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之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要突破吸引力的瓶颈,政府、学校应该协同行动,共同解决,各自要定好位,发挥好各自应有的功能。政府应建立高职本科教育层次;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促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重点要做好专业品牌建设工程、卓越团队建设工程、校企合作推进工程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关键词]“后示范”时期 高职院校 发展
  [作者简介]邓志良(1962- ),男,江苏武进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自动控制工程、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赵佩华(1957- ),男,江苏张家港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育管理研究。(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25-02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启动以后,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成绩有目共睹,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明显增强或提升,对其他高职院校确实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经过“项目式”的建设之后,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进入“后示范”时期。“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有哪些发展瓶颈?院校如何才能更加有所作为?如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增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主动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继续承担引领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同时,政府的角色与功能如何定位?这些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高职教育吸引力问题
  《中国青年报》2013年04月15日刊登了一篇文章《纪宝成:市长市委书记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文章说:“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大家谈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打心眼里却瞧不上。”“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上职业院校。”这些话并没有言过其实,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引发高职教育界更深入的思考。
  高职教育通过国家示范建设,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无论是政府、社会,抑或是高职院校自身,都认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有过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超过三本分数线的自豪,但是本文开头中青报的文章又让职业教育非常“尴尬”。究其原因,是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所谓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体现在社会和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选择愿望。笔者认为,社会和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大、选择愿望不强的主要原因有:
  1.社会环境与制度建设不足。与十年前相比,高职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地建立健全,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也大有改观,但是不可否认,与相对成熟的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地位低、待遇差,稳定职业的门槛提高,一些行业的就业准入制没有得到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高职教育姓“高”还是姓“职”的问题还有争论与分歧,国家层面与地方政府在高职教育的归口管理上还不尽相同,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这就直接导致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大、管理不力,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高职教育成为“终结教育”(断头教育),经费投入不够,招生批次与生源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3.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不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不足、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专业结构失调,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不尽合理;专业特色不明显,缺乏专业特色和个性,难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师资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整体不强,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诸多、成效不佳;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企业无积极性,专业建设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责权利不清晰,政校不分,管办不分,效率不高等。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要突破发展瓶颈,非一日之功,也非学校或政府单方面就能解决的。政府、学校应该协同行动,共同解决,各自要定好位,发挥好各自应有的功能。
  二、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1.建立高职本科教育层次。政府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方面要发挥主导功能,尽快建立高职本科教育层次。可以是现有本科院校转型,也可以是高职院校从试点办本科专业开始。“三个不动摇”本身没有错,但要有助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2.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职业规范和标准,营造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环境。
  3.促进校企合作。政府应该在促进校企合作上有更大的作为。通过出台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和学校合作,把校企合作看作企业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
  4.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从而丰富高职教育发展的资源。职业教育投入大,设备应主要由政府来投入,这个问题在江苏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与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三、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在“后示范”时期的功能定位
  作为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院各方面的品质。重点要做好以下四项工程:
  1.专业品牌建设工程。通过扬优、扶新、集群,全面实施五项措施,促进学校专业品牌建设。一是使专业与产业相对接。成立“政行企校”合作联盟,提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行业、企业成员的比例,定期召开专业与产业对接专题研讨会,对学院的专业建设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相融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融通,从而促进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互驱互动。二是品牌特色专业打造。为成功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特色专业,学院根据办学指导思想与发展方向定位,重点打造有良好办学传统、发展空间大、社会有需求的专业,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三是加强专业群建设。学校要在发挥现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示范辐射作用的基础上,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制订专业扶持实施方案,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四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共同教育与管理,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工作氛围。五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学校要建立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跟踪与分析机制等相关教学改革创新机制;实行专业导师制;设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优化“导教相融、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2.卓越团队建设工程。教学团队的质量是示范院校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的关键。在“后示范”建设时期,学院要依据师资队伍建设“培、引、聘、访、研、考”的方针,通过实施卓越师资建设、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协同创新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等,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突破教学团队建设的瓶颈。一是加强卓越师资建设。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强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领军人才。二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调查和研究,系统制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科学设计教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充分提高教师进修培训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通过开展科研协同创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项目资源、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持。四是促进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定期输送专业教师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最新技术,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为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条件。学院通过卓越团队建设工程,构建一个普通教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进阶式发展路径,形成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为“后示范”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3.校企合作推进工程。在示范性建设期间,学院虽然已经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还没有像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澳大利亚的“TAFE”、美国的合作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一样具有国际影响力,因此,与中国经济发展相结合,探索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后示范”建设中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第一,要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利用示范建设期形成的优势和基础,搭建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互动的平台,建好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园/科技园,成立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高管和学院领导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理事会。办好双主体学院,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新体制。第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学院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协作机制,建立合作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评价机制,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联合编写教材、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双栖”团队、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成立“政行企校”四方组成的行业型/产业链型的职教集团。职教集团要充分实现技术、设备等各种资源的分享,形成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研究出有影响的科研项目,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4.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是建设科创平台。高职院校要联合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和成果孵化基地,与企业研发人员一起组成课题组共同申报技术改造和更新、成果孵化和研发转化、企业创新等方面的项目,创建一批学院参股的科技公司并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推动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社会服务。二是打造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高职院校要重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通过优厚的人事待遇、优惠的科技政策吸引科研领军人才并组建以中青年科研骨干为主的科研创新团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重视科研保障机制的建立。学院要制定科研创新团队认定、运行跟踪、评价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保障科研创新团队的运行。学院为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还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力度,设立科研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和建设、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专项基金。四要多方位、多途径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的能力,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研究、技术升级和技术成果转化,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充分依靠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拓展职业培训渠道,提升学校职业培训的水平。
  总之,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后示范”时期,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同时,应着力于提高自身吸引力,提升内涵,打造品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并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互驱互动。
  [参考文献]
  [1]邓志良,金亚白.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内涵建设的四大突破口[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2]纪宝成.市长市委书记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N].中国青年报,2013-04-15.
  [3]来永宝.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推动内涵式发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体会[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其他文献
论述了实施名牌战略的意义和必然性,名牌产品的含意,实施名牌战略的基本原则。
对新型热风炉启动燃烧器系统设计、控制原理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安钢2800m^3高炉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采用新型启动燃烧器烘炉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安钢2800m^3高炉热风炉采用新型启
分析了影响制造企业力的各种要素,提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竞争力诸要素以及它们的重要性顺序,建立了竞争力的木桶模型,认为竞争力诸要素的水平应相互协调,最后讨论了企
[摘要]学科建设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根本标志,是高职院校强化办学能力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升本愿景的高职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系统问题、升学考试问题、教学方法问题及课程衔接问题等角度,深入分析了高职学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从完善高职人才培养系统、改革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对口升学考试模式、推动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教学方法与课程方面的衔接等角度,提出基于升本愿景下高职
目的探讨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ease,AD)发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β-淀粉样肽(beta-amylo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APK)两成员ERK1/2和JNK1/2在全脑缺血损伤中的激活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模型诱导SD大鼠前脑缺血,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ERK1
荆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工业兴区”战略是振兴和发展我区经济、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佳路径。要使我区工业经济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摘要】 从毒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到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中国的奶制品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带给国人们难以抚平的伤痛。我们从中看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责任问题,更清楚的意识到这种责任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文章从近期的“三鹿”事件入手,从企业的质量文化、危机管理、封闭式供应链管理等角度嵌入式分析社会责任问题。  【关键词】 “三鹿”事件 企业质量文化 危机管理 封闭式供应链管理 企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