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魂灵》——社会与人性的思考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死魂灵》是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它揭露了19世纪俄罗斯封建农奴制下的社会现实并描绘了主人公乞乞科夫和各地主人性的缺失,集中体现了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家的果戈里对残酷社会现实与时代下鄙陋人性的苦心探索与深刻思考。
  关键词:《死魂灵》;社会;人性;思考
  小说《死魂灵》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的特定刻画,所描写的购买死魂灵的故事的情节,即投机商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市,结交地方官僚,向各色地主收购己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以骗取政府抵押贷款,在丑事败露之后逃之夭夭的故事看似荒谬,但其荒谬性恰恰正是19世纪30至40年代的俄国现实,即农奴制社会的反动与黑暗。《死魂灵》的情节并不是出自作者虚构,而是当时现实生活的高度写实,是生活的典型化和形象化。别林斯基在评价《死魂灵》这部小说时,认为它的意义,内容和形式是“透过世人看得见的笑,和他们看不见,不明白的泪,对生活特定范围的观照”。“果戈里虽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才能,在全世界历史性的文学中,绝对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俄国文学中才是伟大的”。虽然,果戈里在《死魂灵》中所描写的买卖死魂灵这种事件只会在当时特定的俄国社会里出现,果戈里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独特社会背景下特别事件,展开了对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现实的描写与揭露。但果戈理在小说中涉及到的三个问题:人类的教育问题,人在社会上的生存问题及社会的腐败问题,却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并且对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启迪和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过去,并为清除旧社会遗留的歪风恶习进行斗争,更不得不使我们惊异于作家于一个多世纪前对人世现实的洞悉之敏锐与深邃。
  《死魂灵》中的主人公乞乞科夫与五个地主形象是全书描写的主要内容,作者也是从此揭开了对人性的与整个巨幅俄罗斯大地描写的序幕。小说描写了乞乞科夫在完成他宏伟计划,即购买已经死掉但仍登记在册的农奴以骗取政府押金的同时,先后拜访了马尼洛夫,科罗博奇卡,诺兹德廖夫,索巴凯维奇和普柳什金这五位风格迥异的地主。小说中乞乞科夫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狡诈无耻、投机取巧的行为,玛尼洛夫的脱离实际,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甜腻相与寄生性,科罗博奇卡的愚蠢浅薄、孤陋寡闻,贪得无厌与精神贫乏的特性,诺兹德廖夫的蛮不讲理、流氓无赖吃喝嫖赌、吹牛撒谎胡作非为的品行,索巴凯维奇自私贪婪和,粗鲁残暴、专横顽固的性情,最后是寄生阶级腐朽堕落到了极点,极度贪婪吝啬,既捡又偷,囚犯不如的泼留希金的嘴脸,都被作者“用了不倦的雕刀,加以有力的刻画,使它分明地、凸出地放在人們的眼前”(引自《死魂灵》第七章),使人们为这些农奴制度的产物不寒而栗。果戈理主要用讽刺的手法,讽刺中又带有捉弄,揭示他们的所有丑陋和缺点,揭露他们的本质。他们形象形形色色互不相同,同时每种形象中都体现出俄罗斯地主的典型特点。塑造出这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真实可感的人物典型是果戈里伟大的艺术功绩。这显示出作者果戈里独到且深邃透彻的洞察力、准确细腻的表现力和无比娴熟的语言能力。更显示出作者在对人性这一深刻问题的苦心思考与细心研究。果戈里也曾经在在回顾和总结自己一生的历程的《作者的忏悔》一书中说过,“有一阵子,我研究的不是俄罗斯人和俄罗斯,而是整个人类的心灵……研究我们的心灵的一般规律。”“在满足那了解人的愿望之后,我又强烈的希望了解俄罗斯。”而这一切对俄罗斯现实与整个人性的思考又都溶化渗透在作品字里行间幽默讽刺、爱憎分明的基调中。
  全书原本拟分三部分:第一部即为现在广泛流传的《死魂灵》一束,其创作主题为:揭露地主——有罪之人;第二部作者本意想写出净化的俄国,塑造出他理想的道德完善的人物形象——善良的地主,作为地主改恶从善的表率;第三部则是俄罗斯地主的新生。但是,脱离现实的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果戈理在创作第二部时正处于思想危机中,他根本不可能认清正确的出路何在;其次,果戈理仍然希望从他在第一部所揭露的地主生活画面中去挖掘正面形象,而这种正面形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固然还有果戈里晚年世界观的矛盾日益激化,作家思想上的危机,生活的窘迫,疾病的折磨等原因,但最直接和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果戈理多年居住国外,脱离俄国社会,远离俄罗斯人民生活这个创作源泉.也正是由于缺乏了对人性与社会的密切接触的与深刻剖析,在1845年、1852年他两度烧毁《死魂灵》第二部已经写就的手稿,使这部史诗性的作品最终终未能实现。
  对于果戈里,车尔尼雪夫斯基作过如下的评论:“他告诉了我们:我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我们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追求什么、鄙弃什么和喜爱什么”。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果戈里的一生,也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果戈里对现实社会与人性的思考。《死魂灵》反映的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那个封建落后腐败的农奴制虽已不在,但其折射出的社会现实和刻画出的的人性却不会磨灭,小说留给世人的意义依然深远。《死魂灵》不仅在俄国文学中是伟大的,在世界文学中也应该是伟大。它总会时不时的让我们反省当代社会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呢?我们身上又有没有那些人性的弱点呢?
