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修身、齐家、治国”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家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做人准则,爱国是爱家的最高境界。在外界压力下,中国无疑需要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回应。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没有任何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反应,那么中华民族的确很难被人所尊敬。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更需要的是一种类似于传统儒家那样的具有很强包容性和普世主义性质的国家精神。所以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道德观相融合,由“修身、齐家、治国”进而达到“平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终极追求。今天,我们提倡大力开展“修身、齐家、治国”教育,正是为了全面提升国人素质,展现大国风范,理性爱国,构建和谐社会,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关健词修身 齐家 治国国人素质教育 和谐
  
  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的战略决策,十分英明,非常正确。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思想观念的和谐,而思想观念的和谐是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国人的综合素质,这就必须切实有效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在思想上、品行上、认识上、人文情怀等各方面加强正面教育,以好的风范影响国人的素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美德,它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国五千年历史,多少曲折,多少磨难,正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让中华民族由孤弱变强大,自强不息,绝地奋起。所以将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与现代社会道德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提升国人素质、展现大国风范、理性爱国的良好效果,进而构建和谐社会。这是由中国自身的特色决定的,那么其抓手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修身、齐家、治国”的教育。理由有三点:
  
  一、“修身、齐家、治国”,进而达到“平天下”,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终极追求
  
  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正是遵循着这一崇高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养育后代,建设家园,报效社会,保卫神圣的土地,捍卫祖国的尊严。修身,注重自我修炼,将一系列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身的要求,培养自控型人格;齐家,注重家庭实践,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家和万事兴,并由家庭伦理推及到社会,构建社会的和谐;治国,强调治理国家,使国家强盛。齐家的目标不应停留于家庭的经营,只有国泰才能民安,故齐家的目的是治理。爱国爱家本出一源,无家不成国,有国才有家。国家贫弱,家庭何能强盛?而国之强盛,方能达到“平天下”的目标。平天下,具有以世界大同为最高目标,维护世界的太平,构建理想的世界蓝图是历代中国人的内心之向往。在一个充满各种变术的风云世界中,没有强大的国力,国家平等和尊严就无从谈起。只有国家素质空前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强大,整个社会和谐,才有能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才有资格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天使,达到“平天下”的崇高目标,这种深邃的时空意识铸就了中国人的民族魂。
  
