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省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来源 :新校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山东高考理综物理部分恰当的体现了“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具有突出主干、情景求新、新而不难、新而不偏、活而不怪、不避陈题、推陈出新的特点,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体现课改”的特点。这些特点和变化趋势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给来年的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为新课程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试题所涉及知识内容(见表1)覆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各部分主干知识。从表中可以看出突出考查了必修力学、选修电磁学部分,总分为82.8%,再加上选修3-4中振动和波部分,则力电部分占总分的84.3%。
  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能量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在今年试卷中占69分,为总分的78.7%,这充分体现了考查主干知识和学科主要思想方法的命题思路,且今年更加注重的是“力和运动的观点”,整卷占52分,体现了命题更加注重基础性。
  例1.(第25题)如图1所示,建立Oxy坐标系,两平行极板P、Q垂直于y轴且关于x轴对称,极板长度和板间距均为t,第一四象限有磁场,方向垂直于Oxy平面向里。位于极板左侧的粒子源沿x轴向右连续发射质量为m、电量为+q、速度相同、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在0~3t0时间内两板间加上如图2所示的电压(不考虑极边缘的影响)。已知t=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恰好在t0时刻经极板边缘射入磁场。上述m、q、l、t0、B为已知量。(不考虑粒子间相互影响及返回板间的情况)
  (1)求电压U0的大小。
  (3)何时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最短?求此最短时间。
  解析:(1)t=0时刻进入两极板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t0时刻刚好从极板边缘射出,在y轴负(3)方法1:在0~t0时间内进入电场的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斜向下,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大于半个周
  带电粒子在磁场运动的轨迹图如图3所示,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兹=2?琢,带电粒子在磁场运动,由牛顿第二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最大tm=t0。
  所以在2t0时刻进入两极板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短。
  方法2:如图3所示,设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琢,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兹=2 ?中向下偏转程度越大,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琢越大,运动时间越长;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上偏转程度越大,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琢越小,运动时间越短。所以2 t0时刻进入两极板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短。(以下解答从略)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考查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无场区域、匀强磁场中运动。有些考生看到题目的阅读量大、过程复杂、字母较多时,望而生畏、望题兴叹,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本题虽过程复杂,但只要掌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模型、在无场区域的匀速直线运动、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即可正确解出前两问。而最后一问是一个极值问题,利用物理分析的方法找到极值条件是解此问的关键,这一问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论证和文字运算能力。
  2.单一物体的多过程问题成为新课标区物理计算题命题的主要题型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2009年高考命题突出了新课程理念的领航作用,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考查。在注重对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通过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相联系,巧设问题情景,回归经典模型,降低试题难度,设置单一物体的多过程问题情景,在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实验等五大能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力度。
  例2.(第24题)如图4所示,某货场将质量为m1=100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由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轨道半径R=1.8m。地面上紧靠轨道依次排放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l =2m,质量均为m2=100kg,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滋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滋=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m/s2)
  (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货物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滋1应满足的条件。
  (3)若?滋1=0.5,求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
  解析:(1)设货物滑到圆轨道末端时的速度为?淄0,在货物的下滑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设货物在轨道末端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为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FN=3000N ③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00N,方向竖直向下。
  (2)若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由受力分析得
  ?滋1m1g≤?滋2(m1+2m2)g④
  若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由受力分析得
  ?滋1m1g>?滋2(m1+m2)g ⑤
  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得0.4<?滋1≤0.6⑥
  (3)方法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滋1=0.5,由⑥式可知,货物在木板A上滑动时,木板不动。设货物在木板A上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滋1m1g = m1a1 ⑦
  联立①⑦⑧式代入数据得?淄1 = 4m/s ⑨
  设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
  ?淄1=?淄0-a1t ⑩
  联立①⑦⑨⑩式代入数据得t=0.4s。
  方法2:(应用动能定理和平均速度公式)
  设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是的速度为?淄1,由动能定理得
  设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为t,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联立{11}{12}式代入数据得t=0.4s。
  点评:本题以货场运送货物为背景,巧设问题情景,考查了圆周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全面考查了力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求解圆周运动某一点的受力情况,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也可以应用动能定理,必要时可以用图象来表达物理过程。此题是经典的滑块冲上木板型的问题,虽问题经典但设问角度新颖。可见,此题通过“过程型”计算题较好的考查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拓展:若?滋1=0.5,货物滑过木板A后,货物能否滑到木板B的末端?货物在相对地面静止时,货物发生的位移是多大?
