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在2019年春节档一经上映,便迅速成为春节档中的一匹黑马,票房和口碑双赢,更是引起了一股“科幻风”。硬科幻的叙事方式与感人泪下的脉脉亲情既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
关键词: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流浪”;希望
2019年春节档有8部影片竞争,其中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上映之前已经被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取得30亿的票房,其它影片如《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等也被业内人士看好。影片《流浪地球》一开始在宣传、预售等方面,均落后于以上几部影片,导演及制作团队也并没有抱很高的期望,他们的目标是票房能达到12亿,可以回收成本即可。但是1月28日在北京首映后,口碑迅速发酵,非常难得地获得了科幻作家和科幻导演的认可。
刘慈欣的“磁粉”们和中国观众评论说:“在观影过程中,一直掩饰不住内心的震惊与自豪,时刻提醒自己,这真的是中国自己拍出来的科幻片。”当然,作为《流浪地球》监制的刘慈欣看完片子之后,也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说到:“从《流浪地球》开始,中国科幻电影正式起航了。”《流浪地球》无论在制作层面上还是故事叙事上几乎能与好莱坞大片并驾齐驱,甚至影片中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亲情场面更是弥补了科幻电影惯有的“零度叙事”的冰冷感。《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看完说:“希望《流浪地球》的太空之旅顺利,也祝中国的科幻电影之旅好运。
新时代的观众口味更加刁钻,眼光更加毒辣,很少再出现盲目追剧追影的状况。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剧必须拿出它本身的诚意方能打动观众。创作者也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深入骨髓的创作激情方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就如刘慈欣所言,目前的文化市场处于一种双盲状态,“要想实现文艺转型,需要知道大众的文化需求是什么。我们对大众的文化需求存在误解,处于一种‘双盲’状态,大众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文艺工作者也不知道大众需要什么。”观众并不确定自己需要的是科幻片,还是搞笑片,他们唯一确定的是自己需要的是高品质的上乘佳作。题材万千,搞笑片也好,文艺片也罢,能够打动他们,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方是好的作品。犹如低成本制作的《我不是药神》,日常题材,教科书级别叙述手法与表演方式,一经上映,便取得了极好的口碑与票房。好的作品,不在乎题材,在乎它的诚意。
放映结束时,观影的人都有些泪目。电影本身的质量无需质疑,但更多的是影迷们对于国产科幻片的感慨。毕竟,中国的科幻片,始终处于一种“流浪”的状态。一个成功的大型科幻片,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发展、剧本创作、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等都密切相关。《流浪地球》拍摄中间遇到了资金链的中断,毕竟没有多少投资人愿意蹚国产科幻这潭浑水。资金不足,请不起厉害的特效团队,永不放弃的剧组就着重影片内容,反复打磨影片的逻辑思维与细节,让情感与特效双线并轨,一举打破传统的好莱坞以特效取胜的科幻大片。郭帆导演说:“好的电影标准是让观众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找到共同的情感。”吴京饰演的父亲以牺牲自己换来了自己儿子与岳父的去往地下城的身份;面对生死时的各色人群的不同选择,有的选择开枪自杀,有的选择勇敢面对;刘启青春期的冲动与冒险以及经历磨难后的成长;《流浪地球》的强大之处在于,影片设定虽然在科幻世界,却都能对应到现实中的人。
《流浪地球》中有句很重要的台词,就是“我们选择希望”。在《流浪地球》中希望是被这样写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利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就如吴京在影片中说过的一句话:“有人的文明才叫做文明。”灾难片的内核说到底,还是爱。就如每一部打动我们的小说,每一部感动我们的影片,或者说每一首让我们单曲循环的歌曲,說到底都是与感情有关,亲情、友情、爱情莫不过如此,将科技与人类情感的矛盾放大,这样,灾难来临时,有希望才不会绝望。
中国科幻电影的拍摄历程同样也需要“希望”。中国民众中一直存在一股消极论调,认为中国依然甚至永远没有能力制作出一部属于自己的科幻大片。但是,《流浪地球》的创作团队正是抱着这样的情怀,心生希望,才在重重的困难中坚持下来。2001年,在《球状闪电》后记中,刘慈欣就曾说过:“中国的科幻作者创造自己世界的欲望并不强,他们满足于在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世界中演绎自己的故事。”他也曾这样评价郭帆导演:“他对科幻有情怀,而且对科幻的理解,包括对科幻如何与电影结合的理解很深,特别是一个很宏大的科幻设计如何把它和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他有很深的见解。”
