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眼泪在飞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女儿生日之际,想起了十八年前孩子出生的一幕。
  经历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疼痛,当孩子与我分离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似乎被掏空了一般,一种缺失感陡然而生……直到孩子再次被抱到我的怀里,才有了初为人母的满足和喜悦。
  而她,似乎也对这人生的第一次分离感觉不适,哇哇大哭,直到紧贴在妈妈的胸前,才安静下来,睁开一只眼睛,窥视着全新的世界。
  书上说了,那是因为母亲的心跳以及体温,让婴儿觉得熟悉温暖。
  想必听说过亲子联结实验吧?英国比较心理学家哈洛曾把不同年龄的小恒河猴和它们的母亲分离一段时间,用两种模型装扮成“母亲”来抚养小猴。一种是用木架覆盖以海绵状橡皮和毛巾布做成的,另一种是用光秃秃的铁丝编制,周围有食物。哈洛发现,大部分时间里,小猴都偎依于毛巾布做成的“母亲”边上。而只有当寻找食物时,它们才短暂地去“铁丝母亲”那儿。
  这个实验说明了亲子联结并非像哈洛做实验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仅仅取决于食物强化,而更多的是取决于母亲身体提供的接触安慰。
  所以,孩子需要身体接触,要经常抚摸、拥抱孩子。而母子之间的亲密联结是孩子以后社会化过程的先决条件,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孩子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抚慰感。
  于是经常抚摸亲吻孩子,经常把她搂在怀里,保持着最大频次的身体接触……孩子当然一刻也离不开你。你沾沾自喜于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直到某天她要上托儿所了,你把她留在老师那里准备离开,然后听到的是撕心裂肺的哭喊。
  又一次的人生大分离。这一次,你也有些受不了了,潸然泪下。
  我仍然相信一些研究所说,依恋模式在人的一生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形成信任的人际关系,焦虑则导致负面的效应。与父母分离长大的婴幼儿长大后就会表现出冷漠,没有情感,爱指责挑剔,在人际关系中难以建立亲密的关系。
  看着我的孩子哭得天昏地暗,我也悄悄观察别的孩子的反应。有些孩子真的很坚强,只是呆呆地看着父母远去。而不像我的孩子,需要老师把她从我身上撕扯下来。
  难道越亲密的母子关系,带给孩子的分离焦虑越大吗?
  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的关键是亲密接触会使婴幼儿与母亲建立起一种温暖亲密而持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幼儿既获得满足,也能感到愉悦。
  所以,这样的分离之痛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等到女儿适应了学校生活,她还是那个活泼愉快的孩子。我继续观察着那个和妈妈分开时不哭也不闹的孩子,发现她其实也很少笑,家长来接的时候也不是欢呼雀跃。因而分离对她似乎更容易一些。
  也就是说,虽然亲子关系密切会造成短暂的分离焦虑,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关系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焦虑感会逐渐消失。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因为母子关系亲密而形成的过度依赖,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似乎较为普遍。到我这里来咨询过的几个孩子,母亲受过良好教育,深谙家庭教育理论,也像我一样相信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可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时,却出现了社交退缩等人格发展问题。观察下来,很多是因为她们与孩子关系太亲密,反而剥夺了孩子社会发展的机会。
  可是,书上不是一直在说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吗?保持和孩子的亲密关系难道又错了?
  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评估这种亲密关系的行为表达是否与时俱进。你的行为是有助于孩子的独立,还是造就他的依赖。
  就比如,当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大哭时,你是狠心地转身而去,还是折返而回?
  见过太多的人折返而回,而孩子哭声更响,直到家长又许诺了某个条件……
  这样的家长,一般也会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以爱的名义包办代替。他们受不了孩子经受困难,孩子的痛,仿佛痛在自己身上。
  当孩子在成长中试图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时,这些父母也会越俎代庖,以至于孩子形成不了正确的自我认知。也就是说,孩子虽然与母亲在形式上分离,可是在心理上,其实永远纠缠在一起。


  父母子女之间亲密关系的这种纠缠,有时还会成为父母妥协的杀手锏。
  又想起女儿上全托的第一晚,我在家看着孩子空荡荡的小床,各种担心,各种想念,忍不住放声大哭。先生将我拖到一家全托幼儿园门口,让我听听有没有小朋友在哭。
  幼儿园里安安静静,估计孩子们已进入梦乡。
  周末把孩子接回来后,问她想妈妈怎么办?孩子说,我唱HAKUNA MATATA。这是电影《狮子王》里辛巴在流浪时唱的歌,主人公唱完了就会忘记烦恼,也是我教给女儿克服想家的法宝。
  很多年后,女儿在申请大学时,写到了自己上全托的经历,如何锻炼了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的生存本能,有时比家长想象的要强大很多,我们要给他们机会。
