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忠诚协议”法律效力探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个人权利意识的兴起,“夫妻忠诚协议”在越来越多的夫妻之间开始盛行。但一直以来,“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却在学界和司法实践中颇受争议。本文分别列举反对者和支持者各自所持的理由,结合国内司法实际,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期能够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忠诚协议 损害赔偿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一、“夫妻忠诚协议”概述
  所谓“夫妻忠诚协议”,即是夫妻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于婚前或婚后约定两人要互敬互爱,对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观和责任感。协议书中最为关建的是要特别强调“违约责任”:即若配偶一方在婚期内由于道德品质的问题,出现背叛另一方的不道德行为,需要赔偿对方一定的名誉损失及精神损失费。
  二、学界对于“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的争论
  不同的学者在“夫妻忠诚协议”法律效力的问题上也存有不同的观点,这同样是由于人们对“夫妻忠诚协议”概念的认识及其范围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在有关“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上,有的学者认为其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学者则态度相反。
  (一)认为其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因。
  1、夫妻关系是人身关系,不应该通过协议去调整。
  果赋予“夫妻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那么势必会鼓励更多的婚姻当事人于婚前都缔结这样的协议,这无形中会“增加婚姻的成本”。 再者,“法律的绳索也未必能束缚住婚姻的翅膀”, 夫妻一方有可能为了逃避赔偿责任,即使面对即将破裂的婚姻,也不愿意走上离婚的道路。从这个角度看,“夫妻忠诚协议”无疑会成为离婚自由的绊脚石,它与婚姻自由这一基本原则存在一种无形的冲突。
  2、《婚姻法》第四条规定。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许多学者指出,该条仅是原则性、宣示性的规定,意在提倡,表明法律对这类行为的价值取向,绝不意味着夫妻双方忠诚对方是一项法定义务。婚外情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应当由道德规范去调整。法律调整的是社会关系,是人的行为,无法干预人的思想感情,主張“道德的问题要靠道德来调整,法律要给人们留下一个私生活空间”。
  3、《婚姻法》第46 条明确规定了婚姻当事人过错赔偿的四种情形。
  除此之,外在相关法律或者司法解释中,并不能找到关于夫妻一方发生婚外情或者其他某些不忠行为但又没有达到“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严重程度时,有什么具体的惩罚措施。如果法院仅仅依据夫妻双方所签订的“忠诚协议”来判决过错方给对方“不忠赔偿”,那么,法院的判决显然有扩大法律解释的嫌疑。
  (二)认为“夫妻忠诚协议”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的学者。
  第一,虽说夫妻关系是人身关系,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夫妻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因此,婚姻的本质就决定了夫妻双方必须遵守契约,而夫妻忠诚则是契约规定的义务。忠诚协议很明确地体现了双方对忠诚的渴望和追求,是把夫妻关系的契约性本质予以形式化和确定化。 在西方法学界,婚姻契约说占统领地位。该学说认为,婚姻关系是性的共同体,是基于人性自然法则必要的契约。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立法状况,支持派的学者站在一个新的视角,提出将“忠诚协议”的性质定位为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忠诚协议”在性质上涉及婚姻关系,但是婚姻法对该行为不作调整,因而它不属于婚姻法上的行为;同时,“忠诚协议”又不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围,因为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于是,有学者指出,“忠诚协议”属于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它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1)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婚姻当事人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签订协议,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3)“忠诚协议”在内容上并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无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之处。
  因此,“忠诚协议”作为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虽不能适用《婚姻法》、《合同法》,但可以直接适用《民法通则》。这样,法院在判决此类案件时,完全不存在法律适用依据的顾虑了。
  第二,从法律条文的字面上看,婚姻法明确规定的过错方赔偿情形仅有四种,并不包括一般的婚外情。但是,支持者通过以上论证已经得出结论,即夫妻间的忠实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既然是一种法定义务,一旦违反,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然而,对于违反忠实义务的法律后果,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司法解释中均未作出相应的规定。如果婚姻当事人一方发生了婚外情,显然他(她)违反了忠实义务,造成了对其配偶的伤害。然而我国立法中并未确立配偶权,仅以出轨行为为由主张损害赔偿,法院是不予受理的。此时,“忠诚协议”的价值就能够得到清晰的体现,它能使婚姻法中抽象的法定责任具体化,使得此种涉及婚外情的离婚赔偿案件具有了可诉性,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利。
  三、“夫妻忠诚协议”法律效力之己见
  通过上述分析,反对派和支持派的理由各具相当。笔者比较倾向于支持派的观点,即夫妻间签订的“忠诚协议”应当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忠诚协议”都是绝对有效的,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承认其法律效力。因此,应在内容上对“夫妻忠诚协议”作出以下几点限制:
  
