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ナラ派生形式汉译倾向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65部日本文学作品中选取829个ナラ派生形式句式例句,并根据与表示假定的副词モシ的共现与否进行分类,采用函数检验的方法,考察了ナラ派生形式的汉译倾向。结果显示:第一,Ⅰ.ノナラ与“既然(的话),(就)”、“既然,那么(就)”之间的双向关联度很高,并且译成“如果……的话,那么(就)”和“如果说……(的话),(那/就)”的句式极有可能是Ⅰ.ノナラ句式。第二,Ⅲ.ナラバ与无标句式之间的双向关联度很高,与“就”之间也体现了一定的相关度。第三,译成“一旦,就”的句式极有可能是Ⅴ.タナラ句式。第四,Ⅱ.モシ-ノナラ、Ⅳ.モシ-ナラバ、Ⅵ.モシ-タナラ三种句式的汉译类型中,经常出现“如果”。因此,ナラ派生形式句式中的副词モシ与“如果”有较强的相关性。
  关键词:ナラ派生形式;汉译倾向;函数检验
  一、引言
  有关日语ナラ条件句的探讨由来已久,以往的研究多着重于从意义的角度对ナラ条件句进行分类。关于ナラ派生形式汉译倾向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接触到“ナラ”时,往往将其译成“如果”等形式。日本くろしお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语句型辞典》也将ナラ句式译为“如果”“要是的话”等。不过,我们通过考察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实例,发现还有其他一些翻译形式。根据“ナラ”派生形式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汉译方法。本文从65部日本文学作品的语料库中选取具体语例829条,利用函数检验方法来考察“ナラ”派生形式的汉译倾向。
  二、以往的研究成果
  (一)ナラ条件句相关研究
  益冈隆志(2002)根据意义的不同,将“ナラ”条件句分为七类。分别为:(1)「モシ+(という)ナラ/ノナラ」(假设前句中说话人从听话人那里得到的信息为真,后句表示说话人的某种判断或态度);(2)「モシ+ナラ/ノナラ」(前句表示可以看到的听话人的情况,后项表示说话人的某种判断、态度);(3)「モシ+ナラ」(典型的假定用法,表现者作为前句的主语,假定某事态为真);(4)「モシ+(タ)ナラ」(反事实条件句);(5)「(タ)ナラ」「たら」等形式的强调形式;(6)「名詞+ナラ」(用来提示主题,不关注事态的真伪,与假定意义无关);(7)表示前项是现实事态(说话人承认是事实的事态)。
  前田直子(2009)将“ナラ”分为条件用法和非条件用法。在条件用法当中,又进一步区分为假定和非假定用法。
  (二)ナラバ条件句的中日对比研究
  王紫微(2015)在益冈隆志(2002)分类的基础上,对ナラ句的汉译形式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ナラ”的派生形式ナラバ、タナラ常译为“如果P,Q”和无标形式。派生形式ノナラ的汉译类型中,“如果P,Q”形式最多,其次是“既然P,Q”。
  三、ナラ派生形式句式分类
  本文在学者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将日语ナラ派生形式句式分为以下六类。分别是:Ⅰ.ノナラ、Ⅱ.モシ-ノナラ、Ⅲ.ナラバ、Ⅳ.モシ-ナラバ、Ⅴ.タナラ、Ⅵ.モシ-タナラ。
  (一)ノナラ
  「Ⅰ.ノナラ」是指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ノナラ句中,未出现副词モシ的句式。例如:
  (1)a.「佐伯さんが自首したいのなら止めません。」(乙一『Gothリストカット事件』)
   b.“佐伯先生,如果你要自首的话我不会阻拦。”(陈可冉,秦刚译)
  (二)モシ-ノナラ
  「Ⅱ.モシ-ノナラ」是指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ノナラ句中,同时出现副词モシ的句式。例如:
  (2)a.もし、鶴見と一緒にいるのなら、当然、何か話すはずだ。(貴志祐介『クリムゾンの迷宮』)
   b.如果两个人是一起行动的话,应该会交谈才对。(林青译)
  (三)ナラバ
  「Ⅲ.ナラバ」是指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ナラバ句中,未出现副词モシ的句式。例如:
  (3)a.自分一人ならば、なんとしてでも逃げられる。(森村誠一『野性の証明』)
   b.若是自己一个人,不管怎样,总会逃得掉。(朱金和,孙猛译)
  (四)モシ-ナラバ
  「Ⅳ.モシ-ナラバ」是指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ナラバ句中,同时出现副词モシ的句式。例如:
  (4) a.もしこれが事実ならば、冬子は同時に三人の男と関係していたことになる。(森村誠一『腐蝕の構造』)
   b.如果這些都是事实的话,那就是冬子同时跟三个男人有关系。(孙立人,莽永彬译)
