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改变贫困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16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教育扶贫的责任,就不是“一刀切”,一个政策适用好几个学校。美丽中国将优秀的项目教师输送到各个项目学校,通过灵活的人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情况,由这些项目老师来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扶贫的精准性。
  回到阔别三年的大寨中学,呈现在罗恩秀眼前的,是焕然一新的校园,“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她感叹道。
  她今年刚考上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0年,罗恩秀刚上初一,也正是在这一年,美丽中国项目来到大寨中学。
  在罗恩秀印象中,这些老师和本地老师很不一样,教学方法新颖有趣,活力十足。而最让她感到新奇的是,这些老师打开了一扇门,将一个多姿多彩的外面的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让这些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第一次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向往和憧憬。
  美丽中国成立于2008年,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专业教育非营利项目,通过在全国招募优秀青年人才,培训后作为全职教师输送到中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从事一线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项目期为两年。“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这是美丽中国的愿景和最终目标。
  临沧是美丽中国项目历史最悠久的项目地之一,开始于2010年9月,前后共有250名项目老师来支教,学校28所,分布在临沧市云县、临翔区和双江县三地,目前共有项目老师67名。

精准教育扶贫


  大寨中学位于云县山区,当地村民以种植茶叶、烤烟等经济作物为生。据云县教育局副局长王世海介绍,近年来,国家提出精准教育扶贫,首先就是智力扶贫。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云县对贫困学生建档立卡,每人每学期补助2500元。
  然而,农村教师的缺口问题不容小觑。大寨中学是云县教学资源相对完善的学校之一,全校1000多个学生,包括美丽中国项目老师在内总共只有63名老师。 按照校长俸清立估算,目前一个班甚至达到60人,如果按40人来算,教师缺口大约在20人左右。
  据云县教育局人事股罗开忠介绍,多年以来,云县通过特岗教师、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招人,但由于老师退休或者生育等原因,当地中小学教师依然存在一定缺口,而美丽中国项目老师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学校的缺岗压力。
  但云南昆明地区总监李薇薇认为,美丽中国项目老师都是从全国各地申请者中,层层挑选的人才,如果仅仅定位于补岗,那将是极大浪费。“如何在两年的项目期内,很好地利用这些老师,将是对学校的巨大考验。”
  一间屋子、一台电脑、一座双人沙发和一方茶几,这就是大寨中学的心理咨询室。负责这项工作的,是项目老师刘今。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她,辅修了心理学,并考取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来到大寨中学后,她向校长俸清立表达了发挥所长开设心理咨询室的想法。
  心理咨询室开设后,短短十天,就有二十多个学生填了申请表,最终四位学生成功约定时间开展了心理咨询。其中一个学生先后约了四次,向刘今倾诉了自己过往不愉快的经历。
  对于心理咨询的内容,刘今一律保密,甚至连班主任都不会告诉,“学生来我这里,只是为了倾诉,我必须对他们负责,保护他们的隐私。”
  除了发挥自身的特长,绝大多数老师都具备一定社会资源和吸引社会资源的能力,可以解决一些软件硬件问题。
  刚来新合完小时,项目老师陈晨发现学生们喝水很不方便,而开水很容易烫到低年级的小朋友,于是在腾讯公益上发起了众筹,短短几天便筹集到5000元,购置了一套净水烧水设备,水龙头出水的水温在60度左右,不会烫伤小朋友。
  而大寨中学项目老师陶潜,在整个临沧地区组织开展了“点亮眼睛”项目,免费为近视的学生配眼镜,并对学生进行爱眼教育,全市18 所学校 8500 名学生从中受益。在美丽中国广西、甘肃区域总监何流看来,美丽中国承担了一部分精准教育扶贫的责任,所谓“精准”,就不是“一刀切”,一个政策适用好几个学校。美丽中国将优秀的项目教师输送到各个项目学校,通过灵活的人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情况,由这些项目老师来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扶贫的精准性。
在云县大寨镇新合完小,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陈晨正在给学生们上英语课。

生活?生存!


