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已被破解的世界未解之谜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数百年都无法解释的科学之谜已经找到了答案。目前,美国媒体将这些“未解之谜”的谜底向世人揭晓。
  水晶骷髅之谜
  许多人对水晶头骨的认识源自电影《印地安那·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该电影中的水晶头骨是神秘外星人的头骨,这些外星人缔造了远古人类文明。而在现实中,考古学家并不能确定水晶头骨来自外星体,只是之前出现的13个神秘水晶头骨确实让人们迷惑不解。它们大多出现在中美洲洪都拉斯、墨西哥等地,人们将它们与神秘的玛雅文明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水晶头骨都是用高纯度透明水晶制成,上面没有任何明显的工具切割痕迹,就是现今的科学技术也很难办到。如果将激光射入水晶头骨的鼻腔,头骨就会发出光芒,表现出头骨的棱镜作用。
  2008年,由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使用电子显微技术和X射线结晶技术对大英博物馆和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内珍藏的水晶头骨进行了检测。对头骨表面的详细分析显示在眼眶、牙齿和头盖骨附近有极细微旋转划痕,这种切割打磨技术源自一种叫做“旋转轮”的珠宝加工设备。而古玛雅人并未掌握这种加工技术,这种工具在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大陆上根本不存在。研究人员推断这些水晶头骨是在欧洲加工制造的,其材料是巴西无色水晶,很可能是这些水晶头骨制造完成后以古玛雅阿芝台人的神秘遗物被出售给收藏家。目前许多博物馆都取消了水晶头骨展示,对其来源产生置疑,认为它并不具备考古研究价值。
  有趣的事实:13个神秘水晶头骨散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一颗水晶头骨就是“末日头骨”。1924年,这颗水晶头骨被安娜·米切尔·海吉斯持有,她是从养父——英国探险作家F.A·米切尔·海吉斯那里继承的。据安娜称,这颗水晶头骨的历史可追溯至3600年前,头骨的眼睛可以释放出蓝色光芒,它摆放在计算机旁时,曾多次导致计算机硬盘“崩溃”。目前,这颗水晶头骨从未接受任何实验检测,原因是持有人并不允许这样做。
  管眼鱼透明头部
  生活在海底2500米深处的管眼鱼有着奇特的外观特征。它的管状眼睛能够收集深海的光线,但是对于这种眼睛结构的作用让科学家们十分不解:这种管状眼睛结构只能看到眼前的目标,它如何在深海环境下捕食生存呢?
  今年3月份,科学家使用远程操作仪器对海下600~800米深处的管眼鱼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了之前一项未知事实——管眼鱼的头部呈透明状,眼睛能够自如旋转,这种透明头部结构扩大了它的视野范围,使它可以看到头部以上的猎物。据悉,管眼鱼首次被发现是在1939年,但由于渔船从不同深海域用渔网打捞鱼,这种头部透明的鱼未被及时发现就已死亡了。
  有趣的事实:从图片上看,人们通常都会认为其头部前端的两个小洞就是眼睛,其实这并不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睛是绿色的圆体结构位于头部前端,被周围一圈充满液体的透明物质给保护起来了,这些透明物质甚至覆盖了整个头顶。
  新英格兰黑日
  1780年5月19日,“新英格兰”和部分加拿大地区观测到不同寻常的“黑日”,由于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还十分落后,许多英国人都将这一现象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甚至直到今日“新英格兰黑日”仍被许多人认为与超自然现象有关(新英格兰地区,也被称为“纽英仑”,包括位于美国大陆东北角、濒临大西洋、毗邻加拿大的美国6个州)。
