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与理想主义的出路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如果不是命运中的某一束光影吸引了一位少年的眼睛,我想刘戈也许会像绝大多数北京男孩那样度过这种典型的青春期:吹着口哨、一辆飞车穿胡同,心中恋着某位朝思暮想的姑娘吧。又或者进一步像那些男主角一样循规蹈矩顶父母的职在工厂上班,没事就哥几个喝点小酒吹吹牛,忽然某一天爱上一个出身完全迥异的女孩儿,于是发奋图强变成成功男这种所谓的屌丝逆袭电视剧也说不定。
  但是,命运中的那束光影在某个下午抑或黄昏,突然晃进了刘戈的心里。骑着自行车的他停下来,惊讶于光影制造出的非凡与绚丽,呆住了。这一呆,从此改变了他自行车骑行的轨迹。当然,后面的故事情节也都差不多,就是开始学画,师从某些导师,最终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美院刘戈和他人生后面的轨迹,从此联系在一起,纠纠葛葛、起起落落,直到在寫意油画的领域里默默开辟出自己的领地——一粒种子落在地里死去,然后长出了另外一株植物,结满了更多的籽粒。人生,最典型的写意莫不如此。
  2
  1998年那个冬天,我在梅地亚大厦下面的一排平房中见到刘戈时,他一边画着画,一边聊着那束光影往事。在他口中有几个名字,老师赵文量和杨雨澍,恩师张仃,我一个外行从他口气中的敬重听出来,感觉都是油画界如雷贯耳的人物吧。这让我对刘戈的内在有一些简单认识,除了简单的知恩图报,里面还深埋着中国画画家的民族意识和情绪,这对于一个油画专业出身的画家而言,自然会带出明显的生命张力。
  或许,正是这种张力的存在,构成了刘戈在借用西方油画的色彩、构图,揉合中国画的写意、笔法,在写意油画的路上义无反顾的根本动力吧。这可以从他每年大量的油画作品和水彩重彩画看得出来,某些年份甚至有一种井喷现象,刘戈仿佛埋入了颜料堆,打着滚出来的都是令人惊讶的画作。那个在平房画室里啃着一个馒头或面包,画出一幅一幅安静雪夜、月光胡同、静谧水乡、灰砖红瓦的老北京的刘戈,画风陡变而增添了某种呼啸的东西。我猜测那是类似人在青春期时的荷尔蒙表达方式,带着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外面的那个普通北京人刘戈,里面像他笔下的岸边礁石,只不过冲击而至拍碎的不再是海浪,而是大片大片金黄的芦苇背景下、深蓝绿色的空间里振翅而翔的白鹤;或者远眺积雪重重的雪山,仿佛要从远古深处迸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带着瞬间就要冲破一万年的凝重与肃穆的约束力量,典型的深蓝绿与白色有时泼墨一样扑面而来,猝不及防与你的眼神相遇。
  观察刘戈这一时期的作品,我总是有一种看到他少年时飞车穿越北京各处胡同、以及青年时背着画夹四处旅行写生、至中年时积蓄的艺术砥砺磅礴而出的感觉。当然,其间也夹杂着明显的现实焦虑与内在艺术表达渴望的纠缠,一如人生旅途中的芸芸众生。
  3
  2016是一个有些特别的年份。刘戈安定在黑桥艺术村一隅的画室已几年有余,出了很多好作品,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邀约和创作机会,作品被收藏的机会也逐年增多。作为一名独立的画家,刘戈被评价和认可的高度似乎也显得有些特别。例如,有评论称刘戈绘画创新体系的建立,是在油画艺术和中国写意精神层面上完成了“中国油画”与中国水墨的共性共存,即以中华文化元素和内在精神状态下的感知气息,追求表达诗、情、画、意的审美观念,力求通过画面达到逸品境界,更多地透过画面渗透出贵气、灵气和清冷之气。
  显然,这都是十分专业的溢美之词,绝非如一名画展观众的我等可以出口的评论。但我承认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触及到刘戈理想主义的魂魄,就像一个孑然独行的人突然有了同伴的那般可想而知的惊喜。
  但我依然可以面对这样一个既可以大喜大悲又可以内敛如斯、听着画室里老式铁炉中劈柴燃烧的噼啪声、喝着茶聊着家常的刘戈。跟他说: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有柴米油盐这些实际需要,你本是一个大可不必结婚的人。因为对于一个被上述评论触及到魂魄的刘戈,于生活本身总是带着很深的悲剧色彩,就像他即将参展联合国水资源主题画展的作品呈现出来的那样。
  把这四十八幅作品一一看过去,雪山,河流,村庄,旷野,风景,我在其中既看见一种画家下意识表达出来的对自由的极度渴望,也看见画家压制着的情绪岩层下渗出的某种宗教般的悲悯情怀。至少我敢说,画家刘戈尚未完成马放南山的那种优游自在,或许黑桥艺术村历史的突然终结带给他重返漂泊的气息,再一次落于画面也说不定。
  4
  总之,刘戈还是一个凡人。他对于亲人、朋友,都还保留着朴素的关怀、理解;甚至有些青少年想不开,他也乐于充当解惑师傅,谆谆善诱,以画护生,非常像一位长者师尊。就算在庸庸日常的亲朋家人中,他也颇有好名。好人刘戈,大约是我们这些带着亲戚身份的人共有的评价吧。
  或许,这样的刘戈才没有更深地走上很多艺术家都会不由自主进入的癫狂模式。那时会有更多的孤单,也会有更孤绝的作品,但对于人类而言,也可能就会失去一位普通人存在的温馨。
  在刘戈的画作即将去往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厅前夕,我再一次叨扰他的黑桥画室,正被打包的作品显出它们于世上的行色匆匆来,正如将它们日以继夜表现于画纸或画布上的艺术家,在整理自己大脑被光影入侵之后产生的类似交响乐回响过后,以一种漂泊中暂停的旅人方式,向自己灵魂深处的思想致敬。
  谨以寥寥数行文字,概括写意油画中领军人物的刘戈,实在也只能算一幅速写罢了。不过,还是要预祝刘戈纽约画展成功。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首席策划)
其他文献
孔小平,1957年12月26日出生,艺名安处,湖南长沙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画院特聘书画家、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化艺术基金会副主席、湖南省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沙市文联副主席、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特邀研究生导师。作品入展中书协建党85周年书法展、千人千作书法精品展并被奥组委收藏,“澳门回归10周年”全国名家邀请展;2
期刊