  “一桌饭菜/一家人/一辈子。”这是大寨中学三行诗比赛中特等奖作品,题为《幸福》。
  作者小合(化名)是个瘦弱腼腆的男孩,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开家乡,在外打零工,后来姐姐也辍学外出打工,所以,一家人很难聚在一块吃顿饭。
  在小合心中,温馨的灯光下,一家人围着饭桌吃顿热乎饭,哪怕只是粗茶淡饭,也是无比的幸福。
  在云南山区,像小合这样的留守儿童并不少见,在大寨中学,留守儿童占到50%以上。而在新合完小,全校458个学生,136个是留守儿童。
  “都是没有办法,如果留在家里,单靠种茶种地,一家人真的很难过下去。”新合中学项目老师韩会双说。
  在大寨中学学生小荣(化名)家里,一座两层小楼傍山而立。
  小楼是小荣爸爸盖的,以前,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两亩茶树和玉米,加上养猪,一年下来,大概能赚3000多元。后来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一天150元左右,收入不稳定,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一趟,而小荣和妹妹都在大寨中学住校。周日,姐俩一走,小院就剩妈妈一人,分外冷清。
  每天早上,小荣妈妈6点多便起床,喂猪、种地,忙到下午5点多回家。山间的晚上格外寂静,每当这时,她就会想念在学校的女儿们。爸爸偶尔会打电话回来,有时会过问孩子的成绩。幸好小荣成绩一般在全年级20名以内,让爸爸妈妈看到了希望。   “我和他爸爸都是小学毕业,如果孩子学习好,我自然也希望她能考大学,走出去,不要像我们一样,一辈子待在这山里。”小荣妈妈说。
  这也是很多当地家长对教育的态度——顺其自然,只要孩子争气,无论男女,能供就尽量供。
  尽管如此,女儿们周末回家,母女三人也很少聊学校的事情,各自睡在自己的屋里,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才会说上几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做过统计,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在小学,好一点的,能上个初中。”赵芳说。
  在陈晨看来,文化的匮乏,使得当地的家长们大多不懂得和孩子沟通、表达情感,对孩子也缺乏鼓励和关注,长此以往,孩子们长期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正反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家访显得十分重要。然而,本地老师周末要照顾家庭,很难抽出时间家访,因此,家访的任务落到这些项目老师头上。他们利用周末,跟着学生,徒步走数小时山路,到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同家长进行沟通。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只能通过家访这种形式来陪伴。
  在家访的过程中,这些年轻的老师们经常遭遇各种险情。今年11月初,刘今第一次家访,刚推开学生的家门,从里面蹿出一条大狗,将她扑倒在地,一口咬破了她的胳膊。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半个月后她还心有余悸,“那条狗刚下崽,比较有攻击性。”她不好意思地笑笑,捋起袖子,胳膊肘处,两块红褐色圆形疤痕隐隐显现。
  但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当贫穷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时那种发自心底的震撼和无处可逃的绝望。
  今年10月,韩会双走了3个小时的山路,来到学生小强(化名)家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家徒四壁,无片瓦遮头的土屋。小强爸爸因为一场车祸,伤到了腿,小强妈妈离开了父子俩,父子俩和奶奶相依为命。
  “我当时看到那个情景,一下子就蒙了。完全没有想到,因为小强是个特别阳光乐观的孩子,成绩也特别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无法想象他家里是这样的情景。”韩会双说。
  同小强父亲交谈的过程中,韩会双得知小强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这让她心又揪了一下。在云县,这样的家庭很多,有时候,老师在谈起某个学生家里的情况时,会忍不住掉眼泪。但是,他们能做的,只是帮忙申请一份资助,除此之外,基本无能为力。

从“干大事”到“无力感”


