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越三地的港珠澳大橋會否帶來澳人所期待的人流、物流、金流?屆時又將對澳門現有的經濟、旅遊、民生等方面各自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胡祖杰議員坦言,在澳門的旅遊規劃當中,澳門一方十分期望將旅遊項目與鄰近地區一起合作,形成一個連貫式的旅遊,以澳門作為一個中心點,將相關合作項目散射到其他的不屬於澳門的旅遊區,將過度集中在某幾個旅遊景點的人流分散。
因為澳門水文地理的關係,缺乏深水港、大型機場。雖然澳門有國際機場,但是飛抵澳門的國際航班比較少,在連接了香港之後,大家可能會憂慮澳門機場會否受到香港機場的影響,當然這是一個挑戰,不過澳門機場亦有自己的定位,例如現階段澳門機場的定位都是國內線、亞洲線,比較短程和方便。如果在連接港珠澳大橋的這個時刻,澳門能夠借助香港機場的力量,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旅客便可以經過香港機場到澳門,這其實是個好機遇,在澳門往後的旅客量當中,長線旅客、歐美旅客相信會增多。另外,香港機場對於港珠澳大橋的接駁基本上是直接的,所以在人流上帶動了澳門旅遊業的發展之外,亦能帶動到澳門的經濟。
在物流方面,由於澳門缺乏深水港,透過與香港的連接,澳門很多貨物的進出亦可倚靠香港。澳門在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之際,澳門的酒店業、會展業,其實在這幾年都發展得非常快,這兩方面亦超越了香港,所以在定位較為清晰、旅遊業及會展業的支持下,澳門的物流業仍然有持續發展的存在,關鍵在於如何配套、優勢互補,所以其實會是好的影響,也是很好的發展機遇。
港珠澳大橋對於澳門的一般市民亦有機遇,以往澳門市民前往香港或坐船、或乘坐直升機、或是繞道珠海及深圳,往來不方便;現時陸路的連接對於港澳的往來更直接,甚至有香港公司亦看準澳門的發展潛力,來澳進行一些商業的活動。這方面對於澳門人才來說是增加了機會;另一方面,亦是方便了澳門的人才去大灣區城市的各個地方從事創業、創新項目。在過去幾年,澳門特區政府開設了很多的創新、創業的一些培訓、培育,亦創建有很多基地,當中也孕育出許多成果,帶動並且擴大了澳門所面對的市場。
而在整個大灣區城市當中,只要澳門與橫琴片區聯手發展的話,已經可以滿足現時澳門的發展需要,因為橫琴擁有大片的土地,處在發展當中,亦有旅遊、休閒的設施,當中或有機會發展澳門的休閒旅遊。然而澳門現時與橫琴之間的連接只有蓮花大橋,將來或可開設更多的通道,如輕軌的連接、更多的陸路交通的連接;口岸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式,在珠澳人工島上進行一地兩檢的通關模式,日後橫琴口岸或可參考此種模式,增加澳門與橫琴之間的人流、物流、甚至是經濟上的交往。因此,政府應該在短期內與珠海、橫琴作一個全面的發展規劃。
高冠鵬教授認為,港珠澳大橋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港珠與港澳的來往,而港澳的客運基本上是穩定的,只是由坐船變坐車。因此對澳門來說,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
當然,在大灣區的框架下,珠三角城市會在非劇烈的競爭情況之下發展,國家已經有了定位,希望大家互相利用優勢來配合、互補,港珠澳大橋的出現是可以增強互補的優勢。
陳冰冰理事長直言,在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不論香港或珠海,都在觀察這條橋究竟會帶來甚麼樣的成效。
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有一些與港珠澳大橋交通相關性較強的行業,會有受益的空間,例如旅遊業、會展業、物流業等與交通是直接相關的行業。
例如物流業,以往澳門的物流只能靠船運及空運,如今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無論是進出口,都會更加便利。現時澳門的會展業,皆涉及很多交通上的問題,亦會帶來一定的受益。旅遊業就更不用說了,很多相關的行業或業界人士,已經開始經營一些與港珠澳大橋結合的短暫海上觀光遊。
同一時間,我們要反思的是,本地企業是否做好準備,因為外地企業亦更加容易入駐本澳市場的情況,而本澳市場過往受限於地少人少等的基數問題,所以一路以來都比較難以擴大,當面對這些強勢的競爭之下,澳門的中小企業如何令自身變得更加強大,去迎接這個機遇,其實當中就有挑戰。
當然,很多的中小企業亦十分期待政府會有相關的政策陸續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保障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這是要政府、中小企、社會,三方面都要共同配合,才能創造出好的營商環境。
