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加强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性环节,准确把握本专业发展方向与动态;加强学生课余训练,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余演练;社会实践
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相互补充、相互关联。“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有二:一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二是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1]编辑出版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强的专业,实践性作为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亟待加强。具体说来,加强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途径至少有加强课程建设、重视课余演练、参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
一、加强课程建设
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因素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根本。课堂教学知识系统全面,以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为依据,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强调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对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引导作用。
1.深入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对于编辑出版学专业来说就是编辑个案的教学。进行案例教学有一个前提与基本要求,就是要将具体的实务进行分解,将组成任务的各个部分进行分解,包括每个过程中的具体步骤,每一步的操作方法,方法依据的基本原理与规则等内容。如书籍的出版,就要经历编辑文稿、印刷装订、市场营销三个基本过程,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还伴随着电子版本的编订、制作与销售过程。
2.加强教材的实践性内容
强调教学中的实践性,教材本身是一个问题,要尽可能地选取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教材。随着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其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素质也会逐渐具备。如果缺乏这样的人才,可以通过引进与培养结合的方法予以解决。教材都有其编写目的,适合某一层次的学生,所以教材要自己编写,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在这一基础之上,加强实践性就具有可操作性了。尤其是在如何加强实践性方面以适应时代最新要求,其主导思想需要在新教材中得到体现。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成为编辑出版学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只有在教师熟悉教学主要内容,尤其是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因此,教师对本专业发展方向与动态的准确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视课余演练
突出课余实践是融会知识的必经之路。对于应用性专业来说,课堂教学只是教学中一个基础性的阶段,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知识还需要通过课余实践的演练。实验室成为实践的重要场所,在学生熟悉基本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培养其应对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成为实验与练习的重要目的。
1.实验室操作演练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由于实验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加强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践性教学必须建设功能健全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应该有足够的基本设备,并带有从事编辑出版所需要的专业基本应用程序。基本设备除了电脑、打印设备、复印设备、音响设备外,还需要畅通的网络,以及从事印刷需要的相关设备。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开设印刷课程并建设独立的印刷实验基地。与此相关的是实验室需要良好的管理机制,以促进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国内有学者提出“把实验室当成模拟出版社(或报刊社),或模拟广播影视、网络编辑室”[2]“通过模拟实验教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入编辑出版者角色,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3]”。
2.编辑书刊与建设模拟网站是课堂知识的综合运用
编辑出版专业以培养能从事编辑实践的专业人才为基本要求,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掌握一定的实际编辑技能。在走向社会之前,为其提供各种演练的平台是学生掌握编辑技能的捷径。在校期间利用实习编辑机会编辑各种非正式出版报刊,对于以后走向社会很有意义。担任各种社团的交流刊物、校报编辑都可以为以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以其传递信息的快捷与更新迅速成为新的主流媒体,利用电脑在特定的操作平台上进行编辑演练就可以达到熟悉各项操作规程的目的。让学生建设模拟网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考查,也为其以后作为专业编辑准备必要的条件。
三、参与社会实践
加强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是编辑理论教学的归宿。让学生参与研究性工作与进行自主创业都是培养其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1.让学生参与研究工作
编辑出版是个古老的行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传播形式的增加,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这就要求教育者自身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课题研究是实际工作与理论的紧密结合,除了加强学位论文的指导外,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研究工作,可以使学生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些理论知识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反过来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思索如何在实践上下功夫。让学生参与研究工作,特别是与实际工作有密切联系的研究,可以使其实践能力迅速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编辑出版专业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高的技术水平,要促使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有很多途径,参与研究工作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而且纯粹的研究要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前提。因此,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去报刊、网站等部门实习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开设创业中心,让其自主管理、自主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活动,可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与管理才能。对于编辑出版专业,除了编辑方面的训练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小型印刷基地模拟整个编辑出版流程,部分地实现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与社会的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化。
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相比,参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编辑与出版营销能力更为直接,课余活动只是一个理想化的阶段,参与编辑与研究实际工作对于提高其实践能力最为关键。
在编辑出版工作日新月异的21世纪,要培养出合格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不仅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前瞻性,与实际工作接近,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后有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尤其是让其参与实际编辑工作,可以为学生实践能力达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永春.谈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出版发行研究,2004(12).