  支教一年后,罗悦悦越觉得,当初那个“要干一番大事”的想法是多么的不切实际。申请美丽中国项目老师时,这个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90后女孩,曾以为自己能让学生脱胎换骨,甚至幻想着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
  然而,当她来到大寨中学,等待她的是初一年级两个班,100多号学生。“这里的很多孩子,他们的父辈,还有周围的哥哥姐姐,很多都是在家务农,或者出去打工。在他们的印象里,这就是他们以后的路。”
  看到这种情况,罗悦悦和她的伙伴们,会通过播放视频,或者讲故事,甚至是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让孩子们看到另一种可能,就是通过努力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今年2月,结束寒假返校的罗悦悦发现班里少了一个学生小文(化名),一问其他老师,才知道她辍学了。经过多方打听,罗悦悦得知小文的父母长期不和,她一直寄住在亲戚家,于是上门做了一次家访,反复劝说下,小文动摇了。
  但最终,小文还是决定继续打工。“虽然我一直很努力地跟她谈,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捷径,但从出生到现在,累计的家庭矛盾已经远远超出她的承受范围,她一心想逃离,再也不想回去。”罗悦悦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道。
  这件事情让罗悦悦充满了无力感,尽管她知道问题症结所在,却无力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优秀的学生流失。“我们对她再好,毕竟只能陪伴两年,而家庭对她的影响可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仅从付出时间来看,我们也不可能改变她。”

