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到喀什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韶华,副编审,杂志人。曾任《深圳青年》杂志社总编、社长,现任《科学旅游》杂志社社长、主编。从事杂志业二十多年,平生两大爱好:读书、旅行。面对书山文海,“静若处子”,走进大好河山,“动若脱兔”。择业如此,夫复何求?!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一座位于中国版图最西端、有着2000多年煌煌历史的古城。如果不是援疆“银龄行动”,我们这些深圳人,最多也就是作为寻常游客,匆匆而未匆匆而去。这次为期一个半月的援喀,使我们有机会深入观察细细品味这颗璀璨的西域明珠。
  一千年前的“幸福书”
  在喀什市第十二小学附近,有一座阿富汗风格的建筑,那是11世纪中期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学者、思想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陵墓。主墓室四面墙上,用古回鹘文镌刻着玉素甫的诗句:“清醒和法制是国家基石,又是治国的钥匙和缰绳”,“一经商议便会事如人意,未经商议只能徒增悔恨”,“莫过份吝啬,否则会受人责骂;莫过份骄傲,否则会被人厌恶”,“谦恭之人受人爱戴,横暴之人不得人心”。这位喀喇汗王朝的智者,以双行叙事长诗的形式讨论了治国的道德、人生的哲理以及做人的诀窍,从民本、民主思想出发,生动阐明了怎样才能带来幸福的知识。他在第350行诗中写道:“我把书名叫做《福乐智慧》,愿它为读者引路,导向幸福”。
  今年初,为实现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推荐领导干部阅读两本“幸福书”。其中哈佛读本《幸福的方法》就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获得幸福人生的,可说是幸福个人的方法论。作者泰勒·本·沙哈尔是美国哈佛大学现代心理学教授,但他的很多观点与一千年前的《福乐智慧》相通,他的“幸福型汉堡”主张既享受当下又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与玉素甫的两世幸福观非常相近,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追寻幸福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怎么才能获得幸福生活?人类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讨。1000年前是这样,10000年后也许还会是这样。
  赶着毛驴去“巴扎”
  喀什市中心的东巴扎是仅次于和田巴扎的南疆第二大集市,星期天到那里转一转,就知道清代《西域见闻录》记载的“列市长十里,货如云屯,人如蜂聚……牧畜果品尤不可枚举”所言不虚。一大早,红石榴绿葡萄已摆出人行道,汽车毛驴电驴子的叫声此起彼落,一片熙熙攘攘,万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景象。
  其实,最地道的赶“巴扎”已不在城市中心。当我们去莫尔佛塔途经喀什近郊的伯什克然木乡时,正遇上当地“巴扎”日,附近的维族乡民开着小四轮、赶着毛驴拉着山羊载着瓜果到集市上交易。乡里的“巴扎”只有行商没有坐贾,人未聚则成市,人走散去无迹,只留下驴粪、羊屎和一地鸡毛。我们这些少见多怪的深圳人,对着毛驴老汉孩子就是一通猛拍,好在宽厚的乡民们一般多会友好配合。
  9月的喀什地区,秋阳似火。沿途所见,干涸的恰克玛克河床只有涓涓细流。汽车穿行在乡道上,两旁的葡萄架伸向路中央的天穹,形成绿叶婆娑的葡萄长廊,为路人带来了一路荫凉。在南疆,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绿洲,有绿洲的地方就有生命,但塔克拉玛干沙漠长驱直入的风沙还是让我们领略到戈壁滩无遮无挡的干燥灼热。
  莫尔佛塔距喀什市区仅30多公里,距伯什克然木不过20公里,在西汉古疏勒国时期还是芳草萋萋的绿洲,玄奘西行取经时仍见香火缭缭。谁知曾几何时,这一片佛教圣地竟会变成满目骆驼刺的戈壁滩了。不过100。多年,而今的莫尔佛塔,没有塔的形状,没有佛的痕迹,只有那塔尖风化成卵圆状,像一个巨大的佛头,与残留的佛殿黄土高台,在寂寥无边的戈壁滩厮守千年,相看两不厌。
  香妃墓只是个传说