[2][3] 林余荫.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173.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余演练;社会实践
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相互补充、相互关联。“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有二:一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二是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1]编辑出版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强的专业,实践性作为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亟待加强。具体说来,加强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途径至少有加强课程建设、重视课余演练、参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
一、加强课程建设
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因素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根本。课堂教学知识系统全面,以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为依据,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强调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对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引导作用。
1.深入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对于编辑出版学专业来说就是编辑个案的教学。进行案例教学有一个前提与基本要求,就是要将具体的实务进行分解,将组成任务的各个部分进行分解,包括每个过程中的具体步骤,每一步的操作方法,方法依据的基本原理与规则等内容。如书籍的出版,就要经历编辑文稿、印刷装订、市场营销三个基本过程,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还伴随着电子版本的编订、制作与销售过程。
2.加强教材的实践性内容
强调教学中的实践性,教材本身是一个问题,要尽可能地选取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教材。随着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其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素质也会逐渐具备。如果缺乏这样的人才,可以通过引进与培养结合的方法予以解决。教材都有其编写目的,适合某一层次的学生,所以教材要自己编写,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在这一基础之上,加强实践性就具有可操作性了。尤其是在如何加强实践性方面以适应时代最新要求,其主导思想需要在新教材中得到体现。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成为编辑出版学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只有在教师熟悉教学主要内容,尤其是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因此,教师对本专业发展方向与动态的准确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视课余演练
突出课余实践是融会知识的必经之路。对于应用性专业来说,课堂教学只是教学中一个基础性的阶段,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知识还需要通过课余实践的演练。实验室成为实践的重要场所,在学生熟悉基本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培养其应对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成为实验与练习的重要目的。
1.实验室操作演练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由于实验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加强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践性教学必须建设功能健全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应该有足够的基本设备,并带有从事编辑出版所需要的专业基本应用程序。基本设备除了电脑、打印设备、复印设备、音响设备外,还需要畅通的网络,以及从事印刷需要的相关设备。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开设印刷课程并建设独立的印刷实验基地。与此相关的是实验室需要良好的管理机制,以促进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国内有学者提出“把实验室当成模拟出版社(或报刊社),或模拟广播影视、网络编辑室”[2]“通过模拟实验教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入编辑出版者角色,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3]”。
2.编辑书刊与建设模拟网站是课堂知识的综合运用
编辑出版专业以培养能从事编辑实践的专业人才为基本要求,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掌握一定的实际编辑技能。在走向社会之前,为其提供各种演练的平台是学生掌握编辑技能的捷径。在校期间利用实习编辑机会编辑各种非正式出版报刊,对于以后走向社会很有意义。担任各种社团的交流刊物、校报编辑都可以为以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以其传递信息的快捷与更新迅速成为新的主流媒体,利用电脑在特定的操作平台上进行编辑演练就可以达到熟悉各项操作规程的目的。让学生建设模拟网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考查,也为其以后作为专业编辑准备必要的条件。
三、参与社会实践
加强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是编辑理论教学的归宿。让学生参与研究性工作与进行自主创业都是培养其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1.让学生参与研究工作
编辑出版是个古老的行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传播形式的增加,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这就要求教育者自身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课题研究是实际工作与理论的紧密结合,除了加强学位论文的指导外,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研究工作,可以使学生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些理论知识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反过来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思索如何在实践上下功夫。让学生参与研究工作,特别是与实际工作有密切联系的研究,可以使其实践能力迅速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编辑出版专业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高的技术水平,要促使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有很多途径,参与研究工作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而且纯粹的研究要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前提。因此,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去报刊、网站等部门实习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开设创业中心,让其自主管理、自主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活动,可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与管理才能。对于编辑出版专业,除了编辑方面的训练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小型印刷基地模拟整个编辑出版流程,部分地实现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与社会的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化。
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相比,参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编辑与出版营销能力更为直接,课余活动只是一个理想化的阶段,参与编辑与研究实际工作对于提高其实践能力最为关键。
在编辑出版工作日新月异的21世纪,要培养出合格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不仅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前瞻性,与实际工作接近,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后有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尤其是让其参与实际编辑工作,可以为学生实践能力达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永春.谈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出版发行研究,2004(12).
[2][3] 林余荫.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173.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