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为什么音乐课要在教室上,而体育课却能在室外上呢?”一个学生这样问我。是啊,为什么呢?我也这样问自己,或许是课型不同,又或许是课程内容需要,各有不同吧!真是这样吗?孩子随意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其一,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从小学起到现在,音乐课都是在教室里上的。似乎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音乐课就该在教室上(自己给孩子们上课也一直是在室内)。其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能认为音乐课堂缺少像体育课那样与自然、与生活、与阳光接触的机会。现在教改的春风吹了又吹,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该借此机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大胆尝试,为今后的教学寻找大量新鲜的教材、能动的方式,更好地引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于是我尝试着将生活带入课堂,将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在生活的阳光下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了解音乐。
一、打开“窗户”,引进生活的阳光
传统的音乐课堂一直把“流行歌曲”这个“异类”拒之门外。而“流行歌曲”是否真是个一无是处的“异类”呢?我觉得不是,“流行歌曲”为什么被现在的年轻人甚至小孩子接受并喜爱。仅是因为它朗朗上口,所谓的歌星形象美、声音甜吗?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生活气息,让小孩子喜爱,甚至有把它学会的欲望。于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靠听录音、看MTV把它学会。而歌曲的难度远远超出我们课本上的歌曲。所以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不偏离音乐大纲的原则下,我用了这么一招。
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唱的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稻草人和小精灵。这些都是在我读小学时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可离现在的学生似乎很远了,现在的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是喜羊羊和灰太狼、大角牛等。于是,我先把小朋友们在家里电视上看到的动画片引进课堂:观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小牛向前冲》《哪吒》等的片段及其主题曲。在此我借着学生高涨的热情,引导他们听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个动画人物呢?为什么?你能把歌曲中的童话人物改成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吗?如此一来,将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改成《永远住在动画里》,使陌生的歌曲变成熟悉的歌曲,陌生的内容变成了熟悉的内容,单一的听赏课变成了生活气息浓郁的综合课。
二、走近生活,感受七彩的阳光
当生活的阳光从四面八方照进课堂时,学生不仅身上被晒得暖暖的,心里更是暖暖的,就像冬眠的动物准备出洞似的蠢蠢欲动。为了让学生能理解音乐中表达的真正情绪和深刻意境。我觉得让学生亲自去室外走走,去大自然中看看,感受一下有生命的东西,比在课题中单纯的说教更来的有效。
比如在教歌曲《春来了》前,我带学生去校园里走走,去校园门口的田边看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田边的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农民伯伯把盖在菜上的保暖膜掀掉了,青蛙和蛇结束了冬眠出洞了,河面上的薄冰也化了,冻僵的泥土变松软了,校园里的柳树姑娘像大病初欲似的开始恢复活力,芭蕉树长出了新的嫩绿色的头发,小朋友的衣服穿少了,可怕的寒风变成了温柔的暖风……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但看到了春天,更感受到了春天的变化。在教唱歌曲时,他们高高抬起的小脸露出了微笑,我知道,他们不但眼中有一幅活的初春图,心中更有一幅美好的生活图。
三、提高生活品位,培养审美情操
审美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中最具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则是音乐。音乐教学中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及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记得有这样一节课令我印象深刻,那堂课我让一年级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有几个可爱的孩子神情严肃,非常端正地站了起来,紧接着班里的其他学生也跟着站了起来。当我问他们为何这样时,他们的回答非常真挚:“因为这是礼拜一在操场升国旗时放的曲子!”为什么礼拜一升国旗时要放这个曲子呢?因为这首歌曲是我们祖国的国歌,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曲描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而后我又以诗朗诵的形式(即朗诵《国歌》歌词,以《国歌》旋律伴奏)让学生在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呼唤中,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我觉得生活需要你、我、他共同来创造,才能变得更加美好。课堂就像生活,需要教师、孩子共同创造。孩子的热忱需要教师的激发,而教师的灵感来自于孩子的话语。而作为教师的我则像一名花农,在孩子的心灵播撒着各种肥料,使生活的花朵在音乐课堂发出金灿灿的光芒。在学校、在课堂,学生就像小草,教师就像阳光,当阳光对小草微笑时,小草全笑了。一大片,一大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城南小学)
一、打开“窗户”,引进生活的阳光
传统的音乐课堂一直把“流行歌曲”这个“异类”拒之门外。而“流行歌曲”是否真是个一无是处的“异类”呢?我觉得不是,“流行歌曲”为什么被现在的年轻人甚至小孩子接受并喜爱。仅是因为它朗朗上口,所谓的歌星形象美、声音甜吗?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生活气息,让小孩子喜爱,甚至有把它学会的欲望。于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靠听录音、看MTV把它学会。而歌曲的难度远远超出我们课本上的歌曲。所以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不偏离音乐大纲的原则下,我用了这么一招。
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唱的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稻草人和小精灵。这些都是在我读小学时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可离现在的学生似乎很远了,现在的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是喜羊羊和灰太狼、大角牛等。于是,我先把小朋友们在家里电视上看到的动画片引进课堂:观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小牛向前冲》《哪吒》等的片段及其主题曲。在此我借着学生高涨的热情,引导他们听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个动画人物呢?为什么?你能把歌曲中的童话人物改成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吗?如此一来,将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改成《永远住在动画里》,使陌生的歌曲变成熟悉的歌曲,陌生的内容变成了熟悉的内容,单一的听赏课变成了生活气息浓郁的综合课。
二、走近生活,感受七彩的阳光
当生活的阳光从四面八方照进课堂时,学生不仅身上被晒得暖暖的,心里更是暖暖的,就像冬眠的动物准备出洞似的蠢蠢欲动。为了让学生能理解音乐中表达的真正情绪和深刻意境。我觉得让学生亲自去室外走走,去大自然中看看,感受一下有生命的东西,比在课题中单纯的说教更来的有效。
比如在教歌曲《春来了》前,我带学生去校园里走走,去校园门口的田边看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田边的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农民伯伯把盖在菜上的保暖膜掀掉了,青蛙和蛇结束了冬眠出洞了,河面上的薄冰也化了,冻僵的泥土变松软了,校园里的柳树姑娘像大病初欲似的开始恢复活力,芭蕉树长出了新的嫩绿色的头发,小朋友的衣服穿少了,可怕的寒风变成了温柔的暖风……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但看到了春天,更感受到了春天的变化。在教唱歌曲时,他们高高抬起的小脸露出了微笑,我知道,他们不但眼中有一幅活的初春图,心中更有一幅美好的生活图。
三、提高生活品位,培养审美情操
审美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中最具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则是音乐。音乐教学中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及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记得有这样一节课令我印象深刻,那堂课我让一年级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有几个可爱的孩子神情严肃,非常端正地站了起来,紧接着班里的其他学生也跟着站了起来。当我问他们为何这样时,他们的回答非常真挚:“因为这是礼拜一在操场升国旗时放的曲子!”为什么礼拜一升国旗时要放这个曲子呢?因为这首歌曲是我们祖国的国歌,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曲描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而后我又以诗朗诵的形式(即朗诵《国歌》歌词,以《国歌》旋律伴奏)让学生在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呼唤中,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我觉得生活需要你、我、他共同来创造,才能变得更加美好。课堂就像生活,需要教师、孩子共同创造。孩子的热忱需要教师的激发,而教师的灵感来自于孩子的话语。而作为教师的我则像一名花农,在孩子的心灵播撒着各种肥料,使生活的花朵在音乐课堂发出金灿灿的光芒。在学校、在课堂,学生就像小草,教师就像阳光,当阳光对小草微笑时,小草全笑了。一大片,一大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