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8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形成问题情境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谐的氛围。适宜的环境和和谐的氛围,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充分表露和发展,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伊始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由教师行为转移到“师生共作”,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数学教学往往是从问题出发,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数学故事、实际生活、数学游戏等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勇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发表自己对新知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实质上也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有一个积极合理的评价,故而在课堂教学时要欢迎学生质疑、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提问,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遇到问题他们就能追根问底,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靠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和适宜大多数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问题要具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分,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总之,要面向教材、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水平了解透彻;要求教师在备课前不但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问题设置要疏密有间,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以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设置的问题要有挑战性和新颖性,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励学生思维,新颖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知识面,开始时的问题不要提得太深、太偏,问题太深就像给学生当头一棒,会将学生打懵,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偏容易误导学生脱离主题,与教学目标脱轨。设置的问题还要具有趣味性,好奇才有趣,有趣则好奇。有趣的问题往往能诱发学生思维,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保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探讨新知,人人动脑思考、人人参与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贪婪”地吸取新知识。一位数学家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教师要为他们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利用有趣的问题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主探究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产实践。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把数学知识和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探究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应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和互助学习的空间,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穿针引线、移花接木,使学生探究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爱上语文这门功课,最终走进语文课堂。就其本质而言,语文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还是一种心理活动;语文课所达到的效果不仅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紧密关联,更与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把语文教学当作一种纯智力活动,较多在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与指导,这样不管教师的技术多么精妙,指导多么
期刊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农村小学生的朗读,最大一个缺点就是爱“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顿,拖声拖气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其“唱”完的结果是:
期刊
摘要:创设英语情境作为英语课教学的外部引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景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很重要。因此,在新目标英语下,创设情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媒体;情景教学  教学情境,就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时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
期刊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寻趣激趣,柳暗花明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
期刊
一、语文能力的理解,要感性,要情意味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还要通过文字这个工具为后续的学习与各项门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程在整体上,却存在着只注重理解认识,却忽略了语言方面的真实情感;只重视语句与段落之间的分析,却忽略了整体章篇的综合感性理解。这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主体,而非以学生思想的发展为主体的课
期刊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顺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历史教育的本质目标,履行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适应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本文在阐释人文素养教育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初一历史人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并重点提出了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人文素养;内容;措施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升人文素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加强情感的投入与陶冶,充分挖掘历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笔者认为应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精神,二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水平,三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到做足这些,才能真正搞好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信息技术课程无疑最有益于
期刊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集知识性、技能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现在各中小学均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充分把握教材特点,利用这门学科特有的动手、动脑机会多的优势,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上好中学生信息技术应把握以下几
期刊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引导学生由他主学习逐步过渡到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如下的做法:  一、示例引导,掌握方法  教师的根本任务应是导学。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方法上的引导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材
期刊
在现代的农村小学,很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当众说话都畏畏缩缩,不够流利,原因就是小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再加上当地的方言影响。所以,农村小学教学应该加强普通话的口语训练。口语训练必须经过“想说—敢说—会说”这三个过程,说话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一、创造机会,使学生想说  一个人心情愉快、感情激动的时候说话就比平时要多,为此,我经常运用灵活多样的办法来让学生开口。如在班级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