的束缚,导致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务工作实行分层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模糊,对教务工作如何进行分层管理的原则界定不一,以致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划分各级教务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高校教务分层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和弊端。集中表现在:
  1.高校教务管理的实务过多集中于学校教务处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招政策以前,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精英型人才,由于学生人数较少,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也相对简单,加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很多教务管理的权限集中于手,使得教务处几可包揽全校所有的教务管理工作,系(部)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只需完成简单的上传下达任务即可;高校大规模扩招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内部结构也渐趋复杂化,加之越来越多的办学自主权被赋予高校,导致传统的由教务处包揽几乎所有教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必须进行改革,使高校教务管理的重心下移。
  而现实的情况是,目前,高校的教务管理体制改革并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务仍主要集中于学校教务处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教务处由于过多承担了大量具体的教务管理工作,使其无法履行自己应有的研究、规划、督查、指导的职责;加之教务处人力资源有限,若直接面对数以千计的学生、教师,应对大量具体琐碎的细节工作,不仅容易造成工作的低效,导致管理渠道堵塞,运行不畅,而且极易成为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各种矛盾、冲突的焦点,影响面极大,不利于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务处的常规教务管理与院(系)的日常教务管理出现脱节现象
  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工作认识和习惯,院(系)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务处制定的教务常规管理制度和下发的教务工作安排通知,只是不加消化的简单落实,很少结合本院(系)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和对待,这就造成教务处的常规教务管理与院(系)的日常教务管理容易出现脱节现象。当院(系)教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时候(有的院〈系〉)教务管理人员还同时负责爱国卫生、安全保卫、计划生育、学生管理等多项工作),出现这种情况的机率就更高,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效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教务管理实务过多集中于教务处的状况,必须加以改变。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高校教务分层管理机制的建设
  目前,高校在教务工作分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不利于调动院(系)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务工作微观层面的管理;也不利于教务处从整体出发,实现对学校教务工作的宏观管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高校教务分层管理机制的建设。
  1.加强宣传教育,帮助教务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单一、直线型教务管理模式,不但简单、有序,而且管理也规范,而教务分层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得教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原属学校层面的工作现下放到基层教务管理者身上,几十年的思维定势使部分管理人员难以摆脱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对新的管理模式产生畏难情绪。管理理念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及效果。教务管理工作者对教务分层管理的了解程度和理解、认同程度是推进教务分层管理机制改革的首要条件。
  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对教务管理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使他们充分认识教务工作分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更好的推进高校教务分层管理体制的建设。
  2.重视业务培训,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教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会直接影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能效和水平,各级教务管理部门特别是院(系)教务管理机构应充分认识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特点,在加强基层教务管理工作人员配备的同时,重视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定期业务学习、工作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3.按照教务管理分层原则,明确划分校、院两级教务管理组织的职责
  只有按照教务管理工作的分层原则,明确划分校级、院级教务管理机构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并力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避免教务管理过多集中于教务处层面状况的发生,切实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如就课程管理而言,对需在全校范围内统一安排的公共课等性质课程,应由教务处负责编排和管理;对于其他各专业类课程的编排,应由各院(系)教学办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上课时间、地点、上课节数和任课教师等。
  针对考试管理,学校教务处应主要负责宏观、程序层面的管理,如考试的总体时间安排、试卷管理、学校统考课程考试命题、学生统考成绩的公布等;院(系)教学办主要负责微观、技术层面的管理,如各专业类考试命题、试卷审查等。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诸项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务管理效果得好坏、管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各高校都应对教务管理工作有清醒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推进高校教务分层管理机制的建设,切实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杨伦琪.关于我国高等学院制管理过程中的理性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5,(12).
  [2]黄俊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教育评论,2006,(5).
  [3]欧阳常青.论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江苏高教,2004,(1).
  [4]王燕.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强化高校教学管理.中国成人教育,2006,(6).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英语老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以达到新时代下外语教学的目标。本文探讨了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英语老师如何进行角色
由兰州军区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承办的“兰州军区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西北地区泌尿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于2007-03—23~25在兰州军区总医院隆重召开
从我国现行会计的一般理论出发,结合西方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内容,提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包含的内容和职能.
目的了解微波对深Ⅱ度烫伤大鼠感染创面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120只Wistar健康清洁级大白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大鼠,A组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B组红外线照射治疗组,
竞争是永恒的话题,竞争就有成王败寇.今天,饲料企业竞争加剧,进入整合淘汰期,企业更需增强自身竞争力,以求发展发展再发展.而企业总是处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结点中,那么,以下几
1奶牛泌乳初期的生理特点泌乳初期是指奶牛从产犊开始直到产后10~15d的这个时期,通常也称为围产后期或身体恢复期。在整个泌乳初期内干物质进食量因食欲未完全恢复而比泌乳后期
[摘要] 结合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出现重教学,轻科研的现状,阐述了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并从8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科研促进教学的途径,践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教学 科研 人才培养模式    一、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和教学结合的现状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以主述位结构对比分析汉、英诗篇结构的异同,以同一题材的英文诗和汉语诗歌为例,分析了各自的主述位推进模式,以说明英汉表达的不同。
现代国际流行的奶牛场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TMR全混日粮饲喂方式,机械厅挤奶,机械清粪,散栏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