  琼瑶剧《还珠格格》热播后,香妃的故事也随之深入人心。喀什市郊的阿巴克·霍加麻扎传说葬有本家族一位名叫伊帕尔汗(Iparkhan)的女子,曾是乾隆的妃子,被册封为容妃,由于她的身体常散发出沙枣香味,遂被人称作“香妃”。又传香妃死后送回喀什噶尔安葬在家族麻扎(维语:坟墓)里,因而此地又名“香妃墓”。
  然而,传说并不等于史实。查阅《清史稿·列传一》,乾隆皇确有个维吾尔族妃子叫容妃,但容妃不是伊帕尔汗。容妃本名法蒂玛(Patime),姓和卓木,其父艾力和卓木出自东突厥斯坦宗教贵族和卓木家族。而且清史稿的容妃死后没有葬在喀什噶尔,而是葬在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果如此,喀什的香妃墓最多只是个美丽的传说。
  古巷风情最迷人
  喀什古城高台民居就在我们的驻地其尼瓦克宾馆附近,步行10分钟可到。远远看去,建筑在黄土高崖上的民居仿佛是飘在喀什天边的一朵云,最低矮的民居窗户也离平地30多米。
  这些建在高台上的房屋,至今还住着600多户维吾尔居民。他们基本延续着祖辈们的生活方式,吃烤馕,睡土炕,每天行走在铺满六角砖的古巷里。所不同的是,从前出行载物的驴子换成现在的电驴子(电动车)或三轮车。很多古民居沿墙开设的两扇正门往往比人的身高稍低,进出均要低头。低矮的大门一是寓意进入者要谦恭,二是有利于防风保暖。家家户户无论居室大小,门廊外均用和田花毯铺设土炕,方便亲朋好友们日常来往。从这些生活细节可见维吾尔民族是一个十分重礼重情的民族。当他们把你视为朋友时,十艮不得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你。
  黄昏时分,喀什的阳光渐渐变得柔和些,我们穿行在高台古巷里,总能见到放学的孩子在尘土纷扬的小巷里玩耍,老鹰抓小鸡、踢足球,与内地城镇的孩子并无两样。一个喀什八中的女生认出了我们一行里有支教的老师,热情地把我们引进她家。她家姐弟俩和父母四口人住两层楼房,一架木梯连接楼上楼下。淘气的小巴郎(维语:男孩)把木梯扶手当滑梯,骑在那里嚷着让我们给他留个影。几个只会牙牙学语的小巴郎小克孜(维语:女孩)看了我们照相机里有自己的影像,也会很高兴地摆出Pose要我们再未一张。一个维族少妇抱着刚出浴的孩子在门口晒太阳,我们一伸手,那孩子就扑向同行的周医生怀里了。
  亲善友好的氛围,使我们乐而忘返,吸引着我们在迷宫般的古巷里一再转悠,趣稚可爱的孩童,坐在自家门口绣花的少妇,古旧的民居,还有那不时飘然路过的当地各族少女,组成了一幅活色生香的原生态古巷风情画。民族少女修长的身材,飘逸的长裙,婀娜多姿的体态,还有那裹着严严实实头巾面纱下忽闪忽闪的长睫毛大眼睛,真是古巷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两块钱买个大烤馕
  新疆人自称口外人,对新疆以外地区的人统称口里人。大概是以前到新疆都要出关口,所以关口以内的地方就是口里了。
  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主副食离不开烤馕、羊肉、抓饭。喀什沿街随处可见烤馕,周边高内圈低,像一个盆地。正面底部布满花纹,洒满芝麻,烤得焦黄香脆。大如锅盖的烤馕卖二三元,做一个要好几两面粉咧。小如面包圈的馕一元一个,沉甸甸的,金黄结实,徒手根本掰不开。想起在深圳,一个稀松绵软的发泡面包就要三五元,真想学学苏东坡,日啖烤馕三两个,不辞长作喀什人了。还有喀什的酸奶,两元一大海碗,一个人一次喝不完。鲜牛奶四块五一公斤,全是自家奶牛下的奶,没有任何添加剂。这对生活在物价高涨、假货泛滥之中的口里人,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喀什是有名的瓜果之乡,鲜果干果多得叫不出名来。仅巴旦木就有五大家族40多个品种,纸皮巴旦木、双仁巴旦木、长长子巴旦木都是巴旦木里的佳品,不仅好吃,还可药用。据说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佝偻有一定疗效。夏秋收获时节,奶葡萄、无花果、红石榴、桃李杏、伽师瓜陆续上市,新鲜水灵,现摘现吃,更是口里人无法消受的福气。
  喀什真是个好地方!
  喀什的九月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北京时间早上八九点钟,天刚亮,推开驻地其尼瓦克宾馆的窗户,看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总会联想起那句伟人语录: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哦,原来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喀什,正是生机无限的旭日,正是喷薄而出的朝阳!