2009年,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将已故画家胡润芝先生列为“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并推出了高规格大画册(中国书店出版)、个人遗作展(南昌、北京);其它相关机构和媒体,也纷纷关注到胡老。而2014年天津人美出版影响较大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系列大红袍画册,胡先生也荣列其中。这几乎是胡老生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人们自可在作品中认识继黄秋园之后又一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江西大画家润芝先生,但笔者作为他的忘年
期刊
吕相阳,1963年生于哈尔滨市,2000年前曾用名吕向阳,号寒堂主人,民革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师承李剛田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市篆刻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入展、入选西泠印社第三、四届篆刻作品评展,西泠印社首届、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艺术展,首届、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
期刊
司马迁在《史记》的自序中表达史学家必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文字著述历史确立了标准。但文字的历史在很多时候仍然扑朔迷离,很难让人直观的解读,于是,在文字之外就产生了另一种情形,也就是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的:“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有见其形,固有画。”“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赞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绘画
期刊
金玟廷(KIM MINJUNG),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3月出生于韩国首尔,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本科,2009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师从王冬龄教授,现为外国专家局外国专家、广西女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韓国美术协会会员、韩国篆刻协会会员。出版著作《韩国现代书法简史》《“金
期刊
喻当,1967年生,湖南长沙人。自幼喜爱绘画,从事过很多种工作,包括工人、教师、摄影师等,唯读书、书画始终不辍,现为职业画家。  我的老公叫喻当,大我13岁,我称他大叔,公共场合叫喻老师。他是画画的,古雅山水的那种。他画儿画得好,字也超级棒!  喻老师自始至今都是我心中濒临灭绝的好男人。他诚实、憨厚,学养好、少根筋……因为他,我们家和乐融融。  我俩是在一位老先生处学《论语》时认识的,当时,他是班
期刊
自去年12月26日起,由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湖南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文艺惠民公益活动走进省内乡镇。鄢福初、陈羲明、王宏、王希俊、王集、刘广文、刘晓斌、孔小平、胡立伟、胡紫桂、张敏、盛景华、崔向君、罗红胜、袁绍明、崔国强、吴萍、倪文华、曹隽平、杨俊武、王俊隆等省内众多知名书法家参加了惠民公益活动。  书法家们走进泸溪、花垣、张家界、益阳、郴州、永州、娄底、湘阴等地乡镇,为乡亲挥毫泼墨,赠送春联和
期刊
2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召开2019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总结2018年艺术创作工作,部署2019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艺术创作重点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群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艺术工作者共同努力,2018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艺术创作的规划、引导和管理进一步加强,精品
期刊
不设限,不追名,不逐利,笔意随性而至,自然而然,这是王友良书写时的状态,也是他对待书法的心态。虽然非专职书法家,但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与认知,却让人耳目一新,具有自然随意之美与超越现实功利的精神需求。  作为书家,王友良在遵循書法技艺规律性的同时,讲究自然的表达,他的小行草如行云流水,颇具魏晋风骨。作为书法理论家,他将书法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更作为文化去研读,解读形式、结构与线条,并形成对书法内涵的独
期刊
陈先郡,号钧正堂,别署固庐,1980年生于安徽金寨,法学博士。书法师从晏园王家新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硬笔书法展评委,中国楹联学会楹联书法培训中心艺术导师。2008年荣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硬笔书法家”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作品曾特邀入展全日本国第69回硬笔书道展、第31回国际兰亭笔会书法展、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等;刻石于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