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即教育,让品德课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注入学生生活,回归生活世界,使品德课教学更具生活魅力。教学中通过与生活不断发生的动态联系和作用,来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引进生活;体验生活;改变生活
生活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品德教育寓于生活之中,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品德教学中关注儿童生活,亲近儿童生活,注入儿童生活,才能使品德课教学更具生活魅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材内容生活化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教师要在驾驭教材的同时超越教材,做到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使教材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拓展教学空间”“充实教学内容”和“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的要求,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把本课程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例如:《规则在哪里》一课中“家庭生活有规则”部分,教材抛砖引玉,只给出了家庭生活中的两条规则——“晚上声音不要太大”和“用完东西放回原处”。教学时我在讲解两条规则及重要性后,继而启发学生:“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规则?重要性是什么?”学生们先是沉静,继而兴奋,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进屋要敲门”“起床要叠被”“按时作息”......边举例边分析其重要性。在你说他说大家说的过程中,不光知道了家庭生活中的诸多规则,还知道这些规则对家庭生活及社会和谐的 重要性,促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需求。
2. 教学方式生活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我注意做到;
2.1 引进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段,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学生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例如《做文明顾客》一课,教材的图片揭示如何做文明顾客,但真正进入角色就发现问题百出。从语言、双方的耐心、彼此的尊重程度都折射出彼此的思想行为,供学生分析、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 创设实践活动,巩固教育成果。
品德学科的教学,究其根本是要追求人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责任感的形成。但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探究得热情高涨;但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学生还是不知所措,不能顺利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探究中没有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找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了系统中的实践环节。
例如《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要能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并能确定产品是否合格,还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学很多,但能否掌握?主要教学活动之后, 我给出知识框架半成品,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整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课堂的最后,进行“购物实践,争做聪明消费者”的实践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活动是让学生自己或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训练过程意在使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切实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来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2.3 组织学生亲身体验,获得自我教育。
第斯多得在论及人的发展问题时提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体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组织学生亲历体验,进行自我教育。如《家人的爱》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体谅父母,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为此,结合教材第五页的“活动天地”,在三年级十个班开展了一次为期二十一天的情感大体验活动——护生鸡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学生们精心呵护一只生鸡蛋,并真实地记录下来,一篇篇感人质朴,充满童心、爱心的日记悄然而生。
现摘录三(6)班吴梦菲同学的日记:
(2)月(18)日星期(六)晴
今天是护蛋第六天,我非常高兴,因为过了一个星期,我的“晴天”还完好无损。瞧着“晴天”,心里突然热乎乎的:“生活中有个朋友真幸福!生活中被呵护疼爱真幸福!‘晴天’的幸福是我时时处处的小心又小心,我的幸福是爸爸妈妈的无微不至!我要快快长大,回报疼我爱我养育我的父母!”
摘录三(3)班张静怡同学的日记:
(3)月(4)日星期(日)晴
今天是护蛋的最后一天。v
整整二十一天,我保护了一个小生命。尽管它不吃不喝不上学,但我仍然感到很累很累;而我岂止吃、喝、上学呀,可爸爸妈妈养育了我十年,该是多么的辛苦,这份辛苦是无法用金银珠宝来衡量的。以后我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少让他们操心。
活动中还收到诸多家长的来信,信中纷纷反应:孩子比以前细心了耐心了;不再跟家长使小脾气了;能自觉地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体验代替教师满脸严肃的说教,淡化了教育痕迹,提升了教育实效。
教学中,我经常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教材的特點,顾及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充分考虑教学的具体情况,独具匠心,使各环节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品德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注入学生生活,使它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在同生活的其它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作为一个“活性因子” 去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收稿日期:2013-08-14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引进生活;体验生活;改变生活
生活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品德教育寓于生活之中,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品德教学中关注儿童生活,亲近儿童生活,注入儿童生活,才能使品德课教学更具生活魅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材内容生活化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教师要在驾驭教材的同时超越教材,做到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使教材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拓展教学空间”“充实教学内容”和“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的要求,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把本课程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例如:《规则在哪里》一课中“家庭生活有规则”部分,教材抛砖引玉,只给出了家庭生活中的两条规则——“晚上声音不要太大”和“用完东西放回原处”。教学时我在讲解两条规则及重要性后,继而启发学生:“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规则?重要性是什么?”学生们先是沉静,继而兴奋,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进屋要敲门”“起床要叠被”“按时作息”......边举例边分析其重要性。在你说他说大家说的过程中,不光知道了家庭生活中的诸多规则,还知道这些规则对家庭生活及社会和谐的 重要性,促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需求。
2. 教学方式生活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我注意做到;
2.1 引进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段,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学生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例如《做文明顾客》一课,教材的图片揭示如何做文明顾客,但真正进入角色就发现问题百出。从语言、双方的耐心、彼此的尊重程度都折射出彼此的思想行为,供学生分析、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 创设实践活动,巩固教育成果。
品德学科的教学,究其根本是要追求人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责任感的形成。但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探究得热情高涨;但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学生还是不知所措,不能顺利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探究中没有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找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了系统中的实践环节。
例如《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要能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并能确定产品是否合格,还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学很多,但能否掌握?主要教学活动之后, 我给出知识框架半成品,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整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课堂的最后,进行“购物实践,争做聪明消费者”的实践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活动是让学生自己或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训练过程意在使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切实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来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2.3 组织学生亲身体验,获得自我教育。
第斯多得在论及人的发展问题时提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体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组织学生亲历体验,进行自我教育。如《家人的爱》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体谅父母,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为此,结合教材第五页的“活动天地”,在三年级十个班开展了一次为期二十一天的情感大体验活动——护生鸡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学生们精心呵护一只生鸡蛋,并真实地记录下来,一篇篇感人质朴,充满童心、爱心的日记悄然而生。
现摘录三(6)班吴梦菲同学的日记:
(2)月(18)日星期(六)晴
今天是护蛋第六天,我非常高兴,因为过了一个星期,我的“晴天”还完好无损。瞧着“晴天”,心里突然热乎乎的:“生活中有个朋友真幸福!生活中被呵护疼爱真幸福!‘晴天’的幸福是我时时处处的小心又小心,我的幸福是爸爸妈妈的无微不至!我要快快长大,回报疼我爱我养育我的父母!”
摘录三(3)班张静怡同学的日记:
(3)月(4)日星期(日)晴
今天是护蛋的最后一天。v
整整二十一天,我保护了一个小生命。尽管它不吃不喝不上学,但我仍然感到很累很累;而我岂止吃、喝、上学呀,可爸爸妈妈养育了我十年,该是多么的辛苦,这份辛苦是无法用金银珠宝来衡量的。以后我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少让他们操心。
活动中还收到诸多家长的来信,信中纷纷反应:孩子比以前细心了耐心了;不再跟家长使小脾气了;能自觉地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体验代替教师满脸严肃的说教,淡化了教育痕迹,提升了教育实效。
教学中,我经常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教材的特點,顾及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充分考虑教学的具体情况,独具匠心,使各环节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品德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注入学生生活,使它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在同生活的其它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作为一个“活性因子” 去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收稿日期: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