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山市西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战略途径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yd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中山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山市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西区文化发展的战略和途径有利于通过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西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 文化发展 战略 途径
  一、西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概况
  “十一五”时期,是西区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活跃文化体育活动,优化城市文化环境,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大幅丰富和提升。
  (一)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重点加强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实现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文化室建设全覆盖。其中,中山图书馆长洲分馆是我市首家图书分馆。二是进一步完善文化活动场地,建立广丰安居工程康体园和隆平社区稻香康体园。三是建立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拓展区文化中心培训室、排练室功能,使之成为青少年艺术教育培训场所,提高了区文化中心的利用率。
  (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建立健全各类文化组织。成立西区文联,下设7个协会:西区美术书法摄影协会、西区文学社、西区民间文艺协会、西区戏曲协会、西区龙狮协会、西区舞蹈音乐协会、西区收藏协会。
  多样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广泛开展“送戏下乡”、“送戏进企业”、“文化进社区”等流动演出活动;每年举行多场书法、美术、摄影比赛和作品展览;邀请文化名人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讲座;组织民间文艺协会人士创作了《中山特产又特色》等多首优秀咸水歌参与中山市咸水歌大赛;开展朗诵比赛、主题征文活动、读书月活动等,在全区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2010年6月,西区彩虹艺术团应邀参加“舞动浦江、唱响世博”演出,展演作品摘得京剧最高荣誉“大金奖”等三个奖项。
  出版文化刊物。加强优秀文化成果的编辑出版工作。五年来,出版发行《西区文萃》、《中山长洲醉龙舞》、《阮云光画册》、《今日西区》、《西区风物咏》等书刊共30部。
  (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加强对烟洲书院、黄氏大宗祠、黄健故居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保护、弘扬“醉龙”特色文化。2008年,西区“醉龙”成功申报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6月,长洲醉龙传承人黄焯根喜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称号。长洲醉龙被澳大利亚华侨等外来参观团队指定为观看表演节目,黄氏大宗祠成为醉龙传承基地。为扩大醉龙文化的影响力,编撰出版了全国非遗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山长洲醉龙舞》一书。该书由全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构,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将文化市场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定期组织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对文化娱乐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其它方面进行检查和专项整治。同时,坚持“扫黄打非”,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打击翻版,取缔黑网吧,使文化市场朝着健康安全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区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我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协调,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文化设施未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文化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不够;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等。
  二、“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战略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统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西区”这个核心,牢牢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切实保护,深度挖掘,充分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加强引导,重点突破,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
  (二)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以全民修身统领文化事业发展,以醉龙文化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富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活力西区”。
  具体目标:实现文化发展“六化”,即全民修身行动常态化、文化设施高标准化、文化活动高水平化、文化队伍高素质化、文化创作高质量化、文化产业高效益化,实现我区文化的跨跃式发展。
  三、开辟“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新途径
  以我市开展的全民修身行动为契机,着力推进我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我区居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一)深入开展全民修身行动
  积极拓展和丰富烟洲书院作为我市首个修身学堂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将烟洲书院打造成全市修身学堂的典范。同时,积极推进其余行政村(社区)修身学堂的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用语”、“文明市场”等日常文明活动。组建修身志愿者队伍,打造中山首个公务员志愿者(义工)服务队伍品牌,排查社会问题,疏导社会心理,引导社会价值。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读书月活动,建设具有浓厚读书氛围的书香西区。在已成立的7个文艺协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发展与修身行动直接相关的社团组织,在提升个人道德水平的同时,全面提高社会道德水平。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全民修身行动长效机制,使全民修身行动常态化。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西区文化活动中心及图书馆、文化室等文化设施,重点对场地狭小、设备落后的社区文化室统一加以高标准改造。争取各方面条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设、拓展西区文化活动中心,使西区文化活动中心真正成为西区标志性、公益性、面向群众常态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阵地,加快沙朗休闲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图书馆、文化室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水平。争取所有图书馆、文化室统一办理“借书卡”,居民凭卡可以到任一社区图书馆、文化室借阅书刊,也可以到任一社区图书馆、文化室还书。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室等公共文化场所资源,广泛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培训辅导和展览活动,提升居民的文化艺术素养。同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监督,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三)提升文化活动水平