  参考文献:
  [1] 夏益群.教育 生存 腐败——果戈理《死魂灵》中三大社会问题的现代意义阐释[J].湖湘论坛,2006(06)
  [2] 崔云伟,刘增人.2004年鲁迅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5(05)
其他文献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反映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所以劳动异化即人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体现着深刻的理论完成和系统的哲学确证,带有显著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辩色彩,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我们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启迪。 
期刊
摘 要:“疼痛”作为毕飞宇小说的创作主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从“疼痛”主题与小说《推拿》中的女性书写为切入,深入解读小说中女性的两种“痛”:“切肤之痛”和“情欲之痛”。探究“疼痛”主题对毕飞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之具體内涵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推拿》;“疼痛”;女性  生活是一种永恒的充满痛苦的运动和激荡,是不幸的、痛苦的、支离破碎的,是令人颤栗而毫无意义的。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
期刊
摘 要:《文心雕龙·比兴》篇是专论我国诗文写作的两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重新为比兴下了定义,分析比兴的种类及论述比兴特征;从创作论的角度认定了比兴发生的时代变化。刘勰比兴说与前人相比有了质的超越,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地被改变和丰富。本文通过梳理历代学者对“比兴”的阐释,对比兴做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观;演变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思精,从创作论、文学鉴赏与批
期刊
摘 要:我国的传统学术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在诸子学发展变迁中反映出来,从《庄子·天下篇》到《论六家要旨》再到《汉志·诸子略》,通过学者对诸子百家的发展源流以及其学术特点加以总结概括,使后人了解当时的各家学术流派,继承和发展了《七略》,体现出先秦至西汉学术发展、思想传承的不断深化。  关键词:先秦;诸子学;庄子天下篇  在中国传统的学术发展中,诸子学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研究中国的古籍和古学,不得不从诸
期刊
摘 要: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搜索依据,着重梳理近10年的《歧路灯》研究的学术成果,将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歧路灯》的语言词汇研究、《歧路灯》民俗文化的研究、《歧路灯》的综合性研究。可以发现期逐步将研究论题向纵深发展,但《歧路燈》研究在大力拓宽研究视野上仍有待加强。  关键词:《歧路灯》;李绿园;研究现状  1 引言  《歧路灯》是清代作家李绿园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作品围绕谭氏兴衰际遇
期刊
摘 要:“革命的浪漫蒂克”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时期出现的一种具有浪漫情调的创作,而蒋光慈则是“革命的浪漫蒂克”的典型代表作家。本论文通过对蒋光慈革命浪漫书写的形成描写和对蒋光慈的《短裤党》等作品体现的革命浪漫蒂克的分析以及蒋光慈的“革命+恋爱”创作的价值体现等方面对蒋光慈和“革命的浪漫蒂克”的联系进行论述,从而实现对蒋光慈的革命浪漫创作的现实关照。  关键词:蒋光慈;革命的浪漫蒂克;革命+恋爱 
期刊
摘 要:通关文牒,牒文种的分支之一,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所需的通行证。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途经多国,所办事项经常需要用到各类文书,特别是通关文牒。通关文牒由古至今始终传承着,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通关文牒;西游记;文书;小说  牒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春秋时期已把用牒写成的文书称为牒,直到汉代,社会上仍有这个
期刊
摘 要:本教材在阐释观点时,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或作为例句进行解说观点,或进一步阐述观念。本文试图从教材内容的角度分析本教材,以期促进建国以来文艺学教材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分析的研究。  关键词:古代文学;理论素材;教材内容;文艺教材  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后,读者发现本教材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主要集中在第一部分“总论”,共引用25次;“诗文、欣赏”共引用10次,“小说欣赏”共引
期刊
题记:在兴安岭三林区,猎手可以说进山打虎、打熊、打狼、打野猪等等,唯独对猞猁不用打,而是文绉绉地叫猎猞。  一  金虎知道胡所长已设好圈套等着自己往里钻,一旦自己中招,胡所长当三林区猎手终结者的春秋大梦就会实现。胡所长一到三林区担任林业派出所所长就许下诺言:要当三林区的猎手终结者。三林区是个十人九猎手的地方,民风彪悍,擅耍刀枪,这里的居民不少都是驿站人后裔,历史上狩猎一直是他们的主业。胡所长上任后
期刊
摘 要:方方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以其尖锐的社会批判性而为人们广泛关注。同为“乡下人进城”题材,相较于路遥笔下《人生》中的高加林,作品在对涂自强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缺陷却限制了这部作品进一步走向深刻。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心理活动的缺少、性格丰富性的欠缺、身份认同焦虑的缺失三个角度剖析,从而更加全面理性地认识这部作品。  关键词:涂自强;高加林;人物塑造;局限性  方方的小说以其冷嘲和尖刻的笔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