其他文献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年来江津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整体来讲,江津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在非主城十区前三名,但是从发展的态势上看,有被处在前两名的万州和涪陵拉大差距的趋势,同时还有被合川和永川两个区赶超的压力。经济总量的增加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進行具体分析有助于发现、认识和
期刊
摘要房价、米价、肉价的持续上涨已经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关注,CPI节节攀升,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会导致经济缓慢通胀,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目前这样短时间内物价大幅上涨特别是基本生活物资价格上涨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当全社会在声讨通货膨胀的时候,有人却提出通货膨胀使农民获益丰厚,因为农产品的价格全线上涨。农民可以高价卖粮,取得几倍于以前的收入。但是这样的现象是“通胀时代”农民真实境况还是表面现
期刊
摘要在管理思想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大师的管理思想对我们现代管理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从管理思想史的角度发掘管理决策思想,并结合当代公共管理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公共决策现状,并借鉴西蒙的管理决策思想来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决策更加科学。  关键词管理 决策 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511文献标识码:A    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目标。而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是我国完善中国特色社
期刊
摘要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要做好岗位能力培养这个大课题,设计与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意义、目标和构建策略。  关键词岗位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9文献标识码:A    现代物流是深入到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
期刊
摘要基层政府是中央政府机构与基层群众交流沟通的中间环节,是政府改革的关键所在。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特征,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局面的形成。因此本文从创新基层政府服务机制,创建“无缝隙”服务平台,优化基层政府治理环境,拓展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等方面对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政府 政府机制 治理环境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2006~2007年的繁荣之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骤然冷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期,全国各地区的房价又开始逐步抬头,虽然2010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打压房价的政策,稳定市场预期,但是收效甚微,大家对未来房市的走势频频作出各种预测。本文根据2001年1月~2010年9月的季度数据,采用ARIMA模型,对武汉市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
期刊
摘要:从殖民时期开始,非洲本土文化一直在为生存挣扎,特别是自新宪法引入非洲,非洲人民的本土文化更是面临着更多挑战。本文标志习惯法在新南非法律体系中的重构。  关键词:南非 习惯法 重构  中图分类号:DF091 文献标识码:A    一、非洲习惯法的概念  在殖民者踏入之前,非洲居民的心目中并没有“习惯法”这一概念,只有“法律”这一观念。在殖民者侵占非洲后,将殖民者国家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黔西石桥煤矿现阶段主要的企业竞争环境和生产经营信息获取的渠道分析,对企业的竞争性情报信息的获取分析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从而达到为企业的经营战略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情报信息。  关键词:情报信息工作 煤炭企业 经营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局部宏观竞争环境分析  (一)贵州省煤炭产业情报信息。  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素以“西南煤海”著称
期刊
摘要: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企业家,其运行机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对企业家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造成一定的制约和阻碍。  关键词:企业家 市场经济 运行机制 公司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獻标识码: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个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正在形成,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
期刊
摘要社会转型的客观现实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时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如果政府自身具有较高的公信力,那么社会管理创新也将积极有效;如果政府公信力衰弱,那么社会管理创新必然受到阻碍,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前提。政府公信力弱化既有理念原因,也有行为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因此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政府从更新理念、规范行为和完善制度三个方面提升自身公信力,形成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的机制,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