  加强引领,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要因地制宜建设若干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打造充满活力的群众广场文化,重点建设好人民桥底岐江河舞台、翠景文化广场和彩虹公园大舞台。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品牌对当地文化活动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努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特色文化精品。加强文艺创作奖励制度,运用“以奖代拨”、“定向扶持”等方式,充分调动西区文联7个协会的积极性,立足本区优势资源,抓住特色项目,推动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加强文体队伍建设,建成3支以上的高素质文体队伍。同时,加强与其它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
  在充分保护利用烟洲书院、黄氏大宗祠等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黄健故居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将黄健故居纳入中山红色旅游路线。重点保护、传承好“醉龙”这一西区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选址建设醉龙文化展览馆。发展是最好的传承,要鼓励培养后继人才,积极探索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推进有市场前景的文化遗产项目实现产业化。加强醉龙文化的宣传工作,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打响“醉龙”这一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仙艇的申遗工作。
  (五)打造“活力西区”
  城市活力是指城市旺盛的生命力,即城市提供居民人性化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能力。西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山水共荣,社会和谐,第三产业发达,人流密集,年轻人特别是外来青年多,本身就是十分具有活力的城区。要立足这一特点,建设“活力西区”,打造以“创新、包容”为特色的区域文化品牌。要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推进西区文化事业的创新和发展,使之焕发生机和活力。要利用“醉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期举办以“西区醉龙,舞动岐江”为主题的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要充分发挥团委和义工的作用,调动不同人群特别是流动人口参与西区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人口流入是一个地区活力和吸引力的有力证明。通过文化的共建共享,促进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融合。
  四、“十二五”期间西区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按照“规划引领、项目支撑、人才推动、投入保障”的要求,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洲醉龙”,全面展开西区文化产业功能布局,着力打造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以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集聚推进“活力西区”建设。
  (一)建设醉龙特色文化街区
  着力推进文化遗产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通过注册“长洲醉龙”商标,以醉龙特色文化为主打品牌,与仙艇、黄氏大宗祠、烟洲书院等西区特色人文历史资源整合包装,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利用的良性循环。选址建设醉龙文化展览馆,建成醉龙艺术大舞台,定期练习及展演醉龙艺术;在烟洲书院旁的烟洲小学建设醉龙文化培训基地;选址兴建醉龙文化广场,举办包括醉龙文化艺术节在内的各类群体性醉龙文化艺术活动;在长洲社区内选址兴建“长洲醉龙”牌坊;把长洲社区内街道两旁的传统民居改建成特色旅游临街商铺,销售与醉龙文化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开办与醉龙文化相关的特色餐饮。通过醉龙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设带动附近城中村的改造,使整个长洲社区变为一个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醉龙文化旅游区。成立西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利用“长洲醉龙”特色文化品牌,把醉龙文化与酒文化有机结合,开发打造“醉龙酒”品牌。
  (二)建设彩虹汽车文化城
  百年汽车工业发展史,本来就是一部汽车文化史,能否抓住汽车背后的文化意蕴,已经成为能否抓住消费者眼球,扩大汽车销售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彩虹大道汽车4S店的发展规模和档次,要深入挖掘汽车背后的文化意蕴,加速形成汽车商圈品牌效应,利用彩虹大道“汽车一条街”的改造工程,使沿线汽车4S店不停留在主路上发展,而是“由街入坊”,沿支路把汽车商贸引入主干道的“背后”。引导“马路经济”有序向纵深拓展,集约发展,规模发展。依托彩虹大道汽车4S店一条街的基础,进一步完善配套、提升服务,规划建设一个高端的“彩虹汽车文化城”,打造一个涵盖汽车历史博物馆、文明驾驶交通安全培训基地、汽车饰品超市、汽车驾驶体验园、汽车运动赛道、汽车改装区、汽车检测中心、汽车旅游服务中心、二手车交易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汽车综合发展服务平台。使其成为市民休闲、“逛汽车”、体验汽车文化的旅游景点。
  (三)建设休闲文化城
  休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休闲方式,激发提高人的生活热情和意志,促进身心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西区是中山西大门,具有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拥有中山最大的酒店群和众多的文化娱乐场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接近60%,是中山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商业贸易、休闲观光区和休闲娱乐中心,把西区打造成为“休闲文化之城”有其优势和基础。同时,西区可以依托“岐江夜游”和“西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文化产业。“岐江夜游”融合岐江河两岸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休闲文化活动品牌;“西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总体定位是把马山片区、富华道商圈打造成为主城区的休闲商务中心区(RBD);在休闲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的带动下,打造出西区的特色定位:“休闲文化之城”,使休闲文化产业成为西区经济转型的“主角”,全面推动西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中医养生基地
  以打造中医养生旅游特色产业为抓手,围绕全国最大单体中医院这一核心项目,充分发挥其中医康复治疗、养生保健和中医文化传播等功能,整合市内中医药品生产资源、运动保健资源,形成一个在泛珠江三角洲有权威性、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进而促进各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健康发展。力争用几年时间打造成为特色鲜明、文化厚重、产业发达的养生之都、健康之城。结合全民修身行动“身心同修”的要旨,将其上升为城市文化品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强大合力。把统筹协调解决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化发展目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把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狠抓落实,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实现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逐年增长,其增长幅度要高于同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设立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企业的贷款贴息、奖励和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文化艺术人才和懂文化、善管理、会经营的文化管理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区内文化人才库,建设稳定的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有影响的艺术家、教师和具备文艺专长的居民担任文化指导员、鼓励热心文化事业的志愿者到各图书馆、文化室参加公益性文化服务。