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之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gu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鲁迅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一种心态;不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一种幸福。
  我们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很多,或快乐,或绝望,有时是境遇逼着我们不得不成熟,不得不世故。因为你若不世故,也会不知不觉中陷入别人给你制造的“事故”。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当你无法做到对每件小事都释怀时,你会背负很多,总能找到让自己不快乐的理由。小心翼翼地分析着别人的每一句话,看看是不是在针对你。仔仔细细观察着别人每一个举动,反省自己是不是又哪里做得不好。为了更好地展示你所谓的谦和,完完整整地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变成了随人哭,随人笑。
  其实,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
  你有没有想过,打破常规,跳出界定之外,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用这样的方式去创造优质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以隐者的这种冷静心态去在俗世里为自己建一座后花园,用超脱尘世之外的心态去体验那世俗世故之外的无极之境。
  人生太短,世间太乱。既然来了,愿你不忘初心,美好成长。
  善自嘲而不嘲人
  为人处事中,言语上短兵相接,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往往能出奇制胜——这种迂回进攻的方法,就是自嘲。
  一句随意的言语,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就能在顷刻间轻轻松松地给自己解困。自嘲的人,别人不敢嘲笑,因为他先发制人地为自己挽回了面子,不卑不亢地让凝滞的空气重新流动起来。
  自嘲的人必定心中有爱,不但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不会用过分的自卑委屈自己,也不会用尖酸刻薄为难他人。自嘲,就是这样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苏轼就是这样一位智者。他在63岁穷困潦倒之时,还写下这样的诗句:“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他借小儿之口把酒后潮红调侃为脸色红润,用自嘲来排解晚景凄凉的失意。
  自嘲的人,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
  自嘲这项艺術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敢使用,因为它就是叫你自己骂自己,拿自己的缺陷和过失“开涮”;对于自己的丑处非但不遮遮掩掩,反而夸大其词,自圆其说地博取众人一笑,也展示自己的风度和智慧,甚至,还能刺一刺那些含沙射影、无理取闹的小人。
  所以说,自嘲的人,别人不敢嘲笑。自嘲,最安全。
其他文献
战国时期的卫国国君懿公赤,是个只知吃喝淫乐的昏君,他的一个最大爱好是养鹤。他大部分时间不理朝政,专伺养鹤,不仅如此,他养的鹤配备专车,授予爵禄。卫懿公九年,赤狄伐卫,懿公欲发兵抵抗,将士们都说,鹤有专车、有爵禄,派鹤去打仗吧。结果将士无心恋战,赤狄毫不费力就攻入卫都,懿公被杀。  如果懿公是一個普通百姓,他喜好养鹤,为鹤配专车、授爵禄,爱怎么折腾,别人也管不着,可是懿公是一国之君,他的一言一行对普
期刊
《南风窗》第4期《现代“伊甸园”》一组文章提出了“软世代”这一新概念,令笔者颇有认同感。  所谓“软世代”,是日本社会学家在《低欲望社会》一书里所描述的日本年轻世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态度,不愿意再背负风险,晚婚化,少子化,丧失物欲、成功欲,消费意愿低迷。中国的“软世代”与他们不乏相似之处,都不再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将奋斗、拼搏看做人生意义最重要的部分甚至唯一。  中国话“无欲则刚”“欲壑难填”——“欲
期刊
在《史记·伯夷列传》里,司马迁禁不住感叹:有人说天道不偏私,总是经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是好人呢,还是不该算作好人?他们积德行善,保持高洁的品行到如此程度,最后却饿死于首阳之山!而七十个贤能学生里,孔子只推重颜渊最为好学,然而,颜渊常陷于穷困,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最后也过早地死去了。天道对好人的报偿,到底是怎样的呢?盗跖每天杀害无辜之人,把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至极,结果却寿终正寝。这是遵循什么
期刊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同样是冤假错案的受害者,有的人经受不住残酷的心灵与肉体的折磨,因绝望而自杀;而有的人则抱着“一线希望”顽强地活着,终于坚持到平反昭雪的一天,人生重放光华。同样经历地震灾难,同样被埋在废墟之下,有的人镇定应对,想尽办法使自己存活下来,终被救出;有的则恐惧、狂躁,不知所措,很快窒息而死。同样是出身贫寒,有的面对厄运发奋图强,终于走出困境;有的则自暴自弃,结果一
期刊
阅读俄罗斯文学,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苦难意识,因为那些作家是苦难所结晶出来的天才,很多作家的自身经历,就是一部苦难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背着一个苦难的十字架,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这群作家中的一个代表。想起他来,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他的那句话:“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是从死刑场上捡回来的:因为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49年
期刊
跟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跟着牛人走,自然就会变成牛人之一。在每个时期,我都和最优秀的人做朋友,因此也能一直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上大学之前,我的交往圈就是農村的一帮小朋友,现在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天天打麻将,连城里都没有去过。考进北大后,朋友圈变成了北大的朋友圈,我与徐小平、王强、包凡一这帮大学里最优秀的老师同学交上了朋友。事实证明,优秀的朋友是使自己终身受益的,在王强、徐小平等人回国以后,也给我带
期刊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无效的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  下面这个场景也许算个代表:你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满屋子客套话,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  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被这种“无效社交”占用了。  真正的实力,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响多少人。你自己没有实力,认识再牛的人
期刊
我的交往圈子中,有一些理工男。仔细观察,其与文艺男,区别明显。  我与理工男交谈,大致仍在人文常识、大众审美一域。他们兴奋点低,一个倡议,果敢行动;笑点也低,一个段子,哄堂大笑,这倒不是因有大慈悲而生出的小快乐,因有大执着而生出的小喜欢。说话往往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感,对所从事专业滔滔不絕。若动笔,文章短,有一说一,绝少废话,不以研究之名,炮制各类文字。西窗落月书堆案,理论扩张
期刊
绝大多数人的毛病,尤其是年轻人的,是这条:本事太小,而自尊又太多。  本事太小,意味着你本身并无太多价值,可替代性很强,他人很难给予你想要的尊重。  自尊太多,代表着你心理相对脆弱,很容易受伤,他人的忽视、冷遇和批评,你敏感地接受,并在内心放大,一不小心就生气、就对抗。  本事小,脾气大,爱生气,易对抗,这种人机会肯定少,甚至还会浪费机会。对抗基本双输,你自己的利益也受损。  这是年轻病,还不知道
期刊
现代人的休闲方式很多,如旅游、度假、爬山、游泳、徒步等等。在紧张忙碌的生活、工作之余,很多人会选择走出家门,放松身心,缓解疲劳,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随着网络传媒的发达,很多不愿意走出家门的人,更喜欢“宅”在家里,上上网,听听歌,看看电视,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一些人喜欢“猫”在网上娱乐,如下棋、斗地主、打滚子、打方块等,连听歌都喜欢在网络上听,自得其乐。  我比较喜欢打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