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待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态度,应由“惧怕心理和严厉的态度”转变为“承受的心理和宽容态度”。产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前后知识的相互干扰。减少解题错误的方法是排除知识之间的相互干扰。
  关键词:解题;错误;干扰;修正
  中图分类号:G623.5
  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在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难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从小学到初中,由于知识难度大幅度提高,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有其重要的意义:首先,错误是教师发现学生知识缺陷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发现学生知识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某个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出现错误,改正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最后,错误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本文就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作简要的分析。
  1.更新观念,对待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难免。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不仅如此,而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认识,并在改正错误中,得到正确的认识。
  1.1 对待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这是一种惧怕的心理。在这种惧怕心理的支配下,教师只注重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害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期以往,不生只接受了正确的知识,对错误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只会对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对探究性的学习极为不利。基于这种原因,教师坚待错误的惧怕心理和严厉态度应转变为承受心理和宽容的态度。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正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并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只不过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做某种尝试时,产生的暂时性的结果,只能反映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阶段性的水平,而不是最终的实际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正确对待错误,而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认识。
  1.2 从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发现学生的错误认识
  解题错误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性水平。解题错误是现象,透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到学生记忆中的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结沦。要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修正不完善的认识,消除错误的结论。首先应发现学生的解题错误。其次,要对学生的解题错误作系统地分析。通过对错误的分析,查出学生记忆“仓库”中的不完善的认识,和错误的结论,并帮助学生加以修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用已有的知识,不断地去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如果已有的知识不够完善或者有错误,在探索、解决新问题中,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发现学生的解题错误,进而追溯到记忆“仓库”中的错误认识,并加以修正,这对今后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2.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是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不断尝试、探索中完成解题的。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成解题,说明在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已经克服了干扰。在解题过程中,如果不能排除干扰,那么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而言,造成解题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2.1 小学数学的干扰
  随着数的扩展和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随着所学知识的复杂化,在小学数学中的习惯性的方法也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某些认识干扰学生的解题过程。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这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个认识。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第二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从中可以看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又如,在小学,学生对数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a+b≥a是坚信不疑的,但是,学了负数之后,a+b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习惯性的方法干扰学生的解题过程。例如,在小学,“+”、“-”号长期作为加、减号使用,学生对于5-7+8-10,习惯上看成5减7加8减10,而初中更需要把上式看成正5负7正8负10之和。学生对习惯看法的印象越牢固,新的看法就越难树立。又如,学生习惯于用算术法解应用题,这会对学生学习代数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干扰。在求两车相遇时间时(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6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km,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列出的“方程”为x=360(48+7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拘泥于算术解法的痕迹。而初中需要列出48x+72x=360这样的方程,这表明学生对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把握程度。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追溯到小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零、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错误。
  2.2 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在初中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前后知识进行比较,不注意前后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这种干扰就会更加突出。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因而5-9中9前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式又要强调把5-9看成正5与负9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又如,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出现错误,其原因就与“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任何一个数”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有关。事实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不等式的内容。
  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所以受到的干扰就少,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就小;而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在知识的提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多,所以容易出现错误。
  总之,这种前后知识的相互干扰,通常使学生在探究新的问题时出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结论或错误解答的发生。
  3.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措施
  学生在探索问题时产生错误结论,解题时产生错误,其主要原因是在思考和解题过程中受到干扰。因此,减少初中学生的解题错误的方法是有效地预防和排除干扰。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性,讲课时,要有针对性,讲评时,要有总结性。
  3.1 备课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产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在课前,教师如果能预见到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可能产生的种种错误,就能够在讲课时有意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讲方程x/0.7-(0.17-0.2x)/0.03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复习提问时准备一些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因此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材,尤其是教科书正文中的防错文字,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同时还要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使学生预先明了容易出错之处。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而未查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则后患无穷,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消灭错误打下基础。
  3.2 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讲课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错误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规律,应当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使学生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3.3 讲评要有总结性
  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评述。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调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其间正确与错误交织,对错误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能力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中学数学教法研究》.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其他文献
十几年的教务工作,让我与同行交流最多的是听评课的心得与体会,从中也总结出了听评课的方法与技巧,愿与大家分享,现总结如下:  一、听前准备  课前会议:时间15分钟左右,上课前一天进行,内容是教师说课,交流作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确定观察点,要求,作课人给听课教师发放详细的敬爱呕血设计以及标注学生优差座次表,以帮助听课敬爱偶是确定观察对象。  二、明白听课的目的  我认为,听评课的目的决不是像个别人想象的
期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最重要的目的,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通过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等思维品质来体现”,“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数形结合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不应仅仅作为一种解题方法,而应作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数学思想,作为数学知识的精髓,作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来学习和研究.
期刊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h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蛋白、ALK mRNA和ALK相关融合基因的表达和相互间的关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说课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课程概述、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及类型。  【关键词】“概论”课;整体教学设计;说课;示范  中图分类号:G71  1.说课程概述  1.1课程定位与性质。  《概论》这门课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是高校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目是通过对学生展开党的基本理论
所谓科学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作业。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在如下方面:把“突出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被列入课程的重要目标;明确的提出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在各分科领域的内容目标
期刊
摘要:针对“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研究不足的现状,通过对  “学案导学式”和“翻转课堂”内涵的研究,指出其优缺点,通过对教学流程和教学学案的设计,将“学案导学式”融合到“翻转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设计和研究寻求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对国内教育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
摘要:高中化学理论学习中,化学平衡是一个难点和重点,而高考对化学概念和理论的考查历来为重点;“化学平衡”概念的复习,必须以大纲和考纲为依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本质,结合实例掌握其应用。  关键词:化学平衡标志 化学平衡移动 等效平衡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平衡的定义理解首先应把握“逆、动、等、定、变、同”,其次要注意平衡建立的开始方向和反应进行方向。  一、化学平衡的标志  1、等速标志
摘要: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来说,EXCEL中的IF函数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就如何搞好IF函数的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IF函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前言:  当前,广东各专业技工学校学生均需参加计算机统考。其中IF函数的运用是统考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如何进行IF函数教学,值得探讨。  正文:  IF函数对于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算不上
[关键词]比较与分析能力、调动与运用知识、二轮复习  [内容摘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存在着教师如何有效教,学生如何有效学的困境。直接影响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储备程度和有效调动、运用储备知识的能力。本文试以历史“比较型试题”为例谈谈高三历史有效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科综合高考中直接影响学生得分高低的主要因素包括“审题、分析、表达”,三者缺一不可,连接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