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NC1

来源 :个人电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旅途中,音乐是我们消磨时光最好的方式,即便是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带着耳机聆听着轻松的乐曲也会让你的步行更为轻松。很多时候,当我们在飞机、火车上沉醉于耳机为我们营造出的动听效果时,外界环境繁杂的噪声就有些煞风景了。
  如果你使用的是入耳式的耳机,那么对外界环境的隔绝是比较好的。不过很多人都不习惯这种耳机的佩戴方式,我为自己的T F10 Pro更换过很多种价格昂贵的海绵,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仍旧会让我的耳朵感觉很难受。相对来说,头戴式的耳机舒适度要比耳塞强很多,但是其便携性以及对外界噪音的隔断程度就要差一些。如果你现在想获得一款既容易携带又要佩戴舒适,而且可以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安静听音环境的耳机,华硕NC1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NC1是一款折叠便携耳机,130克的重量设计不会给用户的旅途带来任何负担,而且其折叠后的尺寸也可以随意放进外衣口袋。为了方便携带,NC1还随机配备了一个便携包,里面可以放下NC1以及双针转接器(飞机上使用)和6.3mm转接头。从这些特性看,NC1似乎只是一款普通的便携折叠耳机,但它实际上还具备了很多耳机都没有的功能,那就是主动降噪技术。
  大概在70年代,就出现了有源降噪技术理论。其原理就是使用扩声设备产生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音,抵消原有的噪声来达到降噪目的,这也就是目前耳机产品中使用的主动降噪技术的原理。通常情况下,隔绝噪音都是采用被动降噪技术,也就是通过各种隔音材料来降低噪声的传播。对于耳机来说,被动降噪就是要将耳朵与外界环境隔绝的严密,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耳机体积重量增大,而且耳机密闭性的增强也会让使用者佩戴时候感觉更闷热。
  相比之下,现在的主动降噪技术就不会为耳机外形设计带来太大负担。对于耳机来说,所需要的首先是安置于耳机内的噪声监听器,可以监测到环境中的低频噪声。然后将噪声信号传送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进行实时运算得出相位相反的声波规格,然后由耳机发出与环境噪声相位相反、振幅相同的声波来抵消噪声。以目前的制造技术,监听器、运算电路这些设备都可以做的非常小巧,不会为耳机带来多少重量负担。唯一需要的就是耳机提供这些设备工作时候的电源,因此主动降噪耳机大多数都需要使用电池才能让降噪功能正常工作。
  NC1使用线控对耳机音量和主动降噪功能进行控制,同时线控里也安放了主动降噪所需要使用的一节7号电池。通过线控,用户可以对音量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硬件开关来控制主动降噪功能是否开启。比较有意思的是,华硕为NC1还设置了一个静音键,按下就可以让耳机静音,松开就恢复正常播放。
  NCl的佩戴舒适性不错,透气皮革包裹的记忆型海绵对耳朵的压迫感很小,即便是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感到难受。由于NC1体积并不大,这样即便我们在地铁、航班上使用N C1也不会让别人觉得是行为艺术。华硕宣称N C1可以自动监测环境中的低频噪音并有效抑制达18dB,等同于87%降噪功能。在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这款耳机的降噪效果也的确非常明显。一般来说,我们日常听见的噪音,尤其是低频噪音更容易对人造成影响。低频噪音指的是频率在200赫兹以下的噪声,比如中央空调、地铁、飞机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设备都会产生低频噪音,而且低频噪音声波长,可以更容易的穿越障碍物,其噪声影响范围也较大。在开启了NC1的主动降噪功能以后,基本上已经听不见空调风机的噪声,飞机引擎以及地铁上的噪声也被降低很多,让用户可以得到一个明显改善的更为安静的听音环境。
  NC1并不是一款面向Hi-Fi发烧友的耳机,它更适合那些希望在旅途中有一个安静的听觉环境的人。从主动降噪技术的本质来看,该技术多少会损害耳机的音质。NC1在开启后会把耳机音量提升,感觉中低音都有所加强,但是并没有力度,而在高音部分始终没有很好的解析力。对于一款便携耳机,我们没有必要苛求NC1要能达到多高的Hi-Fi标准,毕竟这款耳机的售价仅有600元。在我以前购买耳机的时候,也总是喜欢那些被视为标杆的产品,但是长时间使用下来才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无论你的耳机有多好,你听见的乐曲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在评测耳机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一个不错的音源可能还有相匹配的耳放,播放的是自己熟悉的音乐,从中可以判断出耳机彼此的差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使用的可能是Hi-Fi播放器,也可能是手机、Nan0,耳机中播放的可能是FM、MP3。这些设备的音频处理部分各不相同,有损压缩的音频文件更是会损失很多细节,更别提音色音质的区别。这些差异足以抵消掉昂贵的高档耳机所提供的那些听音优势,更别提是在飞机或者火车地铁上听音。