润物细无声


  尽管考上了云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张兴茴并没有因此而感觉轻松,只是偶尔谈起大学生活时,她脸上才会展露出笑容。
  她终于走出了大山,但这样的结果是全家人十几年的漂泊和辛劳换来的。从初中起,父母便在外打工,哥哥也很早进入社会,一家人拼命赚钱供她读书。初中三年,每当周末回到家时,空荡荡的屋子会让她产生一瞬的怀疑:这样的付出是否值得?
  谈起未来的打算,她只想毕业后尽快找到工作,或者在昆明,或者在临沧,然后尽快地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她憧憬着在城市里买房,然后把父母和哥哥从大山里接出来。她也曾和父母讨论过这个问题,但父母都不愿意搬离小山村,“以后再说吧!”她轻声嘟囔了一句。
  现在,和初中的同学偶尔也联系,但渐渐少了,“价值观不一样,有的女同学都已经嫁人了。”她笑道。
  实际上,大部分的人并不会走出大山,可能依然在山里,延续着父辈们的生活。因此,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们聚在一起,时常会讨论一个词,叫融入社区。
  “我们不可能让所有孩子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点点的教育,改变他们,改变学校,改变这个社区。”李薇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最直接的影响是阅读。在罗悦悦看来,可能很多人走出学校后,就不会再阅读了,所以,抓住在学校的时光,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他们迫切要做的事情。于是,她依托图书馆开展了陪读项目,将58名大学生和大寨中学的学生通过读书联结到了一起。
  “这些学生,即使以后不能走出大山,他们也会成为家长,如果他们的素质能得到提高,未来下一代的素质,一定会得到改变。”罗悦悦说。
  美丽中国市场部高级经理李红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项目老师给孩子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同时,也会告诉孩子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在云南大理鹤庆县,美丽中国做了一个“让家乡明天会更好”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做家乡调查,了解自己所在家乡的美和存在的问题,提升对家乡的认同感。
  在目前和项目学校合作的基础上,美丽中国开始尝试在楚雄州东瓜镇兴隆乡托管一个当地小学,命名为美丽小学,其中90%老师是美丽中国参与过项目的老师。通过示范,希望对当地其他学校产生影响。
  在陶潜看来,教育的影响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对学生的影响,第二是对学校的影响,第三是对当地的影响。目前从美丽中国项目来看,这些工作已经有一定效果,但更多的影响还得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其他文献
提名理由  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发布了国家卫计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这一“史上最严禁烟令”被杨功焕称为“中国控烟史上新的里程碑”。这一重大进步,是像杨功焕这样的“控烟斗士”长期努力坚持的结果,对于已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职务的她来说,这是最大的安慰,也让她在为公共利益孤独坚守多年后,看到了中国控烟运动前景的一抹亮色。  北京协和医学院这间并不十分宽
來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RNA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影响胃癌发展。对这一胃癌驱动力的进一步研究或将促进胃癌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手段的开发。相关结果发表在《消化胃肠病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正在开发一些小分子来阻断驱动癌症发展的RNA编辑过程。
清华大学每年会出一份《中国低碳发展报告》,每次发布后,气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都会去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和华盛顿各作一次讲解。虽然雾霾的话题时常让他感到尴尬,但他仍希望将中国为碳排放所做的努力被国际了解。 “伦敦、洛杉矶、匹兹堡、东京等这些昔日烟雾弥漫的都市,不都恢复了大自然所赋予的清新空气吗?希望我们是用几年、十几年,而不是几十年时间,突破雾霾之困。”对于雾霾,乐观是他的一贯态度。  中国新闻周刊:
事情源于2013年11月3日,一位应届毕业生给主持人马丁的微博发送了数条请求推荐工作的私信。不幸的是,这位大学生不仅没有得到帮助,还收到了“找抽”的批评,于是一气之下发了一份“炮轰”马丁的公开信,一时哗然。  真相并不复杂,以马丁后来公布的信息看,这显然是一起大学生因求职心切导致心理过度失衡的遗憾事件。马丁在对事件的回复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面对困境,在没有改变现实的能力之前,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
王皓。摄影/董洁 旭  早上五点半,王皓从位于北京八里庄的家中出发。到达27公里外的八一乒乓球训练基地,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他换上运动服,操场上的20名队员已集合完毕,准备出操。  这块场地对于王皓来说并不陌生。18年前,他从此起步,最终成为中国乒乓球史上获世界冠军最多的男运动员之一;18年后,这个3次与奥运会冠军失之交臂的“最伟大的亚军”已成了这里的“掌门”人。就在一个月前,他正式从国家乒乓球队
每当看到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小孩儿从我身边蹦蹦跳跳经过时,总会勾起我对童年往事的美好回忆。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那时候的我和许多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一样,贪玩、淘气——每天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过家家、上山采蘑菇,爬树掏鸟窝,下河摸小鱼……只可惜这些美好的回忆没有留下任何影像。    我叫邵广红,1979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北票市的一个小山村,2001年师范毕业后,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做了一名普通的
印象中这些年只要一踢世界杯,电视台就会播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因为他们国家队老也不夺冠,然后大家就觉得阿根廷特别悲情。后来又看了一些阿根廷电影,读了一点博尔赫斯,愈发觉得这是个忧郁的国度。  《荒蛮故事》彻底击碎了我的这种想法,还忧郁啥啊?按照《荒蛮故事》这个演法,阿根廷人要是说一句“你瞅啥”,那就不是撕扯大战的问题,而是以何种方式往死里撕以及谁先被撕得粉身碎骨的问题。  虽然片方有阿莫多瓦这
封面反馈  @望北者:看起来平常的院落背后,是一项跨越全球的教育合作。让人迫不及待想看看10年、20年后,苏世民学者的人生轨迹。  @浩歌微语:引入国外资金,中美教育合作,世界政要经管名人加盟,全新理念与课程设计,开启全球精英教育新模式。水木清华开放气质,中西教育融合对接,互补所长。西方教育在创新能力、实践精神更有擅长。希望该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读者来信  中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官场现形记,也
这是一部典型的欧洲电影,它很难在工业化的美国电影界被原汁原味地生产,也不可想象会在直男癌兴盛的文化中出现。换句话说,这部《她》虽然被粗暴地归纳为惊悚片,但实际上是一部标准的有关追问女性身份的作品,在一桩粗蛮又荒诞的强奸案外壳下,到处闪耀着反讽和批判性的、幽默又思辨的火花。很多人听到《她》的剧情,就会自然联想到保罗·范霍文那部著名的《本能》,透过暴力与情色,探究人性与人心的灰霾。  《她》是从一幕强
提名理由  他创办并主持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和“人文与社会译丛”,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丛书之一。这两套书从1980年代开始译介优质汉学作品,并延续至今,旨在“为中国同行做很好的学术筹备,建立中西方学术对话的起点”。无论中国学术界还是普通读者都受益匪浅。  刘东缓步穿过清华学堂一层走廊,依次经过墙上悬挂的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的黑白照片,来到位于二楼的办公室门口。办公室门外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