  3、以生活、科技、社会、环境为背景,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
  在考试大纲中指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在此套高考试卷中,呈现了大量的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社会、环境的试题。
  例3.(第22题)图5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30°,质量为M的木箱与轨道的滑下,当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m=MB. m=2M
  C. 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
  D. 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解析:由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下滑时加速度为gsinθ-?滋gcosθ,上滑时加速度为gsinθ+?滋gcosθ,选项C正确。设下滑的距离为l,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滋(m+M)glcosθ + ?滋Mglcosθ = mglsinθ ,解得m=2M,选项B正确。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和摩擦体间的内能,选项D错。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C。
  点评:本题以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为背景,体现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又与生产、生活相联系,考查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重要力学规律,注意本题容易漏选选项B和错选选项D,体现了命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有较高的区分度和难度,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例4(第18题)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B. 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 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D. 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解析:飞船点火变轨而加速,有除了万有引力以外的其他外力做功,变轨后的机械能增加,选项A错。飞船在圆轨道上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航天员出舱后仍在原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选项C正确。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和BC。
  点评:本题以航天科技中的“神舟”七号飞船为背景,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考查了飞船在变轨、运行过程中的机械能是否守恒、超重和失重、角速度、加速度等问题。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匀速圆周运动模求得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明确机械能守恒和物体处于超重、失重的条件。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区分一般卫星和同步卫星,弄清卫星的发射、变轨、运行、返回等过程的原理。
  此类问题还有,如第19题以生活中的远距离输电为背景,考查输电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如第23题以节能和环保为背景,考查实验能力,如第24题以生产中的运送货物为背景,考查力学的主干知识和重要方法。
  4.图象问题仍是命题的重点,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今年试题加大了图像、图形和信息题的考查力度,从而增加了试题的相对难度,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该份物理试卷共有20幅图,且有8副图象,高考物理命题常常利用图示或图象反映物理信息和物理规律,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识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例5.(第17题)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ν-t图象如图6所示,据此判断图7(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解析:由图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受力恒定;2s-4s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受力恒定且为负;4s-6s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力恒定且为负,2s-6s内的加速度不变,受力恒定;所以选项A错;6s-8s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受力恒定且为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的形状是抛物线,所以选项CD错。本题正确选项为B。
  点评:用速度图象表示物理过程,分析速度图象提供的信息,弄清物体的加速度、合外力、位移的变化情况,再利用图象表示这些物理量的变化,从而做出选择。处理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速度图象的特点和所表示的物理过程的规律。速度—时间图象特点有:①速度是矢量,速度图象上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的是“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的是“负方向”,所以速度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规律,不能画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图象;②速度图象中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速度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t轴上方为正,t轴下方为负。另外还要弄清图象的截距和拐点(或交点)的物理意义。
  5.实验仍以电学实验为主力学为副,考查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实验命题仍以电学实验为主,由前两年的一道单一的组合式命题变化为两道小型组合式命题,23第(1)小题利用家中的生活用具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考查了“实验原理和方法,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23第(2)小题以节能环保为背景,考查了利用图表、图象处理所给数据的方法,并得出结论,考查了“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实验。”
  例6.(第23题)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1)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8所示,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
  ①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像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②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实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节能和环保,一些公共场所使用光控开关控制照明系统。光控开关可采用光敏电阻来控制,光敏电阻是阻值随着光的照度而发生变化的元件(照度可以反映光的强弱,光越强照度越大,照度单位为lx)。某光敏电阻Rp在不同照度下的阻值如下表:
  ①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9给定的坐标系(见答题卡)中描绘出阻值随照度变化的曲线,并说明阻值随照度变化的特点。
  ②如图10所示,当1、2两端所加电压上升至2V时,控制开关自动启动照明系统,请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给1、2两端提供电压,要求当天色渐暗照度降低至1.0(1x)时启动照明系统,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不考虑控制开关对所设计电路的影响)
  提供的器材如下:
  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
  定值电阻:R1=10k?赘,R2=20k?赘,R3=40k?赘(限选其中之一并在图中标出);
  开关S及导线若干。
  解析:(1)①要完成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需要知道三条橡皮筋的弹力和方向,由胡克定律F=kx得,要测量三条相同的橡皮筋(劲度系数相同)的弹力,可以用三条相同的橡皮筋的形变量代表弹力的大小,所以选项a错,选项bc正确;还要记下结点O的位置,实验选项d正确。本题正确选项为bcd。
  ②要改变条件再次实验证,只需改变橡皮筋的弹力,所以可采用的方法是更换不同的小重物
  (2)①将光敏电阻的阻值和对应的光照值在给定的图象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拟合成如图11所示的曲线,即为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变化的曲线;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照度变化的特点是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非线性减小。
  ②当1、2两端所加电压上升至2V时,控制开关自动启动照明系统,给1、2两端提供电压,要求当天色渐暗照度降低至1.0(1x)时启动照明系统,由图表可知,此时光敏电阻阻值为20k?赘,两端电压为2V,而电源电动势为3V,所以应加上一个分压电阻,由串联电路电压分配关系知,分压电阻阻值为10k?赘,即选用R1。电路原理图如图12所示。
  点评:使用仪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获取实验数据后,作出图表、图象,分析图表、图象,得出实验结论。这是近几年新课标区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也是高考能力的要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突出考查了实验的“思想与方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6.选考部分难度降低,突出考查“Ⅱ级要求”考点