尽管《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高起点,依然存在旁白出戏等瑕疵。但是,我们依然希望,它犹如一阵强心剂一样注入中国的电影市场,能够激荡出更多更好的科幻大片。
关键词: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流浪”;希望
2019年春节档有8部影片竞争,其中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上映之前已经被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取得30亿的票房,其它影片如《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等也被业内人士看好。影片《流浪地球》一开始在宣传、预售等方面,均落后于以上几部影片,导演及制作团队也并没有抱很高的期望,他们的目标是票房能达到12亿,可以回收成本即可。但是1月28日在北京首映后,口碑迅速发酵,非常难得地获得了科幻作家和科幻导演的认可。
刘慈欣的“磁粉”们和中国观众评论说:“在观影过程中,一直掩饰不住内心的震惊与自豪,时刻提醒自己,这真的是中国自己拍出来的科幻片。”当然,作为《流浪地球》监制的刘慈欣看完片子之后,也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说到:“从《流浪地球》开始,中国科幻电影正式起航了。”《流浪地球》无论在制作层面上还是故事叙事上几乎能与好莱坞大片并驾齐驱,甚至影片中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亲情场面更是弥补了科幻电影惯有的“零度叙事”的冰冷感。《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看完说:“希望《流浪地球》的太空之旅顺利,也祝中国的科幻电影之旅好运。
新时代的观众口味更加刁钻,眼光更加毒辣,很少再出现盲目追剧追影的状况。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剧必须拿出它本身的诚意方能打动观众。创作者也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深入骨髓的创作激情方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就如刘慈欣所言,目前的文化市场处于一种双盲状态,“要想实现文艺转型,需要知道大众的文化需求是什么。我们对大众的文化需求存在误解,处于一种‘双盲’状态,大众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文艺工作者也不知道大众需要什么。”观众并不确定自己需要的是科幻片,还是搞笑片,他们唯一确定的是自己需要的是高品质的上乘佳作。题材万千,搞笑片也好,文艺片也罢,能够打动他们,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方是好的作品。犹如低成本制作的《我不是药神》,日常题材,教科书级别叙述手法与表演方式,一经上映,便取得了极好的口碑与票房。好的作品,不在乎题材,在乎它的诚意。
放映结束时,观影的人都有些泪目。电影本身的质量无需质疑,但更多的是影迷们对于国产科幻片的感慨。毕竟,中国的科幻片,始终处于一种“流浪”的状态。一个成功的大型科幻片,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发展、剧本创作、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等都密切相关。《流浪地球》拍摄中间遇到了资金链的中断,毕竟没有多少投资人愿意蹚国产科幻这潭浑水。资金不足,请不起厉害的特效团队,永不放弃的剧组就着重影片内容,反复打磨影片的逻辑思维与细节,让情感与特效双线并轨,一举打破传统的好莱坞以特效取胜的科幻大片。郭帆导演说:“好的电影标准是让观众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找到共同的情感。”吴京饰演的父亲以牺牲自己换来了自己儿子与岳父的去往地下城的身份;面对生死时的各色人群的不同选择,有的选择开枪自杀,有的选择勇敢面对;刘启青春期的冲动与冒险以及经历磨难后的成长;《流浪地球》的强大之处在于,影片设定虽然在科幻世界,却都能对应到现实中的人。
《流浪地球》中有句很重要的台词,就是“我们选择希望”。在《流浪地球》中希望是被这样写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利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就如吴京在影片中说过的一句话:“有人的文明才叫做文明。”灾难片的内核说到底,还是爱。就如每一部打动我们的小说,每一部感动我们的影片,或者说每一首让我们单曲循环的歌曲,說到底都是与感情有关,亲情、友情、爱情莫不过如此,将科技与人类情感的矛盾放大,这样,灾难来临时,有希望才不会绝望。
中国科幻电影的拍摄历程同样也需要“希望”。中国民众中一直存在一股消极论调,认为中国依然甚至永远没有能力制作出一部属于自己的科幻大片。但是,《流浪地球》的创作团队正是抱着这样的情怀,心生希望,才在重重的困难中坚持下来。2001年,在《球状闪电》后记中,刘慈欣就曾说过:“中国的科幻作者创造自己世界的欲望并不强,他们满足于在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世界中演绎自己的故事。”他也曾这样评价郭帆导演:“他对科幻有情怀,而且对科幻的理解,包括对科幻如何与电影结合的理解很深,特别是一个很宏大的科幻设计如何把它和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他有很深的见解。”
尽管《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高起点,依然存在旁白出戏等瑕疵。但是,我们依然希望,它犹如一阵强心剂一样注入中国的电影市场,能够激荡出更多更好的科幻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