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奠基之石。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度不高,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冲击严重以及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渠道有限,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培养。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场所,应从课程设置、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近年来,“文化自信”成为一个热搜词汇。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自信,并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底蕴和根基就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是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因此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状况,本研究对湖北省武汉市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的八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一共发放2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48份,有效率高达97.8%。通过后期数据整理和分析,得出若干结论。本文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引用其数据和结论,分析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揭示其问题及原因之所在。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73.7%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是略有涉及,10.5%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各方面均有了解,8.3%的学生表示精通某些方面(比如书法、古筝等),另外还有7.5%的学生表示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太清楚。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涉猎,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度和广度只是浅层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求走马观花式的略微了解,欠缺对其内容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对其的认知状况是与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状态紧密相关的。文化自信是一个从“知”到“信”的过程,如果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其内容处于一种“不知”状态,势必会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
  (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信行为的践行现状
  在关于“你是否会参加旨在保护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的答案中,超过一半的学生(59.6%)表示会选择性参加,25.7%的学生表示只要有时间都会积极参加,13.7%的学生表示不参加但会支持。在调查的两千多名学生中仍有1%的学生表示不參加也不支持。从调查结果来看,“参加派”的比例远远高于“不参加派”,这表示大部分大学生重视保护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愿意在实践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文化自信的意志。但是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宣传实践的积极性不高,这说明这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低,文化践行力较差。
  (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预知
  文化自信不仅是对已经取得的文化成就的肯定,更应该是一种对自己文化拥有长久发展能力的信任。在被问及“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持什么样的态度”时,54.3%的学生持“乐观”态度;有23.9%的学生持“不太乐观很难说”的态度;19.4%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更有2.4%的学生持“悲观”态度。这一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坚定的意志,相信其拥有长久发展的生命力,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表示担忧,这种担忧其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不自信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现状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愿意积极宣传传统文化,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是还有少部分大学生对其认知不足,文化践行力较差,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充满担忧。造成这部分学生传统文化不自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得出西方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冲击、高校对传统文化的低关注以及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渠道的有限性是造成大学生传统文化不自信的主要原因。
  (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冲击
  调研数据显示一半以上(68.9%)的学生表示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比较严重,甚至有16.2%的学生表示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非常严重,认为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不太严重和不严重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2.4%和2.6%。这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是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不自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比如西方影视作品、西方节日以及西方美食服饰等,严重挤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这些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文化选择。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博弈中,西方文化相比于中国传统文化更具有开放性,更符合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使得西方文化更能获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导致大学生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而对传统文化无人问津。此外,媒体舆论对西方文化的吹捧,使得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在大学生中间广泛传播,致使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传统美德缺失、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最终导致文化自信心不足。
  (二)高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低关注
  高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高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文化自信观的养成。然而,目前高校并没有把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上,忽视传统文化在整个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中的作用。
  高校对于传统文化的不重视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重任,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之中。然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涉及到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和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其他四门课程都没有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纵观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都没有设置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缺乏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这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不知而不自信。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一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清楚,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主要是对党的政策和文件精神的关注,而很少深入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的研究,自身的教学水平难以承当起传统文化教学的任务;另一方面是某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认清,这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与现实联系不紧密,失去了现代价值。从调查中发现课堂学习对大学生来说,是其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课堂上教师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或者传达不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缺乏或认知歪曲,进而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不自信。
  (三)大学生获取中国传统文化渠道的有限性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信息的获取方式变得便捷、多样,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途径应该是多渠道、多方位的。然而,真正为大学生提供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渠道并不多。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课堂学习是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但是高校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又限制了这一主要渠道作用的发挥。其他渠道,比如电视电影、自媒体虽然对传播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反映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是有偏差的,其传播的传统文化只是一种“快餐式”无营养的文化内容。这不仅没有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反而弱化了传统文化真正的价值,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错误认知,不愿再学习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给大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机会也是极少的,调研数据显示,选择“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只有14.95%。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渠道的有限性导致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求之无路,这自然降低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无法形成传统文化自信的意识。
  三、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培养的对策探讨
  在“学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多选题中,被调研大学生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融入文化自信的内容”、“专门设置课程”、“开办更多的文化学术讲座”、“举办高质量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认同感”选项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7.15%、39.36%、48.94%、57.11%、45.53%和32.11%,根据这一数据,笔者提出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
  (一)将传统文化内容纳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涵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源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之中,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历史课等向大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加其文化内涵。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大比例增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促进大学生学习中国经典著作、传统文艺以及传统文化中包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大学生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挖掘并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之中,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文化底蕴,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对传统文化价值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影响到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培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首先,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认同并热爱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要注重情感熏陶,避免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以渊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满腔热情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感。
  (三)拓展传统文化获取渠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是要大量开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讲清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及其当代价值,使大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视域下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及其价值。二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书法比赛、传统文艺表演等,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渲染,不知不觉地把文化自信融入到骨髓里。三是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传统习俗的实地考察,博物馆、文化馆的考察等,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赵银平.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J].理论导报,2016(08):7-9.
  [2]刘林涛,杨柳春.论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提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02):90-91+118.
  [3]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N].人民日报,2014-05-16(007).
  作者簡介:程肖伶,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针对水力压裂井中监测方法易监测到不对称压裂裂缝及影响压裂评价的问题,提出不对称压裂裂缝解释方法.该方法利用微地震属性与储层的相关性,以表征储层特征的三维地震数据作
电子技术实验作为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EDA技术充分运用到电子技术教学中已成为当前高校电子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在监测利伐沙班安全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栓疾病患者105例并随访,23例发生出血患者为出血组,其他82例
摘 要:初中语文古诗文的学习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切实体会到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和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以及体会诗词深层次的情感等方面来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学习兴趣;合理想象;休会情感  古诗文教学一直都是中学阶段的重头戏,语文学科也承担着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
系统研究了恒温煅烧时间对煤系煅烧高岭土白度、吸油率、松容重、遮盖率 (光散射系数 )及活性 (活性Al2 O3)等物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恒温煅烧时间对煅烧高岭土的白度、
玄学作为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思潮,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诸多方面,使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态势。通过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审美取向、创作
摘 要:近年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数据信息泄漏、黑客攻击、木马病毒、软件漏洞等等,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影响。因此,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面对各式各样的关于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个人信息;防护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当今通信领域的热门议题,对其的关注不再局限于硬件、软件、结构设施方面,已遍及整
[摘 要]为深入探索“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笔者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双创”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了“双创”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现状;新模式  1 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念阐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要: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写字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够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问题;对策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独有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