  新课标区高考命题的重心前移,突出考查力学和电学中的主干知识和重要物理思想和方法。对选考部分的要求降低,由于选考部分的命题仅限于模块内综合,所以在试卷中选考部分命题难度在逐渐降低,每一模块的命题方式、难度系数基本相当,一般将考试大纲中的“Ⅱ级要求”考点作为命题的重点,以体现选考的公平性。
  例7(第36题)[物理—物理3-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0.3m3,TA=TC=300K、TB=400K。
  (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2)微观原因: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变小,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导致气体压强减小。
  (3)Q1大于Q2;因为TA=TC,故A→B增加的内能与B→C减小的内能相同,而AB过程气体对外做正功,BC过程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Q1大于Q2
  点评: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实验定律,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考查考生的理解、表达、推理能力。
  例8(第37题)(物理—物理3-4)
  (1)图13为一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4sin5?仔,求该波的速度,并画出t=0.3s时的波形图(至少画出一个波长)
  解析:(1)由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棕=5?仔rad/s,t=0时刻质点P向上运动,故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波形图读出波长?姿=4m,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可得?淄=10m/s。
  t=0.3s时的波形图如图15所示。
  点评:本题的第(1)问考查了简谐运动的波动图象,根据波动图象和某一质点的振动表达式求周期、波速,由波形图确定下一时刻的波形图,考查考生的识图、用图的能力。本题的第(2)问以生活用具薄壁圆柱形玻璃杯为背景,考查了光的折射、全反射和折射定律,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计算能力。
  例9(第38题)[物理—物理3-5]
  ①上述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
  ②质量亏损为_______________kg。
  (2)如图16所示,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A=mc=2m,mB=m,A、B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栓接)。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淄0运动,C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
  (2)设共同速度为?淄,滑块A和B分开后,B的速度为?淄B,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A+mB)?淄0=mA?淄+mB?淄B ①
  点评:本题的第(1)问考查了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和质能方程,考查了质量数守恒和能量守恒。本题的第(2)问考查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考查了理解、分析物理过程能力。
  综上所述,今年的物理试卷的命题是很成功的,从内容上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从导向性上体现了课改的精神,确实起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我们相信,这份试题将对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对新课程改革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从2004年的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再到现在举国惊骇的 “肾结石宝宝”事件,不断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生物试题突出的特点之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数以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作背景材料来出题,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该广泛联系实际,关注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苏丹红事件、“肾结石
期刊
2009年我省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厅党组工作安排,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转变教研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指导和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研服务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我省教育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和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期刊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复习要讲求技巧,更注重积累。在这一专题复习中,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复习,集中训练,做大量的习题,枯燥的机械记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现把具体做法略述如下:    一、明确考点要求,把握考查重点    对于高考《考试大纲》我们老师一般都能烂熟于心,并且会就其中的知识体系、考点能力要求和做题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但大多数学
期刊
what从句的用法是中学英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英语的主要考点。广大学生倍感困惑,句子意思弄不明白,选不出正确选项,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从高考真题入手,归纳总结what从句的用法,揭去what从句的神秘面纱,还同学们一个明白。研习关键是看此从句在句中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归属性,请看下面五种情况:    ★一:句首what式,引导主语从句,意义为:所------的事(人)    1 (08山东 2
期刊
高考试题往往设计要求排除障碍的客观题,来考查考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这也应该是平时训练学生学会分析综合的基本方法。    一、曲解词义    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语错误地加以解释,从而导致叙述出错,这是命题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例1、四川卷第10题B项(选文出自《元史·贺仁杰传》):    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世祖曾以供养母
期刊
写作,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评价标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的具体要求是: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发展等级的具体要求是:①深刻;②丰富;③有文采;④有创新。要达到上述要求,考生应该对应试作文命题的特点及写作要领有清楚地了解与准确地把握。    
期刊
在文综测试中,要求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三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强调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高三历史教学从总体上重新安排,使之有序地进行。笔者认为历史科复习:第一轮应进行单元复习,仍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但要适当加快速度,突出主干,适当关照非重点。第二轮要强化专题复习,一定要在每一专题之下精心设计子专题,要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专题复习,既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又不要把知识点
期刊
一.常见误区    科学类文章阅读题选择设置一般不会照抄原文的语句,而是另外改换一种说话,也正是在这“改换”当中,有意设置一些不符合文意的干扰项,来故意迷惑考生,这就是所谓的“误区”,即考生的“失分点”。一般来说常见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以偏概全  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所供选择有原文中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所作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擅自扩大判
期刊
There be 结构在英语中被广泛使用,它的许多变形常常使学习者迷惑不解,下面就There be 结构常见的变化形式进行小结,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句型。     一、不同时态的There be 结构     1. There will be thousands of football fans in London next month. (一般将来时)下个月伦敦将有成千上万的球迷。  
期刊
近年来,数学创新题经常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创新题背景新颖,构思巧妙;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除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之外,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和研究陌生世界的能力等,创新题型突破常规题型的模式,形式丰富,备受考生欢迎,同时,它取材广泛,贴近现实,时代性强,不易被猜到,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也是命题老师的宠儿,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创新题型的研究和训练,不但是备考的一项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