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和相关焦虑、抑郁对126例慢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睡眠障碍及其相关的焦虑、抑郁对慢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成年慢性便秘患者,对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便秘一般症状、便秘评分系统(CSS)、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问卷(PAC-SYM)、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便秘患者生命质量自评问卷(PAC-QOL)、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根据PSQI的得分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和睡眠正常组,分析睡眠障碍对慢性便秘的一般症状、躯体症状、精神心理以及疾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并探究睡眠相关的焦虑、抑郁与便秘症状、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126例慢性便秘患者中,睡眠障碍组59例,睡眠正常组67例。睡眠障碍组排便不尽感和肛门阻塞感发生率分别为84.7%(50/59)和72.9%(43/59),高于睡眠正常组的61.2%(41/67)、55.2%(3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74、4.220,P均<0.05);粪质干硬的发生率为61.0%(36/59),低于睡眠正常组的77.6%(5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2,P=0.043),但两组腹部症状、排便费力、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睡眠障碍组CSS评分、躯体症状中PAC-SYM总分与直肠症状评分均高于睡眠正常组(Z=-2.155,t=2.025,Z=-2.853;P均<0.05);睡眠障碍组患者GAD-7、PHQ-9评分均高于睡眠正常组(Z=-4.420、-7.377,P均<0.01)。有睡眠障碍的慢性便秘患者PAC-QOL中担心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睡眠正常者(Z=-2.414,P<0.05);而躯体症状、心理社会症状、满意度与PAC-QOL总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睡眠障碍组SF-36的7个维度得分均低于睡眠正常组(Z=-2.551、-2.959,t=-5.038,Z=-3.700、-3.328、-2.193、-3.475;P均<0.05)。患者便秘症状(CSS)、便秘严重程度(PAC-SYM)、便秘相关生命质量(PAC-QOL)均与GAD-7、PHQ-9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健康相关生命质量(SF-36)与GAD-7、PHQ-9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

结论

睡眠障碍和相关的焦虑、抑郁可能加重慢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并影响患者的疾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与智能时间-空间相关成像(iSTIC)技术对正常胎儿主动脉各段内径测值的一致性。方法随机选取中晚孕期(22~32周)正常单胎胎儿140例。将胎儿主动脉内径的6个指标进行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AO)、升主动脉内径(AAO)、主动脉弓内径(无名动脉分支与左侧颈总动脉之间)[AO Arch(INA to LCCA)]、主动脉弓内径(左侧颈总动脉与左侧锁骨下动脉之间)[AO
目的分析极速多普勒(UFD)在肾动脉超声检查中的准确性、重复性,探讨应用极速多普勒检查肾动脉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怀疑肾动脉病变且行传统和极速多普勒肾动脉超声检查均成功者101例,并按年龄(分为≤40岁、41~60岁、≥61岁三组)、体质指数(分为正常18.5~23.9 kg/m2、偏胖24.0~27.9 kg/m2、肥胖≥28.0 kg/m2三组)及有无肾动脉狭窄(分为无明显狭窄和狭窄>60%两
期刊
目的分析存在食管高幅蠕动收缩患者的临床特点、食管动力特点和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因上消化道症状进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的543例患者,纳入其中存在食管高幅蠕动收缩的患者。另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17名。进行吞咽困难问卷调查;根据HRM结果,分成Jackhammer食管和其他高幅蠕动食管[存在食管体部高幅收缩,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正常,但远端收缩积分(D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自适应性生物反馈训练(ABF)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心理状况和生命质量的改善程度。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OCC患者206例,分成ABF组和固定式生物反馈训练(FBF)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患者便秘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共有138例完成了生物反馈治疗,其中ABF组76例,FBF组62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