  如果你想在旅途中让音乐听的更舒服一点,华硕NC1是非常合适的。可能它并没有Hi-Fi耳机那么引人入胜,但是NC1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是足以让人称道的。
其他文献
随着手机、Pad的盛行,最近一年,我们曾向你介绍过不少可以连接这类移动产品的显示器。回家用手机、Pad在大屏幕上看大片着实是个不错的想法。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其不足,比如无法直接在屏幕上操作,玩游戏就有些不爽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固然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来实现,但也需要连接协议支持才行,而AOC则另辟蹊径,索性在一台21.5英寸显示器中内置了处理器和内存,把显示器变成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大Pad,这样一来
期刊
索尼VPL-DX140采用了简洁流畅的外形,漂亮的白色和灰色机身配色,对于商务应用可以说十分搭调。它的幅面和笔记本电脑差不多,重量2.5公斤左右,这样的身材是可以兼顾便携需求的。比如当你的公司内部有多个会议室,却因为预算紧张无法安装多台投影机,那么VPL-DX140就很适合“游走”于会议室之间。这种使用情形对于中小型的会议室很有意义,比如10人或更小的会议室,固定安装投影机的确有些“浪费”,不如共
期刊
提起工作站,很多人都会认为它不过是一台高性能PC。随着桌面级处理器的性能日益增强,很多低端工作站也的确采用了台式机处理器作为计算平台。虽然目前的台式机也可以借助多核技术来提供不错的运算能力,但是对于一些负载更大的关键应用,基于至强处理器的双路工作站仍旧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站与PC的最大不同在于,工作站所苛求的系统稳定性是普通PC所无法提供的。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台顶级游戏PC,那么这台PC的卖点将
期刊
在一位我不愿透露姓名的同事离职之前,我已经有很长时间不接触显卡产品线了,对于显示领域的核心技术发展,我的认识和了解明显已经脱节了;作为一个长时间使用N卡的用户,我对于A卡的发展现状更是疏于了解。所以当我拿到三款华硕AMD显卡时,一时感到有些手足无措,挑选一些主流的3D应用进行测试并不算麻烦,然而熟悉芯片规格和技术特性并写出产品评测文章,对我来说无疑也是个重新学习的过程。  占据三个机箱卡槽的宽度、
期刊
如果看到M244OVe,你大概会误以为是我们曾经测试过的其他一些AOCVe系列的显示器,的确从外观上来说你很难把它们和过去的Ve系列产品区别开来,例如去年夏天我们专题评测中介绍过的i2340Ve。但和后者不同的是,M244OVe采用了MVA广视角面板,而不是IPS面板,由此带来了画质特点上的许多不同。此外,在功能和节能等诸多方面M244OVe也都更加全面完善。  最近一两年,广视角面板在液晶显示器
期刊
英特尔IvyBridge处理器和7系列芯片组的发布,将桌面计算平台的性能水平带上了新的高度。作为7系列旗舰级平台,SNB-E处理器+X79芯片组虽问世不足半年,但凭借其强大的超频潜能已在各类赛事中崭露头角。尽管SNB-E处理器与X79芯片组的黄金组合拥有傲视群雄的计算性能,但高昂的购置成本让大部分普通用户依然只能望洋兴叹,即便对于少数采购了该平台的高富帅发烧友而言,SNB-E+X79所能提供的性能
期刊
在Windows 8正式发布之前,微软的硬件部门就率先推出了为崭新操作系统量身定制的微软Sculpt无线舒适鼠标,现在,采用同样命名方式的键盘搭档如约而至,这就是微软Sculpt无线舒适键盘。  之所以称其为Windows 8专属产品,势必意味着Sculpt无线舒适键盘有专门针对Windows 8设计的特性,这集中体现在其快捷键的设置上——如果仅仅是音量调节、亮度调节那就弱爆了,这款产品提供了能够
期刊
2010年8月中国家用及商用台式电脑市场分析  台式电脑市场中,家用台式电脑消费者基数庞大,各个不同消费阶层的用户会根据各自需求和经济状况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产品品牌、价位段集中化现象不明显,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商务台式电脑多为政府机构、企业、学校等大批量采购,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往往更受青睐。8月,家2010年8月中国商用台式电脑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用台式电脑关注指数较高,联想领衔家用台式电
期刊
巧妙管理系统桌面营造安全工作环境  Windows系统桌面是我们与Windows系统亲密接触过程中的一座桥梁和纽带,在默认状态下我们可以在系统桌面上自由进行任何操作,显然这种自由会在无意识中威胁Windows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一般来说,每个用户都会按照 自己的操作习惯,井然有序地整理着Window8系统桌面,确保既美观又便于上手。不过,在公共场合下,许多人可能会共用一台计算机,如果别人随意在系统
期刊
面对着铺天盖地的安卓手机广告,我心中总有一些无奈的感觉:手机本应是人们日常沟通的工具,其基本功能是通话、信息等,当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提供给人们更为便利的沟通方式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轻松。但是我们是否陷入了一个误区或者说恶性循环呢?  软件越来越多,游戏越来越炫,这给了硬件厂商一个完美的借口不断提升处理器规格;微博、流媒体以及各类浏览类应用令手机屏幕尺寸一再扩大,厂商们在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