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追问 有效引领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实验稿中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更在其修改稿中进一步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形成高效的课堂学习呢,本文拟从“课堂追问”这一角度切入,谈谈个人的浅见。
  所谓“追问”,即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在教学中,为了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回答做进一步提问,是一种追根求源地问。是为了使学生弄懂某一个内容或某个问题,一问再问,不断地通过提问,让学生经历一种自我补充、自我深化的过程,从而追求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一、问在词不达意处,使本质得到彰显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正处在逐步发展的阶段,他们往往对知识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但不能正确地表达出来或虽能描述但往往词不达意。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及时追问,刨根问底,帮助学生除枝去叶,剥去儿童语言的外衣,能让他们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本质。
  二、问在由浅入深处,使算法抽象自然
  人们常说算法抽象,算理直观,是说很多老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时常常采用直观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直观刺激,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对算理达到一种直观的理解,而算法是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之后,以文字、符号等显性的形式,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记录从算理中抽象出的概念、公式、规律等,是数学化的过程。然而不少教师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算理,却常常轻描淡写地揭示算法,表面上看,学生很快就面对简洁的算法,可是在接下去的计算运用中错误百出。因此,我们要重视算法抽象的过程,让这个过程的抽象历程更自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在其中,教师的追问显得尤为重要。
  三、问在思维受阻处,使思维拓展广阔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渗透思想,领悟方法,发展思维,这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受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经验基础的局限,或者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小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往往局促在一个较狭小的范围内,难以想得更远更广。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发展的瓶颈,让学生跳出已有经验的藩篱,让思维有广阔的发展呢?追问,有时成了一个必要的手段。
  在 “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中,我出示如下的习题: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围成正方形,另一根围成圆形,围成的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大家信心十足,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合作讨论,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要求发言,
  生1:我是假设这两根绳子的长度都是1米,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0.25×0.25=0.625平方米;圆的面积是(1÷3.14÷2)2×3.14≈0.08平方米,所以圆的面积大。
  生2:我也是假设的方法,我们假设绳子的长度为6.28分米,圆的半径就是1分米,面积是3.14平方分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57分米,面积是1.57×1.57=2.649平方分米,很显然圆的面积大。
  生3:我们也是用设数的方法,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大于正方形的面积。
  师:在具体量不知道的情况下,运用设数的方法,是一个较为方便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那么,两根绳子的长度可以是多少?
  生:可以有无数种情况。
  师追问:我们用了3个数,就得到这个结论,这个结论一定正确吗?
  生:不一定。
  师:是呀,除非我们把所以的可能都列举出来,行吗?
  生:那怎么可能!
  师追问:那么,我们能不能不用数却能把所以的可能都列举出来呢?
  生:可以用字母表示绳子的长度。
  师:如果用a表示绳长,那么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生:正方形的面积是,圆的面积是 ,所以,圆的面积大。
  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历的大多是数的运算,所以,在面对绳子长度未知的情况,他们自然想到用具体的数来表示绳长,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大于正方形的面积”,这是运用了不完全归纳的思想。不完全归纳是从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对象全体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方法,它重在发现。如果用它来证明,显然说服力不强,结论的可靠性差。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并寻求更有说服力的方法呢?教师及时追问,让学生从纯粹的数的领域跳转到代数的领域,从不完全归纳中寻找完全归纳的方法,实现了认识上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拓。
  四、问在疑难迷惑处,让错误焕发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销售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知识基础薄弱,思维发展不够成熟,在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偏差或错误。有时这种种错误往往是教师难以预料,但这些错误信息也能生成一些新的教学目标,为师生展开新的认识提供了方向,我们要善于在学生的错误中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通过追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其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面对如下的问题:有一根20米长的绳子,把它剪成3.3米长的几段,可以剪几段,还剩下多少米?同学们产生了争执:
  生1:可以剪6段,还剩下2米。
  生2:我也是6段,可是剩下的是0.2米。
  师问生1: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把20米长的绳子剪成3.3米的小段,就是用20÷3.3,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也就是用200÷33=6……2,所以剪成6段,还剩下2米。
  师:是呀,说得挺有道理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有办法来判断一下吗?
  生3:我觉得生1的答案不对,每段3.3米,6段就是19.8米,在加上剩下的2米就是21.8米,比原来的绳子还长呢!
  生4:用200÷33可以看成把一根长度是绳子200分米,剪成33分米的小段,那么剪成6段后,剩下的是2分米,而不是2米。
  师追问:那生1为什么得到的余数是2呢?
  生:他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余数也被扩大了10倍,所以等于2,其实余数是0.2.
  师追问:这样看来,商不变的规律中,不变的是——
  生:商。
  师:余数呢?
  生:也随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所以,在找余数时,应把转化后的余数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真实的流露,当生1说出余数是2时,他是根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所得,这是他的眼光关注的是被除数和除数扩大后的算式,而原来的信息则被他忽略。这時,教师及时追问“有没有办法来判断他的结论正确吗?”,把学生的目光聚集到本来的问题中,经过检验,发现自己的错误,紧接着,教师有追问“这位同学为什么得到的余数是2呢?”使学生对两道算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商不变规律中不变的只是商,余数会发生变化的,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追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追问的艺术就是教学的艺术,就是引导者的艺术。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追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追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课堂交流波澜起伏,让课堂成为生成智慧的快乐驿站!
  
其他文献
摘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与书为友。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激发兴趣方法指导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
期刊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但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的现象,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能满足培养
期刊
摘要:新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宗旨,体现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说这是我们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乃至整个中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教材教法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并试用几年了。它那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或“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或高效,是指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课堂有效与否的唯一指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达成最有效的教学?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善用数学教材,让教学资源更有效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教教材”,结合数学学科内容的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学生在解决物理实际应用问题时遇到的困难;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实际应用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考试中不断出现实际应用问题,而传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已经习惯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而学生遇到实际应用问题就会无从下手,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物理图像情景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高一、高二阶段要重视写作教学,教师应依托课本,充分利用课文素材,借鉴课本中的美词佳句、篇章结构、功能话题和情感因素,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技巧的渗透,在提高学生听、说、读能力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重视写作利用课本挖掘课文语言素材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写作是一名高中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写作技能有如下要求:会整理写作思路,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的真实情感,已失去传统的“文以载道”的人文精神。学生作文的克隆化倾向突出,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把写作视作畏途,作文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力极度缺乏。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写作想象力    作文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的形象用言语表达出来。一个哲学家说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思想有多远人才能步足多远,思
期刊
摘要 地面传感技术,是指能对地面目标运动所引起的电磁、磁、声、地面震动和红外辐射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探测,并转换成电信号的技术。运用地面传感技术制成的侦察技术装备就是地面传感器。它可用飞机空投、火炮发射,或人工布设到交通线上和敌人可能经过的地段,用来执行侦察、监视等任务。  关键词:地面传感侦查技术工作原理    一、地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地面传感器是通过对人员、装备在地面上运动时发出的声响,引起
期刊
时下,许多教育工作者似乎陷入一种困惑之中:抓了素质教育,便降低了应试能力的培养;提出应试教育,又犯了素质教育的大忌,真是左右为难。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可以两者兼顾的。我们可以让语文学习不断向社会生活纵深处扩展,让学生的应试能力随着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技能之间并无必然的矛盾。  近年来,“大语文观”已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在认识到“语文源于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
期刊
作文评改作为一种评价,应遵循评价的基本理念,“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在作文批改的具体操作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作文评改工作:  一、转变观念,增强对新课程习作要求的认识  语文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高年级的习作、写作,要求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