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新媒体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要开拓网络德育主阵地,就应在新媒体中发挥德育主导作用,分析研判当前德育发展有利条件,让新媒体为高校德育发展服务,探索构建新的德育理念、内容、载体、途径和队伍,为高校德育发展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 键 词] 新媒体;高校德育;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064-02
  随着网络技术日趋成熟,新媒体快速发展,大学生成为使用新媒体的重要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1月公布的调查显示,学生是中国网民中的最大群体,占比25.2%,网络媒体正深刻影响着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发展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当前形势下,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为学生成长服务,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发展对策。
  一、新媒体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提供了高校德育的新载体
  新媒体降低了高校德育实体空间的影响力和有效性,但是也为高校德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工作载体,新媒体所创造的德育载体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新媒体传播信息量巨大,涵盖了文字、视频、图片等信息,极大地充实了教育内容,丰富了德育的内容选择。(2)新媒体转变了传统德育的平面化、单一性局面,让教育呈现立体化、多项性发展,突破时空限制,让德育由实体空间延伸到了虚拟空间。(3)新媒体让高校德育知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融合了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为一体,内容感染力更强,新媒体的开放性特征可以吸引更多学生,便捷性可以提高学生在德育中的参与度。
  (二)新媒体提升德育互动性和主体性作用
  传统德育活动中互动较少,教师较多采用点名提问或者单个谈话的方式,容易忽略受教育者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使得受教育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够。新媒体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在虚拟空间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容易实现平等交流,虚拟空间淡化了社会角色,交往的隐匿性让交流对象更易放下心理包袱,在寬松的虚拟环境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可以实现互换,受教育者在吸收了教育者的信息后进行制作传播,既传播了正确的道德观,又加进了个人的思想,极大地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更容易发挥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作用。通过新媒体平台互动,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紧密,更有利于高校开展德育工作。
  (三)新媒体增强了高校德育个体实效性
  高校德育要促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内化”,这是德育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将科学正确的道德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主观意识,才可以实现第二部分的道德行为“外化”,高校肩负着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新媒体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道德“内化”,新媒体给人们提供了自主选择学习道德知识的平台,人们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时间自主安排,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通过新媒体增强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提出针对性方案,既彰显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又提升了“内化”的速度,使德育效果更加显著。
  (四)新媒体促进了高校德育的合力形成
  高校德育合力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高校德育合力首先要求学校内部各方面要达成高度一致;其次是要求德育系统内外要素要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德育促进力量。新媒体的开放、便捷条件,促使高校开始尝试德育网站、QQ群、博客等新途径,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德育过程中,也实现了学校和家庭的直接沟通,方便了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宣传德育成果。新媒体的隐匿性、平等性,让家长、学生和教师之间更易于沟通,充分发挥家长、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虚拟空间让学生和家长打开心扉交流,更易于解决问题,促进德育合力形成。
  二、新媒体生态下高校德育对策
  (一)架构新的德育理念
  高校在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把德育工作放在优先考虑位置,要做到规划优先、实施优先、保障优先,并将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自觉将德育工作与新媒体结合,要运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和学校教育管理相结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尝试开放式教育和树立平等性教育理念,将德育与学生思想状况、社会新媒体发展现状、“90后”学生学习生活特征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新媒体给德育工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合理运用新媒体对传统德育进行改造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德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主动适应从“一对多”到“一对一”的个性化德育辅导过程,在坚持课堂教育、德育讲座的同时,要利用新媒体进行“一对一”的网络化道德教育,“90后”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显著,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群体性教育理念。
  (二)完善新的德育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新的变化,高校要进一步丰富并创新德育内容。面对学生离职率高的现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学生实际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学生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诚信品质。针对“90后”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突出的现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测评、反馈、跟踪机制,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和危机干预方案。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背景下,加强学生抗压能力教育,培育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失败的优良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就业观;面对新媒体自身人员混杂,对传播行为的监管不够完善,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开设媒介素养课程,举办校园新媒体技能实践比赛,提高学生在网络媒介中的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学习正确利用新媒体为个人成长服务。高校肩负着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新媒体中,充实网络德育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打造新的德育载体
  新媒体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必须在新媒体上建立德育新阵地,有效提升德育的实效性。(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发挥网络德育宣传、引导作用,高校在重视完善传统德育网站的同时,开发网络德育课堂、网络道德学习网站。(2)丰富网络德育活动,让线下活动往网络空间拓展,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征文、道德行为调查、道德知识竞赛、道德微电影比赛、道德微动漫作品征集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接受道德教育。(3)加强官方新媒体的建设,高校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工具,将日常德育内容通过官方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做到内容更新及时、宣传形式多样、紧跟学生需求、互动交流顺畅,打造思想舆论宣传主阵地。(4)加强智能手机终端软件开发使用,当前智能手机已成为学生的必备品,随着4G网络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与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紧密,高校要利用现有成熟的手机软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改变单一的文字短信形式,让德育课堂、德育活动走进学生手机。
  (四)创立新的德育途径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德育必须要走出课堂,注重道德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自觉。(1)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德育,校園文化活动是高校进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巩固现有传统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读书会、文艺晚会等活动,还要开展校园微电影、动漫等作品征集比赛,以高雅的格调、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引导学生。(2)依托优秀校友资源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邀请优秀校友进校园与学生分享学习、工作经验,在学校网站建立优秀校友资源库,经校友同意,将个人邮箱、QQ、微博等账号告知学生,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媒介与优秀毕业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邀请优秀校友担任学生创业导师,实现“一对一”的帮助指导。(3)依托网络开展“互联网+”的德育课堂,以丰富的网络公开资源充实课堂,放弃“灌输式”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五)建设新的德育队伍
  新媒体环境对德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要有优良的新媒体素养和掌握新媒体使用方法。强化网络德育队伍,以思想政治教师、宣传工作人员、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组建专职的工作队伍,动员学校教务、团委、信息中心等部门安排人员组建兼职的工作队伍,同时引进德育研究生充实队伍;强化新媒体业务能力培训,鼓励教师积极使用新媒体与学生沟通,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开通教师个人微博、微信、QQ等账号,提高教师网络工具的使用效率;强化课堂教学的创新,鼓励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网络化,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尝试使用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使资源发布、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联通共享。
  参考文献:
  [1]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杜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
  [3]熊淑萍.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德育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3(32).
  [4]朱银端.网络道德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Yu Qian,a postgraduate of Micro-Nano-Scale Materials Behavior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Behavior of Metal Materials,Xi’an Jiaot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一、引言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而说和写则是语言的输出。只有当学习者有了有效地输入才能够进行有
On January 14,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nounced the list of approved joint research project with Danish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fo
期刊
The annual top ten events in China''s basic research for the year 2009 were unveiled on January 13th,2010. With a view to highlighting the news-oriented feature
期刊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点。而小学语文阅读作为思
NSFC received 10 applications for cooperative program in renewable energy area betwee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Danish National Research
期刊
Recently,forty young foreign scholars from US,Britain,Germany,France and Japan obtained funding from the newly-set-up Research Fund for Young Foreign Scholars.T
高气压静电加速器的能量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稳压电路的性能,包括电路的设计和参数的选择。通常采用从分析器出口狭缝的上、下板取束流信号,经差分放大之后去控制电晕三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