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教育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形成其良好的科学素养,实现科学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内在统一。我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习惯,创设学生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延伸学生学习的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来提高了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较好地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小学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教育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形成其良好的科学素养,实现科学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内在统一。我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习惯,创设学生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延伸学生学习的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来提高了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较好地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应注意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要让儿童了解科学探究涉及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使他们能运用这些过程和方法探究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问题,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挑战性,进而热爱科学。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作为科学老师,我总是提前熟悉教材,提早准备好实验材料,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为了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我早早地准备好了凤仙花的种子,提前两周试种成功后。我才开始让各个实验小组播种,当学生们看到一棵棵的小种子,由自己的手放入土中,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怀着期盼,当一个小组的学生发现他们栽种的凤仙花种子长出了两片小小的叶后,全班的学生都兴奋起来,每个实验小组也做好分工。天渐渐热了,花盆的土干得很快,小组的学生忙着浇水;太阳出来了,又有学生将花盆放到太阳光下。一天一天的过去,凤仙花的叶越长越多,茎也越长越高,我和学生们愉快地交流着,学生们的记录本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凤仙花长出花蕾了,凤仙花开花了,各小组的花争香斗艳,映衬着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在校园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凤仙花谢了,长出了一串串的果实,学生们不但收获了知识,还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增强了热爱科学的态度。
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习惯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将一个个探究的目标融入实践操作中,诱发他们“我要学”、“我要发展”的内在需要,使其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如: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本课的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学生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自认为对磁铁的性质已有所了解,就“磁铁大小会变化吗?”展开了讨论。学生在观察了一些磁铁后发现了磁铁的磁力有的大有的小,每一块磁铁的磁力似乎是不能改变的。于是,有學生提出“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不会更大一点呢”,孩子们纷纷作出自己的猜测,有说变大的,也有说变小的。我顺势追问:“能说说你猜测的原因吗?”。他们知道了两块磁铁相吸磁力大小会变化后,他们更想知道“再多吸一块或者两块磁铁后,磁力大小会怎样变化呢?”很多学生都猜测再增加一块磁铁,磁力也会增加一倍。而当他们再动手去实验、去探究时才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多个磁铁相吸,它们的磁力能增大,但并不是成倍的增大的。本课就是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出,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做出猜测—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通过科学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对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创设学生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要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现代信息技术以它的交互性、广博性、便捷性为科学课堂打开了新视野,运用信息技术能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让学生们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四、延伸学生学习的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课堂探究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有许多活动不能展开。只有将科学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才能让学生获得有用的科学知识,使课外活动科学化。我在课堂上适当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向课堂以外。如在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时,我早早地准备好了蚕卵,让学生亲眼见证了蚕卵里孵出的小生命。看着一只只蚁蚕蠕动着,顽强地爬向桑叶,学生们兴趣高涨,纷纷要求饲养蚕。我将孵出的蚁蚕分给各个实验小组,再由小组的同学饲养。只要有科学课,学生们就将自己养的蚕带到学校,小组的同学相互探讨、交流观察记录。学生们通过饲养蚕,经历了蚕从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品质。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了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只要从娃娃抓起,从我做起,通过构建探究型课程发现学生成长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一定会给孩子种下科学素养的种子。在科学课教学中,没有什么比感受孩子生命脉动更美好的事情了,让我们牢记使命,努力探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梦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全部力量吧!
关键词:探究;小学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教育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形成其良好的科学素养,实现科学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内在统一。我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习惯,创设学生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延伸学生学习的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来提高了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较好地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应注意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要让儿童了解科学探究涉及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使他们能运用这些过程和方法探究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问题,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挑战性,进而热爱科学。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作为科学老师,我总是提前熟悉教材,提早准备好实验材料,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为了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我早早地准备好了凤仙花的种子,提前两周试种成功后。我才开始让各个实验小组播种,当学生们看到一棵棵的小种子,由自己的手放入土中,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怀着期盼,当一个小组的学生发现他们栽种的凤仙花种子长出了两片小小的叶后,全班的学生都兴奋起来,每个实验小组也做好分工。天渐渐热了,花盆的土干得很快,小组的学生忙着浇水;太阳出来了,又有学生将花盆放到太阳光下。一天一天的过去,凤仙花的叶越长越多,茎也越长越高,我和学生们愉快地交流着,学生们的记录本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凤仙花长出花蕾了,凤仙花开花了,各小组的花争香斗艳,映衬着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在校园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凤仙花谢了,长出了一串串的果实,学生们不但收获了知识,还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增强了热爱科学的态度。
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习惯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将一个个探究的目标融入实践操作中,诱发他们“我要学”、“我要发展”的内在需要,使其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如: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本课的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学生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自认为对磁铁的性质已有所了解,就“磁铁大小会变化吗?”展开了讨论。学生在观察了一些磁铁后发现了磁铁的磁力有的大有的小,每一块磁铁的磁力似乎是不能改变的。于是,有學生提出“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不会更大一点呢”,孩子们纷纷作出自己的猜测,有说变大的,也有说变小的。我顺势追问:“能说说你猜测的原因吗?”。他们知道了两块磁铁相吸磁力大小会变化后,他们更想知道“再多吸一块或者两块磁铁后,磁力大小会怎样变化呢?”很多学生都猜测再增加一块磁铁,磁力也会增加一倍。而当他们再动手去实验、去探究时才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多个磁铁相吸,它们的磁力能增大,但并不是成倍的增大的。本课就是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出,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做出猜测—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通过科学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对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创设学生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要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现代信息技术以它的交互性、广博性、便捷性为科学课堂打开了新视野,运用信息技术能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让学生们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四、延伸学生学习的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课堂探究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有许多活动不能展开。只有将科学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才能让学生获得有用的科学知识,使课外活动科学化。我在课堂上适当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向课堂以外。如在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时,我早早地准备好了蚕卵,让学生亲眼见证了蚕卵里孵出的小生命。看着一只只蚁蚕蠕动着,顽强地爬向桑叶,学生们兴趣高涨,纷纷要求饲养蚕。我将孵出的蚁蚕分给各个实验小组,再由小组的同学饲养。只要有科学课,学生们就将自己养的蚕带到学校,小组的同学相互探讨、交流观察记录。学生们通过饲养蚕,经历了蚕从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品质。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了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只要从娃娃抓起,从我做起,通过构建探究型课程发现学生成长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一定会给孩子种下科学素养的种子。在科学课教学中,没有什么比感受孩子生命脉动更美好的事情了,让我们牢记使命,努力探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梦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全部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