  200多年来,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他们曾认为这可能是火山喷发或天空出现的剧烈变动。2008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结合当时的书面记录和被火烧损的树环迹象,断定黑日是由加拿大严重的野火导致的。在18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严重火灾不仅烧毁了大面积的森林,大火辐射的热量还灼伤了许多树皮,几年之后这些受损的树木树皮开始脱落,从而揭示了附近曾遭受过严重火灾。研究人员对安大略湖南部的阿尔冈昆高地和许多地区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在当时该地区曾遭受过严重的火灾。正是这场大火灾影响了高空的大气层状况,产生的大烟柱进入大气层顶部后形成了“新英格兰黑日”。
  有趣的事实:据历史记录资料称,“新英格兰黑日”来临使人们不得不在中午用餐时点燃蜡烛,夜鸟到来歌唱,鲜花闭合了花瓣,动物出现了异常现象。
  埃匹多拉斯剧场声学效果
  位于希腊雅典附近的埃匹多拉斯剧场建造于公元前4世纪末,是迄今保存完好的古代剧场之一。这座剧场具有非常好的声学效果。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条件下,演员的表演竟然能够让剧场1.5万观众清晰地听到。为了证实该剧场的声学效果,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分散在剧场内,试着测试从剧场中心传来声音的强弱,试图揭示为什么古代建筑师在条件较差的状况下仍能建造出如此有专业声学效果的剧场。这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团,曾有研究人员认为很可能是风流加强了声音的传播。
  直到2007年,该剧场声学之谜才被解开。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剧场座位的石灰岩材料具有滤波效应,可以抑制低频声音,将背景噪声降至最小化,因此剧场的1.5万个座位就相当于“声音诱捕器”。但目前研究人员仍不清楚古代希腊人是如何意识到石灰岩具有滤波效应的。
  有趣的事实:埃匹多拉斯剧场的舞台是一个完美的圆形,其直径为19.5米,一个圆形底座位于舞台的正中心位置,放置着供奉希腊酒神狄厄尼索斯的祭坛。
  蜜蜂的飞行之谜
  研究蜜蜂的飞行之谜让人们倍受启发,对蜜蜂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蜜蜂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昆虫之一,我们会提出疑问——从蜜蜂的翼展和体重比例上来看,空气动力学很难支持它们飞行。过去科学家提出的多种理论都无法正确解释蜜蜂如何实现飞行。
  直到2005年,科学家借助高速拍摄技术和蜜蜂翼展力学模型,解释了蜜蜂复杂的飞行之谜。蜜蜂拍打翅膀的频率很高,可达到每秒230次,比更小的昆虫还要快,这种非传统的短波浪式翅膀拍打方式足以让它的身体浮在空中。
  有趣的事实:为了理解蜜蜂如何在飞行时托起沉重的身体,研究人员让蜜蜂在一个充满氧气和氦气混合气体的小封闭舱室内飞行。这个舱室的气体密度比普通空气低,蜜蜂如果还持续之前的翅膀拍打速率则很难维持飞行,这就要求蜜蜂必须更快地拍打翅膀。研究者发现蜜蜂翅膀在改变方向时会产生一种额外力量,而这种力量会帮助蜜蜂提高拍打翅膀的频率,以此来支持它飞行。(妙 妙)
其他文献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辆小自行车。那是怎样一辆自行车啊?它浑身有着彩色的条纹,小小的后视镜好似一个小眼睛,后面的小塑料盒子五彩斑斓。我欣喜若狂,一抬腿便跨上去开始骑。可我坐上后才猛然间想起,自己压根儿就不会骑自行车!自行车毫不客气地把我摔下来,我仰面朝天地倒在了院子里坚硬的水泥地面上。  我一怒之下,把自行车扔到一边进屋看电视去了。“呜呜呜!”我听到了院子里大黄狗的笑声。是的,就是笑!我
期刊
歪歪是个韩剧迷,拥有一个像韩国欧巴那样的爸爸,是歪歪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她买了一顶假发送给老爸,没想到爸爸一秒钟变成“非主流欧巴桑”。
