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健康旅游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旅游观念的转变,传统单一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健康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作为旅游业与医疗保健业的结合,健康旅游不仅是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和促进健康旅游业的发展。
健康旅游涵盖了有利于促进“身”、“心”和“社会适应”方面健康状态的众多旅游形式,市场范围广阔、当前我国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多注重老年人、女性、高端医疗以及国际市场。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多依赖“高能耗”的发展路径,所以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以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医疗行业和旅游行业都属于服务业,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医疗旅游业更突显“无污染、低能耗”的特点。
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鼓励健康旅游、文化旅游等专项旅游市场发展。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要求加大价格、财税、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切实加强健康服务业市场监管,健全退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2013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指出,支持发展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并在市场准入、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投资和融资机制、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鼓励措施。规定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各级政府制定具体方案、规划,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随着一系列鼓励措施的出台与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国健康旅游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医疗旅游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医疗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根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数据,2004年全球旅游医疗行业发展规模达400亿,2012年旅游医疗业规模达1000亿,年增长率为10%~15%。医疗旅游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扩大的医疗旅游需求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与推广,专程到中国就诊中医的国外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2011年接待外籍患者2700余人次。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相宜的医疗服务患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9年美国有64.8万人出国寻找医疗护理。美国医疗旅游协会总裁预测,到2017年将有高达2300万美国人出境医疗旅游,每年花费将高达795亿美元。医疗旅游需求不断增强,为我国开展医疗旅游带来机遇。
3.品牌效应
近年来,随着“医疗旅游风”的盛行,我国部分地区医疗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上海、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的医疗旅游发展较好。上海市依托具有国际化的医学院、国际疗养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国际医疗机械制造园区和国际商务中心等多功能医疗园区,开展以西医疾病治疗为主的医疗旅游;台湾地区主推国际观光医疗,特色的医疗项目包括关节置换、心血管治疗、人工生殖、减重手术和肝脏移植;香港具有世界顶尖的医疗技术和完备的医疗服务系统,在癌症和糖尿病治疗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我国部分省市在中医药和旅游结合方面做了尝试与探索,例如:广东省中医药局与该省旅游局联手,评选出首批19家“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以推动该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的产业化发展;陕西省咸阳市依托传统中医保健资源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养生、康复、保健项目,倾力打造“中国第一帝都、养生文化名城”等品牌。此外,杭州、桂林、成都等城市也依托自身具有的保健养生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养生旅游。随着我国医疗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旅游市场竞争态势的不断增强,我们应对全球医疗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积极打造自身特色医疗,树立品牌,以减轻医疗旅游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
4.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截至2013年6月22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5项(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1项和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各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节日庆典。一提到西藏、内蒙古、长江三峡、江南水乡,人们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其实藏医藏药、蒙医蒙药、土医药等都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极具民族特色。将这两者融合,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5.较强的中医药特色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和压力不断加大,人们的工作节奏也不断加快,社会压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亚健康群体逐渐增多。中医在“治未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注重人体调节,以预防、休养、保健为主要目的,着眼于身体的调理以求得身心健康。中医指压、气功、推拿、针灸、刮痧、拔罐及中药美容等中医特色疗法,在疾病的预防、养生康复,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干预方面,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我国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众多的江河湖海、丘陵平原以及宽广的海域,不仅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而且气候、日照、水土、生物分布等各地也不尽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由此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和矿物物种资源,被称为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库。其中的天然药物资源,仅典籍记载就已达3000余种,占世界总数的12%以上,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位。从东北的长白山,到云岭之南的原始丛林;从濒临海湾的东部,到尚待开发的处女地西部,名贵药材遍布大江南北,如四川的黄连、东北的人参、广东的陈皮、山东的阿胶、云南的茯苓等。可见,我国药物资源在量上和种类上都是极其丰富的。这些为我国中医药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中医药旅游还是一个新概念。随着医疗旅游目的地的转变,美国众多无健康保险或健康保险未覆盖的人群已经将亚洲作为其医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亚洲地区相对低廉的医疗价格,以及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水平,使得医疗旅游者纷纷选择了这里作为医疗旅游的目的地,以节省开支。
