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思维模式固定化、开展方式简单化、阅读与教学割裂化、实际收效微薄化的问题,很多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无法让小学生实现良好语感的培养,也难以让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主题体现和情感展现实现清晰化的认知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按照新课程所确定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回顾和反思,注重将创新的阅读思维策略充分地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将阅读在语文中的关键地位和核心功能发挥出来,以此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关键性切入。
  一、精心设置问题,让创新阅读成为学生理解认知的“前沿地”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相关的问题有目的的开展阅读。在阅读开始之前,教师应当注重为学生设置几个关键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当能够很好地将整个文章有效贯穿起来、将文章中对于一些重点或细节的描写或阐述展示出来、将作者在文章中隐含和潜藏的思想情感充分的彰显出来。比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学习中,在让学生对于整篇课文阅读之前,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阅读过程之中:作者当时作为邱少云同志的战友,在文中表达了当时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中写道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没有动一下没有叫一声,写千斤巨石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写出了当时的日期,把日期放在第一段是否可以,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带着充分的思考,不仅实现了对于文章知识内容的进一步预习,而且很多需要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阐释的问题,在阅读之中学生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有些问题已经在阅读的思考和感悟中实现了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阅读能够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和体验性,对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情感表达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学的质量、效率与效果也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二、创造良好情景,让创新阅读成为学生情感感悟的“催化剂”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文章是需要学生进行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反复咀嚼的,作为教师笔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很多时候如果学生读的不到位在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上就很难到位,尤其是在一些优美散文的学习上,学生有一定的畏难和抵触情绪,而且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不仅存在于整篇文章之中,也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灌输到语调轻重顿挫的变化之内。因此,可以在经典文章的学习过程中,通過多媒体技术将标准的朗读播放出来,让学生跟着标准朗读的节奏,循着标准朗读的思维,慢慢地对文章进行品味和思考,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就能不断迈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在《生命 生命》一章节的教学之中,笔者对于标准化读音进行了播放,并且播放了2遍,让学生带着浓厚的情感对于文章进行了反复的朗读,结果学生对于文章中所展现出的生命的力量的理解就非常深刻,对于文章所强调的要把握好短暂的生命、尽可能地使之光彩夺目、意义非凡的主题认知也非常到位。
  三、强化思维交流,让创新阅读成为学生观点碰撞的“辩论赛”
  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阅读的要求就是:要对于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同的理解、思考、体验和感悟进行充分的鼓励,要强化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情感体验,得出不同的、个性化的见解。比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小学生基于对“亲人”的含义这一问题的理解和体会,给予学生阅读之后观点的表达和见解的抒发的平台,允许和鼓励学生阅读体验后不同思想观点的交锋和碰撞,提倡学生提出创造性的、标新立异的观点和见解,惟其如此,阅读教学的功能和作用、价值与意义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散与活跃,学生对于“亲人”涵义的理解以及对于亲人依依不舍的情感就会有着较为深入的感知。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实现了创造性的个性阅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分辨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彰显与提升。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对语文兴趣培养和焕发的过程,而且通过学生的交流探究,伴随着学生深入的思考,引起了他们思想深处的共鸣,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入透彻。
  教师应当将创新性的阅读充分地植根和融入到整个文章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问题,让创新阅读成为学生理解认知的“前沿地”;创造良好情景,让创新阅读成为学生情感感悟的“催化剂”;强化思维交流,让创新阅读成为学生观点碰撞的“辩论赛”。
  冯仙,四川广元市实验小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欣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
<正> 原癌基因EVI1位于人染色体3q26,编码一种DNA结合蛋白,研究表明EVI1基因重排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发病有关。该基因可转录出两种mRNA产物即EVI1和EVI1-MDS1,本文旨
近年来.禽流感(AI)和鸡新城疫(ND)一直对我国的养鸡业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威胁。在规模化养鸡场中,由于鸡群普遍进行了ND的免疫接种.使得ND发病向非典型化发展,临床剖检中很难见到典型的
<正> 新近发现,biopyrrin作为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可考虑作为氧化应激的潜在标志物。有报道大鼠肝缺血和(或)再灌注模型尿biopyrrin含量增加,然而有关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稳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不能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办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而且教师往往不能控制好阅读教学的教学进度和内容进度,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也很难在阅读中学到知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素养”一词自各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起得到普遍使用,其广泛提出受到各方的关注和讨论。其中对“素养”和“素质”二者间差异的讨论,使得“素养”的内涵更清晰。“素养”在一般词典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多强调由训练和实践得来。而“素质”在心理学中主要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很明显这种“先天”更强调“遗传”的作用,而不是“环境”。因此“素养”相较于“素质”更强调后天教养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开始对语文人本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创立了“语文人本教学”2014年,该项成果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尔后,我在省内外执教了-些示范课,《中国教育报》
距离产生美感,生活如此,高考作文的写作亦然.譬如第一人称的运用,除了能使阅卷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而外,更多的则是因为有"我"的约束,考生总是选择亲身经历的真实素材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源远流长,先有先秦诸子散文的百花齐放,再有两汉、魏晋文章的朴茂华美,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唐宋散文呈现出云蒸霞蔚的繁荣时代。唐宋八大家把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成就推向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自明代始,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散文的发展在这段时间走向了低谷,“充塞着大量的‘应制’‘颂圣’和题赠应酬之作,内容平庸,艺术上毫无可取之处”。[1]  嘉靖年间崛起的“唐宋派
日前,牛代谢性障碍疾病时有发生,尤其奶牛产后发生的低血钙较为常见,是严重危害养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牛的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产后低血钙,产褥热,乳热症,俗称产后风、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