期刊
我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已经有二十二年了,我很荣幸能够为曼联队、皇马队、AC米兰队、洛杉矶银河队、巴黎圣日耳曼队以及英格兰国家队踢球,我为自己在职业上的成就感到自豪。我效力过的俱乐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也为此感到自豪。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职业生涯和生活。  1  实际上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大多数的职业生涯都在高点,但也遇到过低谷。那是1998年的时候,当时我在英国国家队,出征对战阿根廷队
期刊
阿扁者,我初中的同桌也。其真名已不可考,只记得“阿扁”这个绰号。阿扁学习成绩不敢恭维,可谓惨不忍睹,以语文差为甚。每逢背文言文便龇牙咧嘴,恨不得将本人从墓中掘起鞭尸三百,以解其恨。  一日,语文老师命所有同学背诵《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众皆过关,只有阿扁不能成诵。老师心生怜悯,便降低要求,只要求他流利地朗诵一遍便算过关。阿扁大悦,信心十足地朗诵起来:“喜鹊见蔡桓公……”  “错了错了!”老师连忙打断
期刊
“汪”姿态,个性如我
期刊
又是一年春节到,这段日子最热闹的事就是家人们一起聚餐啦。但十来岁的年龄参加这种聚餐最尴尬,弟弟妹妹们太幼稚,长辈们不懂你的世界,只能闷头吃饭充当“透明人”,运气不好的话 ,七大姑八大姨还会不识相地问一句:“期末成绩怎么样?”这处境,简直令人抓狂。彼时彼刻,你内心的独白是什么呢?  三滴水的故事:这次期末考试马失前蹄,数学 58分。聚餐那天,坐在桌角的我一直不敢说话,就怕有长辈问成绩,可谁知刚上幼儿
期刊
通常新学期的第一堂班会课都是老班为大家敲敲警钟、规范规范班规、交待一些琐事等,但是晨曦中学七年级三班策划了一堂别样的主题班会。今天小一带领大家一起来观摩这堂班会课。  班会前一刻  班会开始前,小一找到了主持人,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  小 一:为什么咱们班的班会是学生主持的?  主持人:因为老班说每次都是她苦口婆心地站在讲台上讲,而我们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让我们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小
期刊
熬通宵  蓦地瘾来上网去,家长老师无留意,四面叫声喊声起。网吧里,香烟缭绕铁门闭。金樽一杯“威士忌”,通宵未过归无计,烟头乱丢盖满地。人不寐,何处去搞生活费?  佚名 改编自范仲俺《渔家傲》  破学子  醉里挑灯做卷,梦回拉铃自习。八百卷分麾下做,五十人吼“叫苦声”,中考大练兵。手作“的卢”飞快,笔如霹雳狂写。了却家长“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中学生!  杨东林 改编自辛弃疾《破阵子》
期刊
当春风迈着矫健的步伐敲开了世界的大门,世界在万物初醒的哈欠里顿时变了样,窸窸窣窣的声音越来越响亮,灰白相间的世界也开始慢慢变色。  睡了一个冬季,世界還是那个世界,万物却不再是那个万物了。就如我——《学生天地》,我还是你们的好朋友,但我已不是原来的那个我。认真看看我,是不是觉得我变样了。我变得厚重了,因为我想带给你们更多的故事;我变得丰富了,因为我想带给你们更多的快乐;我变得精彩了,因为我想带给你
期刊
一个是落落大方的北京妞,一个是移民温哥华的华人女孩;一个是爱好文艺、敢想敢做的小才女,一个是善于质疑、理性思考的科学控。谁能想到,两个完全不同的女孩竟然都对不起眼的垃圾感兴趣,虽然远隔重洋,但她们有着同样的理想——科学处理垃圾,给地球母亲“瘦”个身。  北京·刘歌行 理想从微小的垃圾开始  刘歌行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校园塑料垃圾分类回收站。三年前,她在一个校外的讲座上偶然得知有公司专门回收食品塑料外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