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力专业优秀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gm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电力专业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分析电力行业对电力技术专业高职层次优秀人才的需求,结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制定与行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建立起既与高职生文化基础水平、智能特点等相适应,又与企业关键岗位优秀人才特质要求相契合的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并建设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优化师资队伍,促进高职电力专业优秀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力专业   优秀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101-03
  电力行业是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电力在人民生产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对电网安全、可靠及经济性要求的提升,都对电力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对电力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和内容。
  目前,高职电力专业虽然基本上是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够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但培养目标过于空泛,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专业性不强。在培养过程中缺乏侧重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高职特色没有得到突出,造成学生很难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出现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单位的现象发生。为此,探索与电力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专业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自身办学优势,多年来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以创建电力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发展目标,针对高职电力专业优秀技能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提高高职电力专业优秀技能人才质量的途径。
  一、电力专业优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高职电力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区域行业产业服务,这就决定了高职电力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区域电力行业的需求也依托,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重点突出行业性和区域性的特色。为此,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升师资队伍力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穩步走好特色发展之路。
  (一)以电力专业为主脉,重构“一脉相承”的专业群体系。根据广西区域电力行业发展及电力专业招生就业情况,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电力专业进行调整,新增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实现了专业结构的优化;新增供用电技术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院列入广西强基创优发展战略的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增加到4个,示范特色专业获广西专项扶持资金达4430万元。
  以电力产业发展需求为主脉,充分发挥学院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牵头的电力技术专业群、以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牵头的热能与发电专业群这两大专业集群的优势,强化机电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建筑电气技术三个专业群的特色,发展汽车与交通工程、财经与管理两个社会急需的专业群,将学院45个专业重构成七大专业集群,形成“两优三特两需”的专业集群格局。
  优先发展“三扶”专业,重点扶持优势和特色专业发展规模。优先发展学院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等9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重点扶持供用电技术等14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扩大不可替代的行业人才培养规模优势;探索电力传统优势和特色专业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交叉发展,优化结构、规模发展、强化特色。逐步淘汰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撤销了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根据招生就业实际状况以及区域与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二)开展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2015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验校、广西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也是广西区内首批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高职院校。2016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以改革促发展,在结题验收第一批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课程的基础上,启动了第二批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课程项目,逐步重点推进电力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相继投入60多万元资金,用于第二批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立项。
  通过项目前期调研、学习、培训,以及项目实施中的总结和反思,38个项目团队的83名老师,更准确地理解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教学设计思想,了解了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资源组织方式、教学活动设计方法、教学反馈形式选择,以及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方式和教学方法,加快了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进度,使教学资源更好地支持线上教学。
  经过近三年的混合式教育教学建设,现已完成电路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电气运行、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技术等一批电力专业课程的建设。混合式教育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通过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的开放,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也丰富了课堂内容。
  (三)优化师资结构。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扩大教师规模,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2016年学院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增长7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增长4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增长14人,形成了高级职称人才、高学历学位人才领衔,中级职称和硕士学位为骨干,初级及以下职称为补充的良性师资队伍结构,如表1所示。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对接”,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步伐。一是鼓励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参与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活动,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二是通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优化学院“双师”结构。2016年学院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人数达到153人,聘请的兼职教师247人,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校外兼职教师149人,占兼职教师总数的60.32%。   (四)加强具有国际背景及工程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多年以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原则,以加强国际交流为基础,推进对外合作为重点,先后与德国、美国、泰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区开展了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先后委派9名骨干教师赴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了为期28天的进修学习,开阔了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技能。与台湾高校开展学生交换。学院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的桂台高校在校生交流项目,与台湾东南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赴台湾进行为期5个月的交流学习。此外,还与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商谈,达成合作意向,签署两校合作备忘录。与泰国博仁大学共同探讨两校“专升硕”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清迈远东大学就学生短期交流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为学生成长搭建新平台。
