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自己的QQ空间语录,很多人或许会老脸一红,事实上,当你在输入栏键入那些句子的时候,这种行为和诗人写诗的本质是一样的,无论是李白、陶渊明,还是石川啄木、保罗策兰,诗人提笔写诗的动机多是抒发情绪,但为什么并非人人都是诗人?这时候不如看看吉姆·贾木许导演的《帕特森》,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诗人。
在电影开始前,先听一些画外音,吉姆·贾木许在接受迷影手册的采访时说“我喜欢浅薄广泛地涉猎,业余主义——我相信我是一个业余人士,因为业余意味着你为了对某种形式的爱去做一件事。”而贾木许总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在电影中,《帕特森》是这句话的影像诠释。
电影中,亚当·德赖弗饰演的帕特森,职业是公交车司机,同时也是一位写诗的业余人士,“业余”意味着他不靠写诗谋生,事实上帕特森写诗就是贾木许所说的出于一种纯粹的喜欢。写诗于他是无目的行为,已经像呼吸一样自然融入了他的生活中,像他写的“我的双腿跑下楼,跑出门,而我的上半身,正在写诗。”他几乎无时无刻在将自己的感受、见闻凝练成诗,他对森罗万象都有敏锐的体察与感悟,并乐于把它们用诗记录下来,无意识中将生活艺术化,而非贿失恋失业悲痛万分的时候才想去写诗。
尽管有观众反映帕特森写的诗很蹩脚,但这不妨碍我们称他为诗人。他是诗人,不全在于写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看待周遭一切的方式。他能从一个火柴盒上感受到浪漫,“它执着地要去燃成火焰,或许是去点燃你爱的人手中的香烟。”他能真诚地关照自己的内心,“我有时会去想其他女孩,但如果你离开了我,我会掏出我的心,再也不会放回去。”他能敏锐地感受到生活没有实际重要性的一些细节,比如很多对双胞胎、窗帘上的一些特殊的花纹,他能看到平淡生活表面之下的诗意。而观众的质疑大概来源于把“写诗”这件事精英化了。如果写诗是工作,那么它的要求很高,诗句有一定的音节、声调、韵律等技术性要求,但当写诗是一种爱好时,它只需要你吟咏性情。
帕特森写诗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渴望成为被大众认可的诗人。他的女友劳拉和帕特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劳拉希望帕特森能够出版诗集,被更多人知道,她对很多事情充满热情,但她首先考虑的是做一件事带来的成果,她想学吉他,但在买吉他之前就开始幻想“说不定还能成为巨星,像那些伟大的歌手一样”。她把喜欢的事情当做了一种成就自己的工具,与帕特森喜欢写诗这件事有本质的区别,也正因为写诗的纯粹性,帕特森从未陷入过关于身份的困扰之中,直到自己写诗的笔记本被小狗马文撕碎,没有外部证据证明他是诗人,帕特森才开始真正思考自己是不是“诗人”,导演通过他与日本诗人的偶然相遇告诉观众,作为诗人,职业身份并不重要,了解诗以及在精神上拥有把万物诗化的能力,你就是诗人。
在电影文本中,帕特森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城市的名字,也是主人公的名字,这种设定不难联想起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在他的长篇叙事诗《帕特森》里,把这座城市形容成一个男人,这本书也出现在了帕特森的地下室书桌上。贾木许本人坦言,自己很喜欢威廉姆斯的诗,而威廉姆斯的创作风格,力求使用贴近生活语言,反对繁冗复杂的用词,把写诗当做说话,贾木许章节式的电影结构和平缓的叙事风格与威廉姆斯的诗相呼应,其中也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象征和对照,来使这部电影在形式与内容上成为一首诗。
“我喜欢浅薄广泛地涉猎,业余主义——我相信我是一个业余人士,因为业余意味着你为了对某种形式的爱去做一件事。”
《帕特森》在2016年上映,同年国内院线出现了毕赣的《路边野餐》以及杨超的《长江图》,这三部电影被观众称为“诗电影”,并且这三部影片在被国内观众评价时都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贾木许很喜欢的一位诗人弗兰克欧哈拉在《人格主义》中提到,“别为世界写诗,为一个人写诗。写一个爱的便笺给你爱的人,或者写一封有诗意的小信给某个你认识的人。”贾木许承认这些年他一直试图拍“那种并不是在山顶对全世界大喊,而是像为我在乎的人写的小信一样的诗”的电影。当人们为追赶时间而忙碌,正在丧失体察生活与关照内心的能力时,读一首诗、写一张便笺甚至静心去看一部朴素的电影,也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一件稀有的事,这是很可惜的。
Parterson
導演:吉姆·贾木许
编剧:吉姆·贾木许
主演:亚当·德赖弗/格什菲·法拉哈尼
类型: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