  二、当前改革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有负面影响的理念通过网络信息及其它载体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我国国人原有的“三观”起到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我国近年来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失误,故国人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严重制约了改革发展的进程。只有国人素质提升了,社会风气净化了,人文环境增强了,工作条件改善了,团结一心干四化,齐心协力建强国,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家国意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就应有的意识,国之本在家,积小家而成国。国如大河,家似小涓,只有万涓成水汇流大河中,才能富有活力,形成雄伟壮观的河流。爱家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做人准则,家中的长辈应尊重,家中的晚辈要爱护,家中的成员需团结。古人云:“老吾人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是有其深刻哲理的。家是一个人最温馨的地方,家也是人们可以停靠的“港湾”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土窝,“月是故乡明”。爱国是爱家的最高境界,只有国家繁荣强盛,方有无数小家的幸福安康。离开了祖国的人,就象是一片漂泊的树叶,无根的种子,只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没有了国的依托,家如飘忽的浮萍,漫无目标,失去归宿。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谱写了一曲可歌哥泣的壮举。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不仅激励着岳家军的报国之志,更鼓舞着后人的爱国之情,流芳千古,令人敬仰,激人奋进;杨家将,满门忠良,在国难当头之日,挺身报国,父辈战死儿捐躯,男人死了女人上,最后连烧火的丫头都披挂上阵,真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那种为了国家的安危,舍小家而为大家、前仆后继、英勇奋战、战死疆场的大无畏精神;在国仇家恨之际,能不计家恨,精忠报国之气节令人敬佩,为人楷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体现了中华儿女的骨气和大义凛然的精神;郑成功的胜利收复台湾,戚继光的英勇抗击倭寇,三元里人民的抗击英国侵略者……,英雄事迹,数不胜数;爱国精神,一脉相承。“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八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经过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保家卫国的胜利,也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和打出了中国在世界的威望;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69年的珍宝岛之战,79年的中越自反击打战,均以我们的胜利而促进了世界的和平。无数中华儿女的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精神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神圣土地的不可侵犯。无数事实说明,只有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的努力,我们才能取得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伟大胜利,才能取得抗击任何灾难、面对任何挑战的最终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和世界华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曾战胜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也曾战胜了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取得了2003年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今年在取得了抗击特大雪灾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又取得了平息“3.14”藏独暴乱的伟大胜利和在世界各地捍卫奥运圣火传递的伟大胜利,这必将使北京奥运会能开成一个扬我国威、振兴中华、世界大同的国际体育盛会;面对四川省汶川发生的8.0特级大地震,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在人民子弟兵的奋力抢救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必将取得这场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中华民族正在昂首阔步向前迈进,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能取得改革发展的伟大胜利,真正构建起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任何天灾人祸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社会主义事业千秋大业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害怕中华民族的崛起,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从没死过,他们既要千方百计地阻碍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也妄想用和平演变的方式来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了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变色,必须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的道德理念,而将“修身、齐家、治国”的优良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相结合,必将全面提升理性爱国的意识,使国人的综合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是项系统工程,是教育的社会力量的整合,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这决不是光喊几句号应能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认识到:道德是人之“得道,非社会“成规”。其意思是说社会形成系统的规范(成规)不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帮助人形成德性(得道)才是最高的教育追求。在新的课程观的影响下,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已开始有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首先道德内容是经过师生共同转化,创新的,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哲理,真正成了可感的具体的容易接受的内容:其次德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生动的,不断有新的内容、意义生成的过程;第三,师生不再是预定“真理”的被动接受者,每个人都植根于自己的生活和现实,依据人性的现实内容,道德知识进行不断的让释和丰富,或者更新道德观念,创造适应新的道德情境和道德关系的规范。我们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知的能力,将“修身、齐家、治国”的传统美德融于现代道德教育之中,并不断加以延伸和扩展,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够感悟并成为自觉的行动。在小学阶段,应逐步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父母 、家庭、同学给自己的关心和温暖,激发学生对父母、长辈的孝敬之情,对同学的友爱之情,逐渐培养其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他人的道德情感:在寻找和感受班级、学校的变化和发展中,激发学生对班级、学校的依恋之情与集体归属感;通过富有人文性、情境性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家、爱父母、爱班级和学校的道德情感品质。在初中,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华夏儿女的优良品质,美丽的山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此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爱祖国的情感品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在各种仪式中唱国歌,举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逐步感到做一个中国人无尚光荣,促使他们有为祖国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高中,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的有作为的人士中感受治国的道理,激发学生远大的抱负,树立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勤奋学习,掌握一技之长的远大理想。在大学,讲得是责任和贡献,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今天的刻苦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报效祖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世界的和平而奋斗终身。所以,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华夏根基,世界胸襟;我们的教师,应当是本土情怀,国际视野;我们的学生,应当是立足本地,拥抱世界。由于这些教育不是那种光说教式的空头大道理,而是与学生认知、日常生活相接近,具体实在,故学生很容易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因而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当我们的学生对“修身、齐家、治国”有了很深的认识及自觉行动后,再让他们懂得“平天下”的含义和为其而奋斗的目标,使学生真正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自己的理想追求。这样的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再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将能全面提升国人的素质,构建和谐的社会,使中国能从大国迈向强国,成为维护国际和平的天使。
  由此可见,将“修身、齐家、治国”的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道德观相融合,与国与民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和宣传,使我国的国人素质迅速得以提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千秋万代永不变色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世界的和平真正做出我们中华民族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朱小蔓等。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2
  (2)关颖。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2
  (3)何振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北京:人民日报,2008/04/19
  (4)郑永年。中国应重建什么样的民族主义。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04/22
  (5)秦健陵。古为今用,以德治国。2003
其他文献
摘要:走进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时期。健全的人格是当代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体育教育以其特有的教育优势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产生全面影响,是健全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体育教育 当代人才 人格塑造 培养    前言     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到下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能否在21世纪以富强、文明之都
期刊
摘要:婴幼儿时期是能力与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早期亲子阅读是帮助幼儿成为自主阅读者的重要途径,对婴幼儿的口语,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发展起着只要作用。然而,对于早期亲子阅读的理解,不少家长在意识和方法上比较主观和片面,存在许多误区。笔者认为只有走出这些误区,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婴幼儿早期阅读,才能真正激发应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早期 亲子阅读 阅读习惯 情感交流    Abstract
期刊
中学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再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因为思维和语言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不断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才智。现将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浅析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情景思维    情景思维主要是指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借助直观教学或语言描写的手段,创设
期刊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普九教育的落实,国家开始实施旨在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本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事。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特别是西部的农村孩子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根本就不想上学,不能上学。素质教育在农村实施的收获,不是占中国人口56%(2007年统计)的农村学生素质的提高而是大量学生的厌学辍学,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一大悲哀。相反,城市教育却搞得轰轰烈烈,
期刊
中学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笔者认为,就《公民道德教育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应有针对性地融入到学校道德教育中去,从而进行规范教育。    一、进行“爱国守法”教育    对中学生来说,爱国是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
期刊
加强物理程序化解题训练,是顺应高考能力考查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及思维的缜密性,提升学生应对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师的天职。解题的缜密性是指在解题中进行深刻、细致、全面的思考,从而确定解题的方法、步骤,并得出准确而完备的结论。在对学生综合性物理问题的解题错误进行了深人细致的分析后,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不认真画图,不恰当设未知量,不能正确选用物理规律,不能熟练应用数学
期刊
摘要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教育和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健康教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的身体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强壮的身体是健康的基础,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为情绪状态的兴趣的直接引发;第二种方式是做为个性心理倾向的兴趣的间接引发。  关键词:学习兴趣;好奇心;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情绪如何引发呢?概括地说,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做为一种情绪,它
期刊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而创新教育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仅就政治教师在现在和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怎样转换原来角色,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首先,政治教师要改变对创新教育的一些模糊认识。政治学科知识具有严密的理论性的特点,常常使一些教师误认为政治学科教学无创造性可言,照本宣科或一讲到底“满堂
期刊
摘要本文从“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联想和比较,培养学生在联想和比较中创新;通过一题的灵活多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一题多解 引导归纳 联想比较 一题多变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