  所以,如何克服分离之痛,学会放手,也是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在维护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和培养孩子独立性之间寻找平衡,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
  我的意思不是让你们送孩子上全托,而是说,在分离面前,母亲可能比孩子更痛苦。
  并且,这种分离之痛,横跨岁月。不信,某一天,当你的孩子长大远去,在送别的那一刻,那个眼泪在飞的,一定是你。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博士,主要从事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的研究。)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春姑娘悄然来到人间,正是春游的好时节,我们全家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香山。  来到古色古香的香山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梅花形成的花海,白似雪,粉如霞,红似火……争奇斗艳!花海后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树木郁郁葱葱,满目青翠。  我迫不及待地往里走,跟随人群一起沿着上山的石阶攀登。石阶掩映在绿树丛中,不时有清脆的鸟鸣声从树梢传来,引得游人停下来寻找它的踪迹。我走得很快,但是渐渐地感到疲倦,很快就落到了最
期刊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  对于下一代,从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如同告诉他们生身父母是谁一样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当自家庭开始……  历史读物浸润心灵  人物:李娜,教师  育儿心语:通过阅读了解历史,激发孩子的爱国心,在小小的心田种下爱国的种子。  这是女儿写的一篇日记:  “中国,忘记你屈辱的昨天,你拥有强大的今天,即将迎
期刊
一张PPT,投在电子白板上。画面是一位老爷爷端着茶杯,神情悠闲自得。  “咱们来猜一猜,爷爷会到哪儿去品茶?”  “哪儿呢,家里呀,茶馆呀。”孩子们想都懒得想,脱口而出。  “我们这节课就专门为爷爷品茶来设置背景,也就是特意刻画爷爷品茶的环境,如果按春夏秋冬来分,你会把爷爷安排在哪儿品茶呢,至少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画面美,二是意境好。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作文要求,就是让爷爷在美景中美美地品茶。”  
期刊
一  批改孩子们的日记,看到一个怪怪的名字——暖娘。这是同学们给男生小陈起的绰号。小陈虽然长得白白胖胖,但高大健壮,叫他“暖娘”,这也太怪了吧?仔细观察小陈,还真的有点怪。课堂上,常听到他扯着嗓子怪腔怪调的声音“就——是”,音调高高的,拉得很长且一波三折,引得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老师知道批评他也无济于事,只好转而批评起哄的同学不认真听讲。见同学挨批了,小陈幸灾乐祸又来一句:“就——是”。总之,小陈
期刊
我叫朱思涵,今年10岁了。我中等个子,长得黑黑瘦瘦的,妈妈觉得把我生得这么黑有点遗憾,我倒觉得不错,男子汉黑点才神气嘛。我短短的头发根根竖得笔直,像小刺猬一样,摸上去还有些扎手呢。我弯弯的眉毛像两轮淡淡的新月,挂在额头下,眉毛下面是两只圆圆的眼睛,黑宝石般闪着智慧的光芒。我的鼻子不是很挺,但很可爱。我的嘴巴不大,里面的牙齿整齐地排着队伍,好像坚硬的城墙一样。我喜欢穿迷彩服,因为我喜欢捉迷藏,如果我
期刊
宝宝正在睡觉,一只蚊子飞到了他的屁股上。爸爸赶走蚊子,在宝宝的屁股上抹了些花露水。  宝宝惊醒了,大叫:“妈妈,蚊子尿尿了,蚊子刚才在我的屁股上撒了一泡尿!”
期刊
晚上快八点了,七岁的女儿早早穿好睡衣,坐到了她的小床上,选好的三本绘本放在床边,这是我和她要今天一起享受的“精神食粮”。  一本文字较多的由我读给她听,一本文字少的由她读给我听,还有一本带拼音的由她自己默读。我读给她听的时候,她两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会儿看看书页,一会儿看看我,常常在刚读完开头的时候,就忍不住猜结局了:“是被那只小老鼠偷走了吗?”她那迫不及待又专心致志的表情总让人莞尔。  轮到她给
期刊
见到虫子,你可能不以为然。不过,我说的可不是普通的虫子,而是我们家里三位“虫子大仙”,请跟我一起来见识见识吧。  妈妈——忙忙虫。老妈干活可谓千古一绝,无人能比。天刚亮,妈妈就起床了,买菜、烧饭、洗衣,忙忙忙,刚放下这个,又拿起那个,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不停地运动。从单位下班回来,忙完家务,又开始关注我的学习,书要好好读呀,字要认真写哟!妈妈每天都这样心甘情愿地忙,我赐予她“忙忙虫”的美称。  爸爸
期刊
我带小豆在城墙边玩,小豆忽然看见正在写生的小朋友,他看了他们半天,然后问我:“爸爸,他们一定很穷吧?他们这样画得多费劲啊,为什么不买台照相机呢?那该多方便呀!”
期刊
寒假里,妈妈带我到三亚的蜈支洲岛旅游。  下了飞机,乘车来到海边,我极目远眺,只见几只白色的船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穿梭,根本看不到小岛的影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满怀好奇排队登上了游轮。一阵阵洁白浪花亲吻着船头,船陶醉似的摇晃起来,我闭上眼睛,惬意地躺在这个大摇篮里。  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蜈支洲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色的沙滩,岛上人头攒动,成了欢乐的海洋。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卷起裤脚,向大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