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任性,不能硬来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 景:
  “妈妈,给我巧克力!”玩得满头大汗的林林跑回家里,对妈妈说。
  “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的。”妈妈不同意。
  “我就要,就要!”林林跺着脚嚷起来。
  “闹!再闹你爸爸回来又该揍你了。”
  妈妈虽这么说,还是从盒子里取了一块巧克力递给他。不料林林嫌少,把巧克力一摔,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妈妈无奈地将整个糖盒送到他面前,林林这才破涕为笑,抓了一大把跑出去了。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唉,这孩子,总是这么任性。
  分 析:
  林林是奶奶带大的。从小被视若掌上明珠,有求必应。林林想买什么玩具,爸爸妈妈说不买,爷爷奶奶就掏钱。一来二去,林林有主意了,说他他就闹,有时一闹一两个小时,他爸为此没少揍他,可好像也不起什么作用。
  由此可看出,林林的任性、固执同成人的溺爱放纵以及教育不一致有关。任性的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发展为刚愎自用、钻牛角尖的人,很难与人和睦相处。你自己要清楚,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人生活在社会中,是需要有所限制和约束的;只有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因此,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纠正他的任性与固执。
  办 法:
  首先,要从根子上去除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对林林而言,就是要纠正溺爱与放纵,纠正成人对他教育的不一致(参见本期《三代同堂,管教孩子有学问》一文)。
  对具体的任性行为,你不能硬来,可试试以下方法:
  转移注意力。在孩子表现出执拗时,父母可先采用转移的方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玩水,你可以告诉他,天冷,玩水容易感冒,咱们出去打球好不好?小朋友都在外面玩呢。孩子可能就会高兴地放弃玩水的念头而跟随大人去打球。
  暂时不理睬。转移的方法收效不好时,可以 “暂时不去理他”,父母可视情况采用沉默和“禁闭”两种形式。沉默是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哪怕孩子滚到地上也当看不见;或当孩子闹得凶时,用神情制止。沉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孩子看闹了半天,引不起父母关注,一般就会偃旗息鼓。
  假如沉默不起作用,就可以将门带上,让孩子独处一会儿。当然,屋里不能有危险品,也不要有孩子能玩的东西,以防惩戒作用被削弱。孩子在屋里哭闹,父母不要理他,孩子闹一会儿感到没趣,就不会再固执了。“禁闭”的时间不用长(参见《孩子》2003年第3期《暂停:“惩处”孩子的窍门》一文),但父母的态度必须坚决,这样才会有好效果。当然,在这之后,还是要跟孩子讲清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及父母不同意的理由。
  赏罚并用。当孩子任性胡闹之时,给孩子两种选择:一种是不再闹下去,将得到某种奖赏;一种是闹下去,会受到处罚。孩子在听清两种结果后,通常会放弃吵闹以获得奖赏。这时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明道理,让他明白,正当的要求,父母会同意;不正当的要求,闹也是没用的。
  不过应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出“固执”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父母不可一味指责、惩戒。那么,哪些“固执”行为是可肯定的呢?