  (五)タナラ
  「Ⅴ.タナラ」是指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タナラ句中,未出现副词モシ的句式。例如:
  (5)a.「ヤン·ウェンリーが健在であったなら、それが可能であったかもしれない」(田中芳樹『銀河英雄伝説』10落日篇)
  b.“如果杨威利还健在的话,或许他可以做得到。”(郭淑娟译)
  (六)モシ-タナラ
  「Ⅵ.モシ-タナラ」是指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タナラ句中同时出现副词モシ的句式。例如:
  (6)a.「お手数をおかけしました。もし新海さんに連絡をとれたなら、また来ます」(東野圭吾『幻夜』)
   b.“给您添麻烦了。如果能联系小新海,我再过来。”(李炜译)
  四、ナラ派生形式句式汉译倾向分析
  本文涉及到65部日本文学作品,其中,貴志祐介4部、森村誠一14部、西村京太郎3部、乙一10部、田中21部、乙武1部、渡辺淳一1部、東野圭吾11部。从这65部作品中选取ナラ派生形式条件句829例。之后将该829条日语例句分别归入上述六类,并对其相对应的汉译句式进行归纳分析,共分为13类,即:(1)无标;(2)就;(3)那(就);(4)的话(就);(5)既然(的话),(就);(6)既然,那么(就);(7)只要……(的话),(就);(8)一旦,就;(9)如果,(就);(10)如果,那么(就);(11)如果……的话,(就);(12)如果……的话,那么(就);(13)如果说……(的话),(那/就)。   本文采用函数检验的方法,对ナラ派生形式的6种句式和相应的13种汉译类型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将829例的日语ナラ派生形式例句及其对译用例建立独立的“ナラ派生形式专用日汉对译语料库”。本语料库的总例数为829例日语例句与829例汉语例句的总和,共计1658例。我们将ナラ派生形式的6种分类视为“节点词”,将汉译类型的13种分类视为“搭配词”,那么共计有78(6×13)种组合。然后,分别计算每个组合的T值①和MI值②,并按照T值大小对其进行排序。本文只取除却负值后的前35组正值部分进行研究,具体如表1所示:
  为了更加清楚地表达正值部分35种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将表1中的数据改用对应的散点图表示,具体见图1:
  在图1中,横轴为MI值,竖轴为T值,并且添加了对角线和平均值线。越往对角线右上方的,日汉对译的相互关联度就越高。从图1可以看出,A区域的标记为,表示T值和MI值均较高、双向对应高关联度群,位于A区域的有[3]、[1]、[2]、[5]、[4]、[8]。B区域的标记为×,表示T值较高、MI值较低、日→汉对应高关联度群,位于B区域的有[6]、[7]、[9]。C区域的标记为△,表示T值较低、MI值较高、汉→日对应高关联度群,位于C区域的有[11]、[20]、[10]、[21]。此外,有*标记的表示未进入ABC三区,它在一定程度上与Ⅲ.ナラバ汉译倾向有关,这种情况只有[14]。
  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示分析结果,我们又绘制出ナラ派生形式和汉译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具体如图2所示:
  结合图1和图2,具体分析如下:
  1.相互对应关系
  Ⅰ.ノナラ与“既然(的话),(就)”“既然,那么(就)”之间、Ⅲ.ナラバ与无标句式之间,显示出较高的相互关联度。此外,Ⅵ.モシ-タナラ与“如果……的话,(就)”“如果,那么(就)”之间、Ⅱ.モシ-ノナラ与“如果,那么(就)”之间,也都体现出较高的关联度。
  2.日→汉对译倾向
  Ⅴ.タナラ与Ⅳ.モシ-ナラバ译为“如果,(就)”的可能性较高;Ⅱ.モシ-ノナラ多倾向于译成“如果……的话,(就)”。
  3.汉→日对译倾向
  译为“如果……的话,那么(就)”的句式极有可能是Ⅰ.ノナラ句式。此外,译为“如果说……(的话),(那/就)”的句式极有可能是Ⅰ.ノナラ和Ⅵ.モシ-タナラ句式,譯为“一旦,就”的极有可能是Ⅴ.タナラ句式。
  4.其他
  Ⅲ.ナラバ与汉译类型的“就”也体现了一定的相关度。
  五、结语
  本文采用函数检验方法探讨了ナラ派生形式的汉译倾向,结果如下:
  第一,Ⅰ.ノナラ与“既然(的话),(就)”“既然,那么(就)”之间的双向关联度很高;同时,译为“如果……的话,那么(就)”“如果说……(的话),(那/就)”的句式极有可能是Ⅰ.ノナラ句式。
  第二,Ⅲ.ナラバ与无标句式之间的双向关联度很高,与“就”之间也体现了一定的相关度。
  第三,译为“一旦,就”的句式极有可能是Ⅴ.タナラ句式。
  第四,Ⅱ.モシ-ノナラ、Ⅳ.モシ-ナラバ、Ⅵ.モシ-タナラ三种句式的汉译类型中,经常出现“如果”。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副词モシ与“如果”有较强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日]石川慎一郎.ベーシックコーパス言語学[M].東京:ひつじ書房,2012.