本着培养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的原则,加快现有文化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有计划地选派文化艺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进修培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落实政策措施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按照加强文化建设的政策导向,搞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制订符合西区实际、运行有效、更加优惠的保障措施,建立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和结果评估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参考文献:
  [1]中山市志编篡委员会,中山市志(1979-2005)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1):P1260-1308;
  [2]西区历年文化工作总结。
  作者简介:卢润祥(1963-),男,广州中山大学世界经济研究生,文化馆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教师。现为中山市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主任,综合文化站站长,中山市文联委员,中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美术陶瓷艺委会副主任,中山市西区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著有《石鼓文探微》一书。
其他文献
手工艺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每个从业者认真对待,否则就容易偏离方向。  工艺美术作为名词,我们使用的时间并不长,但其中有很大的讲究。过去查阅文献,经常会看到美术工艺这个词,曾经有一些先生考证过,说这个词是从日本来的。  作为名词的“美术工艺”是个偏正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涵义的合理性要大于工艺美术。工艺的过程是复杂的,拿到材料后,首先要考虑怎么去处理,处理的结果是创造了新的形态。比如,大家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年例流行的地区都是粤剧演出的重要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年例习俗的恢复和发展,带动了粤西地区粤剧演出市场的繁荣。祭祀粤剧是粤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态,更是现阶段粤剧发展的根基。因而,对它的保护应该在对以民间信仰为基础的乡土传统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的基础上,维护和营造适合粤剧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让其自然流变中获得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不宜用“精品化”的眼光乃至策略对其进行改造。  [关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重视度的提高,当今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和市场日益壮大。尽管如此,但在少儿舞蹈培训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等,再对当今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求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少儿舞蹈培训市场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使能够多发挥其积极的一面,让美育这条道路越走越远。  [关键词]少儿舞蹈 教学
期刊
地质学上,“喀斯特”常常是岩溶地貌的代名词。  这种地貌,岩石裸露、草木不生且具有石林、石芽、石沟、溶洞、落水洞、地下河等地形,怪石林立,峰谷分明,千奇百怪,互不雷同。我国贵州、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市区的大部分地区都广泛分布着这种地形地貌。  2007年,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还捆绑这种地貌,共同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名义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一般来说,大凡喀斯特地貌地区都是漏水、不易蓄水
期刊
[摘 要]纵观史上画家的书法,我们惊奇地发现:唐以降的书法史,主要是画人的创造史,画家攻书大成者多,书通画理,往往多自然之趣,而使书法赋予生命力。林介如笔下对物象表现得形神兼备,并妙悟“以形写神”及“以神写形”的辩关系。其书法也生机勃勃,妙契自然。  [关键词]林介如 境界高妙 笔墨洗练 画家书法 道法自然 贯通古今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名家林介如先生(1905.1──1988.3)以其毕生的勤劳和
期刊
[摘 要]群众文艺团队是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试通过对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特点的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对其科学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 群众文艺团队 管理  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时代精神、推动社会进步、营造和谐人文环境以及温暖人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自发涌现了各级群众文艺团队,组织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
期刊
[摘 要]以利用文化资源作为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指导思想,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与相关扶持政策,建设强大的人才队伍和构建良好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态环境,构筑西区与相关区域联动平台,加强宣传推介,西区旅游文化产业定会蓬勃发展。  [关键词]文化资源 旅游 文化休闲 利用 发展  一、西区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是提高西区的首位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
期刊
[摘 要]本文就民族舞蹈《望月》的编导过程,揭示了在作品创作中注重挖掘乡土文化的舞蹈资源,并融汇广东音乐、舞蹈与舞美等舞台艺术诸元素,以地域的特色文化和侨乡的时代风貌,打造精品艺术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舞蹈 广东音乐 创新  一  二0一三年春,广东江门市老干部大学金晖艺术团成立不久,便接到邀请参加是年八月在山东烟台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的通知。我校和舞团领导十分重视这次活动。我
期刊
[摘 要]村级文化建设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终端和重要环节,是实实在在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能有效实现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因此,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村文化室、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村文化室、场,文化育人作用;促进科技兴农作用;提升村经济实力作用;普法用法守法作用。依据各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村文化室(场
期刊
[摘 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已提高到抢救、保护、传承和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层面上。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 管理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已提高到抢救、保护、传承和进行可持续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