  首先,是孩子的正当行为被忽视或粗暴干涉后出现的执拗行为。例如,孩子正玩得兴头上,父母不由分说,拽上就走,孩子就可能会哭闹着不愿离开。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自然会受到他的反抗。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可先告诉孩子需要做什么事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把将要做的事与孩子的游戏联系起来。如,该睡觉了,带上正在玩的娃娃一起睡。
  其二,是孩子认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时候,会执拗地“坚持真理”。比如,平日家中来了客人,孩子拿糖果招待,会受到赞扬,但如果忽然来了一位患糖尿病的客人,就会拒绝吃糖,孩子不理解,硬是让客人吃。这时,只要给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去拿些瓜子招待客人,孩子就会兴冲冲地当好小主人的。
  其三,是父母本来答应做而违约的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得很固执。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在答应孩子前,应该考虑好可行性,不要糊弄孩子,也最好不要随便违约。实在做不到,要向他解释清楚,这也是对孩子守诺言、讲信用的一种教育。
其他文献
孩子,首先你得明白一点,爸爸妈妈必须挣钱,因为他们得用钱来买许许多多没有而想要有的东西。这种行为大人叫做购买、支付,可用孩子的话其实就是交换—譬如你的妈妈去面包店用一个硬币就可以换一个面包。  “可为什么她不干脆用一支彩色画笔或一粒弹子来换呢?”你或许奇怪,因为在幼儿园你想要小朋友的玩具时,就是这么做的呀!  你真聪明!因为从前人们就是这么做的耶!那时渔夫用鱼交换,农民用鸡蛋或牛奶交换。但是时间长
期刊
我是个自以为是的“勤”妈妈,对儿子的期望与打造和大多数年轻的父母一样是超前的,也因而显得急不可耐。  儿子还未出生,我就开始了我的育儿计划:搞音乐胎教,每日对着肚子放音乐;每天坚持啃一个大苹果,牛奶喝得都要吐了还不肯放弃。儿子出生后,我严格地按照书上的喂奶计划,只要到了规定时间,不惜在儿子最想吃的时候狠心把奶头拔出来。可结果呢?因为实在没有音乐细胞,儿子至今唱歌五音不全;因为摆脱不了遗传基因,儿子
期刊
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习惯使用左手的所谓“左撇子”(规范叫法为“左利手”或“左手优势”)儿童中,出现心理失衡者所占的比例竟然比一般同龄孩子高出约26个百分点!而显示出的“心理失衡”可谓五花八门:程度不一的自卑、自惭,较为强烈的孤独感或失落感,不合群,轻度抑郁等;而且,这些消极心理如果长期得不到克服,则容易引起遗尿、失眠、食欲不佳、头疼、记忆力差等异常表现,最终还可能导致智力发展和身体发育迟缓。
期刊
7岁的小晗不过是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但凡事却让父母觉得认真过头:上学迟到了会跟父母大发脾气,抱怨他们没有按时叫醒她;一次小测验没拿到100分好长时间都会念念不忘。对此,身为大学教师的母亲很不以为然:“考试并不一定要100分,关键还在于你有没有掌握知识;上学迟到一次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不是故意的。”可说了白说,小晗照样我行我素,这令小晗妈十分苦恼,觉得女儿的表现有点过分。  其实,过分的是小晗妈。
期刊
  
期刊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4岁的儿子很困惑,他胆小、做事没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次,幼儿园邀请家长去参加开园活动,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他也不上去;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总是牵着我的衣角;搭积木搭到一半时倒了就不耐烦,怎么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种种,令我沮丧不已,可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他。  在研究了儿子的性格
期刊
《孩子》观点:这是个问题,不是灾难    中国的父母大约是世界上最关心孩子、最紧张孩子的父母了,而且,他们的这种紧张和关心的焦点有极强的阶段性:3岁以前关心身体,谈论的总是怎么喂养、怎么带孩子才能让他们长得白白胖胖、不得病,最好再启蒙智力什么的;3岁以后关心学习,孩子甫进幼儿园,刚坐上小板凳、面对小黑板,家长的目光便倏忽一下集中到了种种与“学习”有关的问题上面。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期刊
  
期刊
【个 案】  明明的妈妈医科大学毕业,是一位内科医生;爸爸也是大学毕业,在税务局工作。明明出生后,妈妈休了长假,还请了一个蛮有文化的保姆,专心致志地联手对孩子进行精心抚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不敢怠慢,有空就给他放音乐,讲故事,读古诗……;而爸爸呢,每天回家最大的乐趣就是把儿子抱在怀里,看看他又学会了什么。  这么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有什么问题呢?您或许会奇怪了。可是,在爸爸妈妈眼中,明明还
期刊
争抢东西的情形在幼儿园实在普遍,每天都要上演好几遍,毕竟人多物少嘛,再加上孩子独特的心理特点:别人不玩时不觉得怎么好玩,别人要玩了,自己也来劲了。  小雨是我们班里一位大个子男孩,佳明是我们班的大力士,两只“小老虎”碰到一起就老是发生“虎斗”,这不,上课前两人又开始了。  “这张凳子明明就是我的。”小雨双手拉着椅背说。  “不对,刚才是我坐的。”佳明也紧攥着椅子不放手。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脸涨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