  日出东方,霞光万道。这一轮朝阳极光明的照临在喀什老城新城吐曼河上,开启了喀什新的一天。我们相信,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下,在东南沿海人才物力的援助下,作为“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喀什,很快就会进入一个如日中天的新时代。
其他文献
写生如磨刀  今夏酷暑难耐,好在入夏获赠一册《冷军新作集》,它抚慰我们久处于喧嚣纷扰之尘世中跺动不安的灵魂,从而在炎热中获得一份宁静,一拂清凉。  荷塘系列从“残荷”的切入开始。澄潭望秋,枯叶凋零,红香坠尽,妖艳不再,这是残荷的述说;清香去远,弥寒弥暖,茎折蕊亡,亦繁亦简,这是禅荷的机锋……《霞光》、《红荷》等等,我眼前就浮现了这样的画面:那年秋天,冷军大部分时间的黄昏,是在荷塘边徘徊、观察,并用
期刊
数年前一个细雨蒙蒙的春节,我在收藏家陈先生处见到一批来自上古时期的玉石器物,以三星堆玉石器为主。一株带铭文的神树,高达247厘米,由五节契合而立,高矗的形体上,可见人形刻于主干、龙身化为树枝,还有盛花与枝桠、神乌与花苞、铭文与符号……,依序排列了自然与神学、人学的元素,360度全方位通周呼应。专家介绍,它可能与《山海经》神话有关。神树用具象的形式,表达诗意的想象、表现出和谐优美。其美仑美奂,可谓旷
期刊
《焦点》:感谢周明甫老师接受《焦点》杂志的采访。您长期从事民族工作,对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这是一门与人类本身生存密切相关的学科。对普通读者来说它很深奥,请您为我们读者讲讲,人类文明进程是如何依托自然环境发展?其文化的交弛又如何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周老师: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研究人类学最有价值的活化石。我们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进程依托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人类文明的发展又促进了
期刊
妓女们生前命运凄惨,死后自然怨怼重重。100年来,她们躺在北国之端,陪伴的只有坚硬的冰雪和凛冽的北风。雪无语,风无情,唯有坟上芳草荽萋,一年又一年,长起再凋零,为逝去的生命摇曳挽歌。这样,才有了前人留下的故事与后人追随的脚步。    中国最北  来漠河,只为北极村。实际上,我非常清楚,这只是中国之最北,与北极毫无相干。如果100多年前中国不被沙俄强占1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最北不是在这儿,是在
期刊
在和田,有人的地方,有就巴扎,有巴扎的地方,就有玫瑰。鲜玫瑰、干玫瑰、玫瑰产品、玫瑰花饰,总之,与玫瑰有关。  五月情浓,它属于玫瑰花开的季节。  清晨的和田,清爽的空气里,弥漫着几丝幽幽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倍感惬意。这是玫瑰花的香味。  在和田市区的偏安一隅,有一个玫瑰花集中交易的地方,是和田著名的玫瑰巴扎。和田周边的花农种植的玫瑰花,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来完成交易的。每天清晨,在城
期刊
水为人类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成长,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忧伤。从中华文明的本源——长江,到大漠深处的绿洲发源地——塔里木河,流水载物,奔腾不息,哺育着水岸边的各族人民,也谱写了数千年的文明篇章。江南水乡的深邃,铸造了精深的吴越文明,大漠河流的豪迈,让中转的文明在这里驻足。历史选择了共性,一条大河流经中华腹地,养育各族儿女,另一条大河又把中华文明与异域风情汇集一起,相互吸纳和包容。于是,世界在这里被缩短
期刊
阿勒泰的冬季来得早,每年几乎有6个月的漫长冬季。如此冗长寒冷的季节里,这里的人们习惯了与冰雪相伴。草康、森林、城镇、乡村,一切都是晶莹的雪色。在整个冬季里,冰雪成为这个世界的背景,白得夺目,美得耀眼。人们的生活不但没有因为寒冷而变得简单,却因为冰雪的雕琢而变得更有色彩。冰雪,冷却的只是季节,人们的热情在寒冷中依旧浓烈。初入这个遥远的北国冰雪世界,呼吸着寒冷的空气,细细体味着雪野冰封中的感动。  冰
期刊
吴越的美和浪漫,背负着偷生与优雅。富庶的鱼米水乡,静谥的江南小镇,精致的楼阁园林,温柔的吴音软语,这是吴越文化的个性,也是精髓。这种个性和精髓.隋唐得以形成,吴越得以融合,宋明得以发展,现代得以延承。如今,历史的杀戮与争霸早己被后人封存成记忆,闲适、浪漫成为它不变的主题。世代文人都以吴越为福地,都把它视为人间的天堂。映日荷花别样红,浓妆淡抹总相宜。杭州、苏州、绍兴汇集了太多浪漫的理由,谁坠入这样的
期刊
对于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作品就是他本人,或者更能见证他精神的求索。  艺术家当然不是拒绝市场,但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为市场作画的。  我一直为“面对艺术背对市场”的主张寻找一位纯粹的奉行者,后来在奥地利的画坛找到了,他便是抽象主义绘画大师马克斯·魏勒。但找到他时,他已经死去。为此,我与他夫人伊雯·魏勒做过两次长谈,通过画家平生真正的知音——魏勒夫人的口述,记述了这位把整个生命融在调色板上而不去旁顾
期刊
有幸,两次来到恒河。每次回来之后,总有友人问我,是否见到漂浮河中的尸体,遗憾我并未见到,不能满足友人猎奇之心,但见到的晨昏之景,足以令人颠倒。  恒河的美,并非天生的,或者说,恒河生来固然很美,但那样的美可能在地球上并不独特。就好比西湖,那样一个大水潭固然美,但要没有历代文人雅士的雕琢浸润,可能够不上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而恒河的美,无论是从人气,时间的长度,追捧者数量的厚度,抑或孕育人民素质的高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