李國輝理事長透露,事實上,人流增加的時候,一定會帶來資金流,這對經濟而言是好的,當中亦很有前景的。在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希望人流不單只是將香港的旅客帶動過來澳門,而且亦可以利用這條港珠澳大橋,將外國的旅客以港珠澳大橋再引進來澳門。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於澳門的人流及資金流會增多,消費亦變大。
不過,澳門每年有三千萬遊客,當中有八成或以上都是內地同胞,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也是在中港、中澳之間,增多一條陸路客運的通道,從而減輕了橫琴、拱北口岸人流擠迫的情況,而新開通一個口岸亦存在增加內地同胞客源的可能性。因此,除了善用港珠澳大橋之外,還要多利用內地的其他交通工具,將省外的旅客同胞能夠吸引過來,這對於遊客流量會有增加的機會,對澳門的經濟增長、增加發展,可以預見到是有好的、正面的影響。
然而,作為澳門物流業界的一份子,不得不關注的是,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旅客數量在日後定會繼續增加,物資流通必定隨之增多,據現時政府非正式的統計,澳門佔有七成的物資都是由內地供應,但是物流業界目前仍然只能用非二十四小時通關橫琴口岸的中澳物流通道。而在港珠澳大橋是沒有時限的情況下,其實可以先行先試,嘗試利用港珠澳大橋作為二十四小時或到凌晨深夜的物流通道來通關。
廖權輝副會長指出,作為大灣區當中的一個微型的經濟體,澳門特區現時可說是“危”“機”並重。澳門現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土地、六十多萬人口,再加上國家批核的海域,但實質上澳門仍是單一產業、單一經濟體,沒有特別的優勢。比如香港有金融體系、內陸則有“前店後廠”等模式,而澳門只是旅遊發展、博彩業,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是“危”“機”並重的。
首先在物流業方面會有所改變,澳門雖然四面環海,但是澳門卻沒有一個真正的貨櫃港,像是香港那種的深水港碼頭,以前要來澳門的貨櫃要經香港才能來到澳門;但是大橋開通之後,貨櫃業、貨運業就會很迅速地發展,因為從香港將各地的貨物轉進來澳門很容易。但這可能會有危險之處,因為很多貨船轉到香港去,不再需要來澳門,因此物流方面則會產生衝擊。以前是靠水路來的東西比較多,但是隨著大灣區及大橋的發展,澳門的物價有望下降,但是同時競爭能力亦會增加。這肯定也是“危”與“機”並存。
另外可以想見的是,人流、物流、資金都會帶動。大橋可能會帶動更多的香港或外國遊客直接坐車過來澳門,對旅客而言是方便了的。澳門吸引旅客的特有優勢在於澳門是一個旅遊、博彩、休閒的中心,但是澳門實在太小了,各方面的行業亦較為單一,大橋是助力澳門打通香港及內陸城市,產業便有發展的契機。當行業有所發展的時候,金流自然會形成。
胡祖杰議員坦言,在澳門的旅遊規劃當中,澳門一方十分期望將旅遊項目與鄰近地區一起合作,形成一個連貫式的旅遊,以澳門作為一個中心點,將相關合作項目散射到其他的不屬於澳門的旅遊區,將過度集中在某幾個旅遊景點的人流分散。
因為澳門水文地理的關係,缺乏深水港、大型機場。雖然澳門有國際機場,但是飛抵澳門的國際航班比較少,在連接了香港之後,大家可能會憂慮澳門機場會否受到香港機場的影響,當然這是一個挑戰,不過澳門機場亦有自己的定位,例如現階段澳門機場的定位都是國內線、亞洲線,比較短程和方便。如果在連接港珠澳大橋的這個時刻,澳門能夠借助香港機場的力量,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旅客便可以經過香港機場到澳門,這其實是個好機遇,在澳門往後的旅客量當中,長線旅客、歐美旅客相信會增多。另外,香港機場對於港珠澳大橋的接駁基本上是直接的,所以在人流上帶動了澳門旅遊業的發展之外,亦能帶動到澳門的經濟。
在物流方面,由於澳門缺乏深水港,透過與香港的連接,澳門很多貨物的進出亦可倚靠香港。澳門在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之際,澳門的酒店業、會展業,其實在這幾年都發展得非常快,這兩方面亦超越了香港,所以在定位較為清晰、旅遊業及會展業的支持下,澳門的物流業仍然有持續發展的存在,關鍵在於如何配套、優勢互補,所以其實會是好的影響,也是很好的發展機遇。
港珠澳大橋對於澳門的一般市民亦有機遇,以往澳門市民前往香港或坐船、或乘坐直升機、或是繞道珠海及深圳,往來不方便;現時陸路的連接對於港澳的往來更直接,甚至有香港公司亦看準澳門的發展潛力,來澳進行一些商業的活動。這方面對於澳門人才來說是增加了機會;另一方面,亦是方便了澳門的人才去大灣區城市的各個地方從事創業、創新項目。在過去幾年,澳門特區政府開設了很多的創新、創業的一些培訓、培育,亦創建有很多基地,當中也孕育出許多成果,帶動並且擴大了澳門所面對的市場。
而在整個大灣區城市當中,只要澳門與橫琴片區聯手發展的話,已經可以滿足現時澳門的發展需要,因為橫琴擁有大片的土地,處在發展當中,亦有旅遊、休閒的設施,當中或有機會發展澳門的休閒旅遊。然而澳門現時與橫琴之間的連接只有蓮花大橋,將來或可開設更多的通道,如輕軌的連接、更多的陸路交通的連接;口岸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式,在珠澳人工島上進行一地兩檢的通關模式,日後橫琴口岸或可參考此種模式,增加澳門與橫琴之間的人流、物流、甚至是經濟上的交往。因此,政府應該在短期內與珠海、橫琴作一個全面的發展規劃。
