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发散思维,其实就是创造思维的关键中心,并以多种形式存在着,对实现发展智力、能力培养这一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物理的发散思维这一问题作出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发散思维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若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萌发都将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一、 发散思维的多种形式
1.横向发散思维
横向发散思维是指找出某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或借助类似问题进行类比、联想所形成的思维.
2.题型发散思维
题型发散思维是指把一种题型变换为其他题型,培养把复杂问题转化为比较明确、简单的问题的能力,从而便于解决问题.
3.转化发散思维
转化发散思维是指研究问题时,保持原命题的实质而变换成其他形式的一种发散思维.
4.分解发散思维
分解发散思维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二个或多个较简单的问题来加以解决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的形成,当遇到新的复杂的问题时,就懂得把复杂问题分解,并逐个加以击破,然后综合解决.
5.逆向发散思维
逆向发散思维是指由目标(结论)到条件(题设)定向思维方法,平时做习题时,可引导学生考虑,要得到题中的结论,可检查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哪些知识与本问题有关,相关的知识又与题设有什么联系,这样一步步逆推,直到题设为止.
二、 如何培养初中物理的发散思维
1.知识能力的迁移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往往因为思维定势的影响,把各个物理知识看作是相互独立的,思考间题的思路也受到某种固定“模式”的束缚,教师应在进行逆向、变题、变式、变图等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类比和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能将知识纵横两方面进行联系和比较,形成知识和方法上的迁移.如“密度”、“比热”、“电阻” 三个概念的理解,如果突破“密度”概念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牢固的、全面的观点,对后面两个概念只要通过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学生学会了这种知识、方法的迁移,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能够举一反三,才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而并非读死书.
2.思维独特性的培养
思维的独特性是对思维深度的评价,指思维发散成果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独创思维是以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为基础,它不仅要求思维范围大、速度快,而且要求质量高,特别要求要有一定的独特性.学生中常有一些思维快,好奇心强的学生,他们一般基础较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敏捷.这些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间题及解题方法.对此,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可以引导他们预习教材,指导他们阅读一些参考书籍,参与他们的探索思考,保护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追求,以求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解题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克服发散思维的思想障碍
妨碍初中生发散思维的思维障碍,主要有二:一是学生原有的单一、封闭、刻板的思维方式.初中生的这种思维方式,一般来说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初中生的实践活动范围有限,阅历不多,知识、经验不足,因而容易片面、固定地看问题;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都是把本来相互联系、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散、割裂为一门门的学科、一章一节的内容,安排在一节一节的课来学的,这样,就会不自觉地造成学生思维上的单一性、封闭性、片面性.这种思维方式,直接与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相对立,只有努力克服它们,发散思维才能发展.
4.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教学中各种变化训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培养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盲目的追求多做题,搞题海战术,而要精选例题,按类型选编适量的习题,并将它们分成广度、深度不同的序列有机联系的训练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在练习中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培养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将问题分成若干类型来掌握,不满足于只会解一道题,而要通过解一道题的训练,掌握解一道题的方法,总结出解一类题的规律来,再把这些规律运用于解一类题中去,以此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
三、总结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打牢基础,加强知识联系,学会知识的迁移,激发发散动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触类旁通,就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只有使学生学会不断地运用发散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思维范围,形成创新意识,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新春. 浅谈初中物理发散思维的培养[J]. 物理教学探讨,2004.
[2] 沈法庆 物理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
[3] 冯成琴.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院,2002 .
[4] 陈建安, 李有业. 试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J]. 新课程, 2008.
[5] 薛钰川. 物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
[6] 刘燕. 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J]. 中学生数学,2004.
关键词:初中物理;发散思维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若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萌发都将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一、 发散思维的多种形式
1.横向发散思维
横向发散思维是指找出某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或借助类似问题进行类比、联想所形成的思维.
2.题型发散思维
题型发散思维是指把一种题型变换为其他题型,培养把复杂问题转化为比较明确、简单的问题的能力,从而便于解决问题.
3.转化发散思维
转化发散思维是指研究问题时,保持原命题的实质而变换成其他形式的一种发散思维.
4.分解发散思维
分解发散思维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二个或多个较简单的问题来加以解决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的形成,当遇到新的复杂的问题时,就懂得把复杂问题分解,并逐个加以击破,然后综合解决.
5.逆向发散思维
逆向发散思维是指由目标(结论)到条件(题设)定向思维方法,平时做习题时,可引导学生考虑,要得到题中的结论,可检查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哪些知识与本问题有关,相关的知识又与题设有什么联系,这样一步步逆推,直到题设为止.
二、 如何培养初中物理的发散思维
1.知识能力的迁移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往往因为思维定势的影响,把各个物理知识看作是相互独立的,思考间题的思路也受到某种固定“模式”的束缚,教师应在进行逆向、变题、变式、变图等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类比和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能将知识纵横两方面进行联系和比较,形成知识和方法上的迁移.如“密度”、“比热”、“电阻” 三个概念的理解,如果突破“密度”概念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牢固的、全面的观点,对后面两个概念只要通过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学生学会了这种知识、方法的迁移,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能够举一反三,才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而并非读死书.
2.思维独特性的培养
思维的独特性是对思维深度的评价,指思维发散成果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独创思维是以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为基础,它不仅要求思维范围大、速度快,而且要求质量高,特别要求要有一定的独特性.学生中常有一些思维快,好奇心强的学生,他们一般基础较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敏捷.这些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间题及解题方法.对此,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可以引导他们预习教材,指导他们阅读一些参考书籍,参与他们的探索思考,保护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追求,以求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解题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克服发散思维的思想障碍
妨碍初中生发散思维的思维障碍,主要有二:一是学生原有的单一、封闭、刻板的思维方式.初中生的这种思维方式,一般来说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初中生的实践活动范围有限,阅历不多,知识、经验不足,因而容易片面、固定地看问题;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都是把本来相互联系、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散、割裂为一门门的学科、一章一节的内容,安排在一节一节的课来学的,这样,就会不自觉地造成学生思维上的单一性、封闭性、片面性.这种思维方式,直接与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相对立,只有努力克服它们,发散思维才能发展.
4.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教学中各种变化训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培养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盲目的追求多做题,搞题海战术,而要精选例题,按类型选编适量的习题,并将它们分成广度、深度不同的序列有机联系的训练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在练习中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培养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将问题分成若干类型来掌握,不满足于只会解一道题,而要通过解一道题的训练,掌握解一道题的方法,总结出解一类题的规律来,再把这些规律运用于解一类题中去,以此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
三、总结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打牢基础,加强知识联系,学会知识的迁移,激发发散动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触类旁通,就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只有使学生学会不断地运用发散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思维范围,形成创新意识,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新春. 浅谈初中物理发散思维的培养[J]. 物理教学探讨,2004.
[2] 沈法庆 物理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
[3] 冯成琴.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院,2002 .
[4] 陈建安, 李有业. 试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J]. 新课程, 2008.
[5] 薛钰川. 物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
[6] 刘燕. 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J]. 中学生数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