  [2] [日]野田尚史,益岡隆志,佐久間まゆみ,田窪行則. 複文と談話 日本語の文法4[M].東京:岩波書店出版,2002.
  [3] [日]前田直子.日本語の複文[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社,2009.
  [4] [日]グループ·ジャマシイ.日本語句型辞典(中文版)[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2001.
  [5]李光赫,趙海誠.関数検定から見るタラ条件文の中国語訳ストラテジー研究[A].明星国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第10号)[C].明星大学国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会,2018.
  [6]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王紫微.条件句中日対比研究:以「ナラ」为中心[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BCC语料库,对副词“的确”与“实在”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确/的确是”“实在/实在是”的情感色彩有异有同。“的确”与“实在”的否定和转折用法也有不同。通过分析这些异同,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的确;实在;对比分析  一、引言  “的确”与“实在”是一对有共同特点的虚词。我们先看在一些词典对两词的解释。吕叔湘(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
期刊
摘 要:目前,人们对东北方言中“精”的性质认识不一,主要分歧在于“精”到底是词缀还是程度副词。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由“精”构成的词类为状态形容词;从词缀的意义和形式的角度来看,“精”由于缺少周遍性,不宜看作词缀。因此,东北方言中的“精”既不是词缀也不是程度副词,而是词汇性的构成成分。  关键词:东北方言;“精”;词汇性构成;词缀;程度副词  一、引言  目前,人们对东北方言中“精”的认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结合唐诗《静夜思》及其德译本,探讨原文与译文的框架互动与转换机制,以期拓展認知语言学在翻译中的适用范围。研究发现:原文框架与译文框架存在框架保留、框架嵌入以及框架置换三种语义框架互动模式;由于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存在文化背景和类型学差异,原文框架与译文框架之间多呈现嵌入与置换框架模式;作为汉语经典外宣的重要途径,把握唐诗的意合特征是提高译文品质、保留中国汉语文化特色的关
期刊
摘 要:通过书面的开放式语篇补全测试,对中亚五国汉语言专业留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策略发展情况进行考察,探讨中亚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初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的请求中心语话语策略、外部辅助策略水平和语用策略总量低于中高级水平中亚留学生,且初级中亚学生在以上方面均与汉语母语者有显著性差异。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中高级中亚留学生请求策略水平较初级中亚学生有所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与母语者存在
期刊
摘 要:模态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渠道和媒介,人类的交際活动具有多模态性。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文化课中各种模态的研究,探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加深外国学生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认知理解及融入中国文化语境的多模态教学方式。  关键词:模态;多模态话语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人们在使用语言的同时,还会伴随许多非语言的交际。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各种感官调动起来,以
期刊
摘 要: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不同语体的100篇作文,对其词汇和短语的语体偏误进行分析,探讨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语体方面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乱用儿化、前后语体色彩失调、搭配不当、前后语体色彩失调。以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对语体教学的重视,以及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对汉语中介语语用学中的语体偏误和语体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中介语 语用学 语体 词汇 短语 偏误分析  一、引言  在汉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直接以IPA转写进行距离计算、转写为ASJP码后进行计算、转写为修订版ASJP码进行计算的比较,发现采用修订版ASJP码后的计算效果最符合汉语方言的实际表现。同时,还分析了65个汉语方言语档的系统发育树和系统发育网络,结果显示:东北官话与闽方言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处于其间的依次是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北方官话/中原官话、晋方言、客赣徽湘等方言、吴方言、粤方言;客赣徽湘等方言过渡性特征明
期刊
摘 要:对翻译学而言,它的“本体论归属”不是语言而是美,翻译绕不开美学。翻译美学关乎翻译中最高境界的艺术性,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的过程。《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在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之下,从“意”“音”“形”三个方面,对理雅各、庞德、许渊冲《小雅·采薇》的英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诗经》英译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译美学;《诗经》;
期刊
摘 要:以阿爾弗雷德·丁尼生的代表作Break,Break,Break与黄杲炘、孙梁的汉译文本为研究对象,从音韵美角度来解读原诗的特征,并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分析两首译诗中对原诗意义、音韵、节奏等方面的翻译处理,探讨译诗如何实现对原诗的音美再现、译诗如何借助音乐性来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阿尔弗雷德·丁尼生;英诗汉译;音美效果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代表诗人。1850年
期刊
摘 要:格莱斯的意义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基石之一。在1948年写成的《意义》一文中,格莱斯区分了自然和非自然两种意义,并使用说话者的意图来解释非自然意义。随后,格莱斯进一步发展了非自然意义理论,并提出了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以意图、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等重要概念为基础,梳理并探讨格莱斯的意义理论。  关键词:格莱斯;意图;会话含义;合作原则  在20世纪,语言成为西方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围绕语言展开了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