高冠鵬教授認為,港珠澳大橋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港珠與港澳的來往,而港澳的客運基本上是穩定的,只是由坐船變坐車。因此對澳門來說,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
當然,在大灣區的框架下,珠三角城市會在非劇烈的競爭情況之下發展,國家已經有了定位,希望大家互相利用優勢來配合、互補,港珠澳大橋的出現是可以增強互補的優勢。
陳冰冰理事長直言,在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不論香港或珠海,都在觀察這條橋究竟會帶來甚麼樣的成效。
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有一些與港珠澳大橋交通相關性較強的行業,會有受益的空間,例如旅遊業、會展業、物流業等與交通是直接相關的行業。
例如物流業,以往澳門的物流只能靠船運及空運,如今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無論是進出口,都會更加便利。現時澳門的會展業,皆涉及很多交通上的問題,亦會帶來一定的受益。旅遊業就更不用說了,很多相關的行業或業界人士,已經開始經營一些與港珠澳大橋結合的短暫海上觀光遊。
同一時間,我們要反思的是,本地企業是否做好準備,因為外地企業亦更加容易入駐本澳市場的情況,而本澳市場過往受限於地少人少等的基數問題,所以一路以來都比較難以擴大,當面對這些強勢的競爭之下,澳門的中小企業如何令自身變得更加強大,去迎接這個機遇,其實當中就有挑戰。
當然,很多的中小企業亦十分期待政府會有相關的政策陸續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保障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這是要政府、中小企、社會,三方面都要共同配合,才能創造出好的營商環境。
李國輝理事長透露,事實上,人流增加的時候,一定會帶來資金流,這對經濟而言是好的,當中亦很有前景的。在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希望人流不單只是將香港的旅客帶動過來澳門,而且亦可以利用這條港珠澳大橋,將外國的旅客以港珠澳大橋再引進來澳門。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於澳門的人流及資金流會增多,消費亦變大。
不過,澳門每年有三千萬遊客,當中有八成或以上都是內地同胞,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也是在中港、中澳之間,增多一條陸路客運的通道,從而減輕了橫琴、拱北口岸人流擠迫的情況,而新開通一個口岸亦存在增加內地同胞客源的可能性。因此,除了善用港珠澳大橋之外,還要多利用內地的其他交通工具,將省外的旅客同胞能夠吸引過來,這對於遊客流量會有增加的機會,對澳門的經濟增長、增加發展,可以預見到是有好的、正面的影響。
然而,作為澳門物流業界的一份子,不得不關注的是,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旅客數量在日後定會繼續增加,物資流通必定隨之增多,據現時政府非正式的統計,澳門佔有七成的物資都是由內地供應,但是物流業界目前仍然只能用非二十四小時通關橫琴口岸的中澳物流通道。而在港珠澳大橋是沒有時限的情況下,其實可以先行先試,嘗試利用港珠澳大橋作為二十四小時或到凌晨深夜的物流通道來通關。
廖權輝副會長指出,作為大灣區當中的一個微型的經濟體,澳門特區現時可說是“危”“機”並重。澳門現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土地、六十多萬人口,再加上國家批核的海域,但實質上澳門仍是單一產業、單一經濟體,沒有特別的優勢。比如香港有金融體系、內陸則有“前店後廠”等模式,而澳門只是旅遊發展、博彩業,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是“危”“機”並重的。
首先在物流業方面會有所改變,澳門雖然四面環海,但是澳門卻沒有一個真正的貨櫃港,像是香港那種的深水港碼頭,以前要來澳門的貨櫃要經香港才能來到澳門;但是大橋開通之後,貨櫃業、貨運業就會很迅速地發展,因為從香港將各地的貨物轉進來澳門很容易。但這可能會有危險之處,因為很多貨船轉到香港去,不再需要來澳門,因此物流方面則會產生衝擊。以前是靠水路來的東西比較多,但是隨著大灣區及大橋的發展,澳門的物價有望下降,但是同時競爭能力亦會增加。這肯定也是“危”與“機”並存。
另外可以想見的是,人流、物流、資金都會帶動。大橋可能會帶動更多的香港或外國遊客直接坐車過來澳門,對旅客而言是方便了的。澳門吸引旅客的特有優勢在於澳門是一個旅遊、博彩、休閒的中心,但是澳門實在太小了,各方面的行業亦較為單一,大橋是助力澳門打通香港及內陸城市,產業便有發展的契機。當行業有所發展的時候,金流自然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