  逐步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措施。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出台了《教师授课工作量管理办法》《培训办班管理规定》《教职工教研科研工作量计算及奖励规定》《专业带头人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遴选与管理规定(试行)》《教学名师评选及管理规定》《专业技术岗位晋升晋级管理规定》《干部交流轮岗工作规定》《干部掛职锻炼规定》《选拔任用党政干部动议工作细则》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对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建设和特色发展、教学名师培养与保障、创新创业产教研激励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院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聘、培养和管理,选聘首批专业和公共课程带头人;组织教师开展暑期进企业实践;在全院实施全员聘任上岗工作;分别选派相关中层干部到县或院内党务部门挂职锻炼等,进一步深化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效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持续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的作用,以理事会工作年会为契机,不断扩大理事会合作伙伴,新增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中关村软件园等强劲实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吸纳了19所中职学校成为理事会成员,组建了高压输配电专业分理事会、热能与发电专业分理事会、机电工程理事分会、财经与管理系理事分会、电子信息理事分会、汽车与交通系理事分会等6个分会,共有近90家企业参与了各理事分会。在各理事分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各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形成了行校联合、引企入校、厂中建校等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大力推行“虚实结合、工学交替”、“校园融合,协同育人”的“三创”(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广西电力行业协会、广西柳州发电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等一大批行业企业密切的交流互动机制,形成了“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资本融合、技术融合、标准融合、人才融合、创业融合”的校企“五融合”模式,将学院的产教融合推上一个新高度。
  (二)坚持课岗证融合和双证毕业制度。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有实际意义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引入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之中,实施“双证书”制度培养,根据实际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在课程与教学内容中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以课程认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保障毕业生就业技能与就业职业资格。2016年学生一共获得职业资格证5602人次,其中2016届毕业生获得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80.4%,获得行业企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37.6%。具体见表2和表3。
  三、电力专业优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效果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深入开展综合改革,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成绩突出。麦可思公司调查显示,近三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3%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保持稳步上升趋势。2016年,共有8000余人次参加院级职业技能大赛41项,597名学生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等省级及以上项目48项,其中27项已进入国家专利或著作权申报; 学生在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环节中共制作科技作品75件,其中52件参加省级及以上创新制作大赛获奖49项。
  2016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共投入150多万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科研小项目立项,邀请67位指导教师入库参与指导,立项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0多项,获得省级创新创业计划奖励8项,获得省级以上创新设计项目奖励72项。2015—2016学年共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146项,获奖人次555人次,其中全国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省级一等奖20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67项。
  【参考文献】
  [1]李生权.陕西电力人才裴炎体系建设的思考[J].专题论坛,2015(5)
  [2]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1)
  [3]姚秀平,杨俊保,武存生,等.基于PDCA电力人才职业导师制的实践[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2(3)
  [4]谭永平.国家能源战略背景下高职电力专业体系与产业链对接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
  [5]黄淑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多层灰统计综合评价[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部分高校翻转课堂的实施现状,提出高校应该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学习管理平台、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同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学生应主动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等对策。  【关键词】翻转课堂 调查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21-02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课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黄炎培教育思想中的“实”之视阈论述“智能制造”职业认知活动设计,分析“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认知活动设计的意义,从设计职业认知文本、落实职业认知工具、策划职业认知活动三个方面阐述“智能制造”职业认知活动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黄炎培教育思想 “实” 职业认知活动 设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33-0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论述学分银行中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的构建,认为构建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应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各学习成果之间的统一价值比较,有利于成果的后续积累和转化,提出在遵循包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把不同层次学历教育、非学历学习的各类学习成果均纳入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并按照转化规则进行转化,实现不同学历层次之间的纵向衔接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学习之间的横向贯通。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论述加强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等环节探索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在培养方案中应明确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扎实推进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引导、研究方法的传授、研究活动的指导,在课外实践开展科研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  【关键词】法学本科生 科研能力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慕课、翻转课堂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的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内教学等环节论述基于慕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多渠道提高学生慕课学习质量、处理好课内学习和慕课学习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感受等建议。  【关键词】慕课 翻转课堂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结合互联网和现代教育的需求及发展特点,网络思政、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等将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易班是一个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综合性平台,推进高校易班建设推广,在易班平台上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将是易班在各高校中推广应用的重点。  【关键词】易班 网络互动 建设推广 网络思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74-02  党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论述以激励教师教学发展为导向的师范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对广西师范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反思,提出重构以引导教师教学发展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从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多元化教师培训制度、实施多样化教师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从而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教师教学发展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针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缺乏创新和特色、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应用”为目标、以“创新”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教师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应用型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提出在建设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中要反客为主,改变附庸式地位;化虚为实,摆脱形式化印象;多元融合,走出模式化阴影,并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探索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师生认同、优化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模式等措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景区导游实训课程建设,提出丰富教学方法打牢景区导游理论基础、通过校内景区基地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利用校企优势资源加强景区导游综合技能训练等建设策略,并进行工学结合的景区导游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以此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水平。  【关键词】工学结合 景区导游 实训课程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