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弃儒入佛到弃佛归儒---屈大均的独特遗民人生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an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遗民屈大均在明清之际的动荡社会中,弃儒入佛,后又弃佛归儒,并成为遗民中辟佛的代表人物之一,演绎了一道乱世文人的独特人生轨迹:因父亲生前不仕异族的教导和满族薙发令的逼迫而弃儒出家;后又因事亲和认为儒优佛劣而弃佛归儒,并提出和采取了正本清源、以儒易禅及抨击“忠义佛门”等辟佛主张和措施;有意思的是屈大均生前已弃佛归儒,死后人们却不许其归儒,构成了特定时期一种奇特的遗民命运,从中可以管窥明遗民命运的坎坷与悲辛。
其他文献
摘 要:考古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对认识中国历史、弘扬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普通公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提高,考古知识急需大众化、通俗化的解读。依托考古成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更好地普及考古文博知识、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公众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考古;公众化;途径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少数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
人工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
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贵州毕节属于高海拔地区,水温偏低,本试验利用毕节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孵化出的云南光唇鱼鱼苗开展不同水温培育试验,旨在探索高海拔地区培育云南光唇鱼鱼苗最适宜的生长水温。
宗教信仰作为“意义”的复合体,绝非仅是个人身心之需求、状态与现象,而是政治社会的重要的权力支撑关节,亦构成前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本文引入灾害政治学的视角来考察明清时期地方官员的祈雨仪式,探讨中国古代的城隍信仰、制度作为一种普遍分布、受众广泛的公共崇拜的政治功能问题,展现荒政中的公共治理逻辑,归纳“平情之治”在大一统王朝国家的一些运作方式之特征。可发现礼制层面的公共祭祀是非常政治与日常政治的融合体,地方官需要根据朝廷法律与社会自然情势来把控仪式的节奏韵律,非理性活动实则蕴藏着行政决策的理性考量,官僚政治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以政治生态学的理论视阈透视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治理,展示出其丰富的内涵体系,明确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起始基础、首要任务、必然要求、治本之举、关键群体、核心灵魂、有力保障、根本路径与评价标准。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治理不仅是单单的政治系统内部的腐败治理,更加关注社会系统对政治系统的影响,是统筹政治系统内外的双向生态式治理。
以U形图解为切入点,分析其图形特征,进而从建筑体量、组合单元以及组织构架视角讨论基于U形图解的形式生成逻辑,从局部变异与整体变形,中心嵌套与界面拼贴,邻接并置与交叉叠合3个层面分析其具体操作方法,结合经典案例,探索内在设计规律。
突如其来的技术飞跃所弓|发的突变总是将建筑史打断。15世纪中期的建筑以手工艺为基础,在此背景下,阿尔伯蒂把数学方法运用到图像表达中,从而开启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建筑开始注重精确性与绘图表达,抛弃了工匠式的粗略建造。4个世纪之后,布鲁内尔、帕克斯顿爵士和埃菲尔用钢铁与玻璃设计出创新大胆的建筑结构,突破了建造的极限。技术的飞跃带来了建筑与工程相结合的新美学。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关中民居建筑中雨水集用低效、排水层级缺乏、涉水部位耐久性差、水文循环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依据不同时期的雨水利用特点将关中民居归纳为雨水自平衡、雨水自平衡消解、雨水管道排放3种模式,再从排水、储水和生态涉水系统3个方面对3种典型模式民居进行演变规律总结,提出该3方面和雨水回用的节水系统设计,为传统生态节水经验的科学机理传承及现代应用提供启示。
《思问录》是王船山学术思想的重要内核,其中蕴含着“太极”“动静”“人极”等理学概念,既融合周濂溪《太极图说》理论取向,又贯通了张横渠“气”学思想,以此颠覆陆王心学体系,实现对儒家传统的思想超越,由此亦体现出明末清初儒学在哲学义理方面的新发展。
我们仿效BBC的广播节目“60秒改进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进建筑60秒”栏目,每期将在世界范围内采访两位人物,请他们就建筑、城市、景观、技术等相关问题在60秒的时间里讲出一个或两个有启发性、批判性甚至有争议性的观点。本栏目如实记录了他们的话,采访所拍摄的视频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相关网页上。所述观点只代表嘉宾本人,与本杂志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