健康旅游涵盖了有利于促进“身”、“心”和“社会适应”方面健康状态的众多旅游形式,市场范围广阔、当前我国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多注重老年人、女性、高端医疗以及国际市场。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多依赖“高能耗”的发展路径,所以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以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医疗行业和旅游行业都属于服务业,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医疗旅游业更突显“无污染、低能耗”的特点。
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鼓励健康旅游、文化旅游等专项旅游市场发展。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要求加大价格、财税、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切实加强健康服务业市场监管,健全退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2013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指出,支持发展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并在市场准入、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投资和融资机制、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鼓励措施。规定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各级政府制定具体方案、规划,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随着一系列鼓励措施的出台与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国健康旅游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医疗旅游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医疗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根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数据,2004年全球旅游医疗行业发展规模达400亿,2012年旅游医疗业规模达1000亿,年增长率为10%~15%。医疗旅游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扩大的医疗旅游需求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与推广,专程到中国就诊中医的国外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2011年接待外籍患者2700余人次。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相宜的医疗服务患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9年美国有64.8万人出国寻找医疗护理。美国医疗旅游协会总裁预测,到2017年将有高达2300万美国人出境医疗旅游,每年花费将高达795亿美元。医疗旅游需求不断增强,为我国开展医疗旅游带来机遇。
3.品牌效应
近年来,随着“医疗旅游风”的盛行,我国部分地区医疗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上海、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的医疗旅游发展较好。上海市依托具有国际化的医学院、国际疗养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国际医疗机械制造园区和国际商务中心等多功能医疗园区,开展以西医疾病治疗为主的医疗旅游;台湾地区主推国际观光医疗,特色的医疗项目包括关节置换、心血管治疗、人工生殖、减重手术和肝脏移植;香港具有世界顶尖的医疗技术和完备的医疗服务系统,在癌症和糖尿病治疗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我国部分省市在中医药和旅游结合方面做了尝试与探索,例如:广东省中医药局与该省旅游局联手,评选出首批19家“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以推动该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的产业化发展;陕西省咸阳市依托传统中医保健资源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养生、康复、保健项目,倾力打造“中国第一帝都、养生文化名城”等品牌。此外,杭州、桂林、成都等城市也依托自身具有的保健养生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养生旅游。随着我国医疗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旅游市场竞争态势的不断增强,我们应对全球医疗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积极打造自身特色医疗,树立品牌,以减轻医疗旅游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
4.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截至2013年6月22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5项(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1项和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各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节日庆典。一提到西藏、内蒙古、长江三峡、江南水乡,人们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其实藏医藏药、蒙医蒙药、土医药等都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极具民族特色。将这两者融合,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5.较强的中医药特色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和压力不断加大,人们的工作节奏也不断加快,社会压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亚健康群体逐渐增多。中医在“治未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注重人体调节,以预防、休养、保健为主要目的,着眼于身体的调理以求得身心健康。中医指压、气功、推拿、针灸、刮痧、拔罐及中药美容等中医特色疗法,在疾病的预防、养生康复,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干预方面,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我国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众多的江河湖海、丘陵平原以及宽广的海域,不仅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而且气候、日照、水土、生物分布等各地也不尽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由此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和矿物物种资源,被称为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库。其中的天然药物资源,仅典籍记载就已达3000余种,占世界总数的12%以上,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位。从东北的长白山,到云岭之南的原始丛林;从濒临海湾的东部,到尚待开发的处女地西部,名贵药材遍布大江南北,如四川的黄连、东北的人参、广东的陈皮、山东的阿胶、云南的茯苓等。可见,我国药物资源在量上和种类上都是极其丰富的。这些为我国中医药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中医药旅游还是一个新概念。随着医疗旅游目的地的转变,美国众多无健康保险或健康保险未覆盖的人群已经将亚洲作为其医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亚洲地区相对低廉的医疗价格,以及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水平,使得医疗旅游者纷纷选择了这里作为医疗旅游的目的地,以节省开支。