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一般落后于信息发展,这是由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思维,具有现实可行性;互联网思维强调的综合性、适用对象广泛性、思维的前瞻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素养,而渗透的依据也应当是这三种性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互联网思维 教学
近年来,信息世界中的互联网思维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从一些智能设备的制造与营销,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与互联网结合产生互联网农业等现象来看,这些模式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功。尽管后续发展还有待观察,但互联网世界中的信息人所特有的敏感性以及敢于尝试的思想,应当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的对象。笔者以为,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给学生一些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一定能够横扫传统且沉重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压抑感中,从而在高中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创新的种子。
一、互联网思维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关系探究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可以发现其具有这样的三点特征:一是其综合性强,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全部吸纳进来了;二是其适用对象广泛,从经济社会视角来看,其既包括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三是其强调一种新兴思维方式,这意味着要摆脱传统思维的约束,将触角伸到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教内容一定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这是由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死守教材而固步自封,应当走出教材,将眼光放到学生实际所处的信息社会中来,这就意味着高中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应付考查能力的基础上,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上,而互联网思维就能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打开一个很大的空间。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的:其一,高中学生思想先进,有培养互联网思维的可能;其二,高中学生的发展应当是朝气蓬勃的性质,而互联网思维具有这一特性;其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这样的时间与空间,可以让互联网思维进入课堂。
基于以上的理解,笔者以为可以在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对学生进行互联网思维的渗透。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互联网思维尝试
现以“信息鉴别”的教学,谈谈笔者的尝试。
信息鉴别是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不太起眼的一个知识点,但考虑到当下的实际,笔者以为有重点教学的需要。一方面因为当下社会中存在海量的诈骗信息,而人们缺少信息鉴别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无论是当前学生的各学科学习,还是将来遨游社会,也必定会面对丰富的信息,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原本就应当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那么,在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互联网思维呢?笔者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根据信息确定信息的背景。任何一个信息都是有来源的,而信息来源往往又是有背景的,互联网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要分析信息背景,背景材料越全,对于信息的分析的综合性就越强,而这与本知识教学中所强调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信息的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等知识要求又是一致的。
第二,分析信息面对的受众。尽管互联网思维覆盖范围广,但其并不追求每个人都跟得上或者认同这一思维,它强调的是信息的受众的思想触角能伸到哪个范围。譬如高中理科的学习,当前十分强调应用性,高考题材也与生活中最新的知识密切相关。那么,让学生带着互联网思维去接触可能运用在考试中的素材,可以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考试意识与生活题材联系起来。
第三,反思信息当中的人的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其前瞻性,笔者前日看到一个信息,一位搞IT产业的博士在地里种着蔬菜。这什么节奏?其实就是互联网思维,她在菜地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已经收到了蔬菜的订单。在实际学习中,帮学生建立并强化这一思维,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或者学科学习,无疑是有好处的。
三、远瞻互联网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地位
从笔者的角度看待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笔者以为前进的空间很大。因为教学内容陈旧,因为考查方式单一,纯粹的依赖教材的教学基本上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的需要,很多知识其实学生在生活中都已经生成了。在这一背景之下,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可以有效地打开这一局面,既可以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可以让学生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应用。
当然,互联网思维要全面进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可能还是有困难的,但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课程的教者与学者都应当具有长远的眼光,依笔者来看,互联网思维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出现是必须的,因为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是有作用的。人们不是说中国高中学生常常是高分低能吗?当学生因为互联网思维而具有了长远眼光,这一情形就有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且这一思维可以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进入大学或社会,从这个角度讲,其也是一件益事。
【参考文献】
[1] 赵克己.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
[2] 徐福荫.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3] 潘国刚、郭毅.“互联网思维”产生的原因和特征研究,《互联网天地》,2014.5.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互联网思维 教学
近年来,信息世界中的互联网思维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从一些智能设备的制造与营销,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与互联网结合产生互联网农业等现象来看,这些模式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功。尽管后续发展还有待观察,但互联网世界中的信息人所特有的敏感性以及敢于尝试的思想,应当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的对象。笔者以为,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给学生一些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一定能够横扫传统且沉重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压抑感中,从而在高中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创新的种子。
一、互联网思维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关系探究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可以发现其具有这样的三点特征:一是其综合性强,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全部吸纳进来了;二是其适用对象广泛,从经济社会视角来看,其既包括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三是其强调一种新兴思维方式,这意味着要摆脱传统思维的约束,将触角伸到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教内容一定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这是由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死守教材而固步自封,应当走出教材,将眼光放到学生实际所处的信息社会中来,这就意味着高中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应付考查能力的基础上,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上,而互联网思维就能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打开一个很大的空间。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的:其一,高中学生思想先进,有培养互联网思维的可能;其二,高中学生的发展应当是朝气蓬勃的性质,而互联网思维具有这一特性;其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这样的时间与空间,可以让互联网思维进入课堂。
基于以上的理解,笔者以为可以在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对学生进行互联网思维的渗透。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互联网思维尝试
现以“信息鉴别”的教学,谈谈笔者的尝试。
信息鉴别是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不太起眼的一个知识点,但考虑到当下的实际,笔者以为有重点教学的需要。一方面因为当下社会中存在海量的诈骗信息,而人们缺少信息鉴别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无论是当前学生的各学科学习,还是将来遨游社会,也必定会面对丰富的信息,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原本就应当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那么,在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互联网思维呢?笔者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根据信息确定信息的背景。任何一个信息都是有来源的,而信息来源往往又是有背景的,互联网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要分析信息背景,背景材料越全,对于信息的分析的综合性就越强,而这与本知识教学中所强调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信息的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等知识要求又是一致的。
第二,分析信息面对的受众。尽管互联网思维覆盖范围广,但其并不追求每个人都跟得上或者认同这一思维,它强调的是信息的受众的思想触角能伸到哪个范围。譬如高中理科的学习,当前十分强调应用性,高考题材也与生活中最新的知识密切相关。那么,让学生带着互联网思维去接触可能运用在考试中的素材,可以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考试意识与生活题材联系起来。
第三,反思信息当中的人的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其前瞻性,笔者前日看到一个信息,一位搞IT产业的博士在地里种着蔬菜。这什么节奏?其实就是互联网思维,她在菜地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已经收到了蔬菜的订单。在实际学习中,帮学生建立并强化这一思维,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或者学科学习,无疑是有好处的。
三、远瞻互联网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地位
从笔者的角度看待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笔者以为前进的空间很大。因为教学内容陈旧,因为考查方式单一,纯粹的依赖教材的教学基本上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的需要,很多知识其实学生在生活中都已经生成了。在这一背景之下,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可以有效地打开这一局面,既可以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可以让学生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应用。
当然,互联网思维要全面进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可能还是有困难的,但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课程的教者与学者都应当具有长远的眼光,依笔者来看,互联网思维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出现是必须的,因为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是有作用的。人们不是说中国高中学生常常是高分低能吗?当学生因为互联网思维而具有了长远眼光,这一情形就有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且这一思维可以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进入大学或社会,从这个角度讲,其也是一件益事。
【参考文献】
[1] 赵克己.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
[2] 徐福荫.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3] 潘国刚、郭毅.“互联网思维”产生的原因和特征研究,《互联网天地》,2014.5.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